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用量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用量地黄饮子简介地黄饮子是一种中药制剂,以地黄为主要药材制成的饮品。
地黄,即生地黄,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地黄饮子是利用地黄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一种饮品,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能力。
地黄饮子的功能地黄饮子具有以下功能: 1. 补充肾阴: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地帮助恢复肾脏功能,对肾阴不足的人群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 滋阴润燥:地黄饮子中的地黄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改善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特别适用于体内有阴虚燥火的人群。
3. 清热解毒: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由于体内火气过盛引起的一些疾病,如口腔溃疡、热病等。
4. 增强免疫力: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和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5. 保护肝脏: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一些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物质,可以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
地黄饮子的主治地黄饮子具有以下主治能力: 1. 肾虚久泻:地黄饮子具有补益肾脏的作用,适用于肾虚久泻的人群,可以改善腰膝酸软、大便稀溏等症状。
2. 阴虚火旺: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具有滋阴的作用,适用于体内阴虚火旺的人群,可以改善口干舌燥、咽干口渴等症状。
3. 口腔溃疡: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清热解毒的功能,适用于口腔溃疡病人,可以帮助消炎杀菌,加速溃疡愈合。
4. 便秘: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便秘病人,可以帮助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
5.神经衰弱: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一些具有安神作用的成分,适用于神经衰弱的人群,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精神状态。
地黄饮子的用量地黄饮子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 - 成年人每次饮用150-200毫升,每日2次; - 儿童每次饮用50-100毫升,每日2次; - 老年人每次饮用100-150毫升,每日2次。
具体用量可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1.对地黄过敏者禁用;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3.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4.饮用地黄饮子期间,应避免饮食过量,保持适当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时间;5.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方剂学之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原名地黄饮,《圣济总承)[组成]熟地黄(12g)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冬去心石菖蒲远志各半两(各9g)[用法]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半,加生要五片,大枣一收,薄荷五七叶,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薄荷叶,水煎频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暗痱证。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本方所主治之“喑痱",是由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
“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
肾藏精主骨,下元之肾阴肾阳两虚,骨失其养,则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面赤口干;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于下,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
此类病证常见于年老及重病之后,冶宜补养下元、摄纳浮阳、开窍化痰。
方中熟地黄、山架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较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
配伍辛执之附子、肉桂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料、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使金水相生,壮水制火,均为臣药。
石菖蒲与远志、扶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是为佐药。
用法中之姜、枣和中调药,薄荷清咽利窍,功兼佐使。
综观全方,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诸药合用,使下元得以补养,阳得以摄纳,水火既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上下兼治,标本并图,尤以治下治本为主;二是补中有敛,开中有合,而成补敛开合之剂;三是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乃成平补肾阴肾阳之剂。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为治疗肾虚喑痱的常用方。
临床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属痱而无暗者,减去石菖蒲、远志、薄荷等宣通开窍之品:暗痱以阴为主且痰火偏盛者,去附、桂,酌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等清化痰热:兼有气虚者,酌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和组成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和组成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地黄饮子是一种传统中药饮品,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地黄饮子的主要功能主治:1.滋阴补肾:地黄饮子能够滋养阴液,补充肾阴不足的人体。
它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等。
