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词义1..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导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

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

(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1、一般/普通语言学2、个别/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学(1)历时语言学(2)共时语言学(二)应用语言学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

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五章词的本意和引申义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五章词的本意和引申义
❖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 “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 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 “官”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 ❖ “虚”本义为大丘,大了就空旷了,因此引申
为空虚的意思。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说文》
❖ “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牙齿的生长情况标 志着幼少壮老,由此引申为年龄。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年”本义为稻谷成熟,有收成。例如:五谷 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
❖ 收获标志着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古代每年 只收获一次或一季,由此“年”引申为时间 单位“年”。
❖ “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王的坟墓。
低引申出成就、功业、事业,如“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
(《孟子·公孙丑上》);再由此引申出功劳,功勋,如“劳
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功的这些引申义是
一个接一个引申出来的。
本义 工作、事情
成绩、功效
成就、功业
功劳、功勋
(3)综合式引申 词义引申的两种基本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往往是 这两种方式的结合。这种情况,称为综合式引申或混合式引申。例如: 朝,《说文》:“朝,旦也,”本义是早晨,古时君臣在早晨会见,从而引申 出朝见义;朝见时君臣彼此朝向对方,从而引申出朝向义;朝见的地方叫朝廷, 又是朝的一个引申义。朝见时,群臣必须下拜。又从朝廷引申出王朝义,由王朝 引申出朝代义。朝的这些引申义产生的方式,由早晨、朝见、朝廷、王朝、朝代 组成连环引申,而朝见又分别引申出朝廷、朝拜、朝向等义,则是并列式引申。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兮,固知国 中之无人!——《汉书》 ❖ “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

第五章词义1.词和词汇的区别何在词汇包括哪两个部分1)词: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2)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3)词汇主要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

2.什么是基本词基本词包括哪些类型1)基本词汇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就是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相当稳固,很少发生变化,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在长期(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使用过程中的积淀。

2)基本词包括以下类型: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表示数目的词;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表示常见性状的词;3.基本词有哪些特点怎样认识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1)基本词的特点为: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

全民性: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稳定性: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服务。

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

有构词能力: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4.什么是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包括哪些类型1)一般词汇: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1第五章词义一、名词解释1、词汇2、同义词3、反义词4、多义词二、填空题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____。

2、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它的主要特点是____: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3、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____和词的____联系起来。

4、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____,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____,简称____。

5、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____。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____。

7、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____、____和____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8、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__,一个词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__。

9、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____,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10、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____。

11、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____。

12、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____。

13、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____或____的结果。

14、____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15、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____两方面。

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16、反义词的意义所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____的方面。

17、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____关系,反义是____关系。

18、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____为前提,反义词在修辞上有____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词汇与词义

词汇与词义

语义的内容和性质
一、语义的定义
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 的含义很多。 1、意义: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 从语言学角度看,具体语言的特定符号标记的内容。 2、语义:从语言学角度看,具体语言的特定符号标记的内容。 语言符号包括静态的备用单位和动态的组合单位两大部分,其所 语言符号包括静态的备用单位和动态的组合单位两大部分, 静态的备用单位 两大部分 表达的内容都属于语义→ 表达的内容都属于语义→语义的复杂性 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3、词义: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 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 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 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 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 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E、外来词:受外语影响产生的词 外来词: 音译词:咖啡、沙发、坦克、模特、扑克(形体汉化) 音译词:咖啡、沙发、坦克、模特、扑克(形体汉化) 音译兼意译:芭蕾舞、啤酒、沙丁鱼、吉普车(意义汉化) 音译兼意译:芭蕾舞、啤酒、沙丁鱼、吉普车(意义汉化) 半音译半意译:马克思主义、冰淇淋、浪漫主义(形体汉化) 半音译半意译:马克思主义、冰淇淋、浪漫主义(形体汉化) 意译:超市、摇滚乐、智商、热狗、话筒(汉化) 意译:超市、摇滚乐、智商、热狗、话筒(汉化) 借形:(日语)干部、艺术、场合、观念→ 借形:(日语)干部、艺术、场合、观念→严格来说不是借词 :(日语 照搬→省略形式:WTO、ID、OK、IP、WC、MP3、 照搬→省略形式:WTO、ID、OK、IP、WC、MP3、CT 本民族借词:西域借词→葡萄、苜蓿、石榴;蒙古→ 本民族借词:西域借词→葡萄、苜蓿、石榴;蒙古→站(jam); jam); 印度→ 印度→僧。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

特点:1. 全民常用;2. 稳固性;3. 构词能力强。

(有些基本词没有构词能力,如: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的、地、得、吗、啊等。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

