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合集下载

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

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

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是为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

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1. 中医药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理、方剂学、中药制剂等方面的知识。

2. 中医药基本技能:包括中药煎煮、中药配方、中药鉴别、中药炮制等技能。

3. 中医药临床实践:通过模拟诊断、临床实习等方式,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4. 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中医药从业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行业规范水平。

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实践操作培训等。

其中,集中培训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实际操作演示、临床观摩等方式进行;网络培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学习;实践操作培训可以在医疗机构或企业内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通过岗位培训,可以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2015年**市中医院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为进一步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的优势与作用,推进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促进我院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工作顺利开展,2015年我院计划将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项目,全面提高我院医师运用传统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基本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培养建设出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乐于奉献、临床实践技能较强、适才适用的(中医)医生队伍。

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现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如下:一、培训组织管理由我院科教科负责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统一实施,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督查考核;并组织省级中医药专家及桐乡市中医学会专家强化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业务指导。

按计划具体实施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结合开展的头针、铍针的应用,中草药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科学统筹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活动,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提高我院的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二、培训项目对象培训对象为全院的在职医师。

2015年新招聘的医生将参加下半年的培训。

三、培训内容要求培训内容分三块:一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二是国家中医药局编印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的内容;三是海宁市中医院推广的适宜中医药技术项目;2015年培训工作重点围绕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应知应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强化培训中医诊疗技能和适宜技术项目,达到学以致用要求,确保每个在编医师均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四、培训工作实施培训形式以讲座和自学为主,辅以集中辅导。

根据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要求,制订培训措施,4月底前将培训活动计划上报桐乡市卫生局。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一)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一)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一)一、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1.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

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包括动物病理产物、动物排泄物、菌类)、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等;经营许可证有相应范围即可经营。

1.1中药材: 指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不经过合法饮片生产企业泡制加工生产或粗略清洗切片等简单加工,现不允许直接应用临床,医疗机构在临床使用中药材时,必须经过药剂科进行加工泡制)。

1.2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区别在于:中药材没有经过合法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加工泡制,中药饮片是经过合法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工艺程序加工泡制的饮片制品。

1.3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为原料,依据中医药理论,按配方经合法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剂。

1.4中药配方颗粒:指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现不允许市场流通,只能由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销售给医疗机构。

新型中药饮片,部分省市试点生产。

1.5中药破壁饮片:厂宣,一种以先进的细胞破壁粉碎技术为基础,运用国家发明专利,不添加其它成分制成颗粒,直接冲泡服用的新型中药饮片。

由国家特定厂家试点生产,代表品牌,草晶华系列产品。

2.生物制品: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2.1分类:生物制品实施批发签管理,包括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

2.2疫苗制品:2.2.1药品批发企业不得经营,生产企业可以委托批发企业配送。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是指向学习者传授中医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活动。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中的内容:
1.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

2. 中医药的诊断方法:包括四诊法(望、闻、问、切)和舌诊、脉诊、腹诊等。

3. 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包括寒热虚实、湿热积滞等。

4.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

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如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等。

6. 中医养生和预防:包括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如饮食调理、精神调养等。

7. 中药的基本认识:包括中药的药材分类、质量标准、药用部位等。

8. 中医药法规:包括中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药品监管等。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对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以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保健,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基本的中医药保健服务。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大纲

1. 使学员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员具备中医辨证思维,提高临床诊疗水平;3. 提高学员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培训对象1. 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爱好者;2. 中西医结合医师;3. 中医药院校学生;4. 其他对中医基础理论感兴趣的学员。

三、培训时间1. 总学时:2000学时(具体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2. 学制:2年四、培训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1.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概念、分类、相互关系- 五行的概念、分类、相互关系- 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 脏象学说- 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脏腑之间的关系3. 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 经络的循行分布、交接规律-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4. 气血津液学说- 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 血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 津液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5. 病因学说- 六淫、七情、劳逸、饮食等病因的分类- 病因与疾病的关系6. 诊断学- 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方法-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基本理论(二)中医临床技能1. 中药学的应用- 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功效- 中药的配伍原则、禁忌- 中药煎制方法、用药禁忌2. 方剂学的应用- 方剂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 方剂的配伍原则、加减变化- 方剂的煎制方法、用药禁忌3. 针灸学的应用- 针灸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 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 针灸的穴位定位、针刺手法4. 推拿学的应用- 推拿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 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推拿的穴位定位、手法技巧五、培训方式1. 集中授课:邀请知名中医专家进行授课,讲解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技能等内容。

