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公共艺术设计篇全套教案

公共艺术设计篇全套教案

公共艺术设计篇全套教案1. 简介* 目标:教授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学生在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

* 适用对象:对公共艺术设计有兴趣的学生或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

* 课程时长:共10节课,每节课2小时。

2. 课程大纲* 第一节:公共艺术设计概述- 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定义和目的。

- 探讨公共艺术设计在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 第二节:公共艺术设计的原则- 研究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原则。

-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如何应用这些原则。

* 第三节:公共艺术设计的材料和技术- 介绍常用的公共艺术设计材料和技术。

- 实践使用这些材料和技术,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 第四节: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规划- 研究公共空间的规划要素。

- 讨论如何在空间中实现艺术设计的最佳效果。

* 第五节:公共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 了解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和步骤。

- 分组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

* 第六节:公共艺术设计的展示与评价- 研究艺术作品的展示技巧。

- 掌握艺术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 第七节:公共艺术设计的社会影响- 分析公共艺术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 探讨艺术家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责任和角色。

* 第八节:公共艺术设计的案例研究- 分析著名公共艺术设计案例。

- 讨论案例中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效果。

* 第九节:公共艺术设计的展示活动- 筹划并组织一次公共艺术设计的展示活动。

- 实践运用课程所学,展示个人作品。

* 第十节:公共艺术设计项目实践- 分组进行一个真实的公共艺术设计项目。

- 实践解决项目中的设计问题和挑战。

3.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和讨论介绍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理论。

*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艺术设计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原因。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评估*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城市公共艺术教案

城市公共艺术教案

城市公共艺术教案一、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方法与程序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空间之中,公共空间秩序是由政府实施管理的,因而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公共艺术,或政府认可,或政府组织开展,无不在政府作用范围之内。

积极的政府责任的履行,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公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政府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

政府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方面,承担着前瞻统筹、资源调动、主导协调和制度创新四个主要的责任。

并认为政府决策者的文化素养极为重要。

1、前瞻性统筹公共艺术存在于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政府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强调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用“艺术环境”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

把城市规划、景观工程、建筑、雕塑、广告等都看做是公共艺术,重视用艺术的标准来要求其品质。

因此,要为市民创造一个美的环境,尽量减少视觉污染,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

从培育城市文化的长远目标出发,统筹作为城市公共艺术部分的物质性要素建设。

物质性要素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当它作为公共艺术时,就产生了人与艺术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得到美的享受,可以使市民愉悦心情,增强安全感。

同时,优秀的公共艺术,都有合理的尺度,空间、体量、色彩等,这种有很好尺度感的环境,对陶冶人的情操,培育公共秩序,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塑造城市形象的视角出发,审视公共艺术对城市影响力、竞争力的作用。

成功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可以创造出一个城市强烈的地域感和可认知感,培育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甚至可以培育新兴产业。

2、积极性调动营造宽松开放的公共艺术创作环境和创新氛围,激励各方各类人才的创作热情。

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中,政府应倡导一种开放的社会氛围,鼓励艺术家、设计师大胆创新,允许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作品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之中,以满足公共审美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政府又往往是公共艺术品的最大“买主”,要当开明人,起导向作用,从而为设计师、艺术家提供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2024)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2024)
本课程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其中,理论讲授8学时,案例分析8学时,实践创作12学时,课程总结 4学时。
2024/1/29
6
02
CATALOGUE
公共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2024/1/29
7
古代公共艺术起源
原始社会的公共艺术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在岩壁上刻画 图案、符号来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敬 畏,这些岩画、壁画等可视为最早的 公共艺术。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公共艺术能够吸引游客,带动城 市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
城市经济注入活力。
2024/1/29
21
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特色融合
2024/1/29
反映地域特色
01
公共艺术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从而
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弘扬地方精神
02
公共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能够弘扬地方精神,增强地方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创作和课程总结四个部分。其中,理论讲授部分主要介绍公共艺术的基 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公共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实践创作部分要求学生 分组完成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课程总结部分则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课程时间

