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方案

合集下载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运用和护理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运用和护理
c r f l b e v d a t dy t v i n e u e t ei cd n e o e iu d e er a t n , ih p o i ea g a a te fr a e l o s r e ci a od a d rd c n i e c fs r sa v r e c o s wh c r vd u n e u y v o h o s i r o
注意 以下方面 的情况 , 可有效降低及避免运用碘海醇增强所描 所带来的风险。
11 一般 资料 .
随机 抽取 20 0 3年 5月—2 o o 8年 5月期
31 与患者建立 有效沟通 .
护 士在接 到 C T检查 申请单
间我院 C T增强扫描 患者 8 0例 , 中男 4 8例 , 3 2例 ; 0 其 2 女 7 年
作者简介 : 何晓琴 , , 女 中专, 主管护师。 E ma : m s @s ac m - i jyc i . l g n o 基层 医学论坛 2 1 年 6 02 月第 1 卷第 1 期 6 8
3 严 格掌握适应证 . 2
了解患者是否属 于高危人群 , : 如
2 1 33
■ 噙 固
做过敏试验 , 据实 际经验及按照我 国现行卫生行政法c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叨. 西南军医,
20 ,15 :7 — 7 . 0 9 1 ( )9 5 9 6 [ 刘英. 2 ] C T增强检查患者及家属签字心理反应 的调查研 究叨. 中国实
可减少或减轻造影剂 的反应 , 非离子型造影 剂一般都不做碘过
敏试验。
[ 周 晓华.T 4 】 c 增强扫描合 理使用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 的探讨讲.
当代 医学 ,0 1 1 ( )9 . 2 1 。7 1 : 0

CT增强扫描流程和注意事项

CT增强扫描流程和注意事项

CT增强扫描流程和注意事项流程:1.术前准备: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需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尤其是对碘造影剂的过敏反应。

医生将询问患者有无服用一些药物或有其他不适的情况,这些信息对确保CT扫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2.注射造影剂:CT增强扫描需要注射造影剂,通常是碘制剂。

在进行扫描前,医生会将造影剂注入患者的静脉中,造影剂会随着血液循环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使它们更清晰地显示在CT影像中。

3.进行扫描:患者被安置在CT机的检查台上,然后CT机围绕患者进行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保持静止不动或做出特定姿势,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

4.完成扫描:当CT扫描完成后,医生会检查扫描结果,并根据显示的影像做出诊断。

注意事项:1.过敏反应: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有些患者可能会对碘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如发痒、发红、呼吸困难等。

因此,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以便医生能够采取相应措施或选择其他造影剂。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需谨慎,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适合进行CT增强扫描。

3.肾功能不全:有些患者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的排泄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导致肾功能恶化。

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需谨慎选择造影剂类型和剂量,并在扫描后密切监测肾功能。

4.饮食和药物: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示,遵循相应的饮食和用药规定。

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造影剂的作用或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

5.健康状况: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需告知医生有无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问题等。

这些情况可能影响扫描结果或需要额外的注意及处理。

总之,CT增强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需仔细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寻求帮助。

造影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方案

造影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方案

造影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方案引言: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与计算机技术,可以生成人体各部位的高质量断层图像。

而在CT检查中,造影剂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造影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方案,包括造影剂的种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一、造影剂的种类1. 碘系造影剂碘系造影剂是CT检查中最常用的一种造影剂。

它能够通过增加组织密度来凸显血管、肿瘤等病变部位,提高图像的对比度。

碘系造影剂分为高渗碘和低渗碘两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 钡剂钡剂主要用于CT检查中对消化道进行造影。

它通过在消化道内生成钡餐剂或钡剂造影剂,可以清晰地显示消化道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炎症、肿瘤等潜在病变。

3. 磷酸钙磷酸钙是一种用于骨密度检查的造影剂。

在CT检查中,特定的磷酸钙浓度能够凸显骨骼的密度,从而评估骨质疏松程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造影剂的使用方法1.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造影剂使用方法。

在CT检查前,将适量的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患者,使其通过血液循环达到需要进行检查的特定部位。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CT影像的对比度。

2. 口服摄取对于需要对消化道进行检查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摄取造影剂的方式进行。

在摄取造影剂后,患者需要在CT扫描前保持一段时间的空腹,然后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能够凸显消化道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疾病。

3. 局部应用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局部应用的方式使用造影剂。

例如,在骨密度检查中,将磷酸钙直接涂抹在需要进行检查的骨骼部位,通过CT扫描观察密度变化,评估骨质疏松的情况。

三、注意事项1. 预防过敏反应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特别是对于碘系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在进行CT检查时,医生需要事先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给予抗过敏药物。

2. 肾功能监测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其主要由肾脏排出。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使用造影剂是一项常规的CTA(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步骤之一,它可以增强血管图像的对比度,从而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使用造影剂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在进行CTA检查时,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检查非常重要。

