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模拟一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阅读下文,完成~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8.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
(5分) 9.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8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uó,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了金农在酒席上替大盐商程雪门解围的故事,语言平淡自然,人物形象鲜明,主题耐人寻味。
B.小说开篇十分别致,把金农的各种头衔列了一大串,目的是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以突出他与众不同、鹤立鸡群。
C.金冬心被程雪门请去陪席,却等主人催请了三次才登轿前往,体现了他的清高和内心对盐商的轻视。
D.铁保珊对金冬心吟咏的诗心生疑虑,拈须沉吟后恍然大悟却没有点破,体现出他胸有城府,老于世故。
E.作品的主人公是金冬心,但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袁枚文采出众、高雅脱俗、平民化的名士形象。
(2)汪曾祺笔下的“金冬心”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反复提到金冬心感到“无聊”,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 (4)小说结尾写道,陈聋子听见金冬心骂道:“斯文走狗!”金冬心是在骂谁?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2024届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联考(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总而言之,《世说新语》主要反映了东汉末和魏晋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
(摘编自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பைடு நூலகம்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虽非原创作品,但其通过对魏晋时期士人言行的精心编纂,凸显了该时代士族阶层的精神特质与思想文化特点,从而展现出其经典的价值。
B.在魏晋门阀政治时期,皇权虽然名义上是最高的权力象征,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超越或取消士族的权力,有时甚至沦为虚设,这一政治结构在《世说新语》中有所体现。
研究者普遍重视魏晋时代个体意识的觉醒,认为这一现象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强调社会伦理对个人意志和欲望的抑制,历来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尽管人必须结为群体谋求共同的生存,因而必须遵守一定的群体生活原则,但在根本上人又是一种只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性的存在;“除了我,就不是我”,我们也许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描述一个独立的精神主体与整个世界的对峙关系。因而,对个体意识的压抑乃至抹杀,势必造成人性的扭曲和人的创造性才智的萎缩。从东汉中后期以来,社会的动乱,皇权地位的降低,国家意识的淡薄,士族社会身份的提高,都为士族文人的个体自觉提供了条件。从另一角度上说,这也是旧有文化传统内藏的不合理乃至荒谬性所引发的人性的反动。
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试卷-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于文无据。
2.【答案】B【解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错,这句话将伊壁鸠鲁的观点和约喻·穆勒的观点混为一谈。
3.【答案】B【解析】“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错,原文是“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4.【答案】A【解析】厉:勇敢,勇猛。
5.【答案】A【解析】③的陈述对象为“壮士”;④是说赵立杀死金军的使者,不能表明其“敢勇”;⑤说的是赵立入楚的原因。
6.【答案】B【解析】“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和“扰民”无关,而是表明他们被围困时的窘境。
7.【答案】(1)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8.【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答案】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约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10.【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答案】(1)AB(2)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
辽宁省沈阳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辽宁沈阳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被抽空的空间在城市里,生活的空间正在被抽空,曾经具有地方特性的空间正在通过复制和标准化而成为空洞的空间。
已经20多年的城市扩展过程就是一个时没有本源的、抽象的和标准的“现代城市”的复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凡是不符合它抽象化、标准化这一原则的地方建筑语汇及其民族风格都被抽空了。
比如这个夏天,进入乌鲁木齐,或者你也可以说,进入任何一个地方,尤其是城市,这种感受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使人失望的经验:只有城市的名称是异质的。
一切都曾经在别处见过。
面对这种情境,人所体验的首先是“失去现实感”。
它随着失去陌生感一同到来。
你看到的是没有本源的复制品,不只是一座建筑物,而是全部城市空间都成了移植过来的二手货。
在乌鲁木齐,除了二道桥一一但它现在已经远不如小南门的一座数百年前的清真寺——一个勉强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大巴扎”,勉为其难地支撑着人们到这里来寻求异质性的事物与空间的意愿。
然而这个空间已经不是异域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空间,它是按照商业和旅游需求建筑起来的,它的存在主要是针对外地游客,为了购物和观光。
它只不过是模仿了宗教建筑风格,然而却是一个十足的商业场所。
它不再是原先的二道桥,不再是一个原住民的日常生活空间,虽然以商业方式复制了其自身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了物质利益,人们失去的会更多,而且无以补偿。
世界随着城市的空洞化而空洞化。
随之丧失的不只是我们关于地方的知识,还有记忆、信念、感知力与想象力。
本雅明曾经分析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怎样使艺术作品失去了唯一性和围绕着的“灵韵”,而今天,机械复制时代的城市也正在使城市失去它自身的独特空间,失去其地方所特有的“灵韵”与“氛围”。
它正在成为我们文明空洞化的见证,成为我们自身空洞化的一种形式。
在日常世界里,几乎没有人去想我们在获得了舒适的居住条件之外,失去了什么东西。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df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三语文组 审题:高三语文组 练习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
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

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高考语文2014-04-2014 201412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屏(bǐng)弃解(xiè)数轧(zhá)钢 ` 心广体胖(pán)B. 给(gěi)予请帖(tiě)犄(jī)角呼天抢地(qiāng)C. 庇(pì)佑角(jué)色粘(nián)稠自出机杼(zhù)D. 抹布(mā)连累(lèi)扁(piān)舟翘(qiáo)首以待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在不断的追逐中寻找快乐,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味着平淡的幸福。
B.毕业时,虽然我们班同学都没有许下海誓山盟,但是我们的心里一直把彼此当做一辈子的朋友!C.在热烈的掌声中,这次为期一周的漫长的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
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D.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
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户籍制度是依法确认、收集、提供人口基本信息的制度,具有身份证明、人口统计和社会控制的管理功能。
