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完整版)02240自考《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专用习题集

控制工程控制基础》习题集机电系“控制工程基础”教研小组编二O 一五年一月•第一部分:单选题 (1)• 第二部分:多选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3)•第三部分:简答题 (24)•第四部分:建模题 (27)•第五部分:稳定性分析题 (36)•第六部分:结构图简化题 (37)•第七部分:时域分析题 (41)•第八部分:频域分析题 (44)•第九部分:稳态分析题 (47)•第十部分:校正分析题 (50)第一部分:单选题1. 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必须具有[b ]a.给定元件 b .检测元件c .放大元件d .执行元件2. 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出,电压为输入,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是[a ]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惯性环节d .微分环节3. 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a ]a.不能工作b .可以工作,但稳态误差很大c .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d .可以正常工作4.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通常采用[B ]调节器。
a .比例b .比例积分c .比例微分d .比例积分微分5. 单位阶跃函数1(t)的拉氏变换式L[1(t)]为[B ]:11 2a. Sb. —c. -yd. SS S26. 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出,电压为输入,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是[A ]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惯性环节D .微分环节7. 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A ]A. 不能工作B .可以工作,但稳态误差很大C .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D .可以正常工作8. 已知串联校正网络(最小相位环节)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试判断该环节的相位特性是[A ]:A. 相位超前B.相位滞后C.相位滞后-超前D.相位超前-滞后I"OdB/dec-Zin+20dB/dec 丨• ■'HH= |i------------------- 1----- - ---------- 1 ------------------- ■II /■0dB/dec9.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通常采用[B ]调节器。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习题集(含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编号为09010)共有单选题,计算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 t e 2-的拉氏变换为( )。
A.s21; B. 15.0+s ; C. 21+s ;D.21se 2- 2. )(tf 的拉氏变换为)2(6][+=s s s F ,则)(t f 为( )。
A. te23-; B. te21--; C. )1(32te--; D. t e 26-3. 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 0 ;B. ∞;C. 常数;D. 变量4. ()t t f δ5)(=,则=)]([t f L ( )。
A. 5 ;B. 1 ;C. 0 ;D.s55. 已知)52)(2(33)(22+++++=s 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 ; B. 0 ; C. 0.6 ; D. 0.36. 已知)45(3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0 ;B. ∞ ;C. 0.75 ;D. 37. 已知sn e s a s F τ-=2)(其反变换f (t)为( )。
A.)(ττa t n a -⋅; B. )(τn t a -⋅; C. τn te a -⋅; D. )(1τn t a-⋅ 8. 已知)1(1)(+=s s s F ,其反变换f (t)为( )。
A. t e -1;B. t e -+1;C. t e --1;D. 1--t e9. 已知t e t f t 2sin )(-=的拉氏变换为( )。
A.ses 2242-+ ; B. 4)4(22++s ; C.4)1(2++s s; D.se s s 224-+ 10. 图示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 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 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 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p6A.有差系统B.无差系统C.连续系统D.离散系统15.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 A )。
P5-6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1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 B )。
P4-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1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 C )。
P3-4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18.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有影响的系统为( B )。
p3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局部反馈系统D.稳定系统19.把系统扰动作用后又重新平衡的偏差称为系统的( B )。
p8A.静态误差B.稳态误差C.动态误差D.累计误差20.干扰作用下,偏离原来平衡状态的稳定系统在干扰作用消失后( B )。
P7A.将发散离开原来的平衡状态B.将衰减收敛回原来的平衡状态C.将在原平衡状态处等幅振荡D.将在偏离平衡状态处永远振荡21.无差系统是指( B )。
