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古典与浪漫的追忆—莫扎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莫扎特教学设计教案

莫扎特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古典音乐》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莫扎特生平介绍及其代表作品欣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事迹,感受其音乐作品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扎特的生平及其在古典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莫扎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莫扎特生平事迹的了解,代表作品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莫扎特相关图片及乐谱。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莫扎特生平介绍(10分钟)通过讲解莫扎特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莫扎特的成长经历及其在古典音乐史上的地位。
3. 莫扎特代表作品欣赏(10分钟)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为例,讲解曲式结构,分析乐曲的主题及其发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尝试分析莫扎特的《小夜曲》曲式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结(5分钟)7. 课堂拓展(5分钟)推荐学生课后欣赏莫扎特的其他作品,如《安魂曲》、《降E大调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等。
六、板书设计1. 莫扎特生平简介2. 莫扎特代表作品《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土耳其进行曲》3. 莫扎特音乐作品特点旋律优美和声丰富曲式结构严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莫扎特的《小夜曲》曲式结构。
2. 答案要点:曲式结构:ABA形式主题分析:A段为主题,B段为副题,A段再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莫扎特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高中音乐_古典与浪漫的追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音乐鉴赏课第三单元西方音乐的时代特征第一节古典与浪漫的追忆学校:年级:高中一年级姓名:随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
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以课本为主。
二、学生的认知特征: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乐。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学生的知识基础:(1)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
(2)没有进行过准确的发音练习。
(3)更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给他们上课时,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
课堂上,我会着重以聆听为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四、对应和措施: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触感敏锐,不喜欢墨守成规,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节课内容学生们对西方音乐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可能会对教学内容兴趣不足。
因此,消除“距离感”、挖掘“兴奋点”是本课学习的前提。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旨在营造合理的学习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视、听、唱、动等多种体验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魅力,学习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能否得以实现,这些都会逐步落实在教学环节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共分为课程导入、新课讲授、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四个部分,步骤完整。
1、本节课上同学们能够以积极地态度参与和体验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了解与两个时期有关的音乐文化,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高中音乐_五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从古典走向浪漫》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班级:高一(1)授课:时间:上第一节一、学习目标:1、沿着西方古代音乐发展的轨迹,聆听古典主义时期走向浪漫主义时间的音乐,感受大师的情怀。
2、了解贝多芬、肖邦的生平及创作成就,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片段和《C小调革命练习曲》并分析作品。
3、学唱《欢乐颂》主题并分析主题。
二、教学重点:欣赏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感受从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外文版(课前五分钟开始播放)组织教学:起立、上课1、提问: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课前聆听的是什么歌曲?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你们熟悉这首歌吗?生:回答:抒情优美,富于诗意,充满想象,很浪漫的叫《乘着歌声的翅膀》。
(点名教两名学生回答)2、师:对,它是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的代表作。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跃时空,走进浪漫主义音乐,感受欧洲音乐的魅力,聆听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 159页第五课。
导入主题:音乐 ----从古典走向浪漫(教师板书)(同时出示课件)(二)、新课讲授(一)知识导引:师:本节课我们将欣赏带有浪漫主义特征的音乐作品,聆听大师的心声,感受大师的情怀,并学习浪漫主义音乐的相关知识。
要了解浪漫主义音乐首先要了解西方音乐发展史,同学们知道欧洲音乐的发展是怎样的吗?生:不知道师:现在看一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音乐的发展以及欧洲音乐风格的划分。
西方的音乐起源于距今大约3000年的古希腊。
从文艺复兴开始就蓬勃发展,流淌着千百首经久不衰的旋律,闪亮着一颗颗璀璨的恒星,他们的名字让我们终生难忘,他们的乐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这么几个阶段。
1、西方音乐史及风格简介:其音乐风格主要划分为:(出示课件)巴洛克时期——(1600—1750)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民族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近代—— 现代展示课件并介绍各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
《第二十四节 莫扎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莫扎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掌握莫扎特的演奏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莫扎特的典型音乐作品分析,如《安魂曲》等。
2. 教学难点:演奏莫扎特音乐时,需要充分理解音乐情感和内涵,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图片和简介。
2. 准备乐器和音响设备,确保演奏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准备学生作业,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4. 提醒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莫扎特音乐,请学生欣赏。
2. 简单介绍莫扎特及其音乐特点。
3. 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莫扎特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二)新课教学1. 播放视频文件,让学生了解协奏曲的一般演奏形式。
2. 讲解本首曲子的结构:三个乐章。
