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习题集含答案

合集下载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5资料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5资料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 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习题集(含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习题集(含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编号为09010)共有单选题,计算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 t e 2-的拉氏变换为( )。

A.s21; B. 15.0+s ; C. 21+s ;D.21se 2- 2. )(tf 的拉氏变换为)2(6][+=s s s F ,则)(t f 为( )。

A. te23-; B. te21--; C. )1(32te--; D. t e 26-3. 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 0 ;B. ∞;C. 常数;D. 变量4. ()t t f δ5)(=,则=)]([t f L ( )。

A. 5 ;B. 1 ;C. 0 ;D.s55. 已知)52)(2(33)(22+++++=s 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 ; B. 0 ; C. 0.6 ; D. 0.36. 已知)45(3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0 ;B. ∞ ;C. 0.75 ;D. 37. 已知sn e s a s F τ-=2)(其反变换f (t)为( )。

A.)(ττa t n a -⋅; B. )(τn t a -⋅; C. τn te a -⋅; D. )(1τn t a-⋅ 8. 已知)1(1)(+=s s s F ,其反变换f (t)为( )。

A. t e -1;B. t e -+1;C. t e --1;D. 1--t e9. 已知t e t f t 2sin )(-=的拉氏变换为( )。

A.ses 2242-+ ; B. 4)4(22++s ; C.4)1(2++s s; D.se s s 224-+ 10. 图示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 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计划方案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计划方案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 (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精简) (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6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7章模拟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第1章绪论一、选择填空题1.开环控制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间只有(正向作用)。

P2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2.闭环控制系统的主反馈取自(被控对象输出端)。

P3A.给定输入端B.干扰输入端C.控制器输出端D.系统输出端3.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反向作用)。

P3A.反馈作用B.前馈作用C.正向作用D.反向作用A.输入量B.输出量C.反馈量D.干扰量4.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调节过程是以偏差消除(偏差的过程)。

P2-3A.偏差的过程B.输入量的过程C.干扰量的过程D.稳态量的过程5.一般情况下开环控制系统是(稳定系统)。

P2A.不稳定系统B.稳定系统C.时域系统D.频域系统6.闭环控制系统除具有开环控制系统所有的环节外,还必须有(B)。

p5A.给定环节B.比较环节C.放大环节D.执行环节7.闭环控制系统必须通过(C)。

p3A.输入量前馈参与控制B.干扰量前馈参与控制C.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参与控制D.输出量局部反馈参与控制8.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跟随(C的变化)。

P6A.反馈信号B.干扰信号C.输入信号D.模拟信号9.若反馈信号与原系统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则为(负反馈)。

P3A.局部反馈B.主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10.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

P2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反馈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B )。

p5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1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B 〕p8A. 快速性B.准确性C. 稳定性D.动态性13.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是( B )p3A.开环控制系统B.闭环控制系统C.线性控制系统D.非线性控制系统14.通过动态调节达到稳定后,被控量与期望值一致的控制系统为(无差系统)。

西南科技大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4.解::设 i 为回路总电流,iR1为 R1支路电流,iC 为 C 支路电流,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可得


整理后得
5.解: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所以:
(1)将 K=10,
代入,求得:
∴ Kh=0.216;
(2)
算出:

Kh=0.27,
算出:ts=1.02(s),tr=0.781(s)。
6.解:(1)包围圈数 N=0,P=0,稳定;
A.

B.
; C.

D.

29、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有( )。
A.

B.
(T>0);
C. 30、开环

D.

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当 K 增大时,( )。
A. L(ω)向上平移, 不变; B. L(ω)向上平移, 向上平移; C. L(ω)向下平移, 不变; D. L(ω)向下平移, 向下平移。

16、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特性方程式的性质,可以分为
和非线性控制系
统。
17、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特性方程式的性质,可以分为
和非线性控制系
统。
18、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
的数学表达式,或者说是描述系统内部变量之间关系的数
学表达式。
19、如果系统的数学模型,方程是
的,这种系统叫线性系统。
20、传递函数反映系统本身的瞬态特性,与本身参数,结构 ,与输入 ;不同的物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一、填空题
1、系统输出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到输入端,就叫做

2、有些系统中,将开环与闭环结合在一起,这种系统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编号为09010)共有单选题,计算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 t e 2-的拉氏变换为( )。

A.s21; B. 15.0+s ; C. 21+s ;D.21se 2- 2. )(tf 的拉氏变换为)2(6][+=s s s F ,则)(t f 为( )。

