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血管CTA扫描造影剂用量检测点速率
64排低辐射剂量在肺动脉栓塞CT造影(CTA)中的应用

64排低辐射剂量在肺动脉栓塞CT造影(CTA)中的应用目的探索64排(64lightspeed)螺旋CT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结合不同噪声指数在肺动脉栓塞造影CT扫描辐射剂量的对比。
方法前瞻性连续选择疑似肺动脉栓塞病例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100mA-400mA),预设噪声指数(NI),NI=8;B组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预设NI=14。
分别记录两组CTDIvol与DLP并进行比较,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
结果A组:CTDIvol均值为15.4mGy;DLP均值为523.4mGy.cm,B组:CTDIvol均值为9.9mGy;DLP 均值为343.2mGy.cm。
三位资深的影像医生对于两组图像的主观评价无统计学意义。
(t=2.5、P>0.05)。
结论ATCM应用于64排CT肺动脉造影中,在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前提下,NI为14的辐射剂量相对于NI为8的辐射剂量小。
标签:smart技术;自动管电流技术;肺栓塞;CTCTDL DLP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活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随着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的缩短、新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注射参数,肺动脉CTA常规对比剂量有可能进一步降低[1]。
基于患者体型的自动管电流调级技术(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逐漸成为减低剂量的临床应用主流,ATCM的局限性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噪声指数,因为噪声指数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成像部位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摸索[2]。
本研究通过自动mAs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观察不同噪声指数下剂量的对比,旨在以较低的剂量获取足够的临床诊断信息,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临床疑似PE行肺动脉CT造影并确诊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5~78.平均年龄48岁,随机分为A、B两组。
CTA造影剂注射方法

CTA造影剂注射方法
各部位CTA造影剂注射方法
普通增强:常规增强建议造影剂总量不宜过低(以防组织内造影剂充盈欠佳),60-80ml为宜,可以根据体重计算,速率2-3ml/s,监测部位胸、腹主动脉
冠脉CTA:速率5ml/s,病人血管条件差可以适当下调,总量以速率*12s(扫描时间加5s),60ml,体重大的或者搭桥手术后的可以适量多10到20ml,跟注同样速率的生理盐水40ml,监测部位,升主动脉
头颈血管:速率5ml/s,病人血管条件差可以适当下调,总量以速率*8-10s(扫描时间加5s),40-60ml,跟注同样速率的生理盐水30-40ml,监测部位,升主动脉
体部大血管:速率5ml/s,病人血管条件差可以适当下调,总量以速率*10-12s(扫描时间加5s),50-70ml,跟注同样速率的生理盐水30-40ml,监测部位,胸、腹主动脉
胸痛三联症:速率5ml/s,病人血管条件差可以适当下调,总量以速率*18-22s(扫描时间加5s),90-100ml,跟注同样速率的生理盐水30-40ml,监测部位,升主动脉
下肢CTA:建议双段注射,第一段速率4-5ml/s乘10s,第二段速率3ml/s,40ml,总量90-100ml,跟注同样速率的生理盐水30-40ml,监测部位腹主动脉或者腘窝
下肢静脉:造影剂于盐水混合均匀,1:9或者2:8,速率1.5ml/s,总量100ml左右,注射60s 后开始扫描。
64排CT头部CTA在急诊中的应用

64排CT头部CTA在急诊中的应用在临床中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以往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的患者需要确诊时常常需要进行dsa血管造影,危险性高,风险较大,因而对病例选择具有一定的限制。
