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考)语文真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考)语文真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考)语文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2分)慧心妙笔青春远航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棱.角(léng)粗糙.(zào)截.然不同(jié)如释重付.(fù)B.生疏.(shū)秀.气(xìu)与日具增.(jù)前呼后拥.(yōng)C.庇.护(bì)瘦削.(xuē)长途跋.涉(bá)雕梁画栋.(dòng)D.章.显(zhāng)瞳.仁(tóng)间不容发.(fā)一气呵.成(hē)3.默写填空。

(12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

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_________________?悠悠。

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_________________。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5)在《三峡》中,作者对春冬景象进行概括性描绘并抒发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航天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志向,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情怀,为我国航天梦的实现做出卓越的贡献。

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本卷共24题;满分:150分+2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2分)1、选词填空(7分)①像黄昏时星星的显现一样,起初_____,后来_____,这位英雄的像终于站在雕刻家面前了。

(模糊明晰)②“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__________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__________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颓唐不安不屑置辩)③这种桥______形式优美,_______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_______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甚至而且不但)2、完成上下句(6分,任选6句作答)①谦受益,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

③读万卷书,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⑦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3、按提示填空(7分)①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②《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词组段。

请从下面选择4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2分)跳跃翱翔盘旋俯冲风和日丽熠熠夺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列四则文字材料,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句话(3分)①我国16%以上的青少年有心理不健康问题,非常叛逆的“十五岁现象”呈上升和提前趋势。

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清)

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清)

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清版)湖北省十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和书写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恬静(tián) 襁褓(qiáng) 心无旁鹜(wù) 阳光和煦(xù)B.陨落(yǔn) 俊逸(yì) 锲而不舍(qiè)拾级而上(shè)C.深邃(shuì) 俯瞰(kàn) 脍灸人口(zhì) 探骊得珠(lí)D.诘责(jié) 侧隐(cè) 中流砥柱(dǐ) 吹毛求疵(cī)2.一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狡黠者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

(2)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A.轻视吞读布满B.轻鄙吞读刻着C.轻鄙阅读布满D.轻视阅读刻着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A.收入分配体系的不合理,不仅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而且大大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水平,削弱了多数人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

B.尽管我国早在1990年就颁布了《残疾人保护法》,然而有些人对于法律的敬畏感荡然无存,甚至堂而皇之地把人士当作奴隶使用。

C.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局赠送锦旗,感谢警方迅速破获展品被盗案,而那面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引起网友质疑。

D.中国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和发展,在世界三大艺术体系中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它不固守传统,并且能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4.选出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A.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亚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yǒnghéng)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huǎnmàn)而从不懈怠。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

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ǒnghéng)②(huǎnmàn)(2)给文段中加下画线的词语注音。

①静穆②雕凿(3)文段中的“褶”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 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

(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番”作量词时的三个义项。

文段中“这番模样”的“番”意思是什么?番fān 量①种;样:别有一~天地。

②用于心思、言语、过程等(数词限于“一、几”):一~好意|经过几~风雨|这~话让他开了窍。

③回:次;遍:思考一~|几~周折|三~五次|翻了一~(数量加了一倍)。

2.(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柏坡岭下,这一带村庄(紧密/稠密),相距多在三四华里,且沿滹沱河分布。

0_161_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0_161_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4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卷面分值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答题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板块一】厚积淀传文化基因(30分)学校开展“经典之‘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字析“望”知内涵①甲骨文“望”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睁大眼睛远眺。

金文加上了“月”形,更明显地表达了“远望”的意思。

发展至小篆,“望”的字形基本确定。

②《辞海》中,“望”的基本义是“向远处看”。

常用的义项还有“农历每月十五的月相”“盼望、希望”“声望、名望”等。

③“望”。

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篇章里灿如星火,熠熠生辉。

其中有自然界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岁月的斗转星移,季节变迁;有个人的山穷水尽,柳暗花明;有家国的兴衰荣辱,薪火相传;有科技的更新dié代,持续发展……④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使“望”字的义项逐渐增多。

在文人的笔墨里,以它的基本又为圆心发散开去,演yì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向外观到向内求的过程。

1.请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远眺.(2)薪.火相传(3)更新dié代(4)演yì2.选出下列成语中“望”字的含义是“声望、名望”的一项()A.望洋兴叹B.德高望重C.望子成龙D.望文生义3.小语在阅读文本时作了如下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常用的义项”是主语部分,“常用的”是定语。

B.第③段使用了大量四字词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C.选文中“睁大眼睛”“斗转星移”“柳暗花明”“兴衰荣辱”都属并列短语。

D.选文第④段里“望”加引号的作用是:标示“望”字,表示对它加以强调。

4.小文觉得第④段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她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一)参考答案

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一)参考答案

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参考答案1.(1)①交融②魅力(2)① lǐnglǜe huái chuāi (3)F fu 或 fú②④2.(1)删掉“随着”或“使”(2)示例:甲:运用疑问句,引发观众兴趣,想去探寻这次画展带给大家的美妙感受。