A. te23-; B. te21--; C. )1(32te--; D. t e 26-3. 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 0 ;B. ∞;C. 常数;D. 变量4. ()t t f δ5)(=,则=)]([t f L ( )。

A. 5 ;B. 1 ;C. 0 ;D.s55. 已知)52)(2(33)(22+++++=s 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 ;B. 0 ;C. 0.6 ;D. 0.36. 已知)45(3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0 ;B. ∞ ;C. 0.75 ;D. 37. 已知sn e sa s F τ-=2)(其反变换f (t)为( )。

A.)(ττa t n a -⋅; B. )(τn t a -⋅; C. τn te a -⋅; D. )(1τn t a-⋅ 8. 已知)1(1)(+=s s s F ,其反变换f (t)为( )。

A. t e -1;B. t e -+1;C. t e --1;D. 1--t e9. 已知t e t f t 2sin )(-=的拉氏变换为( )。

A.ses 2242-+ ; B. 4)4(22++s ; C.4)1(2++s s; D.se s s 224-+ 10. 图示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0 τ tA.)1(12s e s a ττ--; B. )1(12s e s a ττ--; C. )1(1se s a ττ--;D. )1(12s e sa ττ- 11. 若)(∞f =0,则][s F 可能是以下( )。

A.91-s ; B. 92+s s ; C.91+s ; D. 912+s 12. 开环与闭环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称为( )。

A.复合控制系统;B.开式控制系统;C.闭和控制系统;D.正反馈控制系统13. 在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线性系统的( )。

A.增益比;B.传递函数;C.放大倍数;D.开环传递函数14. 已知线性系统的输入x(t),输出y(t),传递函数G(s),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1s G L t x t y -⋅=; B. )()()(s X s G s Y ⋅=; C. )()()(s G s Y s X ⋅=; D. )()()(s G t x t y ⋅=15. 设有一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系统,如图所示,以外力f(t)为输入量,位移y(t)为输出量的运动微分程式可以对图中系统进行描述,那么这个微分程的阶次是:( )。

A. 1;B. 2;C. 3;D. 416.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4412++s s ;则其无阻尼振荡频率n ω和阻尼比为( )。

A. 1 ,21 ; B. 2 ,1 ; C. 2 ,2 ; D. 21,117. ()()()TS e s X s Y s G -==传递函数表示了一个( )。

A. 时滞环节;B. 振荡环节;C. 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18.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53+s ;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

A. 51t e-- ; B. 533t e -- ; C. 555t e-- ; D. 53t e--19. 已知道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22)(n ns s s Y ωω+= ,那么系统处于( )。

A. 欠阻尼; B. 过阻尼; C. 临界阻尼; D. 无阻尼20. 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

A.1+Ts K; B.))((b s a s s d s +++; C.)(a s s K +; D.)(2a s s K +21. 根据下列几个系统的特征程,可以判断肯定不稳定的系统为( )。

A. 023=+++d cs bs as ; B. 0234=+-++d cs bs as s ; C. 0234=++++e ds cs bs as ; 其中e d c b a 、、、、均为不等于零的正数。

22.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5.012++s s ;则其无阻尼振荡频率n ω和阻尼比为( )。

A. 1 ,21; B. 2 ,1 ; C. 1 ,0.25 ; D. 31,3223. 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

A.)12)(15(1++-s s s ; B.s T Ts111+-(T>0)C.)13)(12(1+++s s s ; D. )2)(3(2-++s s s s24. 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ω315j - ,则该系统可表示为( )。

A.ω315-tg j e; B.ωω1152--+tgj e ; C.ωω32115-+tgj e ; D.ω15--tg j e25. 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有( )。

A.)1)(15(1++-s s s ; B.s T Ts111+- (T>0);C.)1)(12(1--+s s s ; D.)2)(3(2+++s s s ;26. 题图中R -C 电路的幅频特性为( )。

题图二、6. R -C 电路A.211ωT + ; B.2)(11ωT +; C.2)(11ωT -; D.ωT +1127. 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15+ωj ,则该系统可表示为( )。

A. ω15-tgj e; B.ωω1152--+tgj e ; C. ω15--tg j e;D.ωω1152-+tgj e28. 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151+ωj ,当输入为t t x 2sin )(=时,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

A. )52sin(1ω-+tg t ; B.)52sin(1112ωω-++tg t ;C. )52sin(1ω--tg t ; D.)52sin(125112ωω--+tg t29. 理想微分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 )。