而头颅cta (血管成像)危险性低,风险小,创伤小,速度快,准确和高效等特点,是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资料与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5月使用64排螺旋ct行急诊头部cta扫描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32~88岁,平均61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严重的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急诊来我院,ct平扫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脑室积血等征象,考虑有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破裂,需马上做急诊cta检查,来明确出血原因或脑动脉瘤(单个或多个)的位置及形态,确保急诊手术的成功率。
cta检查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nemoto双筒ct专用高压注射器。
检查前与患者做好沟通,固定好患者头部。
并嘱患者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热等反应,呈一过性,嘱患者不必紧张,更不能移动。
患者取仰卧位,以om线为基线,扫描范围自颅底下1cm至颅顶,扫描方向自下向上,用非离子型碘影剂(尤维显350ml/mg)肘静脉团注后,颈动脉跟踪并触发扫描。
监测点位于c3~44~5ml/秒的速率经肘正中静脉注入50~70ml 对比剂,然后以相同的速率注入30ml生理盐水冲管。
扫描参数:120kv、450ma、螺距0.984:1、旋转速度0.5秒、层厚0.625、层间距0.625、探头覆盖39.38mm,扫描时间3秒。
做2期扫描,第2期延迟20秒再扫描。
结果发现扫描技术是cta成功的关键,cta可清楚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对于脑、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较有意义,86例中最大动脉瘤直径约7cm,最小0.3cm;囊状55个,梭性16个,尖角状5个,多发动脉瘤3例(其中2例2个、1例5个);脑动静脉畸3例,4例未发现病变,并发瘤内血栓10例;伴脑实质血肿8例,脑室积血12例。
CT室血管CTA诊断要求及扫描标准

CT室血管CTA诊断要求及扫描标准为提高血管CTA诊断要求,杜绝意外事情的发生,特制订规则如下:诊断要求要求每位诊断医生熟练掌握人体主要动脉血管解剖,包括颅内动脉、颈部动脉、胸腹主动脉及主要分支、肺动脉及分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及下肢动脉主要分支。
要求每位医生熟练掌握血管CTA的后处理软件,尤其是冠状动脉CTA的后处理。
对每位做血管CTA的病人图像必须在工作站上进行多种重建,仔细观察原始图像及重建后图像。
对诊断有疑问的,应多交流或向上级医师请教。
原则上须经2位主治医师以上医生看后方可发报告,否则后果自负。
对冠状动脉CTA图像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大夫进行审核,在观察管腔狭窄的同时,着重观察易损斑块的鉴别。
扫描标准要求每位上机操作大夫必须熟练掌握Smart Prep及Time bouls扫描方法;要求对每个血管CTA必须使用以上两种之一扫描方法,不得使用经验值扫描。
所有扫描均使用1.25或0.625mm层厚,或者使用可以后重建成上述层厚的扫描。
造影剂总剂量根据扫描时间适当调整,基本原则是扫描时间长,应相应增加造影剂用量。
但最多不超过2.5ml/kg体重。
各部位具体要求如下: 1、头CTA/CTV 扫描范围颈2至颅顶 ReconType std 扫描视野Head 静注注射 ULT370 /OMP350 流率4.0—5.0ml/s 流量 70ml 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域值达100HU即手动触发 CTV: Timebouls法或使用39s延迟2、颈部CTA 扫描范围主动脉弓下缘至颅底willis环Recon Type std 扫描视野small 静注注射 ULT370 /OMP350 流率4.0—5.0ml/s 流量 70ml 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主动脉弓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3、主动脉CTA 扫描范围主动脉弓至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分叉 Recon Type std 扫描视野large 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 流率 3.5—4.0ml/s流量 90ml 延迟时间 CTA: SmartPrep法,升主动脉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 