P6A.干扰误差为零的系统B.稳态误差为零的系统C.动态误差为零的系统D.累计误差为零的系统22.把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的偏差称为系统的( B )p8A.静态误差B.稳态误差C.动态误差D.累计误差23.以同等精度元件组成的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其精度比较为(B )p2-4A.开环高B.闭环高C.相差不多D.一样高24.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 )p6A.反馈信号的变化B.干扰信号的变化C.输入信号的变化D.模拟信号的变化25.对于抗干扰能力强系统有(B )p3-4A.开环系统B.闭环系统C.线性系统D.非线性系统26.对于一般控制系统来说(A )p2A.开环不振荡B.闭环不振荡C.开环一定振荡D.闭环一定振荡27.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A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二、填空题1.任何闭环系统都存在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并可利用(反馈进行控制)。
P32.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性能要求是(稳定、准确、快速)。
P73.控制系统校正元件的作用是(改善系统性能)。
P54.开环控制系统比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差或低)。
P2-35.恒值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保持(希望值)。
P66.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p67.干扰作用下,偏离原来平衡状态的稳定系统在干扰作用消失后将(重新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8无差系统是指(稳态误差)为零的系统。
P69.负反馈系统通过修正偏差量使系统趋向于(给定值)。
P3(6.16)三、名词解释题1.自动控制: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生产过程或被控对象的某些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规律变化的控制调节过程。
P12.开环控制系统:在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的系统。
P23.闭环控制系统: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有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直接参与控制作用的系统。
P34.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扰动消失后,控制系统由初始偏差回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
P75.快速性:是指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消除系统输出量与给定输入量之间偏差的快慢程度。
P76.准确性:是指系统响应的动态过程结束后,被控量与希望值之间的误差值,误差值越小准确性越高。
P8四、简答题1.简述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1)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无反馈回路;2)无自纠正偏差的能力,控制精度低;3)结构简单,成本低;4)一般是稳定的,工作可靠。
P22.简答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1)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有反馈回路;2)有自纠正偏差的能力,控制精度高;3)结构复杂,成本高。
P33.简述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1)检测输出量的实际值;2)将实际值与给定值(输入量)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值;3)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
P3-44.简述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扰动消失后,控制系统由初始偏差回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2)准确性:被控量与希望值之间的稳态误差,稳态误差值越小准确性越高;3)快速性:消除系统输出量与给定输入量之间偏差的快慢程度。
P7-85.简答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答:反馈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给定元件、反馈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及校正元件等。
P4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选择填空题1.线性定常系统对某输入信号导数(积分)的时域响应等于(B )。
P10A.该输入信号时域响应的积分(导数)B.该输入信号时域响应的导数(积分)C.该输入信号频率响应的积分(导数)D.该输入信号频率响应的导数(积分)2.若系统中的齿轮或丝杠螺母传动存在间隙,则该系统的换向工作状态为(A)。
P11A.本质非线性状态B.非本质非线性状态C.本质线性状态D.非本质线性状态3.描述系统零输入状态的齐次微分方程的根是系统的(A )。
P12、17A.闭环极点B.开环极点C.开环零点D.闭环零点4.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信号导数的时间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时间响应的(D )A. 傅氏变换B.拉氏变换C.积分D.导数5.微分方程的通解是描述系统固有特性的(B)。
P12、15A.强迫运动解B.自由运动解C.全响应D.稳态响应6.传递函数G(s)的零点是(A )。
P17A.G(s)=0的解B.G(s)=∞的解C.G(s)>0的不等式解D.G(s)<0的不等式解7.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信号积分的时间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时间响应的( C )A.傅氏变换B.拉氏变换C.积分D.导数8.传递函数的分母反映系统本身( C )。
P17A.振荡特性B.阻尼特性C.与外界无关的固有特性D.与外界之间的关系9.系统的特征方程是( C )。
P28A.1+(闭环传递函数)=0B.1+(反馈传递函数)=0C.1+(开环传递函数)=0D.1+(前向传递函数)=010.实际的物理系统)(s G 的零点映射到)(s G 复平面上为(A )。
p17A.坐标原点B.极点C.零点D.无穷远点11.同一个控制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和开环传递函数(A )。
P29A.是唯一的,且与输入或输出无关B.是相同的,且与输入或输出无关C.是唯一的,且与输入和输出有关D.是相同的,且与输入和输出有关12.求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条件是(C)。
