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电子教案)资料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实践活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的学校(1)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设施等。
(2)调查同学们对学校的满意度。
(3)提出改进学校的建议。
2. 第二单元:我们的社区(1)了解社区的地理、环境、居民等。
(2)调查同学们对社区的满意度。
(3)提出改善社区的建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手册》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网络资源、实地考察资料等3. 工具材料:笔记本、调查表、实验器材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2课时3. 第三单元:2课时4. 第四单元:2课时5. 第五单元:2课时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活动。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上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上一、活动主题:环保手工制作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过程:a.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环保手工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b. 讲解:教师讲解环保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强调创作过程中的环保意识。
c.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环保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d.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4. 教学资源:废旧物品、手工制作工具、环保知识资料。
5. 作业:学生回家后,收集家庭中的废旧物品,准备下一节课的手工制作活动。
二、活动主题:走进科学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过程:a. 导入:教师展示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b. 讲解:教师讲解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
c. 实践: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d.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4.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科学知识资料。
5. 作业:学生回家后,搜集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三、活动主题:心理健康教育2. 活动时间:1课时3. 活动过程:a.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b. 讲解: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
c. 活动: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互动游戏,增进彼此了解。
d. 总结:教师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心理成长。
4. 教学资源:心理健康知识资料、互动游戏道具。
5.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交流自己的心理健康感受,共同探讨如何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四、活动主题:传统文化体验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过程:a. 导入:教师展示一幅传统艺术作品,如剪纸、国画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五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网络信息的利与弊1.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信息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网络信息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的多样性。
1.3 教学活动:观看网络信息的利与弊的短片,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章:环保行动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必要性。
2.3 教学活动:进行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第三章:传统文化传承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解传统文化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参观传统文化展览,进行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剪纸,书法等。
第四章:健康生活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解健康生活的要点,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持健康。
4.3 教学活动:进行健康生活主题活动,如运动比赛,健康饮食分享等。
第五章:团队合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方法。
5.3 教学活动: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接力赛,团队建设活动等。
第六章:公民意识与责任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公民意识,理解公民责任。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公民责任,如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6.2 教学内容:讨论公民的定义和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公民责任。
6.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公民在不同场景下的责任行为。
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老人过马路、清理公共区域等。
第七章:科学探索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
7.2 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现象。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假设、实验、结论。
五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综合教案(上教版)

五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综合教案(上教版)活动概述本综合教案旨在为五年级学生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活动一:科学实验目标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选择适合五年级学生的简单实验项目,如水的沸腾温度、物体的浮力等。
2. 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步骤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师角色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
活动二:社区参观目标通过参观社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社区环境的了解。
活动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社区参观,了解社区的基本设施、服务和组织。
2. 学生观察社区环境,记录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改进社区环境的方案,并向社区相关部门提交建议。
教师角色教师应组织社区参观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社区环境,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整理建议和方案。
活动三:环保行动目标通过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植树等。
2. 学生记录环保行动的过程和效果,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3. 学生通过展示和宣传,鼓励他人参与环保行动。
教师角色教师应提供环保行动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
活动四:小组合作项目目标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如设计一个城市、创作一个故事等。
2.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项目的设计和执行。
3. 学生向全班展示项目成果,并分享合作中的心得和体会。