3. 介绍乐团各部分乐器及演奏方式,请学生辨识视频中乐团的组成。
4. 分别讲解乐章的演奏要点和风格。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
请学生注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乐团的配合度。
第二乐章:宁静的缓板,G大调,4/4拍。
请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学习如何运用音乐表达情感。
第三乐章:活泼的舞曲。
请学生注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学习如何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情绪。
5.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演奏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6. 组织学生进行演奏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室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演奏协奏曲的重点和要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安置作业1. 熟记莫扎特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2. 预习下一节课所学内容,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莫扎特音乐的特点及创作风格。
2. 掌握莫扎特音乐对摩登音乐的影响。
3. 能够独立分析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教案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
详细内容包括莫扎特生平简介、音乐创作特点、代表作品欣赏及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事迹,理解其音乐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使学生掌握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莫扎特代表作品的欣赏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莫扎特音乐的魅力,引发兴趣。
2. 莫扎特生平简介(5分钟)介绍莫扎特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其音乐创作背景。
3. 莫扎特音乐创作特点(10分钟)分析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等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4. 代表作品欣赏及解析(15分钟)播放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如《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引导学生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欣赏与解析。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创作一段具有莫扎特音乐特点的旋律。
6.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道关于莫扎特音乐作品的选择题,讲解答案。
7.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莫扎特音乐作品特点的简答题。
六、板书设计1. 莫扎特生平简介2. 莫扎特音乐创作特点3. 代表作品及解析《费加罗的婚礼》《魔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莫扎特的《安魂曲》。
答案要点:介绍作品背景、分析音乐结构、旋律、和声等特点。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莫扎特音乐风格的认识。
答案要点:结合莫扎特音乐作品,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其创作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教案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九章《古典音乐大师》中的第一节——莫扎特。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莫扎特的生平、音乐创作特点以及他的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事迹,理解他音乐创作的背景。
2. 使学生掌握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能识别出他的音乐风格。
3.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莫扎特音乐创作风格的理解。
教学重点:莫扎特生平事迹的讲解以及代表作品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PPT、黑板。
学具:笔记本、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莫扎特的音乐魅力,引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2. 莫扎特生平介绍(10分钟)利用PPT展示莫扎特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成长历程、音乐成就等,让学生对莫扎特有更全面的了解。
3. 莫扎特音乐特点讲解(15分钟)分析莫扎特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如旋律优美、结构严谨、节奏明快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莫扎特代表作品欣赏(10分钟)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安魂曲》等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莫扎特音乐的魅力,并引导学生识别其音乐风格。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莫扎特音乐特点,判断几首作品的作者是否为莫扎特,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莫扎特生平事迹2. 莫扎特音乐创作特点3. 莫扎特代表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莫扎特的生平事迹。
(2)分析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
(3)欣赏莫扎特的《小夜曲》,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1)莫扎特生平事迹:略。
(2)莫扎特音乐作品特点:旋律优美、结构严谨、节奏明快等。
(3)感受:莫扎特的《小夜曲》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旋律优美动听,让人陶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莫扎特的生平事迹、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莫扎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中音乐_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古典乐派走向浪漫时期的世界名曲,并积极参加有关的探究、交流活动。
2、能随乐哼唱曲中的著名旋律,如《欢乐颂》的主题部分。
3、能简要叙述本课涉及的著名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成就与贡献。
二、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欣赏《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肖邦《革命练习曲》三、教学难点:感受并探讨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ppt、口琴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赏《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片段2、这首作品名称是?3、作曲家是?二、新授(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1、聆听《小星星变奏曲》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出自法国民谣,有不同的国家进行传唱。
(1)、同学们那我们听了刚才这个片段,你觉得他的节奏和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首作品渗透了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各个地区,大家回顾上节课我们讲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结合刚才讲的,说一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古典主义音乐特点:作曲家在思想上追求平等,崇尚理性,形式严谨,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
