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精选4

合集下载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导语: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都江堰》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这句话所用的手法是( )。

A、对比B、夸张C、层递D、排比2、《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金杖玉玺”指代的.是( )。

A、发动战争B、兴修长城C、积累财富D、追逐权位3、《我与地坛》中描写古园中“那些谁也改变不了”的落日余辉,象征( )。

A、“我”倔强心魄B、我对这种幽静生活的喜爱和深深的眷恋C、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D、象征多种体验,多种心情4、《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

A、《魏风》B、《秦风》C、《小雅》D、《大雅》5、《蒹葭》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属于( )。

A、借典故抒情B、借景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事抒情6、有关汉乐府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汉乐府”即汉代的乐府诗B、汉乐府表现出现实主义传统C、汉乐府以四言为主D、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题诗7、《饮酒》的作者是( )。

A、王维B、陶渊明C、谢灵运D、李白8、《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的抒情方式是( )。

A、借比喻抒情B、借典故抒情C、直抒胸臆D、借景抒情9、《行路难》中用行为细节来抒情的典型诗句是( )。

A、将登太行雪满山B、停怀投箸不能食C、闲来垂钓碧溪上D、直挂云帆济沧海10、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典故抒情的诗句式( )。

A、金樽清酒斗十千B、拔剑四顾心茫然C、闲来垂钓碧溪上D、将登太行雪满山答案: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把长城的文明和都江堰的文明作对比,答案为A、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金杖、玉玺、铁戟钢锤”象征争名夺利、追逐权位的政治。

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描写古园中“那些谁也改变不了”的落日余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等等:象征“我”的倔强心魄。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附范文两篇)课程代码:04729【作文题附带两篇范文】【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出处和评分标准】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来证明后唐庄宗因骄傲而亡国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B.演绎C.类比D.对比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2.下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语句中,出自“二日砥砺德行”的是【】A.然弭谤莫如自修,入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B.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C.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D.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吃饭》一文提到的古人中,在论音乐与烹调这两种和谐时“偏向音乐”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伊尹正确答案:A(1分)教材P364.在《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说“天之亡我”,所显示的人物特征是【】A.知耻重义B.爱逞匹夫之勇C.宁死不辱D.缺乏反省意识正确答案:D(1分)教材P675.《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与“长人者”形成类比的人物是【】A.他植者B.长安富豪人C.郭橐驼D.问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80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A.强国的信心B.“夷夏有别”的观念C.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D.民族交融的愿望正确答案:B(1分)教材P817.下列《前赤壁赋》的描写中,引发了“人生短暂”悲观情绪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扣舷而歌之C.客有吹通宵者,倚歌而和之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正确答案:C(1分)教材P848.下列《秋夜》的意象中,收到作者“默默敬奠”的“英雄”是【】A.枣树B.蝴蝶C.蜜蜂D.小青虫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059.《香市》使用了反衬手法来表明当前香市的冷落,能体现这一手法的句子是【】A.我幼时缩减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B.反衬重兴香市的冷落C.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D.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0910.《纪念傅雷》一文记叙了作者与傅雷的两次争执,争执的内容是【】A.家教方法B.学术问题C.生活琐事D.处世原则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911.《都江堰》一文中说:“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的魅力”指的是【】A.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B.雍容大度的聚会C.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D.化作许多闪亮亮的河渠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3312.《我与地坛》中反复提到“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那条路”的含义是【】A.平安幸福B.成为作家C.守护地坛D.治愈疾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4313.《湘夫人》出自屈原的【】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5914.《秋兴八首》(其一)中,通过听觉意象烘染心情落寞惆怅的一联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15.《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一句所用典故的主人公是【】A.小玉B.双成C.陈皇后D.赵飞燕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8016.下列写到飞鸟的诗句中,象征边民逃难的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谓兮木上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C.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8417.《雨巷》中,象征等待、希望和追求的意象是【】A.寂寥的雨巷B.默默彳亍C.颓圮的篱墙D.雨的哀曲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0818.下列《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人的自喻中,与“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春藤”相应的是【】A.一座荒林B.城堡的废墟C.一块云朵D.一所小草棚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1519.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沙子龙肖像描写的是【】A.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B.个子大,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C.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D.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4020.就全文而言,《哦,香雪》中写香雪在中学被同学再三盘问的情节所运用的叙述方式是【】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54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外来语的是()A. 沙发B. 苹果C. 电脑D. 火车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部古代典籍?()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4.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其中“雅”指的是()A. 民间歌谣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地方民歌5.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王熙凤6.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文学家的文学观点?()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A.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聪明了就不会有朋友B.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挑剔了就不会有伙伴C.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苛刻了就不会有朋友D.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精明了就不会有伙伴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孤帆远影碧空尽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晴朗的天空D. 珍贵的玉石10.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鲁迅的散文集?()A. 《朝花夕拾》B. 《呐喊》C. 《边城》D. 《女神》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______”、“颂”三部分。