2024/1/29
19
05
CATALOGUE
公共艺术与社会文化关系探讨
2024/1/29
20
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提升城市形象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彰显城市特色,提
升城市整体形象。
创造城市空间
公共艺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和空间布局,为城市居民创造出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 目录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场所中进行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类型;认识公共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和价值;掌握公共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探讨公共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2.2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概述公共艺术的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艺术特点;分析公共艺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3 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列举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如雕塑、装置艺术、壁画等;探讨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公共艺术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类型,使学生对公共艺术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公共艺术案例,使学生了解公共艺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3.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和团队合作。

4.3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公共艺术创作和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构思、技巧运用和作品完成度。

五、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介绍公共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探讨公共艺术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5.2 第二周: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概述公共艺术的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艺术特点;分析公共艺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5.3 第三周: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形式列举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如雕塑、装置艺术、壁画等;探讨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公共艺术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用。

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公共艺术设计教案

公共艺术设计教案第一篇:公共艺术设计教案公共艺术设计教案美术学院常畅第一章一、授课内容第1章公共艺术的定义与概念二、目的和要求1、了解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其概念。

2、理解公共艺术的特征。

3、了解公共艺术设计的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1、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其概念。

2、概念与区别。

四、课时量 3课时五、教学内容1.1公共艺术的涵义1.1.1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从本质和创作根源上看,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满足公共需求,体现社会、地域、场所集体精神,表现和探讨公共事务等的目的性。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得以产生的基础,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内容核心,也是公共艺术的创作方式和依据。

1、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公共领域”的产生。

背景:工业化大生产—人—交流的矛盾公共领域:在现代国家与私人生活作出法律限定以外的特定空间。

(只有公共领域得以存在时,“为公共而创作的艺术”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

)现代社会以工业化大生产为特征,强调的是现代工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大众消费和生产为纽带的关系。

陌生化一方面有力地保证了私人空间的私密性,但也强烈要求具备交流、参与功能的公共空间出现。

公共领域是在现代国家对私人生活领域作出了法律限定之后所产生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专有领域。

公共领域特指社会场所,仅仅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但“平等的人”组成。

因而公共一词只与现代民主政体相对应,而以往社会中的“黎民”或“臣民”则只能与皇权相对应。

公共性在一定意义上包含了一种平等、参与、互动、共享、共有、共同遵守某一经大多数社会公众认可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力意志的产物;也不仅仅是法规的强制性力量,而是现代社会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上形成的一套潜规则。

只有当公共领域得以存在时,“为公共而创作的艺术”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

公共性或公共领域的特征做如下的归纳:(1)市民社会的产物,在封建的、专制的社会制度中不存在公共性和公共领域。

公共艺术课程设计

公共艺术课程设计

公共艺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至少三种公共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学生能描述和分析至少两件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3. 学生能了解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社区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提升观察力、表达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设计并创作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公共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公共艺术的兴趣,激发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公共艺术的学习,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树立文化自信,关注社会公共事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公共艺术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审美素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公共艺术基本概念:介绍公共艺术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城市文化、社区发展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公共艺术概述2. 公共艺术形式及案例分析:分析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至少三种公共艺术形式,以著名作品为例,讲解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和文化价值。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公共艺术形式与案例分析3. 公共艺术创作方法与过程:讲解公共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和团队合作。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公共艺术创作方法4. 公共艺术评价与鉴赏:介绍公共艺术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公共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实训教案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实训教案
实训难点:
设计说明的撰写
实训器材或实训环境:
实训器材:绘图工具
实训环境:教室
实训方法:
1引导式教学法、创造式问题解决模式。
2为学生实际操作
实训内容和步骤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实训内容:
1、整合设计方案
2、设计说明的撰写
设计说明(包括项目背景、用地条件、设计理念、设计特点、设计构思、种植设计说明等)。
总平面布置图。
实训重点:
设计方案的构思与表现
实训难点:
设计方案的构思
实训器材或实训环境:
实训器材:绘图工具
实训环境:教室
实训方法:
1引导式教学法、创造式问题解决模式。
2为学生实际操作
实训内容和步骤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1.实训内容
某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了提升园区景观品质,拟在园区南侧入口区的三角地带进行景观改造。该地带为园区商业区入口绿地,视角开阔,是入园的标志性景观面。场地地势平坦,呈不规则三角形,已有一条滨河游步道应予以保留。(见环境总平图)
方案呈现方式:手绘效果图或软件作图。
设计要求:符合景观设计原则与要求
风格明快,表现清晰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每人提交一份广场色彩规划设计方案
课后总结分析:
第16次课,学时4
实训题目
地面铺装设计方案确定
实训目的:
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构思设计广场地面铺装设计方案。
实训重点:
掌握公共环境中地面铺装设计方法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实训)教案
系部:艺术设计系
任课教师:
教师职称:
授课对象:13园林技术学生
课程学时:30
学年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公共艺术建模教案模板范文