4、上腹部CTA\CTPA 扫描范围膈顶至腰三椎体Recon Type std 扫描视野large 静注注射 ULT370 /OMP350 流率CTA 3.5—4.0ml/s CTPV4ml/s, 2.5ml/s 流量 CTA90ml; CTPV 80ml,40ml 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腹主动脉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CTPV可使用55-60s延迟时间,或timebouls,20ml 5、肺动脉CTA 扫描范围肺底到肺尖 ReconType std\扫描视野 large 静注注射 ULT370 /OMP350 流率 3.5—4.0ml/s 流量70ml 延迟时间CTA:15-16s延迟,或者使用timebouls 20ml 5、下肢CTA\CTV 扫描范围肾上极至双足 Recon Type std 扫描视野 large 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 流率CTA(CTV) 3.5—4.0ml/s(2ml/s) 流量 CTA(CTV) 90ml(110ml) 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腹主动脉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注意事项: CTV: 使用延迟时间150s增强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检查前12小时内不服含咖啡因饮料,4小时内不吃固体食物,鼓励饮水,不做运动,提前到检查室静坐,稳定心率。
CT室血管CTA诊断要求及扫描标准

CT室血管CTA诊断要求及扫描标准为提高血管CTA诊断要求,杜绝意外事情的发生,特制订规则如下:诊断要求要求每位诊断医生熟练掌握人体主要动脉血管解剖,包括颅内动脉、颈部动脉、胸腹主动脉及主要分支、肺动脉及分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及下肢动脉主要分支。
要求每位医生熟练掌握血管CTA的后处理软件,尤其是冠状动脉CTA的后处理。
对每位做血管CTA的病人图像必须在工作站上进行多种重建,仔细观察原始图像及重建后图像。
对诊断有疑问的,应多交流或向上级医师请教。
原则上须经2位主治医师以上医生看后方可发报告,否则后果自负。
对冠状动脉CTA图像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大夫进行审核,在观察管腔狭窄的同时,着重观察易损斑块的鉴别。
扫描标准要求每位上机操作大夫必须熟练掌握Smart Prep及Time bouls扫描方法;要求对每个血管CTA必须使用以上两种之一扫描方法,不得使用经验值扫描。
所有扫描均使用1.25或0.625mm层厚,或者使用可以后重建成上述层厚的扫描。
造影剂总剂量根据扫描时间适当调整,基本原则是扫描时间长,应相应增加造影剂用量。
但最多不超过2.5ml/kg体重。
各部位具体要求如下:1、头CTA/CTV扫描范围颈2至颅顶Recon Type std扫描视野Head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流率 4.0—5.0ml/s流量70ml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域值达100HU即手动触发CTV: Timebouls法或使用39s延迟2、颈部CTA扫描范围主动脉弓下缘至颅底willis环Recon Type std扫描视野small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流率 4.0—5.0ml/s流量70ml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主动脉弓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3、主动脉CTA扫描范围主动脉弓至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分叉Recon Type std扫描视野large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流率 3.5—4.0ml/s流量90ml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升主动脉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4、上腹部CTA\CTPA扫描范围膈顶至腰三椎体Recon Type std扫描视野large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流率CTA 3.5—4.0ml/sCTPV 4ml/s, 2.5ml/s流量CTA90ml; CTPV 80ml,40ml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腹主动脉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CTPV可使用55-60s延迟时间,或timebouls,20ml5、肺动脉CTA扫描范围肺底到肺尖ReconType