教师角色教师应组织小组合作项目,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和有效沟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活动五:实践报告目标通过实践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精品教案五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精品教案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主要围绕“环境保护”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三章“我们的地球”,第一节“认识环境问题”,详细内容涉及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办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问题的种类、产生原因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学会分析环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重点:了解环境问题的种类、危害及环保意识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问题的种类、产生原因及危害。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环境问题的种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2.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产生原因:工业发展、生活污水排放、车辆尾气排放等。
危害:影响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破坏、经济损失等。
3. 解决办法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立法与执法发展清洁能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答案:根据调查结果,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实践操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关注环保动态,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4.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结构。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案地震防护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设计安全避震方案、模拟逃生等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拟定访谈提纲,在采访中,能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二、活动准备:1、课件2、相关网站3、小礼品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2、学生交流感受。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本课的中心问题1.学生分小组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这节课我们就依次来研究这些问题。
(三)学生讨论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师: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地震发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汇报:师总结: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师:那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学生讨论:师总结: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我们已经知道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2.研究地震成因师: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之前所学的方法,来推测一下:地震的成因?学生猜测。
师: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出示课件。
(1-7张)3.教师课件资料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教学过程:回顾概括上节课知识要点,引入新课。
一、认识地震前兆师: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学生汇报。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含学期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含学期教学计划)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
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
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二、学生分析: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四、具体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进度表周次内容周次内容第1周早餐的学问第10周设计一个新型的交通工具第2周偏食与减肥第11周认识广告第3周秋天的节日第12周快乐学习第4周过节第13周我们真幸福第5周生活中的电第14周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第6周电的游戏第15周动物的家第7周有限的水资源第16周谚语第8周水的调查第17周水果拼盘第9周交通工具的变化第18周茶文化第一课早餐的学问一、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五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五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一、家乡特产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与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介绍特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给喜欢的特产做广告或写产品介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1—3周总体框架与意图确定活动主题小调查活动与体验小探究我们家乡的特产家乡特产优质的原因拓展与创新为家乡特产作宣传展示与评价特产宣传创意设计会教学过程:1、家乡特产大搜索一、导入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特产好吗?咱班同学来自祖国各地,谁先说一说?(指名说自己的家乡是哪儿,特产是什么)家乡特产大搜索二、组织调查自由分组,根据第三页上的表格进行计划、调查1三、汇报交流在组内完成第二页上的表格,并在全班交流。
谁愿意当小导游,介绍你了解的一种故乡特产?2、了解家乡的特产1、用照片大概XXX描绘你喜欢的故乡特产。
二、小调查:家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产?三、写一份调查报告。
参观特产出产场地,访问专业人士,了解故乡特产的出产和制作过程。
13、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一、导入:刚才我们交流了自己所收集的特产资料,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
老师也受益匪浅,我真为你们的家乡感到自豪!你们的家乡拥有这么多丰富的特产资源,如果要让更多的人都了解这些特产怎么办呢?二、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方式宣传家乡的特产:1、为故乡特产设计商标和广告2、创作嘉赞故乡特产的文章和诗歌。
3、举行家乡特产展示会4、在学校或者社区宣传家乡的特产。
三、总结同学们通过搜集有关特产的资料,研究、讨论、交流有关介绍特产的方法,了解了家乡丰富的特产。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特产,让世界了解我们,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为宣传家乡的特产多出主意,为把家乡的特产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而努力。
二、手机1、教学方针:1、通过搜集资料与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手机及其变迁。
2、通过调查访问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造就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学校:双河镇中心校班级:五年级教师:李福军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
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
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二、学生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来自:天才相师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四、具体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进度表周次内容周次内容第1周早餐的学问第12周快乐学习第2周偏食与减肥第13周我们真幸福第3周秋天的节日第14周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第4周过节第15周动物的家第5周生活中的电第16周谚语第6周电的游戏第17周水果拼盘第7周有限的水资源第18周茶文化第8周水的调查第19周第9周交通工具的变化第20周第10周设计一个新型的交通第21周工具第11周认识广告第一课早餐的学问一、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二、活动准备1. 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2. 跟家长买一次早餐3. 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动设计(一)制定活动方案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早餐的学问》。