B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下跌以及北京、上海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引起了房地产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C.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关键的是能否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
D.今年辽宁旅游将以做精旅游产品、做强旅游企业、做好旅游服务为重点,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园林多么繁华都靠不住,用画用诗用文写出来的纸上园林反而耐看耐读。
____________________①其实那座园很小,园中读书堂也小,浇花亭尤小。
2014一联语文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
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
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
还有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
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
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年级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试卷综析】本套试题特点:依纲、平实稳定、可借鉴。
严格依据高考考纲的精神。
在学科考查的主体内容、相应学科能力、试卷的长度、需要阅读的文字总量、要求学生书写的字数、试卷的结构、题目的类型、题干的表述、试题的难中易及主客观试题的比例等方面体现了“考试说明”的精神。
试卷总体设计似曾相识,稳字当先。
基本保持了20014年高考试卷的风格,其中不乏变革、创新的成分。
试题中蕴涵的考纲理念,无形之中将中学语文教学纳入“有据可依”的轨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
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
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
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
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模拟一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
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
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
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
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
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小题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能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
C.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二、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
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
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
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其魁。
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
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
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
迁河南按察使。
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
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
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
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
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迁湖广右布政使。
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
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
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
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
”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
”卒不受。
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
不得,输之于库。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
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
”不许。
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
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
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
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
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
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
”事竟寝。
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
明年赐谥文肃。
(选自《明史》,有删改)【注】①文渊:何乔新之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是犹岁课其租课:征收赋税B.谓秋成可仰也仰:依靠C.疑旌贤之典旌:表扬D.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遗:遗失【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何乔新“忠勤刚介”的一组是()(3分)①募兵击擒其魁②振贷迄秋止③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④不得,输之于库⑤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⑥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A ①②⑤B ①③④ C②④⑤ D ②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乔新关心百姓疾苦,任福建副使期间,看看到福安、宁德一带很多百姓破产,便上奏朝廷,减免当地百姓三分之二的赋税。
B.何乔新为人廉洁正直。
生前,多次拒绝他人所送之礼;福建市舶司的官员死了之后,乔新没有接受镇守者分给的资财。
C.何乔新罢归后,得到许多官员的推荐。
陈铨请求朝廷认真审查,如果乔新没有病就应该起用他,但朝廷没有答应。
D.何乔新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
吴世忠反驳邹鲁的诬告,认为何乔新忠心勤奋,刚正耿直,无论是学问人品,还是处理政事的才能,都不错,于是朝廷加谥为文肃。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
”卒不受。
(5分)(2)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
(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游湖徐府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5分)【小题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6分)四、句子默写4. 名篇名句默写(12分)(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4),潦倒新停浊酒杯。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小楼昨夜又东风,。
(7)羽扇纶巾,谈笑间,。
(8)舞榭歌台,。
(9),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受上赏。
(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12),用之如泥沙?五、现代文阅读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
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
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