std\扫描视野large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流率 3.5—4.0ml/s流量70ml延迟时间CTA:15-16s延迟,或者使用timebouls 20ml5、下肢CTA\CTV扫描范围肾上极至双足Recon Type std扫描视野large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流率CTA(CTV) 3.5—4.0ml/s(2ml/s)流量CTA(CTV) 90ml(110ml)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腹主动脉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CTV: 使用延迟时间150s增强扫描注意事项: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检查前12小时内不服含咖啡因饮料,4小时内不吃固体食物,鼓励饮水,不做运动,提前到检查室静坐,稳定心率。
GE64排CT扫描常规

头颅CT常规扫描患者准备:去除检查范围内所有异物(眼镜、发卡、假发等)扫描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下颌内收,定位于头顶常用扫描序列:Protocol List 1.1 Routine Head 5mm扫描参数:扫描范围:从颅底至头顶,扫描层面与OM线平行,约20~24层胶片打印:共一张胶片,20或24分格,窗宽80、窗位40左右(注:如遇不配合病人,可用螺旋扫描序列PL1.3 ,然后重建出横断面)收费:CT21 360元头颅外伤CT扫描患者准备:去除检查范围内所有异物(眼镜、发卡、假发等)扫描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下颌内收,定位于头顶常用扫描序列:Protocol List 1.2 Trauma Head 5mm扫描范围:从颅底至头顶,扫描层面与OM线平行,约20--24层重建算法:有,骨窗算法胶片打印:共两张①脑组织窗一张:窗宽80,窗位40左右②骨算法骨窗一张:窗宽3000,窗位800左右收费:CT22 390元脑灌注CT扫描患者准备:去除检查范围内所有异物(眼镜、发卡、假发、耳钉等)扫描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下颌内收,定位于头顶常用扫描序列:Protocol List 1.5 Head Perfusion造影剂:双北碘海醇300 50mlCA 30mlNacl 速度4.0ml/s扫描步骤:1、scout 同常规头颅。
2、plain 同常规头颅3、perfusion 病灶最大面积层面作为扫描范围的中间层,开始注药后延迟5s扫描胶片打印:共一张平扫一张收费:CT21 + CT3D 360元+ 150元头颅血管CT增强扫描(CTA)患者准备:去除检查范围内所有异物(眼镜、发卡、假发、耳钉等)扫描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下颌内收,定位于头顶常用扫描序列:Protocol List 1.4 Head +C (CTA)造影剂:双北碘海醇350 50mlCA 30mlNacl 速度4.0ml/s扫描方法:1、scout 其中一个方向定位相到主动脉弓水平2、plain scan 同常规头3、timing bolus 测试层面选择主动脉弓层面,4、+C 根据测试序列计算出动脉期延迟时间(或经验值18~22sec)胶片打印:共三张①平扫一张②动脉期一张③后处理一张收费:CT23 +CT3D 420元+ 150元YX2246元鼻窦CT扫描患者准备:去除检查范围内所有异物(眼镜、发卡、假发、耳钉等)扫描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下颌内收,定位于头顶常用扫描序列:Protocol List 2.1 Sinus Supine Helical扫描参数:扫描范围:包括全部鼻窦、副鼻窦、额窦扫描方法:1、Scout2、Plain 3.75mm调整扫描范围及位置,分别调整show recon2和show recon1的扫描线3、重建Series3 的图像用Batch技术重建出冠状位3mm层面,并传至DL570胶片打印:共两张①横断面一张②冠状面一张收费:CT22 +CT3D 390 元+ 150元颈椎CT螺旋扫描患者准备:去除检查范围内所有异物(项链、假牙、发卡、假发、耳钉等)扫描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头部稍后仰,使下颌支与检查床面垂直,以外耳孔定位常用扫描序列:Protocol List 3.2 C-Spine Helical扫描参数扫描范围:从颅底至胸腔入口(全部颈椎)后处理:根据原始数据重建出0.625mm图像,再根据0.625mm图像利用MPR 重建出横断面、矢状面。
PHILIPS 64排CT血管造影操作常规

