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常见故障原因
浅析影响电磁继电器线圈漆包线断裂的因素

浅析影响电磁继电器线圈漆包线断裂的因素发表时间:2018-07-12T09:28:21.81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2月上作者:陶韬李贤富[导读] 线圈作为电磁继电器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某电磁继电器使用过程线圈内层漆包线断裂质量问题入手,从线圈漆包线来料,线圈绕制及组装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故障件漆包线断裂形貌找到线圈漆包线损伤的原因。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9)摘要:线圈作为电磁继电器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某电磁继电器使用过程线圈内层漆包线断裂质量问题入手,从线圈漆包线来料,线圈绕制及组装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故障件漆包线断裂形貌找到线圈漆包线损伤的原因。
并以此次质量问题分析望对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线圈漆包线断裂1引言电磁继电器的线圈功能是通电后用以产生磁场,这是继电器工作的基础能量,所以线圈有继电器“心脏”之称,线圈一旦出现故障则将导致继电器功能的失效,将直接影响到继电器所配套武器装备等总装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保障线圈的质量将作为提升电磁继电器整体可靠性的重中之重。
通过统计得知,线圈最常见的故障模式为线圈漆包线断裂,本文将结合我公司生产的某型号电磁继电器线圈内层漆包线断裂质量信息结合继电器结构特点浅析引起线圈漆包线断裂的几点影响因素。
2线圈漆包线断裂原因分析我公司生产电磁继电器配套产品在使用过程出现故障,经测试为继电器线圈两端电阻为无穷大,初步判定为线圈断路造成继电器功能失效。
通过对继电器进行机械起封及肢解,扫描电镜下观察故障件线圈断口形貌,如图1所示,断口附近存在明显的缩颈现象,且断口表面为韧窝形貌,从断口形貌判断,断口为塑性断裂。
图1漆包线断口微观形貌继电器失效表征为线圈断线,在断线部位存在颈缩现象,断口断面上多处区域观察到韧窝,且局部观察到平整的断面,推测认为该处为在外部作用力下的一处损伤,使得漆包线受力面积变小,承载力下降。
继电器课件

用耳朵贴近继电器,听是否有 异常声音,如嗡嗡声、咔嗒声 等,判断继电器工作状态。
触摸法
用手触摸继电器外壳,感受是 否有异常温度,如过热、过冷 等,以及是否有振动、松动等 现象。
万用表检测法
使用万用表检测继电器线圈电 阻、触点通断等参数,判断继
电器是否损坏。
维修技巧和注意事项讲解
更换损坏部件
对于触点粘连、磨损等故障,应更换 损坏的触点或整个继电器;对于线圈 断路或短路,应更换线圈或整个继电 器。
调试过程分享
调试前检查 检查继电器安装是否牢固,导线连接是否可靠。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继电器要求。
调试过程分享
调试步骤
用万用表检测触点通断情况,确保触点无粘连、无断路 现象。
给继电器线圈施加额定电压,观察触点动作是否正常。
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测试继电器在长时间工作、频繁切 换等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04
应用场景实例分析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生产线控制
通过继电器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的启 动、停止、联锁等控制功能。
电机控制
利用继电器对电动机进行正反转、调速、过载保 护等控制,确保工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检测与报警
将传感器与继电器结合,实现对工业设备工作状 态、环境参数等的实时监测和异常报警。
02
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电磁式继电器
工作原理
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吸 合触点,实现电路的通断 。
特点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工 作可靠,但体积较大、触 点易磨损、动作速度较慢 。
应用场景
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控制 系统中,如电动机控制、 照明控制等。
热敏干簧继电器
工作原理
利用热敏元件感受温度变化,通 过干簧管触点实现电路的通断。
继电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继电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继电器在使用时,在电气控制系统的整个工作期间,触点虚接现象不是经常地发生,但如果发生,就会造成重大事故。
对于这种在控制回路中由于接触电阻的变化而使电磁式电器线圈两端的实际电压低于220;额定控制电路电压而引起的事故,在一般检查时很难发现,除非进行接触可靠性试验。
为此,对于用于特别重要的电气控制回路的继电器,应注意:
1.尽量避免采用12V及以下的低压作为控制电压,在这种低压控制回路中,因虚接引起的故障较常见。
曾经在使用JZC1-44接触器式继电器时,碰到过上述问题,并得到了合理的处理。
2.控制回路采用24V 作为额定控制电压时,应采用并联型触点,以提高其工作可靠性。
3.控制回路必须用低电压控制时,以采用48V为优。
大容量接触器可利用中间继电器控制,以进一步提高工作可靠性。
4.控制回路采用220V及以上电压作为额定控制电压时,具有高的可靠性。
中间继电器线圈得电吸合,常开触点没有得电的原因