2.补血益肝: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具有补血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改善贫血状况。
同时,地黄还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调节肝脏功能,有利于肝脏的排毒和修复。
3.清热解毒:地黄饮子中的药材中常含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成分,能够消除体内的炎症和毒素,对于一些热毒所致的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口腔溃疡、湿疹、痤疮等。
4.强健筋骨:地黄饮子中的地黄能够强健筋骨,增加骨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疾病。
对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服用地黄饮子能够起到辅助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5.抗衰老:地黄饮子中的地黄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过程,减少皮肤和内部器官的老化速度。
长期饮用地黄饮子能够促进细胞再生,保持年轻和健康的状态。
地黄饮子的组成地黄饮子主要由以下几种药材组成:1.地黄:地黄是地黄饮子中的主要成分,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糖类、脂肪类、维生素等。
地黄具有滋阴补肾、养血明目的功效。
2.山药:山药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药材,也是地黄饮子中常用的辅料之一。
山药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对于补益脾胃、养血健脾有一定的作用。
3.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有滋补功效的食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护肝脏,对于抗衰老、明目等有一定的作用。
4.黄精:黄精是一种中药材,含有黄精皂苷、黄精多糖等成分,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固涩、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5.红枣:红枣是一种常见的补益食材,具有滋补脾胃、健脾养血等作用。
它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
制作地黄饮子的方法制作地黄饮子的方法非常简单,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作方法:1.准备地黄、山药、枸杞子、黄精、红枣等食材。
地黄饮子

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喑痱证。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本方主治喑痱证。“喑”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地黄为主。王晋三曰:“饮,清水也。方名饮子者,言其煎有法也”。陈修园曰:“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降逆。”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脊髓痨
本病属中医“风痱”症。是由脊神经受到破坏引起,尚属难疾。印会河老中医介绍其父印秉忠老中医,在临床使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动治愈了很多“风痱”患者,遂把这一经验传授于印老,并强调指出说:“你莫看河间地黄饮子这张杂乱无章之方,其又补阳又养阴,又治心,又治肝肾,可是它却能治疗‘四肢不收’等怪病。”后印老与皮肤性病研究所同志合作研究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在协和医院、天津市医院看过不少病例,西医的同志还给病人做了应做的各种检查和前后对比,表明其有效率达80%以上,在1960年莫斯科皮肤科学年会上宣读了这篇既有实用价值又经过理论证实的论文,受到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好评。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功能主治
地黄饮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饮品,由地黄和其他草药制成。
地黄,又名熟地黄,是一种草药,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包括:
1.补益肝肾:地黄饮子含有丰富的地黄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
物具有补益肝肾、滋养肝肾的作用。
地黄饮子可以帮助调节肝肾的功能,促进肝肾的正常代谢,预防和改善肝肾功能失调引起的相关疾病。
2.润燥止渴:地黄饮子具有润燥止渴的功效,可以帮助滋润身体组织,
减少口渴感,并增加身体的水分摄取。
这对于体内水分不足、口干舌燥的人来说非常有益。
3.养血安神:地黄饮子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
养分,促进血液循环和供氧,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焦虑和压力。
用量
地黄饮子的用量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一般来说,成年人可以每
天饮用150-300毫升的地黄饮子,分为2-3次饮用。
在使用地黄饮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用前摇匀:地黄饮子通常会出现分层现象,所以在饮用前应该摇匀,
使其中的药物均匀分布,确保药效的发挥。
2.饮用时间:地黄饮子最好在饭后饮用,空腹时饮用可能会引起消化不
良,所以建议在饭后30分钟饮用。
3.个人情况:地黄饮子的用量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有
特殊情况,如身体虚弱、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的来说,地黄饮子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中药饮品,适量饮用对身体有益。
但在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和个人情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地黄饮子治疗暗痱证研究概况

地黄饮子治疗暗痱证研究概况地黄饮子是一种具有中药特性的饮品,被认为具有治疗暗痱证的功效。
暗痱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和颈部出现的痤疮,丘疹,结节等皮肤病变。
而地黄饮子作为中药饮品,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调节气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暗痱证的治疗中。
本文将从地黄饮子的成分、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地黄饮子治疗暗痱证的研究概况进行介绍。
一、地黄饮子的成分地黄饮子是由中药材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等制成的中药饮品。
地黄被认为具有益肾阴,清热凉血的功效,当归被认为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川芎、白芍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作用,而生地黄被认为具有清热凉血,滋阴养血的功效。