患者在进行CTA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他们是否有以下情况:对碘过敏、哮喘、肾功能不全、甲状腺问题、糖尿病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增加使用造影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如果患者有以上情况,医生可能会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或者选择使用无碘或低碘造影剂。

患者需要在进行CTA检查前进行饮食和水分方面的准备。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检查前4小时内停止进食,以避免造影剂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患者需要充分饮水,以帮助排除造影剂,并减少其在肾脏中滞留的时间。

在进行CTA检查时,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和安全规范来操作。

他们应该确认造影剂的适当剂量,避免超过患者耐受能力。

使用造影剂时,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血压、脉搏等,以及任何不良反应的迹象。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反应,应该立即停止注射,予以适当抢救措施。

在CTA检查后,患者需要继续饮水,以帮助排除体内残留的造影剂。

一般建议患者继续多饮水1-2天,并避免吃辛辣食物、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可能的不适感。

如果患者有肾功能不全或其他肾脏问题,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监测和护理。

在预防和护理方面,患者还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他们应该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造影剂,以免发生不良互作用。

如果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后出现不适感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并避免进一步的风险。

预防和护理是保证CTA检查的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一环。

患者和医护人员需要共同努力,确保使用造影剂时的安全性,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造影剂(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造影剂(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造影剂(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造影剂应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造影剂的要求也更高,从而更加受到医、技人员的关注。

增强扫描方式涉及到静脉内注射造影剂的量、速度,为避免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在增强扫描中,应尽量减少污染,确保健康。

由于对比剂能增加正常与异常组织间的差异,因此能探查出人体器官的异常形态结构和功能损害,本文对人体重要器官的造影进行分述如下。

胸部纵隔扫描应以胸主动脉血药浓度接近峰值时扫描最好,大血管增强有利于区分纵隔内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正常或异常结构。

肾脏肾脏扫描,应首先了解临床要求,如怀疑肾实质病变,则应选择肾实质期扫描;如要了解肾盂内有无占位病变,则应在肾收集系统充满造影剂时扫描,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肾脏多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能连续进行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的扫描,有利于小肾癌的定性,且空间分辨率增加,图像更加清晰,一些平扫时呈等密度或与正常肾实质难以区分的小肾癌的发现几率明显增加。

大多数小肾癌为多血供肿瘤,皮质期瘤灶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迅速减弱,这一“快进快退”的强化形式有一定特点,有助于小肾癌的定性诊断,小肾癌的强化于皮质后期开始下降至实质期密度低于正常肾实质,这段过程中必有一时相肾癌的密度与正常肾实质的密度持平呈等密度,少数病例于平扫和常规增强扫描可能会呈等密度,出现假阴性或假“驼峰肾”改变。

因此,通过皮质期及皮髓质分界期扫描,有利于区分正常肾皮质和小肾癌病灶各自的强化过程,避免了上述假阴性的出现。

实质期扫描有利于更加清楚显示病灶及与周围肾实质和肾周结构的关系,加扫肾盂期或延迟期则可明确病灶是否侵犯肾盂、肾盏等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大部分病例CT容易诊断,即在肿瘤内部有明确脂肪成分(CT值<-20Hu)。

但对少脂肪成分的错构瘤,常规CT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和呼吸所致的层面跳动,难以发现小灶性脂肪成分,致定性困难。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摘要】CTA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使用造影剂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血管结构。

在CTA检查中,正确使用和护理造影剂可以有效预防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和并发症。

在使用造影剂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患者过敏史和肾功能。

注射造影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注射速度,以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使用后及时做好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或其他并发症。

对于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患者排泄造影剂后需要进行后续观察,以确保造影剂完全排出体外。

保障患者安全是医务人员的责任,预防和护理造影剂的应用十分重要。

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CTA检查中的风险。

【关键词】CTA检查、造影剂、预防、护理、准备工作、注射注意事项、过敏反应、排泄观察、患者安全、重要性、处理、观察、保障1. 引言1.1 CTA检查的重要性CTA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从各个角度对人体组织进行断层扫描,以获取血管结构的详细信息的检查方法。

在临床上,CTA检查被广泛运用于诊断和评估各种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等。

CTA检查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位置和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相比传统的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无需切开皮肤、无需大量对比剂注入,风险更小,操作更方便,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通过CTA检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CTA检查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患者带来了更准确、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生和患者都应充分认识到CTA 检查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和推广其应用。

1.2 造影剂在CTA检查中的作用造影剂在CTA(CT血管成像)检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CT检查中造影剂应用