中间继电器线圈得电吸合,常开触点没有得电的原因
中间继电器线圈得电吸合,但常开触点没有得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 触点磨损:如果继电器使用时间较长,触点可能会因为磨损而导致接触不良,导致常开触点无法导通。
2. 线圈电压不足:如果继电器线圈的电压不足,可能会导致继电器无法完全吸合,从而影响常开触点的导通。
3. 触点粘连:如果继电器的触点粘连,虽然继电器线圈得电吸合,但触点无法打开,从而导致常开触点无法导通。
4. 触点氧化:继电器触点如果受到环境因素如潮湿、腐蚀等作用,可能导致触点氧化,使触点接触不良,从而影响常开触点的导通。
5. 继电器故障:继电器本身可能存在故障,导致线圈得电吸合,但常开触点无法导通。
解决方法:首先检查继电器的线圈电压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则可能是触点问题。
可以尝试调整触点或更换新的继电器。
如果更换新的继电器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检查线路或其他相关设备是否存在问题。
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及应用

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及应用高天云本文作者高天云先生,上海电力试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关键词:继电器可靠性常见故障维护保养选用继电器在热控保护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早期投产的电厂,保护系统大多通过继电器的组合来构成,因此,继电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在各种各样的继电器中,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十分广泛。
相对其他继电器来说,电磁继电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它不但有电路、磁路,而且还有可动的精密机械部件,所以,其可靠性相对较低。
在设计选用电磁继电器时,必须考虑这一客观因素,根据保护系统的要求,正确选用电磁继电器,确保热控保护回路安全、可靠地工作。
一电磁继电器的固有可靠性电磁继电器的固有可靠性是以失效率等级来表示的,而失效率等级是生产厂家和权威单位共同评估的,评估的依据是生产厂家在筛选和使用中采集的数据。
表1列出了继电器的失效率等级符号及最大失效率数据。
通常生产厂家手册中给出的是某继电器的寿命,并不是失效率等级。
失效率λ与平均寿命MCBF的关系为:λ=1/MCBF而MCBF与失效前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的关系为:MTBF= MCBF/每小时动作次数由此可见,继电器动作速率越高,则MTBF越短。
这就是高速动作的继电器工作较短时间后就会失效的主要原因。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时间越长,其可靠性就越低。
在可靠性设计中,要尽可能减少品种和规格,提高同类继电器的复用率,有利于提高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成本的高低必须与其失效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那种认为MCBF 是指失效的保证周期的概念是十分严重的误解,因为MCBF 是由大批业已动作到它们的最小额定寿命的继电器决定的,一般MCBF 总是大于继电器在磨损或烧蚀前的最短寿命。
二 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可靠性同其他电子元器件一样,电磁继电器的固有可靠性是靠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筛选才能达到较高失效率等级的。
国内生产的继电器只有少数产品的失效率能达到W 级,达到L 级的就更少,而达到Q 级即宇航用继电器则更是凤毛麟角。
浅析继电器(接触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浅析继电器(接触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摘要:继电器接触器是现代自动化控制领域应用中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各个继电器厂家争相推出新产品,使得继电器接触器无论从技术还是质量方面都得以改进和加强,尤其是高科技先进技术性能指标产品的出现,更给继电器接触器的使用与维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本文是我结合了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继电器接触器的常见故障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排除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交流接触器;故障;维修一、引言继电器接触器是现代自动化控制领域应用中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个继电器厂家争相推出新产品,使得继电器接触器无论从技术还是质量方面都得以改进和加强,尤其是高科技先进技术性能指标产品的出现,更给继电器接触器的使用与维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继电器接触器的定义,他们是当输入信号(模拟量)满足一定的条件,就能在一个或多个电器输出电路中产生状态变化的一种器件。
通俗一点讲继电器接触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其本身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电路中,特别是低压电器控制电路中应用及其广泛,这种器件实际上就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现代自动控制电路中调节电路、安全保护、电路切换等功能的实现仍然广泛应用着继电器(接触器)电路。
但是实际应用中,由于工作环境往往不能达到额定要求,例如网络电压波动、安装环境条件差、生产工艺的欠缺和使用维护不当等因素,常常会导致电器出现各种故障或问题。
下面就继电器接触器常见的一些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二、通过继电器(接触器)故障现象浅析其产生的原因1触点的变形造成继电器接触器的故障这是一种常见的故障,只要因为触点变形、复位弹簧发生变化,弹性连片变形及其附件变形都会造成其故障。
2继电器接触点断不开,或者粘连都会造成其接触不良这类故障多数是因为触点温度过高而产生的焊点融化现象也就是常说的熔焊所致,由于安装不善、控制电路过载、操作过于频繁等都会造成此类故障。
继电器常见故障解决方案及工作原理

