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教案

合集下载

10.我们不乱扔-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0.我们不乱扔-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0.我们不乱扔-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本节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十课,主要教授学生们不要随意乱扔垃圾,爱护环境保持卫生。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2.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3.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2.提高学生们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们的分类意识和分类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们的爱护环境的意识;2.激发学生们保护环境的信心。

教学重点1.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2.培养学生们的分类意识。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们的分类能力。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互动式教学法;3.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故事情节,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学习内容知识点讲解1.“我们不乱扔”的意义;2.讲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

情境模拟1.分角色进行模拟,学习分类方法;2.环保法规、罚款等相关知识进行模拟。

互动探究1.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2.进行游戏,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总结1.总结课程内容;2.引导学生们积极落实环保意识。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多样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垃圾分类方法。

通过故事情节、情境模拟、互动探究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加深学生对保护环境的理解。

此外,通过互动探究,让学生们得到积极的参与体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教师:同学们上次我们研究了《我们不乱扔》,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尝试过不乱扔垃圾呢?
学生:有/没有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二、研究新课:
1、认识垃圾分类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2、垃圾分类实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和重要性。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前两节课的研究,已经了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研究新课:
1、创意手工制作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花瓶、笔筒等。

2、实践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创意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成果。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为美化家园和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该教材为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0课,主要针对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物品的正确使用和处理,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

课本主要内容有:1.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介绍;2.对丢垃圾影响的阐述;3.通过图表分析和小故事引入,引导学生认识对垃圾的处理方法;4.引导学生掌握小红旗的使用规范;5.对环保的意义进行解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及回收的知识;•学生能够明确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人的伤害。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场景选择垃圾分类;•学生能够运用小红旗的使用规范。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将垃圾分类与保护环境、健康联系起来,形成环保意识;•学生能够讲述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及回收的知识;2.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场景选择垃圾分类;3.学生能够运用小红旗的使用规范。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小红旗;2.如何通过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分类的正确方式。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15min)1.引入问题:大家在家里、学校、公园中看到过哪些垃圾?2.提问引导:有哪些垃圾我们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需要回收利用?3.引入话题:本课将教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我们不乱扔。

2. 过程安排(30min)第1步:环境保护小故事(5min)1.背景介绍:小故事——《环境变了》;2.引导问题:环境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我们能够做什么来保护环境?3.提问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小故事,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第2步:垃圾分类的知识介绍(10min)1.引入图示教学:通过图示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和回收,并针对图示学生进行提问互动,梳理分类和回收的知识;2.教学解读:通过图示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品味分类对于我们环境的意义。

第3步:小红旗的使用(5min)1.激发兴趣:通过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展示小红旗的使用规范;2.引导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实物演示,彼此进行交流和磨合;3.提高建议:针对小红旗的使用进行投票,并收集同学们的意见。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校园环境优美和一张垃圾满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张图片?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
2.教师接着提问: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校园会变得脏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不乱扔》这节课,探讨如何保持环境的整洁。”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乱扔垃圾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方法。
3.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
4.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c.你还知道哪些环保小知识或做法?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系列垃圾分类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4.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校园捡拾垃圾、制作环保标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行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不乱扔垃圾的具体做法,如:在校园内、家庭中、公共场所等地如何做到不乱扔垃圾。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主要围绕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展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乱扔垃圾的行为。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从而改正不良行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2.引导学生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乱扔垃圾的影响。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捡拾垃圾的过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乱扔垃圾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关于环保的歌曲和儿歌,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一些关于公共道德的宣传海报,用于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乱扔垃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乱扔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对他人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讲解乱扔垃圾的具体危害,如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市貌等。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环保宣传片,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每组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如垃圾分类、随手捡拾等。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唱一些关于环保的歌曲和儿歌,加深他们对环保的认识。

–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公共道德的宣传海报,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不乱扔垃圾,我们还能为环保做些什么?–让学生举例说明,如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精品3篇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精品3篇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

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2、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能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难点:1、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学会给垃圾正确分类。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这首小诗《家》吗?出示小诗:家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其实家就在我们身边。

家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乐小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合肥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小结:既然都是我们的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我们不乱扔》。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我们不乱扔:1、这就是我们的教室和校园,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老师拍了下来,你们更喜欢哪个环境,为什么?(出示课件)2、把书翻到38面,哪位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喜欢哪幅画,不欢哪幅画?(出示课件)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让大家心情愉快。