1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其中“西林”指的是______。

14.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作品不属于鲁迅创作的是: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边城》D. 《呐喊》答案:C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答案:C3.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答案:A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林黛玉B. 薛宝钗C. 王熙凤D. 许三观答案:D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答案:B6. “水调歌头”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歌?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C. 词D. 曲答案:C7. 下列哪部作品是老舍的代表作?A. 《家》B. 《春》C. 《骆驼祥子》D. 《边城》答案:C8.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望岳》C. 《将进酒》D. 《春望》答案:A9.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红楼梦》中谁的感慨?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王熙凤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

答案:风、雅、颂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__。

答案:《离骚》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商隐4.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________。

答案:宋江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答案:水调歌头6.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吴承恩7. “天净沙·秋思”是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顶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将对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赵威后问齐使》中,赵威后说:“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里的“本”所指的社会内涵是()A. 年成B. 君C. 民D. 国2. 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A. 人的结识受空间限制B. 人的结识受时间限制C. 人的结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 人的结识受后天教育限制3.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先概括司马光反对新法的要点,然后逐个驳斥,其辩驳的着眼点是()A. 辩驳论点B. 辩驳论据C. 辩驳论证D. 辩驳态度4. 鲁迅的《灯下漫笔》中有“古人的良法美意”、“自然就‘皇恩浩荡’了”等用语,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 讽刺B. 反语C. 比方D. 暗示5. 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论据,是为了说明()A. 选择材料要突出文章主旨B. 选择材料要抓住典型细节C. 安排材料要做到层次清楚D. 安排材料要做到轻重分明6.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后“又收贰为已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性格的特性的()A. 阴险狠毒B. 工于心计C. 贪婪狂妄D. 愚昧无知7. 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里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是()A. 正面描写B. 侧面描写C. 心理描写D. 行为描写8.《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A. 本纪B. 表C. 列传D. 世家9. 《报刘一丈书》暴露封建官场黑暗所采用的笔法是()A. 客观的求真笔法B. 夸张的漫画笔法C. 含蓄的暗示笔法D. 犀利的怒斥笔法10. 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通过回忆姐姐的命运所表达的重要思想感情是()A. 对故居的留恋B. 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否认C. 对不幸者的哀悼D. 对抱负的追求11. 《香市》中写社庙的左屋挂着“公安分局”的招牌,左偏殿上挂着“蚕种改良所”的招牌,以此显示两种势力进一步农村,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 象征B. 讽刺C. 比方D. 对比12. 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A. 感慨人生几何,去日苦多B. 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C. 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D. 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13. 李白《行路难》中运用行为细节描写提醒内心悲愤的诗句是()A.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B.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C.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D.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14. 李商隐《无题》中推已而及对方的一联是()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 蓬山此去无多路,表鸟殷勤为探看15. 在郭沫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比方B. 借代C. 拟人D. 拟物16.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中采用暗示手法的诗句是()A.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B.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憔悴C.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D. 由于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同样活17. 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语文大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大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大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讣告(fù gào)恫吓(dòng hè)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桎梏(zhì gù)C. 翱翔(áo xiáng)踟蹰(chí chú)呱呱坠地(gū gū zhuì dì)D. 踌躇(chóu chú)蹒跚(pán shān)瞠目结舌(táng mù jié shé)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C.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D.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答案:A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一部喜剧。

C.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典范。

D.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C5.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科)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科)试题及答案
请问答:.这里用什么论证方法来阐析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主要有什么不同?
.从《大学语文》所选的诗词中,举一例来说明什么是文字的直指意义,什么是文字的联想意义。
五、作文题(分)
.以《思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请问答:.这段话是谁对谁说的?
.这段话把矛头指向谁?
.这段话表明说话人此刻有什么不满?在发泄不满时用了什么方法?
.阅读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丞相—指诸葛亮)
请问答:.这首诗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铺垫手法.对比手法
.侧写手法.象征手法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
.晚风.黄花
.梧桐细雨.过雁
.高尔基《鹰之歌》运用类比方法主要体现在()
.借鹰和蛇来寄托自己的情志
.用鹰和蛇的习性来体现社会上某类人的行为
.赋予鹰、蛇以及其他自然景物以人的灵性
.用鹰和蛇的言行来体现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韩愈用“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来阐发气盛言宜的道理,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是()
.借代与类比.借代与对比
.比喻与类比.比喻与对比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断语是()
.前四句与后四句抒情方法有何不同?
.第三、四句“自”、“空”二字有何寓意?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自考是现代学习方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想要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的学习者来说,自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各个考试科目中,语文是学习者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自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文章正文】: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城”。

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曾经是古代福建行省六路总督的所在地。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

扬州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东南部的黄金旅游区,境内风景秀丽。

比如,古老而繁华的扬州老城区,拥有数不尽的古代建筑和文化景点;四季如春的瘦西湖,是享受悠闲旅行和观光的好去处;扬州瘦西湖汤山景区更是集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扬州的一颗明珠。

此外,扬州的美食文化也非常有名,扬州菜以其精湛的刀工和独特的口味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扬州的糖画、花雕酒等特色美食也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1. 扬州被誉为什么?2. 扬州拥有哪些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3. 扬州的瘦西湖汤山景区有何特点?4. 扬州菜以什么而闻名?【答案】:1. 扬州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城”。