公共艺术建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建模软件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的技能。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共艺术概述2. 建模软件介绍3. 公共艺术建模实例分析4. 学生公共艺术建模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公共艺术建模的创意与表现。

2. 难点:公共艺术建模的创意构思;建模软件的复杂操作;团队协作与沟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公共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公共艺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公共艺术概述1. 讲解公共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作用。

2. 分析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公共艺术作品。

(三)建模软件介绍1. 介绍常用的公共艺术建模软件,如SketchUp、3ds Max、Maya等。

2. 讲解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界面布局、工具栏使用、建模技巧等。

(四)公共艺术建模实例分析1. 分析国内外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讲解其设计理念、创意表现和建模方法。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取创意,为接下来的实践环节做好准备。

(五)学生公共艺术建模实践1. 分组讨论,确定公共艺术建模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运用建模软件进行公共艺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评和总结。

(六)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公共艺术建模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创作心得,总结公共艺术建模的经验教训。

五、教学资源1. 公共艺术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建模软件的安装包和教程。

3. 教室、电脑等硬件设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建模软件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的技能水平。

3. 学生在公共艺术建模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霍夫曼2001年就开始策划“大黄鸭”项目,想把欢乐带到世界各地。当年, 他买了一份世界地图,用小鸭贴纸贴在想去的城市上。他认为亲切模样的鸭 子能给人“快乐”“找回童年记忆”“让我们每个人都平等”。
• 最大的一只大黄鸭是他在法国圣纳泽尔所做的,他说“大黄鸭”让人们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因为“大黄鸭”的旁边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二战中 所建的地堡。
像都会被扭曲,如哈哈镜一样。
• 塑像的底部是一个反射重叠映像的凹状空间。这个空间的顶尖离地9米高, 其拱门能让游客走进塑像。当他们走到塑像外围时,他们又能看到整个 艺术品。记者们于公园的开幕周中把它形容为“勺形的下腹”。
• 参观者在走入塑像中央时可以亲密地与它接触。“Omphalos”是一个 “以扭曲形式出现的空间”,让参观者出现了固体变成液体的幻觉, 这样的设计也增强了他们的体验。这是卡普尔把空间变得抽象的标志 性作品。
• “如果光线处于正确的状态下,你会看不到塑像的尽头和天空的开 端。”塑像通过扭曲附近建筑物的映像来挑战参观者对感知的认识。
设计评价
• 《时代》杂志称该塑像为游客合影留恋的必去之地,作为 一个艺术品来说,这更是一个大师级作品。时代杂志还把 该塑像形容为“游客磁铁”和“非凡的艺术品”
成就
• 芝加哥艺术评论员爱德华·利弗森(Edward Lifson) 认 为“云门”是世界上最好的公众艺术品之一。
• 比利时遇刺事件
