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

第1单元时、分、秒一、秒的认识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指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3.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时分针正好走 1小格。

二、时间单位的换算1. 1时=60分 1分=60秒2.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三、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借助钟面数格子。

2.解决时间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用求出的和加剩下的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加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再把两个和相加。

2.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也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不退位减法,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两次求得的结果相加。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

2. 如果不看数字最后面的0,那么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其实就是要计算前面两位数的加、减法,可以直接口算,写结果时再写上数字末尾的0。

三、估算1.估算时,先将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采取的策略不同(把数估大或估小),估算的结果也不同。

2.解决与估算有关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第3单元测量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一、单选题1.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是()。

A. 圆B. 长方形C. 正方形2.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A. B. C.3.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如图)折痕把长方形分成了两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 80B. 60C. 1004.下图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比较,甲的周长()乙的周长。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5.下面由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的图形中,()的周长最短。

A. B. C.6.如图,甲图形和乙图形的周长()。

A. 一样长B. 甲长C. 乙长7.甲、乙、丙三张图的周长相比,()A. 甲最长B. 乙最长C. 丙最长二、填空题8.小明绕正方形花坛跑了2圈,一共走了80米,花坛的周长是________米。

9.用一根线正好能围成一个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________厘米。

10.一个正方形果园边长250米,沿着这个果园的四周走一圈,一共走了________米。

11.一张长方形纸长11厘米,宽比长短2厘米,宽是________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2.用两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________厘米,宽是________厘米,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3.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正好是10cm,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

14.长方形长是20分米,宽10分米,周长是________15.有一张长方形纸,长8厘米,宽6厘米。

在纸的一角剪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如图),剩下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6.3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7.长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宽是5分米,长是________分米。

三、计算题18.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归纳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平面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9、一个长方形剪出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原长方形的宽
剩下图形的周长=(原长方形的长-宽+宽)×2

解决问题:书本86页图形组成。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教学课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教学课件

1、你能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长方形 和一个正方形吗?
2、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 一个正方形,并量一量长方形的长、 宽,正方形的边长。
课堂总结
长方形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并且 对边相等。 长方形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
正方形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 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
长方形对边 相等
将三角尺上的直角靠近长方形纸片的 直角长比方一形比有四个角,并且都
是直角。


长方形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对 边相等。长方形有四个角, 并且都是直角。

正方形

特征
沿着正方形纸片的对角线对折,让四条边重合,
你有什么发现?
正方形四条边长
将三角尺上的直角靠近正方形纸片的直角 比一比
正方形有四个角,并且都 是直角。


正方形特征
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长 度相等。 正方形有四个角,并且都 是直角。
长方形、正方形的 异同
相同点: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长度 都相等。

边长

长边的长叫 作长 短边的长叫 作宽
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 作宽;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作业布置
“想想做做”第1题、第3题、第4 题。
第三单元 · 长方形和 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特征

在图中找一找你认识的

图形
这探些究图长形方中形,、哪正些方是四 边形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特征
横向对 折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周长、面积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2.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首先,我们来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接下来,我们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周长 = (长宽)× 2,面积计算公式是:面积= 长× 宽。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周长 = 边长× 4,面积计算公式是:面积 = 边长× 边长。

4.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长和宽,计算正方形瓷砖的面积等。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及性质2. 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3. 长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4. 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5. 实际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性质及周长、面积计算,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厘米=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

克=1千克,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

(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且也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

在小学的数学课程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几何图形的一种,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要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也应该从实际生活中切入,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来理性认识。

I、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公认的几何图形之一,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对这两种几何图形的认识需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

长方形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长与宽两个不同边长的矩形,而正方形则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四条边长相等,即它是一种有条相等边的正多边形。

在介绍这两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的同时,也需要给孩子展示一些真实对象的例子,让他们可以观察、比对、认知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拿出平板视、书本等物品,带着孩子来比较观察,了解其中的差异性。

二、从实际生活中切入,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对于想要使孩子快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几何图形的知识,只有理论上的授课是远远不够的。

让孩子亲身感知,让孩子从实际生活中切入,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掌握相关的认知能力。

1.通过玩具进行实践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提供适当的玩具来帮助孩子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使用搭建积木,搭建长方形或正方形,让他们进行比较观察,从而了解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或者,利用宝宝益智拼图,将已知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进行拼图,让孩子从中观察和认知。

2.通过游戏进行实践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的游戏,比如可以玩“找正方形”游戏,或者“找长方形”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通过画画、拼图等形式来练习并熟悉这些图形。

还可以利用类似世界杯、奥运会等活动的主题,挖掘活动中的潜在的命题,从而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3.创造彼此比较的机会想要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我们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
长方形有2条长,2条宽。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1、正方形的特点:
正方形有4条边。

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例: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24)厘米。

8、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测量周长的方法:
尺子测量法、绳测法、滚动法。

9、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
宽=长方形的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
10、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1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不一定都相等。

12、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周长最短;如果不能拼成正方形,拼成长和宽最接近的长方形周长最短。

例: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4×4=16(分米)
答:如图,这样拼才能使拼成的
图像周长最短,周长是16分米。

重点知识总结: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