问题设计:毕业赠言:(1)同学们,你们早晨到第三课时,肚子有什么感觉?(2)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害处?对于吃早餐的学生教师可这样提问:(1)你早餐每天吃的是什么?(2)对于每天一样的早餐,你有没有感到厌倦,没胃口?(3)你吃的早餐是否符合科学营养价值?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早餐问题上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创造条件。
2、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各小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例如: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d.调查附近“一百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e.调查苏州人“一碗面”的销售情况。
f.上网收集早餐资料。
(二)调查整理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例如:儿童故事大全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学生早餐价格统计表》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06年月日调查人数合计1.00元以下1.00—2.00元2.00—3.00元3.00元以上百分比% % % %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学生早餐营养统计表》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06年月日调查人数合计A类B类C类D类百分比% % % % 注:A类表示谷物;B类表示动物性食品;C类表示奶类;D类表示蔬菜或水果。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学生早餐用餐时间统计表》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06年月日调查人数合计起床后立即起床后半小时上学路上校门口百分比% % % % d.调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放心早餐”销售统计表》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06年月日调查人数面包馒头糕点其他合计百分比% % % %(有可能可制成条形或扇形统计图)(三)讨论思考小学生作文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
是否科学合理?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早餐营养方面D类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较少,营养搭配上不合理科学,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1、汇报成果。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五)做一名“小营养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经常不吃早餐对生长发育、学习工作、营养摄入、身体耐力有一定影响。
另外还知道理想早餐的条件依次为营养均衡、口味口感好、卫生和方便。
因此,让学生来做一名“小营养师”,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配置一套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在班上进行交流。
例如:主食:馒头、包子、油饼、烧饼、豆沙包、泡饭、鸡蛋挂面、鸡蛋炒饭。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咸鸡蛋、火腿肠、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炒花生米、煮黄豆、豆腐干、酱豆腐。
稀的食物:牛奶、米粥、鸡蛋汤、麦片粥、面条。
小菜:泡菜、拌胡萝卜丝、拌黄瓜、拌雪里红、拌西红柿、拌白菜丝、拌海带丝等。
(六)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长期不食早餐对身体的危害较大,应该养成正常的饮食规律。
今后不仅要吃早餐,而且还要高度重视早餐的质量。
“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说的就是早餐在一日三餐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要求学生在家做些实践活动,为自己或爸妈做一次早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第二课偏食与减肥一、活动目的1、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偏食只能使人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该不该减肥及减肥的具体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了解同学偏食现象。
2、调查同学日常生活中的膳食喜好。
3、调查周围的同学肥胖的现象。
三、活动过程1、谈话揭题⑴请同学们说说:你平时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⑵教师揭题:有的同学偏食说是为了减肥,偏食真的能减肥吗?2、辨析明理,指导膳食行为⑴确定讨论主题:偏食与减肥想一想:偏食的后果是什么?正确的减肥方法有哪些?查找资料准备讨论。
⑵主持人:调控指导。
⑶小结:偏食可能造成营养不良,也可能造成某些营养过多,只有合理膳食与常参加体育活动才能达到身体强壮的目的。
3、评一评谁的发言最多、最好,可能自评,然后再互评。
4、课外延伸查一查,问一问,进一步探讨偏食的后果及正确减肥的方法。
第三课秋天的节日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了解秋天有关节日的性质和来历,从实质上理解节目深刻的社会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及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信息分类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学生把他们知道的秋天里的节日记录下来,并搜集有关节日的资料。
2、以节日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三、活动过程1、导语激趣儿童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节日吗?你们知道9月我们要过哪些节日?2、充分讨论(1)9月有哪些节日?10月和8月有哪些节日?①分小组相互交流,作好记录。
②比一比,哪一组统计的比较全面。
(2)说说这些节日的来历或有关节日的故事。
①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②比一比哪一组知道的节日内容多。
③评一评谁的以节日为主题的小报编得好。
3、分一分①尝试以节日的性质进行分类。
②分小组灵活地进行分类。
③比一比哪一组分类既正确方法又多。
4、策划过节①让学生说说近期会迎来什么节日。
②去年的节日你是怎么过的,今年准备怎么过。
③讨论节日怎样才能过和有意义。
第四课过节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2、让学生根据不同节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按方案自己过节,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组织过节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制订相应的活动方案,落实任务,分工协作。
三、活动过程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去年你们是怎么过的?今年准备怎么过呢?2、充分讨论:怎样过节才有意义。
(1)在学生交流今年准备怎么过节的基础上,围绕怎样过才有意义再次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明白节日活动有参观、访问、联欢会、故事表演、文娱比赛、手工和手工制作、体育竞赛、游戏、劳动等多种开工,丰富多彩。
究竟选择哪些活动开工,应根据节日的内容及本地实际情况决定。
(2)选定的节日应选择哪些活动内容?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统一的意见,即确定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方案。
确定了活动内容后,还必须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让每位同学思考自己的活动方案如何设计,并在学生间进行设计交流,评出最佳活动方案。
3、过节活动让学生按评出的最佳方案准备分工协作,开展活动。
教师作为活动一员,参与学生组织的活动。
4、活动小结、评价。
第五课生活中的电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能及探索电的兴趣。
2、使学生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了解常见的发电方法和电的输送的简单知识,了解一些安全用电常识。
3、学会处理废电池的正确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活动准备1、学生搜集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各干电池。
2、了解电池对天南地北的污染。
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学生根据提问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