代表人物有维也纳三杰:海顿,“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莫扎特,音乐神童;贝多芬,乐圣。
2、聆听音乐片段《献给爱丽丝》(意图引出贝多芬)(1)、这部作品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2)、贝多芬请同学们谈-谈对贝多芬的了解有多少(3)、检测题(4)、介绍了解贝多芬3、介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是体现贝多芬最高艺术成就的一部作品,是在贝多芬两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他的精神备受折磨,-个音乐家失去了听力,对一个音乐家是巨大的打击,贝多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完成了这部作品,成就了今天的‘欢乐颂’。
当时演出结束之后贝多芬听不到观众的掌声,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把他扶过去,他看后差点晕死过去。
贝多芬从酐酿这部作品到完成这部作品用了作者数十年,这部作品是贝多芬艺术生涯登峰造极之作。
古典与浪漫的追忆教案

古典与浪漫的追忆教案一、教案背景1.1 教学内容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中学生的音乐课程,具体内容涉及古典音乐与浪漫音乐的比较与分析。
通过对不同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与浪漫音乐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二者的特点;•能够欣赏和分析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相关标准•音乐课程标准:学生应能够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并进行欣赏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2.1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介绍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选取了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2 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和一段浪漫音乐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音乐的欲望。
2.讲解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时期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的一个音乐时期,特点是追求和谐、平衡、规范,不夸张、不浮夸;–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时期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个音乐时期,特点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音乐表现更加自由、激情四溢。
3.欣赏古典音乐代表作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通过音乐欣赏,分析古典音乐中的对位法、主题的变奏运用等;–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通过听音乐,感受古典音乐的优雅和平衡。
4.欣赏浪漫音乐代表作品:–舒伯特的《鱼翅短篇曲》:通过音乐欣赏,感受浪漫音乐中的热情和情感表达;–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通过音乐欣赏,分析浪漫音乐中的激情和豪放风格。
5.总结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发展背景和影响。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的比较文章,并准备下节课演讲。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录音播放:通过播放音乐片段,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与浪漫的追忆—莫扎特》教学设计【教学年级】高二年级【教材分析】古典主义乐派是音乐发展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期间名家大家辈出,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异常的丰富,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三杰。
本节课在教材大的框架之下,秉承依托教材,拓展教材的原则,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完成莫扎特的学习,尽管一个人用了一个课时,但实际中还是发觉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有所难以取舍,而只是选取了有对比的四个创作领域,即:摇篮曲、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
这里面既有课本内容,也有拓展内容,能够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理解作曲家。
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是多元化的,在流行音乐这个领域里,爵士乐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和乡村大众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音乐。
与此同时,在众多流行音乐中,爵士乐是出现最早、流传最广的一个乐种。
本课选取了《空虚布鲁斯》、《演艺人》、《多么美妙的世界》这三首经典的爵士乐作品。
为增强试听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除课本提供的音响资料外,还选取了《Jump Jive An' Wail》以及《Mack The Knife》这两首比较具有爵士乐代表性的作品选段。
世界的音乐是多元的。
“我们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这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
我们要通过对莫扎特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多元的心态正确审视西方音乐文化,使学生树立起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借鉴使用,提升自我。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高一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是进行对很多学生来说相对苦涩的内容—“古典乐派音乐”学习的一个前提。
学生无论是在音乐分析方面,还是基础音乐素养方面(如视谱)都有了一些基础。
能够用基本音乐语言评价音乐作品。
为此,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具等辅助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聆听与体验音乐的魅力所在,在充分聆听、感受、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情境导入法、听赏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实践创新法、演唱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莫扎特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莫扎特的简略生平极其创作特点;了解莫扎特的音乐地位;能够对于摇篮曲、回旋曲、协奏曲等音乐名词有基本的了解;能简要的概括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能基本掌握莫扎特的作品风格特点和原因;能基本掌握本堂课几部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通过运用音乐要素语言表述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对莫扎特的生平了解学习,让学生从莫扎特一生的中领会如何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同时也强化学生对于西方音乐的正确观点,能够包容借鉴,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对莫扎特不同创作领域作品的鉴赏,并能基本掌握作品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对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听赏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演唱法【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课件展示: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播放《Jump Jive An' Wail》歌曲片段同学们,温故才能知新。
