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高三语文6月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口市高三语文6月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然而,当资本纷纷相中这块热土,一股脑儿涌入,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________________乱象丛生();单车数量骤增,管理却跟不上,难以约束用户,也无力调度和维护,这又加剧了堆积和毁弃问题。

共享单车乱象该怎么治?专家介绍,北京建设电子围栏,上海划出专门区域,杭州发动环卫工人、市政养护员、停车收费员等多支队伍以规范单车停放;南京、成都、昆明等地或实行总量控制,或实行配额管理。

专家们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应携手打造用户信用体系,敦促使用者将单车停放好、爱护好。

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使用者、管理者多,难免各行其是、各“甩”其责。

把规则立起来,各方才能有所_______________ ,避免造成破窗效应。

然而,规则有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种新鲜事物方兴未艾,很难立出合理的规矩,因为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等充分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总结经验教训,汇聚众智,凝聚各方意见,建立规则。

当然,规则应该有一定弹性,也需要_______________ ,根据情况的发展,再进行补充、修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以致遵守修正性与时俱进
B . 以至遵循修正性随机应变
C . 以致遵循滞后性与时俱进
D . 以至遵守滞后性随机应变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造成了“单车围城”,企业圈地,无限投放
B . 造成了“单车围城”,无限投放,企业圈地
C . 无限投放,企业圈地,造成了“单车围城”
D . 企业圈地,无限投放,造成了“单车围城”
(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B . 共享单车优点突出,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C .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优点突出。

D . 共享单车优点突出,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
2. (6分) (2019高一下·中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创作实践中对情景交融的追求,贯穿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这种追求萌芽于先秦,六朝时获得进一步发展,唐代达到辉煌的顶峰,并且再以后的宋、元、明、清一直得到了自觉的继承和延续。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追求情景交融的创作现实进行了不断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说,要点如下:其一,情景应兼备。

一片诗作如果单纯言情而不借助景物来抒发,便易流于直白浅露;若专注于描摹景物而缺乏真情实感,则会出现盲目堆砌的现象。

因此,有情无景,或有景无情,都会破坏诗歌的表现力,危机诗歌的艺术生命。

其二,情景须交融。

一首诗歌有景又有情,并不等于就是成功之作。

假如情景两分,各不相关,那么二者都将丧失自身存在的意义。

情与景的交融,对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景因与情交融而获得了内在的精神价值,并确认了自身的艺术意义;情则因与景交融而得到了最佳的表现符号和传达载体。

显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其三,以情为主导。

情与景在诗歌中要交融,必须以情为主导,景则应服从于情。

自然景物进入诗歌作品,实际上已经过了诗人感情的选择和重塑,已受到感情的浸润,从而心灵化了。

景物的艺术生命完全是由情感赋予的,景物的具体形态和风貌更直接受到情感的支配和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对情景交融的不懈追求,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与西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相对立的一面所不同,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对二者沟通一致、调和互补的一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主张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在深层本质上是相通的,甚至是同一的。

当然,儒道两家具体的着眼点并不相同。

儒家强调以自然现象迎合人的精神需求和道德意识,而道家则强调“道”为万物本源,人与自然均为“道”的物化。

儒家是以自然合于人,道家更讲究人合于自然。

中国人对自然山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容易与自然景物建立起正面的审美关系。

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发展的。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交融,显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当人突破了物质与精神的束缚,实现了相对的自由时,就会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审美关系。

与西方人单纯讲“移情”不同,中国人在解释这种审美关系时,特别注重其双向交流和沟通的属性。

一方面是自然景物触动诱发人的主观感情的积极活动,另一方面是人以自身的情感世界去把握自
然景物,使自然景物成为情感交流的特殊对象,并最终被情感所驾驭。

前者从物到心,其结果表现为人的感情在自然景物刺激下的勃兴;后者从心到物,其结果则表现为自然景物的感情化。

在这里,物的内化与情的外化双向作用,合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审美感兴。

诗歌作品中的情景交融,正是审美感兴“心物交融”的艺术升华。

(摘编自汪又红《试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交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实践萌芽于先秦,经过不同阶段发展成了重要的诗歌传统。

B . 兼备、交融及情为主导三个方面严密地构建了中国古诗中情景交融的完整学说。

C . 文化氛围对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总结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D .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交融,建立在感兴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先从情景交融的创作实践出发,逐层深入,遵从了人们认知事物的逻辑顺序。