2. 自学:学员根据培训大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学。

3. 临床实践:组织学员到中医医院、诊所等机构进行临床实践,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4. 交流研讨:定期组织学员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分享学习心得、临床经验。

中医药培训资料全

中医药培训资料全

中医药培训资料全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中医药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还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特点。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传承中医药文化,许多机构和组织开设了中医药培训课程,旨在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药培训资料,帮助读者了解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一、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资料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理论是中医药的核心,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培训资料中通常包含对中医基本理论的详细介绍和解析,帮助学员全面理解中医药的基本原理。

2.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中草药的性能、功效和配伍规律等。

中医药培训资料中会详细介绍常用中草药的药性和应用,以及中药方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3.针灸学: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疗效。

培训资料中通常包含针灸的基本知识,如穴位的选择和操作技巧,以及不同病症下的针灸治疗方案。

二、中医临床实践资料1.中医诊断:中医药培训资料中涉及到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如舌诊、脉诊等,通过观察和望诊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情。

2.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药培训资料中还会介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帮助学员了解不同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3.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强调防治结合,注重养生保健。

培训资料中也会介绍一些中医养生的常识和方法,如饮食调理、按摩保健等,帮助人们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

三、中医药经典文献培训资料中医药经典文献是中医药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培训资料中经常会引用这些经典文献的部分内容,解析其中的理论和思想,并与实践结合,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药理论。

四、中医药文化传承资料中医药不仅是一门医学知识,更是一种传统文化。

培训资料中还会介绍一些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如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名医传记、医德医风等。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附件2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针灸专业组第一部分理论知识一、基本概念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

2.掌握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特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郄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的概念。

3.掌握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概念。

4.掌握行针、得气、候气、催气、守气的概念。

5.掌握灸法、直接灸、间接灸的概念。

二、基本理论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功能、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

2.掌握腧穴的分类、作用、主治规律及定位方法;掌握特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3.掌握十二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掌握十四经主治概要。

4.掌握十四经穴中常用腧穴(具体内容见参考教材)的定位及类别、主治。

5.掌握标准头针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6.掌握耳穴的分布规律、选穴原则。

7.掌握艾灸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8.掌握拔罐法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范围。

9.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的规律和具体方法。

针灸治疗原则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三、掌握以下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针灸治疗原则及处方:头痛、面痛、落枕(颈椎病)、漏肩风、腰痛(坐骨神经痛)、痹证、中风、眩晕、面瘫、痿证、不寐、心悸、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胎位不正、不孕症、遗尿、扭伤、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斑秃、目赤肿痛、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耳鸣耳聋、鼻炎、牙痛、咽喉肿痛、高热、抽搐、晕厥、虚脱、内脏绞痛。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一、基本操作方法1.掌握毫针的双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浅;提插法、捻转法;导气法、平补平泻法;辅助针刺手法;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中医三基培训大纲

中医三基培训大纲

中医三基培训大纲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帮助参训人员掌握中医三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其对中医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培训内容2.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 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望闻问切)- 中医病因病机学基本原则2.2 中医药学- 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 中药炮制、配伍、用药与剂量- 中药煎煮方法与技巧2.3 中医诊断与治疗- 中医八纲辨证法- 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技术- 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与原则三、培训教材- 《中医基础学》- 《中药学》- 《中医诊断学》四、培训方式- 理论授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与治疗技术的知识,通过幻灯片、讲解、示范等方式进行。

- 实践操作:参训人员将进行中医的实际操作练,如针灸、推拿、煎药等,以巩固研究成果。

- 课堂互动:通过讨论、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参训人员与讲师之间的互动,提高研究效果。

五、培训评估与考核- 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评估,以了解参训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和收获程度。

- 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内容涉及培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六、培训师资- 培训讲师均为有丰富中医教学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具备相关认证和资质。

七、培训时间与地点- 培训时间:每周六、周日,共计16个课时,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8个课时。

- 培训地点:中医学院教学楼405室八、培训证书- 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参训人员将获得由中医学院颁发的中医三基培训证书。