CT检查中造影剂应用

CIN
ACEI/ARB连 续应用
6.2%
ACEI/ARB, 造影前24h 停药
3.7%
未使用 ACEI/ARB
6.3%
P=0.66
Rosenstock JL.Int Urol Nephrol. 2008;40(3):749-55.
体循环血压下降时,肾灌注不足,肾血管中血管紧张 素2受体激活,出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内压维持 相对恒定。
四、无遗传毒性
一般群体<5% 肾功能损害或糖尿病12-26% 多种危险因素叠加 可高达50%
非少尿性、短暂性 Scr升高(多在第3天左右)2周左右恢复至正常水
平。 一些人发展为肾衰,这当中有1%需透析/血滤。 发展为肾衰的患者中,院内死亡率达30%,2年内
死亡率达80%
G TC W ong .B ritish Journal of A naesthesia .2007 ,99(4) :474 . G oldenberg I .C an M ed A ssocJ 2005 ,172 :1461 .
300:1.0-2.0ml/kg
370:1.0-1.5ml/kg
特殊人群:过敏、甲亢、癫痫、服用药物
普通患者: 造影后嘱患者多饮水 低、中危患者: 0.9%氯化钠(i.v.) 1ml/kg/h ,造
影前后各12小时 高危患者: 0.9%氯化钠(i.v.) 1ml/kg/h ,或5%碳
酸氢钠3-5ml/kg/h,造影前后各12小时
2014-7 夜班 增强CT
急性过敏反应
67例 2例
造影剂分 临床常用 结构特征 类
碘原子/ 颗粒数
高渗 次高渗
等渗
泛影葡胺 碘普罗胺 碘海醇
碘克沙醇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导致的死亡率相当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肺栓塞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快速成像、低剂量造影剂使用等优势,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

肺栓塞是由于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血管阻塞和肺组织缺血。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咯血等。

由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因此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挑战。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利用螺旋扫描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患者的肺动脉进行全面、三维的成像。

相比于传统CT技术,64排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像速度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肺动脉血管及其分支的情况。

低剂量造影剂使用也是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的一大优势。

传统CT检查中,造影剂的使用量较大,对肾功能的要求也较高,容易导致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能够在低剂量下实现高质量的成像,有效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避免了造影剂使用量过多带来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实践中,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成像速度快,能够快速获取肺动脉的三维立体图像,有利于准确判断血栓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该技术还能够检测出其他影像学异常,如肿瘤、肺动脉高压等,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还有助于区分肺动脉栓塞与其他肺部疾病,如急性肺梗死、肺炎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在患者接受治疗后,该技术还可以进行随访,观察血栓溶解的情况,为评估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肺栓塞,并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该技术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影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 及CT增强护理措施
增强扫描是CT诊疗技术中很重要 的一个方法,它通过经脉注射水溶性 碘造影剂,使病变组织X线吸收率增 高,加大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差 别,从而发现病灶或更清楚地显示病 灶范围和性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 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一、造影剂种类
(1)离子型造影剂 (2)非离子型造影剂
(1)检查前6—8小时禁食 (2)使用造影剂前必须给足水分 (3)签字前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对含碘剂过
敏及明显甲状腺亢进的患者禁用,对有严 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慎用。 (4)加强心里护理
2.CT增强时的护理
(1)体位的选择:头部增强的病人取 头先进,其他部位则足先进。 (2)静脉注射部位的选择:选择粗直弹性 好,易固定的血管,一般首选肘正中经 脉,也可选择头静脉,前臂正中静脉。 (3)扎止血带时,嘱病人不宜握拳过紧。
2.CT增强时的护理
(7)护士离开后,告知病人如有不良反应即 可举手表意。
(8)如有过敏反应,按常规抗过敏治疗 (9)检查完毕后嘱病人在候诊室休息30分钟
左右,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四、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防治
1、详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
2、严格控制造影剂的用量,掌握注射速度。
3、注射造影剂时,严密观察反应,准备好各 种急救用品及药品。
4、不良反应的治疗
①轻度过敏反应 ②中度反应 ③重度反应 ④血管渗漏处理
在CT增强检查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它与CT增强的成功与否有直接关系
1.CT增强前护理
2.CT增强时的护理
(4)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宜过大,特别注意穿刺针至 少有1cm留在血管内,以防针头后退滑出血管外。 (5)流速的设定:心脏冠脉造影4.0-—5.0ml/S, 其它部位3.0—4.5ml/S,体质弱血管弹性差的患者 可酌情降低流速2.5—2.8 ml/S。 (6)先用高压注射器试注射,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 漏,病人是否有不适情况。
目前国内外均普遍建议使用非离子型 造影剂,它与离子型造影剂相比具有 毒性小,含碘高,副作用小和增强效 果好等优点。
二、常用造影剂
1、碘普罗胺类:优维显 2、碘海醇类:欧乃派克,双北碘海
醇,欧苏碘海醇 3、碘帕醇类:典比乐
三、造影剂注射方法
均采用静脉团注法,注射时使 用CT压注射器以保证造影剂能够 每 秒 3.0—4.0ml 的 速 度 注 入 静 脉 内 , 最好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可以在 注射造影剂后盐水跟进,从而实现 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因快速注入而 迅速提升,在此时采用合适的延迟 时间进行扫描,则可实现病变与邻 近组织的最佳对比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