继电器常见故障解决方案及工作原理继电器常见故障解决方案1、触点松动回开裂触点是完成切换负荷的电接触零件,有些产品的触点是靠铆装压搭配的,其重要的弊病是触点松动、触点开裂或尺寸位置偏差过大。
这将影响继电器的接触牢靠性。
显现铲除点松动,是簧片与触点的搭配部分尺寸不合理或操对铆压力调整不当造成的。
触点开裂是材料硬度过高或压力太大造成的。
对于不同材料的触点采纳不同材料的工艺,有些硬度较高的触点材料应进行退火处理,在进行触点制造、铆压或点焊。
触点制造应细心,由于材料有公差存在,因此每次切断长度应试摸后决议。
触点制造不应显现飞边、垫伤及不饱满现象。
触点铆偏则是操将摸具未对正确、上下摸有错位造成。
触点损伤、污染、是未清理干净摸具上的油污染和铁屑等物造成的。
无论是何种弊病,都将影响继电器的工作牢靠性。
因此,在触点制造、铆装或电焊过程中,要遵守首件检查中心抽样和最后检查的自检规定、以提高装配质量。
2、继电器参数不稳定电磁继电器的零部件相当部分是铆装搭配的,存在的重要问题是铆装处松动或结合强度差。
这种毛病会使继电器参数不稳定,高处与低处温下参数变化大,抗机械振动、抗冲击本领差。
造成这种毛病的原因重要是被铆件超差、零件放置不当、工摸具质量不合格或安装不精准。
因此,在铆焊前要认真检验工摸具和被铆零件是否符合要求。
3、电磁系统铆装件变形铆装后零件弯曲、扭斜、墩粗黑给下道工序的装配或调整造成困难,甚至会造成报废。
这种毛病的原因重要是被铆零件超长,过短或铆装时用力不均匀,摸具装配偏差或设计尺寸有误,零件放置不当造成。
在进行铆装时,操作工人应当首先检查零部件尺寸,外型,摸具是否精准,假如摸具未装到位就会影响电磁系统的装配质量或铁心变形、墩粗。
4、玻璃绝缘子损伤玻璃绝缘子是由金属插脚与玻璃烧结而成,在检查、装配、调整、运输、清洗时简单显现的插脚弯曲,玻璃绝缘子掉块、开裂,而造成漏气并时绝缘及耐压性能下降,插脚转动还会造成接触簧片移位,影响产品牢靠通断。
时间继电器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时间继电器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延时触头不动作
1.电磁铁线圈断线
1.更换线圈
2.线圈额定电压高于电源电压很多
2.更换线圈或调整电源电压
3.电动式时间继电器的同步电动机断线
的辣爪无弹性,不能刹住辣齿
4.调换辣爪或调换继电器
5.电动式时间继电器游丝断裂
5.更换游丝
延时时间缩短
1.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的气室装配不严、漏气
1.更换气室或更换继电器
2.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的气室内橡皮膜损坏
2.更换橡皮膜
3.电磁式时间继电器非磁性垫片磨损
3.更换非磁性垫片
延长时间变长
1.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的气室内有灰尘,使气道组塞
1.清除气室内灰尘,使气道畅通
2.电动式时间继电器的传动机构却润滑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继电器常见故障原因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器元件,它通过电磁激励产生电磁力来控制电路的开关动作。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电磁继电器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
以下是电磁继电器常见故障的原因:
1. 线圈开路:电磁继电器的线圈是通过通电产生电磁力,若线圈中导线出现断路,则无法产生足够的电磁力来吸合触点,导致继电器无法正常工作。
2. 线圈短路:与线圈开路相反,线圈的导线出现短路,会导致电流过大,线圈发热或烧毁,最终导致继电器无法正常工作。
3. 触点烧焦:在电磁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触点的频繁接通和断开,可能会引起触点的电弧和火花,并在触点上产生高温,导致触点的烧焦。
触点烧焦会导致接点电阻增大,甚至完全失去导电能力,从而无法实现正常的开关控制。
4. 触点粘连:在某些情况下,电磁继电器的触点可能会因为接触电流过大,以及灰尘、污染物的积累等原因,导致触点之间出现粘连。
触点粘连会导致继电器不能迅速分离,影响开关的正常工作。
5. 辅助触点故障:电磁继电器通常具有辅助触点,用于实现信号的扩展或连接其他设备。
如果辅助触点出现故障,如接触不良、粘连或烧焦等问题,会影响到继电器的正常工作。
6. 磁路故障:电磁继电器的线圈产生的磁场是实现工作原理的关键。
如果线圈周围的磁路存在问题,如磁铁松动、磁路阻抗增大等,会导致线圈产生的磁场变弱,继而影响继电器的工作。
7. 粉尘污染:在某些环境下,如工业生产线上,电磁继电器容易积累大量的粉尘,污染触点和线圈。
这些粉尘会导致触点不良接触,线圈的散热性能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电磁继电器的正常工作。
8. 过电流或过电压:当电磁继电器长时间工作于大电流或大电压状态下,会导致线圈温度升高,触点烧焦甚至熔断等问题,最终引发电磁继电器的故障。
总结起来,电磁继电器常见的故障原因主要包括线圈开路、线圈短路、触点烧焦、触点粘连、辅助触点故障、磁路故障、粉尘污染以及过电流或过电压等。
在正常使用电磁继电器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以确保继电器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