九、报名方式与费用- 报名方式:填写报名表并邮寄至中医学院培训中心。

- 培训费用:每人2000元(包括教材、培训费用及证书费)。

以上为中医三基培训大纲,具体培训时间和费用请以最新通知为准。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中医学院培训中心。

中医学院培训中心联系010-电子邮件:****************.c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基础部分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二)阴阳五行学说【知识目标】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2.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3.初步具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三)藏象【知识目标】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2.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2.能够理解中西医同名脏器的不同内涵(四)气血津液【知识目标】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2.能够初步解释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五)经络【知识目标】1.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2.了解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能力目标】能够在人体四肢部位标示出十二经脉的分布(六)病因【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病因的概念2.掌握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3.掌握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区别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七)病机【知识目标】1.掌握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2.了解正邪相争与发病的关系3.了解内生五邪的形成及病理变化特点【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病机理论分析人体的病理变化2.能够初步运用正邪相争理论阐释人体发病原理(八)防治原则【知识目标】了解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治则理论确定常见病证的基本治则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一)诊法【知识目标】1.掌握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病理舌象(白苔、黄苔、灰黑苔、腻苔、淡舌、红舌、绛舌、紫舌、舌体强硬)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涩、细、弱、结、代)及其临床意义6.了解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8.了解望小儿指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正常舌象与常见病理舌象2.能够初步辨别得神、失神、假神3.能够初步辨别常见异常形体姿态、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4.能够运用问诊采集病史5.能够运用寸口诊脉法辨别正常脉象及常见病理脉象(二)辨证【知识目标】1.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2.了解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八纲辨证分析常见证候2.能够初步运用脏腑辨证辨识常见证候三、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性能【知识目标】1.掌握四气五味、归经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2.了解升降浮沉的概念【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二)中药的使用【知识目标】1.掌握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的内容2.了解中药古今计量单位换算3.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及确定用药剂量的依据4.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2.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用药剂量(三)常用中药【知识目标】1.掌握80味代表性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2.了解5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1.能够背诵80味代表性中药的功效主治并能正确使用2.初步学会50味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3.能够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学会辨证用药附:130味中药(80味代表性中药、50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名称1.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苏子)荆芥防风生姜香薷羌活苍耳子白芷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柴胡葛根牛蒡子蝉蜕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白头翁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紫花地丁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3.泻下药攻下药:大黄番泻叶润下药:火麻仁4.祛风湿药独活秦艽桑寄生防己5.化湿药藿香厚朴苍术砂仁6.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车前草)茵陈薏苡仁泽泻滑石金钱草7.温里药附子干姜(炮姜)肉桂8.理气药陈皮(橘核)木香香附槟榔枳实9.消食药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10.止血药白茅根三七白及艾叶蒲黄大蓟(小蓟)地榆11.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12.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南星)旋覆花清化热痰药:贝母瓜蒌竹茹止咳平喘药:杏仁枇杷叶紫菀桑白皮葶苈子桔梗13.安神药酸枣仁龙骨远志14.平肝息风药石决明钩藤天麻牡蛎代赭石地龙15.补虚药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补阳药:杜仲续断菟丝子益智仁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补阴药:沙参麦冬枸杞子鳖甲天冬玉竹石斛16.收涩药五味子乌梅山茱萸肉豆蔻浮小麦注: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的调整,并适当增加本地地产药材。

四、方剂基本知识(一)方剂与治法【知识目标】1.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了解“八法”的作用及适应证3.了解方剂的组成原则【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八法”的作用和方剂的组成原则(二)剂型【知识目标】了解方剂的常用剂型及其主要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区别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片剂、冲剂、胶囊剂、口服液、注射剂) 的主要特点(三)常用方剂【知识目标】1.掌握50首代表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了解其方解2.了解各类方剂的含义、作用、适应症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1.能够背诵50首代表性方剂的组成(方歌)、功效、主治2.能够根据常见病症变化,初步学会加减用药附:50首代表性方剂的分类及名称1.解表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2.泻下剂大承气汤3.和解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剂:逍遥散4.清热剂清气分热剂:白虎汤清营凉血剂:清营汤清热解毒剂: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清脏腑热剂: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清热祛暑剂:清暑益气汤、六一散清虚热剂:青蒿鳖甲汤5.温里剂理中汤6.补益剂补气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血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补阴剂:六味地黄丸补阳剂:肾气丸7.固涩剂固表止汗剂:玉屏风散涩肠固脱剂:真人养脏汤涩精止遗剂:金锁固精丸8.安神剂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养心安神剂:天王补心丹9.理气剂行气剂:越鞠丸降气剂:苏子降气汤10.理血剂活血祛瘀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止血剂:十灰散11.消导剂保和丸、木香槟榔丸12.治风剂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平熄内风剂:镇肝熄风汤13.治燥剂沙参麦冬汤14.祛湿剂平胃散、茵陈蒿汤、八正散、羌活胜湿汤15.祛痰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温化寒痰剂:三子养亲汤清热化痰剂:清气化痰丸润燥化痰剂:贝母瓜蒌散治风化痰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注: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的调整。

