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特点
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

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
泌尿系统疾病是病理学的重要章节。
其中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是这一章节的高频考点。
今天中公卫生人才网为大家做简单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关于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考题:
1.【多选题】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可见:
A.大红肾
B.内皮细胞增生
C.系膜细胞增生
D.驼峰状沉淀物
1.【答案】BC。
从这道题中,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光镜下的特点,当然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多,病因病机,肉眼观,光镜,电镜,临床病理联系都不一样。
今天通过表格形式对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对比总结,方便大家记忆掌握。
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特点
通过上面的表格进行对比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做题具有帮助!
中公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备考资料库。
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

1) 链球菌胞浆或分泌蛋白的某些成分
(抗原)导致免疫反应后可通过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肾小球致病。
2) 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与循环中的特异 性抗体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
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导 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并可 吸引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 脏病变。
病理
肾脏体积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 肾小球, 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 小球肾炎。肾小管病变多不明显,肾间质可 有水肿及灶性炎症细胞浸润。 光镜: 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 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电镜: 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大块电子
急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 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 出现血尿 、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 可有一过性氮 质血症。
病因
1)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β 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
A组12型等。
2)非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病毒感染、寄生 虫感染。
.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一)以急性肾炎综合症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1.其他病原体感染后急性肾炎
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后3~5天,临 床表现较轻,C3可不降低,少有水肿和高血 压,临床自限。ຫໍສະໝຸດ 2.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常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病重持续无自愈倾 向,50~70%患者呈持续低补体血症,8周内 不恢复。
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一)水肿
8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典型者表现晨起 眼睑及颜面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 肿,少数严重者可全身浮肿或胸腹水。
(二) 尿异常
❖ 血尿:
几乎全部患者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40% 可有肉眼血尿。
各种肾病的管型口诀

各种肾病的管型口诀
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管型损害是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
不同类型的肾病会出现不同的管型改变,因此了解各种肾病的管型特点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记忆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不同肾病的管型特点。
1. 肾小球肾炎:呈现“血尿+蛋白尿+管型+高血压”,管型特点为“血尿后”(红细胞管型)和“蛋白尿后”(脂蛋白管型)。
2. 急性间质性肾炎:呈现“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肾功能损害”,管型特点为“白细胞管型”。
3. IgA肾病:呈现“血尿+蛋白尿+腹痛”,管型特点为“肾小管间质病变”(颗粒管型)。
4. 狼疮性肾炎:呈现“狼疮样综合征+肾功能损害”,管型特点为“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
5. 肾小管间质肾炎:呈现“多尿+低比重尿”,管型特点为“颗粒管型”。
6. 肾小管酸中毒:呈现“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管型特点为“透
明管型”。
通过学习和记忆这些口诀,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各种肾病的管型特点,有助于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口诀只是辅助性的学习工具,对于肾病的确诊和治疗仍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求助编辑编辑本段状常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发展到晚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型可分为五种,同一临床综合征可有不同的病理类肾小球肾炎型,同一病理类型又可呈不同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亦有规律可循,1、毛细血管内增殖是急性琏球菌感染后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新月体性肾炎对应的临床表现是急进性肾炎;3、增殖性改变如系膜增殖可在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4、微小病变不出现肉眼血尿,不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除非转化为局灶阶段型硬化;5、在所有活动性病理类型中新月体性肾炎预后最差,膜增殖其次。
对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详细分清病理类型,进行相应的诊断。
反复不愈的患者应多与知名专家咨询,因为现代发现,其无论哪里类型,都伴随着肾脏纤维化的病理损伤,治疗也应取采阻断肾脏纤维化治疗措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5指定的肾小球病病理学分类标准1、轻微性肾小球病变(minor glomerular abnormalities)。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focal segmental lesions),包括局灶性肾小球肾炎(focal glomerulonephritis)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diffuse glomerulonephritis)。
(1)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2)增生性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④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unclassified glomerulonephritis)。
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肾脏活检是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经过病理学检查来诊断肾脏疾病的方法之一。
病理分型标准有多种,具体的分型方式可能根据疾病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1.肾小球疾病的分型:
•IgA肾病分型:
•Lee分类法:根据肾小球病变的轻重程度和伴随的
病变,分为IgA肾病I至IV期。
•Oxford分类法:根据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程度和
系膜区电子密度,分为M1至M3三类。
•膜性肾病分型:
•骨架:根据系膜区电子密度,分为Ⅰ至Ⅳ型。
•表面:根据系膜区细胞的数量,分为Ⅰ至Ⅴ型。
•肾小球硬化症分型:
•FSGS分型: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特点,分为典型型、
节段型、局灶节段型、弥漫型等。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病:
•WHO分型:根据系膜增生的特点,分为Ⅰ至Ⅳ型。
2.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分型:
•慢性间质性肾炎分型:
•根据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的
原发型、继发型等。
3.免疫荧光分型:
•免疫复合物性肾病:
•根据免疫荧光显微镜下的染色情况,可以分为IgA
沉积型、IgG沉积型、IgM沉积型等。
这只是一些肾脏活检病理分型的示例,实际上,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特征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在实践中,病理学家会综合考虑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等各个方面的病变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类。
病理(肾小球肾炎)(1)