基本词汇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一般词: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所有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词义的特征: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另一方面,词义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附加色彩:除理性意义之外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理性意义比较稳固,附加色彩容易变化。

“天堂、地狱、神、鬼”之类的词虽然是主观臆造的,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现实基础。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任何词都是在概括。

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

词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一般性: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特点。

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

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的反映。

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难以切割,人们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我们能分清好坏,但是我们分不清好和坏的界线。

”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語義和語用第五章語義和語用语义是以语音形式表达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系统中固有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不受语境和语境的影响。

语用意义:指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暂时的、隐含的意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使用的最小符号,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包括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其特点为: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二词的词汇意义1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它这包含三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2色彩意义也称词的“修辞意义”,是指以理性意义为基础附加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

a感情色彩:是指说话者对所谈对象的主观感情评价和态度。

有褒、贬、中性之分。

b形象意义:词在获得理性意义的同时,还往往因对对象的描绘而具有某种形象感。

①内部形式比较生动的复合词;②拟声、绘色、摹状的词;③具有比喻义的词。

c语体意义:词用于不同的语体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

d联想意义:通过理性意义或语音中介的联想而产生的,大多具有民族特点。

3搭配意义一个词经常与一些词组合而不与另一些词搭配,这种由于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叫搭配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1一般。

在复合词的词义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词义的泛化中,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简单的东西。

2模糊性。

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它还必须包含能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特征,但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3全民性。

6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提纲

6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提纲

6语⾔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提纲第五章语义和语⽤【内容简介及重点】主要要掌握词义的聚合和组合的种种情况,要能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并正确运⽤词汇的⼀般特点。

第⼀节词汇和词义⼀词和词汇1.1 词汇1.1.1 概念(1)词汇是⼀种语⾔中词的总汇,是语⾔的建筑材料。

不同语⾔的词汇系统各⾃独⽴,有⾃⼰的特点。

因为:a.什么样对意义与什么样地语⾳结构在⼀起构成⼀个词,在不⽤语⾔的词汇中是不同的。

b.⼀个词可以只有⼀个意义,但也可以有⼏个意义。

c.甲语⾔中⽤⼀个词来标志的⼀定范围的事物,在⼄语⾔中却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分别标志;反过来,⼄语⾔的⼀个词所标志的事去在甲语⾔中却要⽤词的组合来标志。

(2)词是⼀种语⾔建筑材料的单位,也就是造句时能⾃由运⽤的最⼩单位。

词是构成语⾔词汇的单位。

(3)语⾔的词汇可以分成基本词汇和⼀般词汇两⼤部分,⽽“语⾔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

从表达概念意义的⾓度看,⼀种语⾔词汇的范围要⼤于词的范围。

1.1.2 基本词汇(1)语⾔中有这样⼀些词,它们标志着与⼈们世世代代的⽇常⽣活关系密切的事物,如⽇常接触的⾃然现象、⼈的器官和肢体、亲属、⽅位和时令、数⽬、某些劳动⼯具以及与⽇常⾔⾏有关的现象等等。

(2)基本词的特点全民常⽤,稳固,有构词能⼒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

(3)斯⽡迪⼠核⼼词斯⽡迪⼠核⼼词列表(Swadesh list),是由美国语⾔学家莫⾥斯·斯⽡迪⼠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提出的⼀个列表。