这些中药组合在一起制成的地黄饮子被认为具有清热祛痘,调节气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可以用于治疗暗痱证。
三、地黄饮子治疗暗痱证的临床研究地黄饮子治疗暗痱证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临床观察和临床对照试验方面。
有关地黄饮子治疗暗痱证的中医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地黄饮子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面部和颈部痤疮,丘疹,结节等症状,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瘙痒,改善皮肤质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临床对照试验研究也表明,地黄饮子与常规治疗相比,在治疗暗痱证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显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且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影响,能够帮助患者迅速康复。
四、地黄饮子治疗暗痱证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地黄饮子治疗暗痱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应该遵医嘱使用,服用剂量和疗程应按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随意增减。
地黄饮子属于中药饮品,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过敏体质患者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化妆品和油腻食物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地黄饮子作为中药饮品,具有治疗暗痱证的功效,其临床疗效显著,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然而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注意事项,遵医嘱使用,避免不当操作。
地黄饮子医方-精品

地黄饮子医方功能:风能出典:河间方组成:熟地黄、巴戟、肉茯蓉、官桂、附子、茯苓、远志、石菖蒲、石斛、麦冬、五味子、吴茱萸。
(12)主治:治中风舌瘩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少阴气厥不至舱核-85-1),名曰3t86-2),急发温之[1]。
(84),每服五钱。
制服法:入薄荷少许,姜枣煎服。
(检核-83-1)方义:手足少阴太阴足厥阴⑴熟地:以滋根本之阴(2)巴戟、欢蓉、官桂、附子:以返真元之火GG(3)石斛:安脾而秘气(4)山茱:温肝而固精(5)菖蒲、远志、茯苓:补心而通肾脏(6)麦冬、五味:保肺以滋水源(7)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而风火自息矣[2]。
口诀:(1户地嘴7K饮人子一治A中风,八舌瘩不能言,人足废不能行,此人少阴气厥不至,名曰风八琲,急发温之一黄戟灰桂附,苓远菖斛麦五萸(2)帝皇印子一总涉足少妃一皇极宠贵妇,宁愿茶壶卖五亿注:(1)风琲如瘫痪是也。
刘河间曰:「中风瘫痪,非为肝木之风实甚,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火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拂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
亦有因喜怒思悲恐五志过极而卒中者,皆为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
治宜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
」昂按:此即河间主乎火之说。
盖西北风气刚劲,虚人感之,名真中风,可用风药下药。
南方卑湿,质弱气虚,虽有中证,而实不同,名类中风,宜兼补养为治。
(2)医贯曰:「观刘氏之论,则以风为末而以火为本,殊不知火之有余,水之不足也。
刘氏原以补肾为本,观地黄饮子可见矣。
故治中风,又当以真阴虚为本。
但阴虚有二,有阴中之水虚,有阴中之火虚,火虚者专以河间地黄饮子为主,水虚者当以六味地黄丸为主。
果是水虚,辛热之药,与参、耆之品,俱不可加。
」或曰:「风淫所胜,治以辛凉,何故反用桂附,使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而风不益甚耶?」曰:1■此是肾虚真阴失守,孤阳发越,若非桂、附,何以追复其散失之元阳?其痰涎上涌者,水不归元也。
面赤烦渴者,火不归元也。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及成分

地黄饮子的功能主治及成分地黄饮子的功能1.补血养颜–地黄饮子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使肌肤更加紧致光滑。
–地黄饮子中的黄酮类物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气色,达到美白肌肤的效果。
2.补肝肾–地黄饮子中的地黄草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可以帮助调养肝肾功能,改善肝肾虚弱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等。
–地黄饮子还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地黄饮子的主治地黄饮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饮品,具有多种主治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滋阴补肾–地黄饮子中的地黄草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亏虚引起的眩晕、耳鸣和腰膝酸软等症状。
–地黄饮子可以帮助滋养肝肾,改善肝肾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等问题。
2.益气养血–地黄饮子中的黄芪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和养分供应,起到益气养血的作用。
–地黄饮子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引起的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3.美容养颜–地黄饮子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可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改善肤色,延缓皮肤老化。
–近年来,地黄饮子作为一种养颜美容的饮品逐渐受到关注,广受女性朋友的喜爱。
地黄饮子的成分地黄饮子是由多种中草药制成的复方饮品,其主要成分包括: - 地黄:含有黄酮类物质、黄连素、红蜡苷等,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 黄芪: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益气养血作用。
- 白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萜类化合物、黄酮类物质,有健脾利湿、调和肠胃的功效。
- 当归:富含维生素C和黄酮类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经血不调等问题。
地黄饮子的制作方法一般为将以上草药放入水中,煮沸后再用小火慢炖2小时以上,待饮品呈现浓缩状态后即可饮用。