乙: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参展作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丙: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富有音韵美,既写出了展览内容,又表现出参展作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赏析角度1分,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3)格式:把“日期”和“署名”互换位置。

(表述准确即可)内容:把“准时”改成“下午2:00”。

(表述准确即可)3.【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拄杖无时夜叩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1) 常常、经常、时常(意思对即可) (2)陶醉、沉浸、愉悦、专心。

(用一个词语概括。

意思对即可) (3)知行合一、学(读)思结合、反复阅读。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 3分。

意思对即可)5 .(3 分)D6.(4分)(1)对先圣的言论学说恭敬,怎么能害怕劳累呢?(2)张芝学习书法,(洗笔的)池水都变成黑色了。

(每小题2 分。

意思对即可)7.(3 分)示例:应将重音放在“功”“邱山”上,这样诵读才能突出强调潜心研究的成效之大。

8.(3分)示例一:阅读《水浒传》时,应吸取它的精华,淘汰它的糟粕,比如书中的暴力、血腥等负面内容要予以摒弃。

示例二:阅读《水浒传》时,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多面性要理性分析,加以消化,分清是非对错。

9.遥感考古用于识别古代遗迹;同步辐射光源的无损显微CT分析用于研究文物内部结构;基于水的浮选法用于提取和研究古代植物遗存。

(意思对即可)10.“至少”表示的是“最低限度”,说明中国先民掌握旋转钻孔技术的时间可能更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就无法表达这种可能性,与事实不符,因此不能删去。

(意思对即可)11.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应用于考古学中,体现了研究人员开放创新、勇于探索、严谨求实、敏锐洞察的科学精神。

盐城市2020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盐城市2020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盐城市二○二○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共6页,在检查是否有漏印、重印或错印后再开始答题。

3.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注意题号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的空白。

近日,盐城黄海湿地迎来大批珍稀候鸟,它们或在空中翱.(▲)翔飞舞,或在湿地追逐嘻戏,或在滩涂mì(▲)食栖息,呈现出万鸟云集的生态和协美丽画卷,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yì(▲)站。

每年,数百万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翱()翔飞舞 mì()食栖息迁徙() yì()站(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2分)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

(《老子》(2)________________,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3)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4)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6)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7)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8)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9)身处逆境,我们要善于从经典中汲取力量。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试题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 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 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 脍灸.(zhì)人口B.憧.(chōng)憬纷至踏.(tà)来C.挑剔.( tì) 呕.(ǒu)心沥血D.龟.(jūn)裂眼花缭.(liáo)乱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女排亚锦赛夺冠,主力队员朱婷也因此跻身..世界最佳主攻手之列。

B.汽军拐了个弯,只见树木蓊郁,山谷深邃..,清新的山风扑面而来。

C.小明同学遇到了难题,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了。

D.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B.能谤.讥于市朝谤:诽谤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D.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尔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B.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流。

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浒传》中,鲁提辖替金家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蒋门神,又机智脱身。

B.《西游记》中,孙悟空巧妙进攻,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她交出芭蕉扇。

C.《阿长与(山海经)》中,被“我”称作“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是没有多少文化的阿长给“我”买的。

D.《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第一名赏给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12分)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

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

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

御者曰:“夫人犹在也。

”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事适母甚谨。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

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

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6.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务)()A.孰视之.B.何陋之.有 C. 辍耕之.垄上D.公将鼓之.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母亦贤.之贤:②迁.偏将军迁:③数陈.便宜陈:④文多故不悉.载悉: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统为之饮食衰少。

(2分)译:(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2分)译:(二)(4分)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分)答:(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2分)答:(三)(4分)有机肥迎来了好机遇①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一句话点明了农家肥对于农业生产的超凡地位。

不过,这已经是老皇历了。

叫好不叫座,明知有机肥比化肥好,但农民就是不爱用,这正是目前有机肥推广所面临的最大现实。

②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肥效长,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还可以防止土壤板结,提升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

不少人觉得,现在的蔬果好像比过去好看了,但却没有过去的香了。

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化肥已经全面取代有机肥地位的后果之一。

③因此,严格控制化肥的过度..使用,推广有机肥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政府要制定有机肥使用的补贴政策,保护农民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应有的待遇。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土地的污染和退化,保证耕地的质量和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

相信有机肥在未来还是大有一番作为的。

11.第②自然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2分)答:12.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过度”为何不能省去?请简要说明。

(2分)答:(四)(5分)品味遗憾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②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

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③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

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④不是吗?细品一下,上述遭逢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⑤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

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13. 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14. 阅读④⑤⑥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品味遗憾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3分)答:(五)(14分)丑猫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

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

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做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

右耳也残缺不全了。

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

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

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

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

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

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

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瓜子。

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

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

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瞄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

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

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

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

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

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

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

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

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

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

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

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

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5. 简要说明第②自然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答:16. 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答:17. 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

(3分)答:18. 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4分)答:(六)(10分)19.根据课文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