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最易混淆的三个字:“的、地、得”,好多孩子区分不了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地得的区别与使用

微课教学教案
“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的、地、得”的用法,并知道搭配固定“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3、运用儿歌来帮助使用。
二、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
三、教学过程:
1、了解“的、地、得”的相同处。
“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都起着连接作用,且读音相同。
2、区分不同之处
虽然“的、地、得”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必须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因此他们在书面语中的用法不同,从而使语言更精确化。
3、逐一学习“的、地、得”的一般用法
4、儿歌记忆
四、小结归纳
只要记住歌决,相信您再也不会混淆“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用法了,今天的微课到此结束,谢谢!。
得的地的区别及用法口诀

得的地的区别及用法口诀当“的、地、得”三个字作为助词使用时,都发轻声“de”。
“的”:1.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
如:热闹的论坛、平静的湖面等。
2.代替所指的人或物。
如(你是)扔砖的、(我是)挨砖的。
3.表示所属的关系。
如:我的拙劣表现、你的精彩表演。
4.用在句末常跟“是”相应。
如:我挨的砖头是你扔的。
5.同“地”(de)。
这便是我们经常混淆用法的根源,它与“地”的用法在某些时候是相同的。
如:我稀里糊涂地挨了一顿砖;我稀里糊涂的挨了几块砖。
“地”:用在词或词组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
如开开心心地聊天儿;严肃认真地跟帖;紧紧地绷住弯得象大弓一样的鱼杆。
“得”:1.用在动词后表示可能。
如:砸得准;钓得多。
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
如前面所说的一词“挺累得慌”,则是补充说明了“挺累”累到了什么程度(发慌)。
总之,“的”字前面多是定语,以名词、代词、数量词等有名词性质词或词组为主,其后多跟的是名词性词语。
而“地”字的用法,多用在形容词的后面作状语,其后多跟动词性词语。
至于“得”字的用法较为简单,主要用作补语,当需要补充说明程度或结果的时候使用便可。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默记五遍脑开窍。
小学语文“的、地、得”专项练习,附用法解析!

小学语文考试中的失分项,“的、地、得”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了,看似简单的三个字,使用频率很高,用法却各有不同。
下面详解各种用法和例句,快为孩子收藏、转发!01“的、地、得”用法小析① “的”后面跟的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② “地”后面跟的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③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注意:1. 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 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02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的地得三字的用法和区别 (2)

的地得三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三个字在汉语中常用于表示语义关系、语法功能和词义转换。
它们分别是“助词”的、名词“地”和动词“得”。
这三个字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区别,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的”的用法和区别1. 形容词与名词结合:在修饰名词时,表示所修饰的名词属于该形容词描绘的范畴,如“红色的花”、“高大的建筑”。
2. 表示主谓关系:在构成主谓结构时,作为连缀内容之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助听,“他中国人”。
3. 表示所有格关系:当一个名词后面紧跟着另外一个名词时,在前者后面加上“的”,可以表达前者是后者的所有者或属性,如“父亲的房子”、“孩子们的笑声”。
4. 强调某一未知信息:当说话人对某事情持怀疑或不肯定态度时,使用“的”可以起到强调未知信息或询问对方以获取信息的作用,如“你明天去哪儿?”,“你有没有见过我的钱包?”。
二、“地”的用法和区别1. 用于连词:常用于表示某种方式或手段,或者在句子中连接两个或更多的成分,“高兴地走来”、“小心地打开书”。
2. 用于历程性状词:在动词前使用“地”作为修饰成分,说明动作是怎样进行的,“悄悄地溜进屋子”,“轻轻地敲门”。
3. 用于动名词前:表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唱得很好”,“笑得出不来声音”。
4. 动词与副词互换:“大声呼喊”可以改写成“高声呼喊”。
这种情况下,“地”可以用作副词。
三、“得”的用法和区别1. 表示方式、程度: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后面,表示一种方式、程度,“跑得快”,“吃得香甜”。
2. 转化动宾结构:当一个表语动词是能接宾语的时候,可以通过加上“得”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动宾结构。
“听见”(无人称体)可以转变为“听到”,如:“我听到他演奏了一首美妙的钢琴曲”。
3. 表示可能性、能力:在表示可能性、能力等意义时,可以使用“得”,如:“他写得很好”,“我听得懂”。
4. 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他比我年轻得多”,“这个城市比那个城市繁华得多”。
这种情况下,“得”起到强调关系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易错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易错字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些易错字:
1.“戴”与“带”:“戴”指把东西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如戴帽子、戴眼镜;“带”指携带,随身拿着,如带行李。
2.“的”“地”“得”:“的”用于形容词后,如美丽的花;“地”用于副词后,如高兴地说;“得”用于动词后,如跑得快。
3.“辨”与“辩”:“辨”指辨别,如分辨是非;“辩”指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如辩论。
4.“竟”与“竞”:“竟”表示出乎意料,如竟然;“竞”表示竞赛、竞争,如竞争。
5.“燥”与“躁”:“燥”指干燥,如燥热;“躁”指性急,不冷静,如急躁。
6.“厉”与“励”:“厉”有严格、严肃的意思,如严厉;“励”有劝勉的意思,如勉励。
7.“详”与“祥”:“详”指详细,如详细说明;“祥”指吉利,如吉祥。
这些易错字在书写和使用时容易混淆,需要特别注意它们的区别。
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掌握每个字的正确用法,多做练习,加深记忆,以避免出错。
的地得的简单口诀