在煮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枸杞子等配料,提升口感和营养价值。
总结起来,地黄饮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饮品,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美容养颜的功能主治,其主要成分包括地黄、黄芪、白术和当归等草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黄饮子的临床应用案例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方》,由生地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门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
功能补肾益精,字心开窍。
治中风失语,两足萎弱,也用于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肾阴肾阳两虚者。
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现拓展用于治疗下列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原方现代量:生地90g,巴戟天30g、山茱萸30g、肉苁蓉30g、石斛30g、炮附子30g、茯苓30g、石菖蒲30g、远志30g、肉桂30g、麦门冬30g,五味子15g用法:为末,每服9g,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金,刘完素,公元1115-1234年[卷二诸证门]喑俳证(主肾虚。
出《素问·脉解论》)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
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
经云∶喑俳,足不履用,声音不出者。
地黄饮子主之∶治喑俳,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少许,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医方集解》[清] 汪昂(公元1682年)[祛风之剂第九] 地黄饮子(河间)治中风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少阴气厥不至,名曰风痱(音肥),急当温之(风痱,如瘫痪是也。
刘河间曰∶中风瘫痪,非为肝木之风实甚,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亦有因喜怒思悲恐五志过极而卒中者,皆为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
治宜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
昂按∶此即河间主乎火之说。
盖西北风气刚劲,虚人感之,名真中风,可用风药下药;南方卑湿,质弱气虚,虽有中证,而实不同,名类中风,宜兼补养为治)。
熟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肉苁蓉(酒浸)附子(炮)官桂石斛茯苓石菖蒲此手足少阴、太阴、足厥阴药也。
熟地以滋根本之阴,巴戟、苁蓉、官桂、附子以返真元之味保肺以滋水源,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而风火自息矣(《医贯》曰∶观刘氏之论,则以风为末而以火为本,殊不知火之有余、水之不足也。
刘氏原以补肾为本,观其地黄饮子可见矣,故治中风,又当以真阴虚为本。
但阴虚有二。
有阴中之水虚,有阴中之火虚,火虚者以河间地黄饮子为主,水虚者当以六味地黄丸为主。
果是水虚,辛热之药,与参之品,俱不可加。
或曰风淫所胜,治以辛凉,何故反用桂附,使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而风不益甚耶。
曰∶此是肾虚真阴失守,孤阳飞越,若非桂附,何以追复其散失之元阳。
其痰涎上涌者,水不归元也;面赤烦渴者,火不归元也;惟桂附能引火归元,水火既归其元,则水能生木,木不生风,而《时方歌括》[清] 陈修园(公元1801年)[卷上补可扶弱] 地黄饮子治舌喑不能言。
足废不能行。
此谓少阴气厥不至。
急当温之。
名曰痱症。
地黄饮子少阴方。
桂附蓉苓并地黄。
麦味远蒲萸戟斛。
薄荷加入煮须详。
(肉桂附子肉苁蓉茯苓熟地黄麦冬五味子远志菖蒲山茱萸巴戟天石斛各五分。
薄荷叶七片。
水一杯二分。
煎八分温服。
)陈修园曰。
命火为水中之火。
昔人名为龙火。
其火一升。
故舌强不语。
以肾脉荣于舌本也。
火一升而不返。
故猝倒不省人事。
以丹田之气。
欲化作冷风而去也。
方用桂附苁蓉巴戟以导之。
龙升则水从之。
故痰涎如涌。
以痰之本则为水也。
方用熟地茯苓山药石斛以安之。
火迸于心。
则神识昏迷。
方用远志菖蒲以开之。
风动则火发。
方用麦冬五味子以清敛之。
肾主通身之骨。
肾病则骨不胜任。
故足废不能行。
方用十二味以补之。
然诸药皆质重性沉。
以镇逆上之火。
而火由风发。
风则无形而行疾。
故用轻清之薄荷为引导。
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
俾轻清走于阳分。
以散风。
重浊走于阴分。
以镇逆。
刘河间制方之妙。
汪庵辈从未悟及。
无怪时医之愦愦也。
主题:地黄饮子熟地熟地是常用的补肾滋阴中药。
以熟地为主药的地黄饮子治疗小脑萎缩。
1980年秋天,笔者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跟随国医大师张琪老师进行临床实习。
一天,黑龙江省庆安县缸厂一重症患者求诊。
患者20多岁,1米85的大个,在一次火灾中救火时被浓烟薰倒,昏迷不醒。
经抢救,保住了生命。
但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小脑萎缩,出现失语,步履蹒跚,需两个人扶持,才能勉强走几步。
在上海、北京等地多方求医而未能见效。
张老投以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的地黄饮子。
服用半年后疗效渐显,一年后,患者康复,结婚生子,创造了医学的奇迹。
笔者亲身经历了患者康复的过程,并且亲自对患者做过追访,故深信不疑。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近30多年,但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地黄饮子是主治喑痱的名方,对于中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还可用于治疗脊髓空洞症、脑挫伤后遗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萎缩、痴呆症等,也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方用:熟地、巴戟天、山萸肉、石斛、麦冬、肉苁蓉、茯苓各15克,附子、五味子、菖蒲、远志各10克,肉桂3克,薄荷1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服。
每日1剂,2次分服。
偏阴虚,去附、桂,加鳖甲、旱莲草、竹沥、胆星。
脊髓空洞症,加人参、黄芪、女贞子、山药;脑挫伤后遗症,加龙骨、生铁落;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加紫河车、菟丝子、木瓜、鸡血藤、千年健;脑萎缩,痴呆症,加紫河车、淫洋藿、益智仁、红参、鹿角胶。
日期:2013年11月4日-来自[辨药识药]栏目循环ads地黄饮子临床研究进展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宣明论方》,主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软不用等症。
地黄饮子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但近年来,其临床应用除涉及内科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外,已广泛涉及皮肤科、儿科、男科等。