PHILIPS 64排CT血管造影操作常规冠状动脉CTA操作常规【适应症】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先天变异)【禁忌症】碘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禁食4小时,碘过敏试验。
去除检查部位体外金属等物品。
测量心率和血压,心率较快(>70次/分)且血压不低者口服倍他乐克25~50mg。
屏气训练,于平静呼吸的吸气末屏气扫描。
【扫描体位和参数】体位:仰卧位,足先进,双臂上举交叉于头部,连接心电监护器导联。
定位像:胸部正侧位扫描基线:气管隆突下。
机架倾角:0°。
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至心脏膈面下方1~2cm,左右前后各大于心缘1~2cm;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需要向上扩展达到胸锁关节水平。
触发线设于隆突下,触发点设于降主动脉。
扫描模式:螺旋扫描。
扫描条件:钙化积分扫描:采用前瞻性门控扫描,通过钙化积分图像,评估屏气状况及心率。
冠状动脉CTA扫描:采用回顾性门控扫描,120kV,800~1050mAs,依体重而定。
螺距0.2,图像分辨率512×512,图像重建层厚0.9cm,对比剂浓度370mg/ml,速率4.5~5.0ml/s,总量60~90ml(为体重的1.1倍)。
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370mg/ml。
用量:80~100ml。
对比剂注射完后以4~5ml/s速率注射生理盐水40ml。
扫描延迟时间:5.1s, CT阈值触发扫描,CT阈值设置血管部位:胸主动脉,CT阈值设置为120HU。
数据重建:预设40%、45%、70%、75%相位重建,必要时进行心电编辑及其他相位重建。
【图像后处理】选择合适相位进行图像后处理。
①冠脉染色;②VR重建:冠脉分支命名;③跟踪技术曲面重建,横断面重建,MIP重建,冠脉树重建,冠脉地图重建,球形重建,立体重建。
主动脉CTA操作常规【适应症】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瘤,血管变异)。
【禁忌症】碘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禁食4小时,碘过敏试验。
64排心脏冠脉CTA注意事项

一扫描前准备
1心率准备:降低心率至65次以下
2 方法:药物—倍他乐克
HR<60bpm可以不吃
70 > HR > 60 bpm 50 mg 口服
HR > 70 按1mg/kg体重给药
给药后每隔15分钟测心率一次,待心率降至理想范围上检查床进行扫描
3 倍他乐克禁忌症
1支气管哮喘
2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 Hg)
3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4心衰
二心脏检查禁忌症
1有明显心律不齐、瓣膜关闭不全等严重心律不齐
2放置双腔心脏起搏器
3造影剂过敏等特殊情况
三呼吸训练
1 目的:使冠脉扫描处于心率最稳定时间段内,增加扫描及诊断的成功率。
2 方法:结合呼吸计时指示灯及心电仪观察憋气后心率变化,
第一步:明确指令—病人深吸气后待其胸廓稳定,嘱其憋住,此时按下倒计时指示灯,并观察心电仪上心率的变化
第二部:需记录时间—心率波动时间、心率稳定时间
第三步:重复训练两次,让病人熟悉呼吸状态
3 注意事项:
a 呼吸指令明确
b 每次指令时限一致
c 病人每次呼吸幅度一致
四扫描前告知病人
1 注药后发热反应
2 扫描时检查床会移动、球管的声响为正常检查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CTA扫描造影剂用量(仅供参考)
建议造影剂规格为:370mg/ml,以下仅为成人用量,小孩请体重比减量;另外请根据血管情况适当减低速率
1、头颈部CTA监测平面:升主动脉
TEST:速率:5.5ml/s用量20-25ml
造影剂;速率:5.0ml/s用量45-50ml
盐水:速率5.50ml/s用量30-40ml
2、胸部CTA监测平面:主动脉弓
TEST:速率:5.5ml/s用量20-25ml
造影剂:速率:5.0ml/s用量70ml
盐水:速率5.0ml/s用量30-40ml
3、腹部CTA监测平面:腹主动脉
TEST:速率:5.5ml/s用量20-25ml
造影剂:速率:5.0ml/s用量80ml
盐水:速率5.0ml/s用量30-40ml
4、四肢CTA监测平面:腹主动脉分髂总动脉处
TEST:速率:5.0ml/s用量20-25ml
造影剂:速率:第一组4.0-4.5ml/s用量60-80ml
第二组2.5-3.0ml/s用量40-60ml
盐水:速率5.0ml/s用量40-50ml
5、冠脉CTA监测平面:主动脉根部
TEST:速率:5.5ml/s用量20-25ml
造影剂:速率:5.0ml/s用量60+ml
盐水:速率5.0ml/s用量50ml
6、肺动脉CTA监测平面:右心房TEST:速率:5.0ml/s用量20-25ml
造影剂:速率:4.0ml/s用量35-40ml
盐水:速率4.5ml/s用量5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