A. decdB20,通过ω=1点的直线; B. -decdB20,通过ω=1点的直线;C. -decdB20,通过ω=0点的直线; D. decdB20,通过ω=0点的直线30. 开环)(s G K 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当K 增大时,( )。

A. L(ω)向上平移,)(ωφ不变;B. L(ω)向上平移,)(ωφ向上平移;C. L(ω)向下平移,)(ωφ不变;D. L(ω)向下平移,)(ωφ向下平移。

二、计算题31. 简化下图所示系统的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32. 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程。

图中电压u 1为系统输入量;电压u 2为系统输出量; C 为电容;R 1、R 2为电阻。

(15分))(ωL )(ωϕcωωωπ- -+X o (s )X i (s ) G 1G 2G 3 G 4H 3H 2 H 133.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40)(+=s s s G ,试求当输入21)(at t t x i ++=(a ≥0)时的稳态误差。

34. 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程。

图中位移x 1为系统输入量;位移x 2为系统输出量; K 为弹簧刚度系数;B 为粘性阻尼系数。

(15分)35. 已知一些元件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写出它们的传递函数G (s ),并计算出各参数值。

36. 已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用劳斯判据确定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围。

)611)(311()(s s s K s G ++=。

37. 设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试判别系统稳定性。

其中p 为开环右极点数,υ为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目。

(15分)ω/s -1 ω/s -1 100 502010 [-40][-20][-20]L (ω)/dBL (ω)/dB(a )(b )38. 化简下图所示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

(15分)39. 试画出具有下列传递函数的Bode 图:)110)(1(100)(22+++=s s s s s G 。

40.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Ts s Ks G试判定系统的稳定性(TK >1)41. 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程。

图中电压u 1为系统输入量;电压u 2为系统输出量; C 为电容;R 为电阻。

42. 某系统用测速发电机反馈,可以改善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系统如下图所示。

(1)当K =10,且使系统阻尼比ζ=0.5,试确定K h 。

(2)若要使系统最大超调量M p=0.02,峰值时间t p=1s,试确定增益K和速度反馈系统K h的数值,并确定在这个K和K h值的情况下,系统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43.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程。

图中电压u1为系统输入量;电压u2为系统输出量;C为电容;R1、R2为电阻。

44.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2()3(5)(++=ssssGk,试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并计算)(,ccvωω值。

45.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程。

图中位移x1为系统输入量;位移x2为系统输出量;K1和K2为弹簧刚度系数;B为粘性阻尼系数。

(16分)三、填空题(略)……X oX i-1+K h s)1(+ssK答案一、单选题1. C2. C3. C4. A5. D6. C7. B8. C9. C10. A11. C12. A13. B14. B15. B16. D17. A18. B19. C20. D21. B22. C23. C24. C25. D26. B27. B28. D29. A30. A二、计算题 31. 解:2432113234343211)(H G G G G H G G H G G G G G G s G ++-=(每正确完成一步3分)32. 解:设i 为回路总电流,i R 1为R 1支路电流,i C 为C 支路电流,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得C R i i i +=1,1211R u u i R -=, dtu u d C i C )(21-=(6分) 可得dtu u d C R u u i )(21121-+-=(2分) dtu u d CR R u u R iR u )(212121222-+-==(2分) dtduCR dt du CR u R R u R R u 22122121122-+-=(2分) 整理后得11212212221u R R dt du CR u R R dt du CR +=⎪⎪⎭⎫ ⎝⎛++(3分) 33. 解:系统的开环增益K =14,且为Ι型系统(2分)将 )0(1)()()()(2321≥++=++=a at t t x t x t x t x i i i i则: 01=ss e (3分)14112==K e ss (3分)⎩⎨⎧>∞==0003a a e ss (3分)⎪⎩⎪⎨⎧>∞==+++=00141321a a e e e e ss ss ss ss (4分)34. 解:按牛顿定律列力学程如下:dt x x d BKx )(212-=,dt dxB dt dx B Kx 212-=(8分)整理得dt dx B Kx dt dx B122=+(4分),dt dxx B K dtdx 122=+(3分) 35. 解:(a )11.010)(+=s s G (7分) (b ))101.0(50)(+=s s s G (8分)36. 解:该系统闭环特征程为: 01818923=+++K s s s ;(5分)s 3 1 18 0s 2 9 18K 0 s 1 18-2K 0s 0 18K (5分)90<<K (5分)37. 解:(1)包围圈数N =0,P =0,稳定;(5分)(2)正穿越次数为1,负穿越次数为0,1-0=P/2=1,稳定;(5分) (3)正穿越次数为1,负穿越次数为1,1-1=P/2=0,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