(五)常用中成药【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用药目录中50种常用中成药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禁忌症【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正确使用中成药附:50种常用中成药的分类1.解表类:6种2.泻下类:2种3.清热类:8种4.补益类:4种5.安神类:1种6.熄风开窍类:3种7.固涩类:2种8.理气类:2种9.理血类:6种10.除湿及祛暑类:3种11.祛风湿类:2种12.祛痰类:3种13.消导化积类:3种14.安蛔驱虫类:1种15.外用类:4种注:以上所列每类药物种数,只是原则要求,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技能部分(一)针灸疗法【技能目标】1.掌握毫针刺法(进针、提插、捻转、留针、出针)及操作规范2.掌握针刺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出血、血肿)的预防和处理3.掌握灸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作用及操作规范4.了解腧穴的定位方法、针灸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5.掌握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其中30个主要穴位(标有下划线者)的主治附:60个常用腧穴的穴位名称1.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列缺、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穴:合谷、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穴:丰隆、地仓、足三里4.足太阴脾经穴: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公孙5.手少阴心经穴: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穴:后溪、肩贞、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穴:胃俞、肾俞、膈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8.足少阴肾经穴: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劳宫10.手少阳三焦经穴: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11.足少阳胆经穴:阳白、风池、环跳、阳陵泉12.足厥阴肝经穴:太冲、曲泉13.督脉穴:命门、大椎、百会、人中14.任脉穴:关元、神阙、中脘、廉泉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夹脊、安眠、印堂、四缝、十宣、膝眼、胆囊、阑尾注:各地可以结合当地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病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的调整。

(二)推拿、拔罐、耳穴压埋、刮痧疗法【技能目标】1.掌握8种常用推拿手法2.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3.掌握拔罐、耳穴压埋、刮痧的作用及操作规范4.了解不同部位推拿时的体位附: 8种常用推拿手法揉法、推法、摩法、按法、拿法、掐法、拍法、摇法(三)其他疗法【技能目标】了解薰洗、敷贴的作用及操作规范(四)中药的采集与加工【技能目标】1.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识别2.掌握中药的常用贮存保管方法3.掌握中药的煎服法4.了解常用中草药的识别与采集5.了解常用中药材的简易加工与炮制临床部分【知识目标】1.掌握门诊登记和中医处方书写方法和规范2.掌握30个常见病证的诊断、辨证论治及转归预后;了解其预防与调摄以及包括针灸推拿在内的相关综合治疗方法3.了解孕妇、儿童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4.了解常见筋伤的中医治疗【能力目标】1.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门诊登记和书写处方2.具有对30个常见病证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论治的能力3.初步学会对常见筋伤病证进行诊断和治疗附1. 30个常见病证感冒、咳嗽、喘证、哮病、眩晕、胃痛、痢疾、呕吐、泄泻、头痛、痹证、腰痛、淋证、水肿、中风后遗症、面瘫、漏肩风、牙痛、中暑、疖、丹毒、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小儿泄泻、积滞、遗尿、麻疹、痄腮、水痘附2. 常见筋伤病证单纯性指关节扭挫伤、腕关节软组织扭伤及劳损、单纯性腰部扭伤、膝关节扭挫伤、踝部扭伤注: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此基础上作20%的调整。

预防保健部分【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时行疾病的基本特征、预防措施及常用预防方药的应用2.了解中医顺应自然、调摄精神、饮食有节、锻炼形体及避邪防病、药物预防等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辨识常见时行疾病的基本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应用常用预防方药对常见时行疾病进行预防3.能够初步运用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