他从统计学的⾓度⽤分析不同的语⾔(以印欧语系语⾔为主),从⽽得出⼀个约莫有200字的核⼼词列表。

他认为,基本上所有语⾔的词汇都应该包含这⼆百多个词语;⽽另⼀⽅⾯,只要认识这⼆百多个词语,亦可以利⽤该种语⾔作最基本的沟通。

1.1.3 ⼀般词汇语⾔词汇中的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对⼀般词汇。

(1)特点与基本词汇相⽐,⼀般词汇的特点是:它不是全民性常⽤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但不稳固,它所包括的词⼀般没有构词能⼒或构词能⼒⽐较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词义的结构: (1)理性意义 以现实现象作为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 度的词义,称为词的理性意义。P129 两种理性意义: 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 如: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2是物体被日光或与 日光相似的光线照射,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 射时呈现的颜色。
• (2)附加色彩意义 p129 • A语体色彩:反映特定交际场合的语言 功能 • 口语/书面语(科技语体/政论语体/ 外交语体等) • 搁——安放,虫牙——龋齿, • 约会----会晤 • 花骨朵——花蕾,爸爸——家父
• 2、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为隐 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P135
• 隐喻:以相似为基础 • 换喻:以相关为基础
• • • • • • •
练习:分析下列词义引申的方式 额:原指额头、脑门。后指一切题额、牌匾。 纲:原指提网的总绳。后指事物的总要。 基:原指墙角。后指基础、根本。 绪:原指丝头。后指事物的开端。 曲:器皿凹曲之形。后指理屈不直。 郊:野外祭天地。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 称社。后指都城之外。 • 符:本为古代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 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后指符合、符号。 • 青衣:黑色的衣服。后指“婢女”,又引申为 “旦角”。
• “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 “作用、优势”搭配。“可能”是助动词和名词, “也许”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 练习:辨析同义词(北语2005年)
• 1、藏—躲藏 • 二者都有到隐蔽的地方不让人看见的意思。 • 但表示某个事物时,只能用“藏”, 不能用 “躲藏”,“躲藏”只用于人,不用于物。 而且“藏”可直接加宾语,“躲藏”不能直 接加宾语。 • 2、“书要反复看才能记住”,“反复”能否 换成“来回”? • 不能, “反复”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来回”表示来来去去不只一次,表示在一 个空间内的运动。看书不是一种空间距离的 运动,所以不能用“来回”。
二、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
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
特点: p127 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 2、一般词汇: p128 • 一般词汇包括新词、古词、方言词、行 业词、外来词等。 •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p128
• 三、词的词汇意义 • 词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 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P128
• 2、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 第一,理性意义:
• 如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 别等。“事故”—“事情”、 “批评”—“批 判”。
• 第二,附加色彩:(感情、语体、形象、时 间、地域色彩)
• “团结”—“勾结”、“成果”—“后果三,功能不同:
• 3、 系统性。P132 • 定义: • 词义不是孤立存在的,词义的概括是 受特定语言的词义系统制约的。 • 怎样理解系统性? •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词义系统。 • 由于词义是有系统的,所以词义没有 阶级性,具有全民性。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 • • •
一、多义词(多义聚合) 1、本义、派生义和中心意义P134 例如: “兵”的本义是“兵器”,派生义是” 军 事、士兵、战争”,基本义是“兵士”。
• 二、同义词
• 同义词是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 词。P138 • “同义”的“义”是理性意义。
• 1、同义词有两种: • (1)等义词(绝对同义词) P138
• 定义:理性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是等义词。
• 发展趋势: P138
• (2)近义词(相对同义词):
• 定义:理性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近义词。 • 爱护〔爱惜并保护〕——爱戴〔敬爱并且拥 护〕——爱抚〔疼爱抚慰) • beautiful〔女人、孩子或其他事物〕——pretty 〔姑娘〕——handsome〔男人或男孩〕—— goodlooking〔指所有人〕
第五章
词义
• 本章主要内容: • 一、词汇的构成(基本词汇、非基本词 汇) • 二词义的结构(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 • 三、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系 统性) • 四、词义的系统(聚合和组合)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 • • •
一、词汇及其构成 词汇: p126 一种语言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词汇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 D时代色彩: • 如:洋火、保长、大字报、红小兵、改 革开放、市场经济、走秀 • E地域色彩: • 啥子(四川话)、伢仔(湖南话)、得 瑟、忽悠、秃噜、老鼻子
• (3)伴随意义: • 是在交际中在理性意义之外暗示出来 的意义。 • 例如 • “女人” : • 爱聚堆的、善于辞令的、善于烹调的、 脆弱的、小气的、无才的、感性的等 等。 • 想一想: • “农民、雪、海、土”有怎样的联想 意义?
• • • •
三、反义词 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1、反义词有两种: (1)互补对立(绝对反义词):无中间状 态的两个意义相反的词组成的反义聚合。 • 男——女,生——死,有——无,单—— 双 • (2)两极对立(相对反义词):有中间状 态的两个意义相反的词组成的反义聚合。 • 左——右,大——小,冷——热,
• • • •
B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爱护|庇护;死亡|牺牲;节俭|吝啬; 团结|联合|勾结; 成果|结果|后果; 鼓舞|鼓动|煽动
• C形象色彩: • 有些词语能够反映出词的某种感知形象, 使得词义具有一种附加的色彩,例如: • 西红柿、狮子狗、雪白—视觉形象 • 布谷鸟、乒乓球、稀里哗啦—听觉形象 • 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味觉形象 • 香喷喷、臭烘烘——嗅觉形象 • 冰凉、火热、硬邦邦——触觉形象
• • • •
五、词义的性质: P130 1、概括性: 定义:P130 怎样理解概括性?P130、 P 131
• • • •
2、模糊性 定义:P131 模糊性的理解? P132 1、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又互相联系渗透 的,人类要认识把握它,只能省略一些环 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 2、从主观方面来看,人们的认知水平、 心理、态度及所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看 法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 3、多数词语有模糊性,但科技词语例外。 • 4、精确性与模糊性是对立统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