在进行本节课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对之前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回顾,请几位同学回答一下课件中的问题: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提问学生)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西方音乐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及代表人物。
(板书:古典与浪漫的追忆——莫扎特)【设计意图】通过对之前知识的复习,让学生简历起正确的音乐学习态度,同时,通过这些知识,与接下来即将进行的内容进行更好的比对,以利于课堂学习。
二、莫扎特介绍(一)生平作品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
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
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他同海顿和贝多芬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二)名家轶事(提问学生、教师讲解)1、小作曲家2、坐立不“安”3、用鼻尖弹奏的钢琴曲【设计意图】对于作曲家的介绍,尽量通过多渠道来完成,本节课对莫扎特的介绍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主要从国籍、生卒、作品数量、创作领域、音乐地位来完成,第二,加入名家轶事的环节,主要是想从兴趣入手,展示作曲家多才多艺的能力。
在讲授该部分知识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对莫扎特学习的强烈兴趣。
三、作品鉴赏:(一)摇篮曲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又称催眠歌),通常都很简短。
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则带摇篮的摆动感,近似船歌,以中等速度最为常见,后来演变为一种音乐创作体裁,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
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
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以柔和为主要基调。
(二)奏鸣曲——《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1、作品简介:莫扎特共写了十九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显示出明朗乐观的乐思,完美匀称的结构和严谨如歌的旋律等创作特征。
《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其中的第十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1778年,创作于巴黎,《土耳其进行曲》是其第三乐章。
2、名词解释:回旋曲式属于“循环曲式”范畴,其原则是在一首乐曲中,有一个主题至少出现两次,在它的前后有与之形成对比的材料。
回旋曲式:A+B+A+C+A+D+A+E+A+…… +A(三)协奏曲——《D大调第1号圆号协奏曲》1、作品简介:该作品仅有两个乐章。
这两个乐章分别是另两部协奏曲的章节。
由于原来都是为室内乐所作,后人将两个乐章合在一起演奏至今,就有了《D大调圆号协奏曲》。
第一乐章:快板,D大调,极单纯的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是在弦乐伴奏下由第一小提琴表现,有牧歌风格,管乐加入变成合奏。
副主题展开后,引出圆号主奏表现第一主题,乐队强奏后,进入第二主题转调部,铺垫A大调后,圆号奏第二主题,进入呈示部小结尾。
发展部由第一小琴奏第一主题,转调而经b小调,借圆号再以e小调重复一次,乐队以合奏结束。
圆号回到主调的第一主题而开始再现部。
在再现部弦乐再现第二主题,而在呈示部由弦乐表现的经过部副主题由圆号再现,发展成快速音群而进入终结部。
2、指挥家简介:小泽征尔3、作品鉴赏:4:旋律主题演唱(四)交响曲:g小调第40号交响曲1、创作背景:作于1788年。
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响曲之一。
当时莫扎特穷愁潦倒,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有时候还需临时补贴。
在此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那些灰暗的思绪如此频繁敲击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来驱走这些思绪。
”该作品在他的眼里是凄切悲凉的。
2、作品介绍:第一乐章:极快板,g小调,2/2拍,奏鸣曲式开头在中提琴不安稳的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慌张不已的“不想长大”音调,这段主题非常出名,后来经常被改编成为轻音乐曲单独演奏。
在木管乐器加入后,弦乐声部的颤弓加剧,引出B大调第二主题,弦乐与木管在亲切交谈,在发展部到来之前,乐队以下行音阶奏出。
发展部首先为升f小调,随后频繁转调,引出再现部。
在再现部中,乐章的两个主题同样由g小调奏出,第一主题更慌张不已,第二主题更悲凉婉转。
3、作品鉴赏【设计意图】这四首作品是莫扎特的既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旋律性很强,也很通俗的作品,有些旋律主题学生是有印象的,这就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些作品也是莫扎特音乐情感的很好的代表作品,不管是《摇篮曲》还是交响作品,对他的音乐创作思想是能很好的反映的;四首不同体裁类型的作品放在一起欣赏,为的是更好的运用对比这一常用且效果很好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四、课堂小结1、莫扎特的生平。
2、莫扎特的作品。
3、作品欣赏:《摇篮曲》《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通过与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学习一点掌握一点,掌握一点巩固一点。
四、课下作业1、温习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及音乐主题。
2、预习贝多芬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听辨音乐,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表现的多种方法手段,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以及理解力。
整堂课的教学坚持“常态课”的原则,注重前后课堂知识的衔接,内容由浅入深,温故知新、前情回顾让学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再次重温,可以更好的比对本节课要讲到的浪漫时期音乐风格;作曲家的简单介绍,从其生平、作品数量、音乐地位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创作体裁的对比鉴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中间也穿插进诸如摇篮曲风格、回旋曲式结构等音乐常识,让学生具备更好的鉴赏能力;课堂的小结与作业布置,贯彻知识的联系性。
整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通过学习,学生对古典音乐与莫扎特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与了解,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基本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但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知识的选择上,在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上体现不足,因材施教的实现有难度。
2、因为本堂课的容量较大,讲解的内容偏多,学生的实践方面不是太多。
3、受制于课堂的时间,在莫扎特代表作品的选择上还有不少的遗憾。
4、对于学生对本节课中代表曲目主题旋律的掌握检查落实不够。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堂课的几点感受,肯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抓住教学契机,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并继续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致力于打造更加优秀的音乐课堂。
《古典与浪漫的追忆—莫扎特》----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高一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是进行对很多学生来说相对苦涩的内容—“古典乐派音乐”学习的一个前提。
学生无论是在音乐分析方面,还是基础音乐素养方面(如视谱)都有了一些基础。
能够用基本音乐语言评价音乐作品。
为此,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具等辅助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聆听与体验音乐的魅力所在,在充分聆听、感受、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情境导入法、听赏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实践创新法、演唱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莫扎特的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