• 免疫荧光显示沉积物内的Ig或补体,呈颗粒 性荧光。
(2) 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 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抗原成分或经血液 循环植入肾小球内的抗原反应,导致原位 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肾炎。
2·引起肾小球损伤的介质
一般认为,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只是肾小球肾炎的始发 机制,对肾组织无直接损伤作用;在此基础上只有激活炎细胞 及释放炎症介质才会到会肾小球损伤。
漫性增厚,肾小球内炎症现象不明显。
银染色: 早期GBM外侧钉突状--钉突增大、融合,沉积物被 包埋在GBM内,使其增厚--沉积物逐渐被溶解,形 成“虫蚀状”空隙--空隙渐被基膜样物质充填。
银黄着色:鞋钉样
膜性肾小球肾炎发展过程
• 免疫荧光:颗粒荧光,GBM内有IgG、C3沉积 • 电镜: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上皮下有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部分有明显肾炎病史; (2)部分无明显肾炎病史。
病理特征
• 大体: 继发性颗粒性
固缩肾
• 光 镜: 1.病变肾小球玻变、纤维化,呈“肾小球集中 现象”,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 2.部分肾小球代偿性增大,所属肾小管扩 张,可见各种管型。 3.间质弥漫性纤维化,伴淋巴、浆细胞浸 润;细、小动脉玻变、腔狭窄。
肾小球肾炎 ( glomerulonephritis ,GN )
一、概念
△肾小球肾炎(GN)是一种以肾小球病变为
主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简称为肾炎)。
肾小球肾炎
原发型 (原发于肾并以肾小球病变)
继发型 (全身疾病,如SLE、高
血压、过敏性紫癜、糖尿 病等所并发的肾小球损 害)
二、肾小球的组织结构
肾脏病理学分型

肾脏病理学分型肾脏病理学分型是指根据肾脏组织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将肾脏疾病分为不同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
通过病理学分型,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肾脏病理学分型。
一、肾小球肾炎分型肾小球肾炎是指发生在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的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
根据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膜性肾病: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特征,常见于成年人。
2.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导致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间质损害。
3. IgA肾病:以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为主要特征,是成年人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
4. 膜增生性肾炎:以肾小球内增生性病变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5. 肾小球局灶节段性肾炎:以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肾小管间质肾炎分型肾小管间质肾炎是指发生在肾小管和间质的一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肾小管和间质的炎症反应和损害。
根据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肾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急性间质性肾炎:以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间质炎症为主要特征,常见于感染后肾炎和药物过敏性肾炎。
2. 慢性间质性肾炎:以慢性间质炎症和肾小管萎缩为主要特征,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3. 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是由于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生素等)导致的间质性肾炎。
三、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疾病分型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疾病是指累及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的一组疾病,其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根据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以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特征,病情进展迅速。
2.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以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特征,病情进展较缓慢。
急性肾小球肾炎概述及病理图示

急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其中以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目前主要认为是由链球菌来源的有关抗原与其相应的特异抗体于循环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流抵达肾脏,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进而激活补体造成肾小球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
病理类型: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袢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并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对水和各种溶质(包括含氮代谢产物、无机盐)的排泄减少,发生水钠潴留,继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临床上有水肿、尿少及全身循环充血状态如呼吸困难、肝大、静脉压增高等;肾小球的玻璃样变性造成了肾脏实质性损伤引起肾性高血压。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图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炎综合症:早期症状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晚期可发生肾衰竭。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尿改变:少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导致氮质血症。
2、水肿、高血压。
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
肾炎
——
1、弥漫性系膜cell和基质增生;
2、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变化。(内皮cell不增生)
1、肾小球系膜cell和基质增生。
2、系膜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类型
病理变化
病理-临床
肉 眼
光 镜
电 镜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
肾炎
1、体积↑。
2、充血—大红肾。
3、表面、切面出血点——蚤咬肾。
1、以内皮细胞增生为主,系膜细胞也有增生。
2、可分别以渗出、出血为主
1、内皮cell、系膜cell增生肿胀;
2、基底膜和上皮cell驼峰状、小丘状致密物沉积;
3、荧光检查:IgG、Leabharlann 3沉积。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体积轻度↑,色苍白
1、光镜下变化不明显,仅有轻度节段性系膜增生。
2、基底膜正常
1、未见电子致密物
2、免疫荧光检查(-)
1、肾病综合症
2、蛋白尿(白蛋白为主)
3、常出现血尿、高血压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型肾炎的晚期表现)
1、体积↓;
2、色苍白;
3、质硬、表面颗粒状——颗粒固缩肾。
1、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包围毛血管、伸入毛细血管基质底膜和内皮之间,使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分层状。
2、晚期,系膜和肾小球纤维化。
1、内皮细胞下出现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有钉状突起。
2、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足状突消失。
1、早期系膜改变为主,仅有轻度的蛋白尿、血尿。
2、累及毛细血管则出现肾病综合征。
3、晚期出现高血压、肾衰竭。
1、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2、肾小球内见各种管型。
——
1、尿改变:多尿、夜尿
2、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3、高血压(肾缺血致肾素分泌增加)
4、氮质血症(尿素、肌酐堆积)
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症:指一组临床症状,包括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临床特点: 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d)、水肿、高脂血症,血浆蛋白低(≤30g/L)。病情严重者会有浆膜腔积液、无尿表现。
3、荧光检查:系膜区有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和C3沉积。
1、具有多样性,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为无症状蛋白尿、血尿、慢性肾炎综合症。
快速进行性肾炎
(新月体性肾炎)
1、肾脏体积↑
2、色苍白
3、表面有出血点
肾小球内弥漫性大量的新月体或环状体形成
1、肾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2、在基底膜上、内、外可见致密电子物质沉积;
3、细胞性新月体增生的肾小球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
4、荧光检查:线性( IgG、C3)荧光、颗粒荧光、无荧光等。
1、早期出现蛋白尿
2、少尿、无尿、氮质血症;
3、肾衰竭
★此型病变重、进展快、预后差
类 型
病理变化
病理-临床
肉 眼
光 镜
电 镜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早期无明显变化,晚期肾脏体积↓,表面呈颗粒状——虫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