的地得的简单口诀天空中的风云变幻莫测,孩子们却要在众多的知识中前行,探索未知的世界,窥探神秘的奥秘。
而在汪洋大海般的知识海洋中,语文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基础学科,简直可以说是其中的一座重要灯塔。
而对于语文中的很多知识点,很多小朋友们总是觉得难以区分,比如“的地得”,就是一个让他们头疼的问题。
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我们先来说下“的”字。
大家可以把“的”字想象成一个小桥,这个小桥连接着时间和空间,表示一种属于某个人或事物的特定关系。
比如,“张三的书”、“昨天的新闻”等。
所以,我们可以记住“的”字相当于一个连接桥梁。
接下来说说“地”字。
你可以把“地”字想象成一片广袤的土地,它是在描述动作或者状态的发生地点。
比如,“跑得快”的“得”字就和动作有关,而“地”字则是指明了动作发生的地点。
所以,把“地”字想象成一片土地,你就能很容易地区分开来啦。
最后说说“得”字。
你可以把“得”字想象成一座标志物,它指示着达到了某种目的或者程度。
比如,“写得漂亮”、“跳得高”等。
可以看出,“得”字是用来表示结果或者程度的。
所以,把“得”字象征成一个标志牌,指引着我们达到了某个目标或者状态。
综上所述,通过这个简单的口诀,我们可以轻松区分开“的地得”这三个常常让我们迷惑的字。
记住,“的”字像一个连接桥梁,表示属于;“地”字像一片广袤的土地,表示地点;“得”字像一座标志物,表示结果。
希望这个口诀对于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路上更加游刃有余,轻松自如。
让我们一起奔向知识的海洋,探索语文的奥秘,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1。
三个的地得的用法

"三个'的、地、得'的正确用法"
哎呀,说起这三个小东西——“的、地、得”,好多朋友脑壳都要绕晕咯。
但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用处,简单得很,听我慢慢给你摆。
首先,“的”,它就像是给东西贴标签的,后面跟的多数是名词,用来表示啥啥啥的东西。
比如说,“美丽的花朵”,这里的“的”就让“美丽”成了“花朵”的形容词标签,一听就晓得这花长得好看。
再来说“地”,它呢,喜欢跟在形容词或者副词后面,再牵个动词的手,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程度。
比如,“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地”就让“高兴”这个情绪成了“跳”的方式,让人感受到那份喜悦。
最后,“得”,它跟前面两个有点不一样,它是用来补充说明动作或状态的结果或程度的。
你看,“他跑得飞快”,“得”就让“飞快”成了“跑”这个动作的结果,让人一下子就想到那速度有多快。
所以啊,记住这个小口诀:“的”后名词,“地”后动词,“得”后补语。
下次再用到它们,就不会再混到一起去了。
四川话里头,虽然我们不常说这些文绉绉的词,但道理是通的,分清楚点儿,说话写文章都更巴适,更有条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的地得用法区别

不同点
在书面语中,有必要 写成三个不同的字, 这样可以区分它们在 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 以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5
口诀
• 名词前面白勺“的” • 动词前面土也“地” • 形容动后双人“得” • 当做助词都读“de”
1 形容词+的+名词
例:可爱的小鸟 美丽的村庄 生动的课堂
2 名词+的+名词
讲得多 7
5 捉得多
6
升得快
9
The End
此片献给 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爱生命的你谢谢观赏的 地用 得法
简 介
改正错误
1、我的地包里没有钱。 2、他上班快迟到了,于是飞快得地跑。 3、鸟儿飞的得很高。
注意“的、地、得”的用法。
改正后
1、我的包里没有钱。 2、他上班快迟到了,于是飞快地跑。 3、鸟儿飞得很高。
相同点
“的” “地” “得” 都可以做助词使用, 他们在做助词的时候 都念轻声“de”
例:校园的景色 小鸟的羽毛 鸟的天堂
3 代词+的+名词
例:我的铅笔 你的书本 他的羽毛球
“地”的用法
慢慢地走
飞快地跑
形容词+地 +动词
开心地笑 专心地听
高兴地说
6 放声地哭
“得”的用法
跳得高 11 做得好 10
做得正
12
1 跑得快 2 唱得好
行得端
9
动词+得+ 形容词
3 笑得开心
讲得快 8
5
4 抓得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最易丢分的三个字:“的、地、得”
一、“的、地、得”用法小析
①“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
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②“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注: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四、用法不同,意思有别
“的”、“地”、“得”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
比如:
1、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2、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
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
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
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四、“的地得”用法口诀
1歌诀一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2歌诀二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