2. 扬州拥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3. 扬州瘦西湖汤山景区集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扬州的一颗明珠。

4. 扬州菜以精湛的刀工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

第二部分:填空题根据所给的句子或段落,填写正确的词语。

1.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其中_________标准审定。

2. 学习语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修辞__________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这位作家的作品结构紧密,叙事__________秩序井然,引人入胜。

4. 在《水浒传》中,武松_________疾风一样地冲过去,一拳把虎头怪砸倒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精选(第四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陌上桑》这首诗最早著录于()
A.《玉台新咏》
B.《乐府诗集》
C.《宋书?乐志》
D.《诗经》
2、《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A.悠然见南山
B.飞鸟相与还
C.心远地自偏
D.欲辩已忘言
3、《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提倡“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5、《婴宁》中,促使婴宁“矢不复笑”的事件是()
A.爬上树梢,狂笑而坠
B.走出深山,嫁到王家
C.惩罚邻子,遭遇诉讼
D.归葬鬼母,伏尸痛哭
6、《秋水》一文的哲理意义在于()
A.满招损,谦受益
B.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C.民贵君轻
D.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7、在《蚂蚁大战》中,作者认为自己的父辈当年并非是为区区三便士茶叶税而战,其战斗的真正目的是()
A.为真理而战斗
B.为钱财而战斗
C.为减税而战斗
D.为统治世界而战斗
8、《西湖七月半》中,人物描写的特点是()
A.工笔细描
B.简练传神
C.轻松调侃
D.浓墨重彩
9、下列《饮酒》(其五)的诗句中,表现了“无我之境”的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0、体现罗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情节是()A.盛装采桑
B.观者失态
C.坚拒“共载”
D.极夸“夫婿”
11、《饮酒》(其五)的主要语言特点是()
A.对仗工整
B.绚丽多彩
C.长短交错
D.平淡质朴
12、《哦,香雪》的整体建构特点是()
A.思想感情的多重性
B.全景描述中突出中心画面
C.以铅笔盒为聚焦点
D.借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情
13、在《都江堰》第一部分中,作者写道“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里主要运用的叙述手法是()
A.类比手法
B.对比手法
C.借代手法
D.夸张手法
14、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理念是()
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
B.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C.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D.多元并立,和而不同
15、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文中说“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
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运用的论证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反证法
16、《种树郭橐驼传》中,认为能使“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种树方法是()
A.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C.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D.硕茂其枝,早蕃其实
17、宗璞写《哭小弟》的主要意图是()
A.赞美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
B.哀悼小弟的英年早逝
C.关注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
D.抒写对一代英才的敬仰
18、下列诗歌,整体描绘“可望难即”情境的是()
A.《蒹葭》
B.《长恨歌》
C.《湘夫人》
D.《早雁》
19、在闻一多《一句话》这首诗中,“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这句话用的抒情方法是()A.融情入景
B.移情于景
C.直接抒情
D.借举止抒情
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借用的诗句是南朝时宗悫的()
A.驾长车行万里路
B.乘长风破万里浪
C.振高翼飞万里空
D.挂云帆驶万里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
21、丁香姑娘的特点有()
A.美丽
B.高洁
C.愁怨
D.热烈
E.执著追求
22、《孟子》一文中,孟子所提出的实施
“王道之始”的方式有()
A.不违农时
B.数罟不入湾池
C.尽心于国
D.移其粟于河内
E.斧斤以时入山林
23、体现《种树郭橐驼传》剪裁详略得当的地方有()
A.略写郭橐驼的生平,详写他种树的态度和方法
B.略写郭橐驼种树方法,详写“他植者”种树方法
C.略写郭橐驼种树,详写“长人者好烦其令”
D.略写“他植者”种树,详写“长人者好烦其令”
E.略写“他植者”态度马虎,详写“他植者”“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24、《一句话》这首诗中反复句的表达作用有()
A.表现了当时中国的黑暗
B.体现了人们所受的苦难
C.具有一唱三叹之妙
D.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E.突出了主题
25、下列诗人中,以浪漫风格著称的有()
A.屈原
B.陶渊明
C.李白
D.杜甫
E.白居易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6、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27、食以草具
2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9、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30、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31、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32、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33、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3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35、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其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遏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A.作者在这里分别罗列了几种人的几种结果?
B.作者意在突出哪种人?由此可见,本文的核心论点应当怎样表述才更确切?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37、阅读胡适《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十七岁的时候(1908)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几条“无鬼丛话”,其中有一条是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我说:《王制》有之:“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吾独怪夫数千年来之掌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民之学说得以大行,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 这是一个小孩子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

我在那时候已是一个无鬼论者,所以发出那种摧除迷信的狂论,要实行《王.制》的“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一条经典。

A.在这段话中作者为什么要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B.这段话中的证据属于什么类型?
C.这段话属于何种论证方法?
38、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日:“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日:“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A.这里表现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征?
B.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

C.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地方?
39、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因为这因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A.为什么作者要“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B.文中的“它”指什么?
C.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
40、阅读《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

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

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A.这段文字的内涵是什么?
B.这里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C.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