(板书:心情愉快)三、不只是为了干净1、如何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呢,请同学们跟随王勇看看他们的一次秋游活动。

2、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王勇。

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3、在这个故事中,王勇的哪些行为值得大家点赞呢?4、前段时间,咱们班到了三河古镇去秋游,这张照片是学们在聚餐,同学们去秋游时又是怎样做到垃圾不乱扔的呢?5、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演一演,你们喜欢哪个情境就演哪个。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卫生意识,但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乱扔垃圾的危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件、视频、图片等。

2.准备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工具。

3.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乱扔垃圾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乱扔垃圾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如:“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乱扔垃圾?”“在生活中如何引导他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篇)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篇)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篇)《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其次课,教材内容构造由“我宠爱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沟通、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当乱扔垃圾和树立疼惜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干净、干净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快活;2、初步知道我们不乱扔垃圾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疼惜身边环境的意识。

3、懂得为了疼惜和美化我们的家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知道我们不乱扔垃圾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疼惜身边环境的意识。

2、懂得为了疼惜和美化我们的家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预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幻灯片出示学校的照片)我们早上迎着太阳,背着书包,高欢快兴地来到学校,安静的学校一下子吵闹了起来,我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讲,大课间的时候我们跟着音乐尽情地舞蹈,啊,我们在干净,秀丽的校园里多么幸福!可是,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秀丽的校园发生了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光明,能觉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来答复。

来到学校,学校就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疼惜,今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课文《我们不乱扔》,板书课题(学生跟教师书空课题)。

2、学习新课:1、我宠爱哪种情景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教师:谁来读一读学生范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这首诗写得真好,同学们读得更好,二2班每名同学都是一名优秀的小诗人,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这首诗!课件出示:我们坐在教室里,(教室)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中心小学北校的学生,(北校)就是我们的家;汤阴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汤阴)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干净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比照,你更宠爱哪一幅,干净干净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心情?请翻开书38页“我宠爱哪种情景”请你把宠爱的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干净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快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第10课我们不乱扔
【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情感与态度
(1)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

(2)愿意保持公共卫生,做到“以保持公共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

3.行为与习惯
(1)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理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

难点: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问题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对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一首小诗吗?大屏出示《家》这首小诗,谁来读一读?
2.你想做一名小诗人么吗?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3.说得多好呀!美丽的总场一小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吧。

4.谁来说说这是我们学校的哪些地方?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上课,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上的这两幅图,你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情绪呢?
6.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38页。

看看书上的三组图片中,你喜欢哪一幅打上对勾,并说一说为什么?
7.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让人心情不愉快,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我们不乱扔。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不只是干净
1.小调查:
(1)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儿?
(2)想一想: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后果?
2.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组垃圾成堆的图片,再来读一读有关垃圾危害的一些资料。

3.看了图片和资料的介绍,谁来说说乱扔垃圾会有怎样的危害?
4.那我们如何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做一个文明的人呢?就让我们跟随二(X)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他们的一次秋游吧。

5.在生活中,你会给垃圾分类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吧。

(观看垃圾分类视频)
6.小结:今后你会给生活中的垃圾分类了吗?就像视频中说的那样:垃圾分类意义大,请你积极配合它。

生活中不仅自己要做到不乱扔垃圾,尽量做到垃圾分类,还要让我们的小手牵起家长的大手,一起来爱护环境。

正像书里说的那样:不乱扔垃圾,既是一种文明的做
法,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三、这样可不行
1.平时我们去的火车站、飞机场、公园、风景区,都是一些公共场所,在这些公共场所里你都看到了哪些不讲卫生的现象呢?
2.四人小组讨论:如果不注意公共场所卫生,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3.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视频中都有哪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小结:公共场所不讲卫生,不仅会传播疾病,还会使休息娱乐的人感到厌恶和不快。

公共场所的卫生关乎大众利益和身体健康,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里的:保持公共卫生。

四、我能做到的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深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中41页的小朋友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

2.为了让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了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大屏出示花朵的图案:我们做到一条就给一个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到学期结束时看看自己能收获几瓣花。

六、总结
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环保小卫士,那我们的
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加洁净,更加美好。

公共场所要靠大家来维护,这既是一种文明的做法,也更是一份应尽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