p16A.稳定条件B.稳态条件C.零初始条件D.瞬态条件13.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则单位反馈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A )p27-28 A.)(1)(s G s G + B.)()(1)()(s H s G s H s G + C.)()(1)(s H s G s G + D.)()(1)(s H s G s H + 14.微分环节使系统(A)p20A.输出提前B.输出滞后C.输出大于输入D.输出小于输入15.闭环系统前向传递函数是(C)p27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16.不同属性的物理系统可以有形式相同的(A)p17A.数学模型B.被控对象C.被控参量D.结构参数17.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其闭环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与(C)p27-28A.反馈传递函数相同B.闭环传递函数相同C.开环传递函数相同D.误差传递函数相同18.可以用叠加原理的系统是(D)p10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离散控制系统D.线性控制系统19.对于一个确定的系统,它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是(A)p17A.唯一的B.不唯一的C.决定于输入信号的形式D.决定于具体的分析方法20.微分环节是高通滤波器,将使系统(A)p21A.增大干扰误差B.减小干扰误差C.增大阶跃输入误差D.减小阶跃输入误差21.控制框图的等效变换原则是变换前后的(B )p30(1.2)A.输入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B. 输入量和输出量保持不变C.输入量和干扰量保持不变D. 输出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22.线性控制系统(B)p10A.一定是稳定系统B.是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C.是稳态误差为零的系统D.是不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23.同一系统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可有不同的(B)p17A.稳定性B.传递函数C.谐波函数D.脉冲函数24.非线性系统的最主要特性是(B)p11-12A.能应用叠加原理B.不能应用叠加原理C.能线性化D.不能线性化25.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出量正比于(B)p19A.反馈量的微分B.输入量的微分C.反馈量D.输入量26.不同属性的物理系统可以有形式相同的(A)p17A.传递函数B.反函数C.正弦函数D.余弦函数27.比例环节能立即地响应(B)p18A.输出量的变化B.输入量的变化C.误差量的变化D.反馈量的变化28.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是(C)p10A.定常系统B.非定常系统C.线性系统D.非线性系统29.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阻尼力与两相对运动构件的(B)p13A.相对位移成正比B.相对速度成正比C.相对加速度成正比D.相对作用力成正比30.传递函数的量纲是(B)p16-17A.取决于输入与反馈信号的量纲B.取决于输出与输入信号的量纲C.取决于干扰与给定输入信号的量纲D.取决于系统的零点和极点配置31.理想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C)p19 A.Ts +11 B.s1 C.s D.1+Ts 32.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D)p23 A.Ts +11 B.s1 C.s D.1+Ts33.实际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阶次(C)p17A.小于分子阶次B.等于分子阶次C.大于等于分子阶次D.大于或小于分子阶次34.若积分环节时间常数为T ,则输出量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地增加,增长斜率为(B)p21A.TB.1/TC.1+1/TD.1/T 235.传递函数只与系统(A)p16-17A.自身内部结构参数有关B.输入信号有关C.输出信号有关D.干扰信号有关36.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C )p27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37.实际物理系统微分方程中输入输出及其各阶导数项的系数由表征系统固有特性的(A )p12A.结构参数组成B.输入参数组成C.干扰参数组成D.输出参数组成38.实际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中输入输出及其各阶导数项的系数由表征系统固有特性(A )p12A.特征参数组成B.输入参数组成C.干扰参数组成D.输出参数组成39.传递函数代表了系统的固有特性,只与系统本身的(D )p16-17A. 实际输入量B.实际输出量C.期望输出量D.内部结构,参数40.惯性环节不能立即复现( B )p22-23A.反馈信号B.输入信号C.输出信号D.偏差信号41.衡量惯性环节惯性大小的参数是( C )p22A.固有频率B.阻尼比C.时间常数D.增益系数42.微分环节可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并能( C )p19-21A.增加其固有频率B.减小其固有频率C.增加其阻尼D.减小其阻尼43.惯性环节含有贮能元件数为( B )p22A.2B.1C.0D.不确定44.积分器的作用是直到输入信号消失为止,其输出量将( A )p21A.直线上升B.垂直上升C.指数线上升D.保持水平线不变45.系统输入输出关系为i o o o x x x x cos =++,则该系统为( B )p11-12 A.线性系统 B.非线性系统 C.线性时变系统 D.线性定常系统46.开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A )p16A.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B.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C.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误差信号的拉氏变换与反馈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47.积分调节器的输出量取决于(B )p21A.干扰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B.输入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C.反馈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D.误差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48.积分环节的积分时间常数为T ,其脉冲响应为(B )p21A.1B.1/TC.TD.1+1/T49.实际的物理系统)(s G 的极点映射到)(s G 复平面上为(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