• 2009年,大黄鸭在比利时哈瑟尔特展览时,曾有人 偷偷扎破大黄鸭。当地居民怕它再次被人刺破,自 发组成巡逻队从每天20时到早晨6时巡逻,负责保护 橡皮鸭。之后,警察也加入了巡逻的行列。
• 香港展出 • 2013年5月2日,大黄鸭正式下水维多利亚港其中
“愚蠢的人类”反响最大,超过4万次转发。有人表 示“这种现象就叫做‘致我们终将失去的童年’, 但也有很多人对于这么多人挤在维多利亚港就为看 一只大黄鸭的举动非常不解,感到“完全搞不懂观 赏点和兴趣点在哪里”。 • 2013年5月14日,大黄鸭倒下了。传闻是由于被扔烟 头导致破损泄气。随后主办方表示,并非鸭子本身 出现漏气问题,而是“拖走做常规检查”。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
城市公共艺术特征
案例分析
• “大黄鸭”
作者:弗洛伦泰因·霍夫曼 (Florentijn Hofman) 荷兰艺术家
“大黄鸭没有国籍、不分国界、没有政治立场、从不歧视任何人。 它就是友好和平的象征。”
诞生历程
• 霍夫曼的第一只“大黄鸭”诞生于2007年,随后去过法国圣纳泽尔、巴西圣 保罗、新西兰奥克兰、日本大阪、澳大利亚悉尼等地。
• 时代杂志也把千禧公园命名为2004年十大建筑成就之一, 称“云门”是公园里的主要景点之一。
皇冠喷泉
• 作者:约姆·普朗萨
• 由黑花岗岩制的倒影池构成, 两侧是以玻璃砖建的塔楼, 高15.2米(50英尺),并装 有发光二极管(LED)可展 示内部脸部的数位影像。
作品介绍
整组喷泉由两座玻璃砖塔 和位于二者之间的黑色花 岗岩反射池组成。由计算 机控制15米高的显示屏幕, 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 1000个市民的不同笑脸, 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展览历程 “全球的水体就是一个巨大的浴缸。我们需要保持简单”
自2007年第一只“大黄鸭”诞生以来,霍夫曼带着 他的作品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发,截至2014年8月, 大黄鸭先后造访了13个国家地区的22个城市。大黄鸭在 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很大关注,也为当地的旅游及零售业
带来了极大的商业效益。
展览历程
• 我想在千禧公园里设计一个能够以天空为背景映出轮廓的 东西,以便人们能够在上面看到漂浮的云和摩天大楼的倒 影。而且,由于它如门般的形状,人们可以进到塑像内, 就像在外部看到城市一样看到他们自己。
• ——阿尼什·卡普尔
• 设计特点
他的设计为一个以液态水银为灵 感的无缝不锈钢塑像。它的外壳 可以映射芝加哥的城市轮廓,但 映像会因其椭圆外形而扭曲。每 当游客们走过塑像时,他们的映
结语
• “我们每天都穿梭在同样的建筑物之间,但是从不关注身 旁是怎样的建筑。我们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了。这就是 我作为一个雕塑家和艺术家要做的,当我把橡皮鸭带走后, 展示他们生活的公共空间原本是个什么样子。”
云塑像作品,位于美国伊 利诺伊州芝加哥卢普区千禧公园的AT&T广 场内,大通长廊(Chase Promenade)与麦 考密克中心论坛广场与溜冰场(McCormick Tribune Plaza & Ice Rink)之间,建造 于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
小朋友在玩耍
材料
由黑花岗岩制的倒影池构成, 两侧是以玻璃砖建的塔楼, 高15.2米(50英尺),并装 有发光二极管(LED)可展示 内部脸部的数位影像。
两座大型屏幕中间是黑色的大理石地板,薄薄一层水流淌在上。
芝加哥人认为,既然是“公共雕塑”, 就没有不让公众触摸的道理。连毕加索、 米罗等大师的雕塑,也树立在每天人流如 织的公共广场上,没有放在博物馆的后花 园里藏着掖着。千年公园内一个著名的雕 塑“皇冠喷泉”,更是注重与公众互动, 无数的孩子都在此戏水。人们喜欢这个雕 塑,不仅仅因为雕塑本身是个巨大的屏幕, 轮番放映着1000个芝加哥人的面孔,还因 为开心参与的游人不知不觉都成了“雕塑” 的一部分,整个建筑因此而“活”了。
2007 荷兰 阿姆斯特丹 5m 净高
2007 法国 圣纳泽尔
2008 德国 纽伦堡
2008 巴西 圣保罗
2009 日本 大阪
2011 新西兰 奥克兰
2013 澳大利亚 悉尼
中国台湾 高雄
展品详情
• 主要材料PVC 橡胶 • 大黄鸭每款尺寸不同 • 大黄鸭内部空旷,尾部有一处
拉链入口,需要时维护人员可 以由此进入橡皮鸭体内去检查 及维修。 • 由200块巨片组成的大黄鸭不吹 气已达600公斤,充饱气需要25 分钟到30分钟,放气则只要10 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