1神经系统疾病类中风亦叫内风,古时称中风、中风后遗症。
西医学称为脑卒中(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多由长期血压过高引发,治疗上采用降压、抗凝、溶栓、手术等方法,但由于症状较多、病情变化快,故疗效多不理想。
地黄饮子以其补肾填精、阴阳双补之效,被广泛应用。
周利用此方加减治疗67例中脏腑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有效22例,显效24例,基本痊愈12例,无效6例,恶化3例。
段小云以此方加减治疗中风68例,总有效率96.9%。
脑血栓形成及脑溢血所致的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意识障碍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的“中风”范畴。
治疗则宜以补益肾中阴阳为主,配合益气活血,化痰之法,方用地黄饮子加减,紧扣中风病机,故能收到良效。
约有30%左右的中风患者,在中风后会出现智能减退,严重者变为痴呆,导致患者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缪峰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痴呆患者30例,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继续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治疗外,禁用对脑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并以量表积分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3.33%。
李种泰采用口服地黄饮子结合针刺治疗肾精亏虚型中风失语29例,总有效率93.1%。
地黄饮子结合针刺,可特异性增加脑动脉血流,建立脑侧支循环,促进损害部位的血流量增加,改善脑循环,解除脑细胞的抑制状态,保证脑血氧供求需要,从而增强舌肌的运动,改善舌体血运,反射性引起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兴奋,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管相友用地黄饮子加益气通络法治疗半身不遂患者16例,同时将川芎、水蛭等份为末,装入胶囊,每次lg,每日3次吞服,治愈率66.66%,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治愈率为42.8%。
李种泰用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以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结果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总有效率89.19%,明显优于对照组(60.19%)。
任向毅用地黄饮子煎服配合脉络宁静脉点滴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肢体瘫痪病人46例,有71.7%病人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
何裕用地黄饮子对52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地黄饮子可显著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总有效率达96.2%。
肖燕芳用地黄饮子合蝮蛇清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166例,总有效率98.8%。
赵拥军用加减地黄饮子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2例,总有效率95.16%。
王昕等以地黄饮子为基础方治疗脑血栓形成(中经络)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脏腑)11例、脑溢血(中脏腑)10例,分急性期、恢复期进行辨证加减,部分患者曾给脱水剂、止血剂、降压药短期对症治疗,有效率为100%。
何夏秀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脑萎缩25例,总有效率为92%。
侯树芝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脑萎缩36例,总有效率为94.44%。
盖成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26例,意识障碍或有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总有效率92.3l%。
丁弘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脑干梗死患者33例,治疗组中阴虚不显者以地黄饮子治之,阴虚明显者去巴戟天加生地黄、玄参,痰湿重者去附子加制禹白附、胆南星,对照组给予丹参针,治疗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13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邓斌用地黄饮子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塞34例,病人均予常规治疗如吸氧、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和低分子肝素0.4mL腹部皮下注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地黄饮子,基本痊愈率70.59%,总有效率为88.24%。
黄鹰用地黄饮子加减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40例,对照组37例予拜阿司匹林口服,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地黄饮子加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金许洪以地黄饮子为主方,同时予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53例,结果:治疗组语言、运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邓泽民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脑动脉硬化186例,其中肾阳不足型26例,用地黄饮子化裁,疗效满意。
陈丽鸽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104例运动神经元病,7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8%。
王才党治疗假性球麻痹22例,均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地黄饮子加减,每天l剂,于早晚2次鼻饲,15d为1个疗程,治疗l一3个疗程后,8例治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无效。
葛保立等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60例,15d为l疗程,治疗3~5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5%。
陈广义用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30例,针灸取穴:廉泉、百会、风府、哑门、水沟、颊车,有效率93%。
李晓宏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其中肾虚髓枯型16例,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37例总有效率为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