B . 文章采用了对比、类比的论证手法,从文化和审美两个层面论证情景交融的中国特色。

C . 文章以“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为前提,论证情景交融与儒道两家思想之间的关联。

D . 文章指出理解“审美感兴”的机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理论的不断深化离不开情景交融的具体实践,这表明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B . 中国人对自然山水有着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原因在于“情景交融”诗歌风格的影响。

C . 面对近似的春景,杜甫如果“情”有不同,笔下诗“景”的形态和风貌也会相应有变化。

D .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情景交融,注重双向交流与沟通,这比西方的“移情”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3.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一机一物”互联,将解
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

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

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

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一机一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2019年3月3日,人民网)
材料二: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

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

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

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

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

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

B . 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 . 由于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

D . 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促使万物互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为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提供可能。

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 .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技术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 . 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 . 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技术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

(3) 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4. (12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掌柜
贾大山
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

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

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
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

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
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
“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
“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

”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
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

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

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

”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

——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

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

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
“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
“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
“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
“放着。

”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
他们每次喝酒,总是这么快活。

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

父亲说:“你也没睡?”
“睡了,又起来了。

”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


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说是一醉方休——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

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
“没有。

”父亲一愣。

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定是掺水了!”
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
“最近,谁来打过酒?”
“昨天,前天……杨跛子!”
“披一件破大袄?”
“披一件破大袄!”
“要赊账?”
“要赊账!——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

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了……”
“酒呢?”
“我又倒回去了!”
“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

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
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
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
“洒了!”
“洒了?”
“再卖倒字号。


“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
“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
“人也有字号!”
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

林掌柜拍着我的头顶笑了笑,说:“这小子长大了做买卖能发财。

”我要去给他们打好酒,他说不用了,父亲也说不用了,催我去睡觉。

我不想睡觉,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

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

最后三举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铡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连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

B . “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

C . 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

D . 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2)“小铡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下·和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娇,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乙】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 ,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
【丙】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营,圆者如壁;长林远树,出没烟靠,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载,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
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

同行姚黄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

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

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

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注】①馀甘:橄揽菜。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抗:抗拒
B . 时浓雾半作半止作:兴起
C . 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殆:大概
D . 断者为沼,涸者为坳坳:地面低洼处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 . 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则与一生彘肩
C .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其孰能之乎
D . 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下列文中相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簪指簪子,束发的饰物,玦,多呈圆环形而有缺口。

因“玦”与“决”同音,故古人常以玉寓决绝之意。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 .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古代的数量词还有“忽微”。

一寸的十万分之一称作“忽”;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称作“微”;“忽微”指极细微之事。

C . 二鼓,即二更的意思,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为二鼓。

二鼓相当于现在23点至凌晨1点,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人定”是同一时辰。

D . 纨绮指精美的丝织品,可引申为富贵安乐的家境。

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纨祷、罗绮等,如《望海潮》中有
“户盈罗绮”。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B .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C .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D .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5)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徐霞客的游览顺序是峡谷小路到天都峰再到莲花峰,下山时从峡谷中经过栈道回到文殊院。

B . 语段二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

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 . 王质的游览顺序是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

D . 语段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山峰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写出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②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③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一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堤上行①
刘禹锡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檣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②满中流。

其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③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注释】①《堤上行》大约写于诗人被贬任夔州(巴蜀一带)刺史时。

②幽轧:划桨声,③《桃叶》是乐府歌曲名,多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竹枝》是巴蜀民歌,多表达怨苦之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酒旗、楼台、樯橹、傍晚争渡的人群、幽轧的船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

B . “争”和“急”两字,点出晚渡的特点,把人们急切的心理凝练地传达出来。

C . 诗人在堤上远眺江南、江北,烟波渺茫,呈现在眼前的是美丽、迷蒙的夜景。

D . “水流”句写想象之景,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表现歌中“情”与“怨”的无限。

(2)刘禹锡的诗歌富有民歌特色,善于学习、借用民歌,请结合第二首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________ ,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________。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8. (5分)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境,划线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加以改正。

①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②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③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④称呼自己的家人:“这是令尊。


9. (2分)下面是某校“消防疏散体验”流程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