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常向内看,种好自己的心田——读《种好心田》点滴思考

合集下载

《种好心田》读后感

《种好心田》读后感

《种好心田》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种好心田》读后感
阅读《种好心田》一书,恭听魏书生和陶继新两位教育家谈他们的幸福教育,让我从中受益颇多。

我们知道,魏书生老师无论当教师、当班主任,还是当校长,当局长都是成功的。

他的成功是与他有一颗宁静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分不开的。

一个人唯有心静了,才能摒弃一切杂念,才没有解不开的锁链
魏书生老师的生活态度是——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他说:“人世间的事分成两类,一类是自己说了不算的,一类是自己说了算的。

对自己说了不算的事儿,你必须学会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不跟它较劲,不然,你就会白白浪费生存成本,这样你才能静下心来;对于自己说
了算的事,你必须拿得起,进得去,想得深,干得实。

”告诉我们,只有在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上下功夫,才能集中精力把眼下该做的事情做好,才能尽到自己眼下该尽的责任。

这样不仅能缩小做事成本,还能不断超越自我。

陶继新老师也说了一段精彩的话:“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内走,总会发现外界贴上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种好自己的心田,才能把握好自己生命的方向。

种好心田,需要智慧。

作为教师,如果能种好心田,不仅利己也利人。

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很阳光地走进教室,传递给学生的就是一种正能量,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就会提高教学效果。

种好心田的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让我们牢牢把握,做最幸福的教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种好心田心得体会

种好心田心得体会

种好心田心得体会种植是一项既需要耐心又需要用心的工作,它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更是一种艺术。

种植是与自然合作的过程,投入越多,回报也会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和价值观念。

下面是我对种好心田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种植教会了我耐心。

种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调整和等待。

在播种后的日子里,你必须耐心地等待种子发芽、长大和结出果实。

有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不顺利的情况,如天气不好导致作物生长缓慢或受到害虫的侵袭。

但即使遇到困难,你也不能急躁或放弃,而是要继续努力,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通过种植,我明白了耐心是一种美德,它可以帮助我们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其次,种植教会了我赏识劳动的价值。

在农田里劳作,一汗滴滴地看着作物一点点长大,你会明白劳动的辛苦和付出的价值。

小时候,我总是觉得作物是不费力气长大的,现在我才知道,背后需要投入大量的努力和汗水。

通过劳动,我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再次,种植教会了我与自然和谐相处。

种植是与自然合作的过程,你必须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理解自然的规律。

在种植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天气变化,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和时间。

我学会了照顾植物的需求,提供适量的阳光、水分和养分。

我也学会了与害虫抗争,保护作物的健康生长。

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我明白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它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收成和生活。

最后,种植教会了我坚持不懈和信念的力量。

种植是一项需要持续努力和关注的工作,你不能只是短期地付出,而是要持续地关注和培养。

通过持续地投入努力,我看到了作物一点点的进展,这让我更加坚定信念,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通过种植,我明白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种好心田,是一项既需要耐心又需要用心的工作。

通过种植,我学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和价值观念。

我学会了耐心、赏识劳动的价值、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坚持不懈和信念的力量。

种好心田洪平发

种好心田洪平发

修养一份和谐心态——《种好心田》读后感魏书生和陶继新两位老师的职业并不相同——他们一个长期在教育第一线,一个长期在教育媒体,但是他们却有惊人相似的心态:淡定、从容、与人为善,并深深享受教育的幸福。

这样的心态,究竟源自哪里?想探寻答案,我便打开了两位老师的教育对话录《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魏老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生活往事,从一些生活琐事中,充分的体现出自己的座右铭:“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简洁的短句,铺陈开去,无非就是敦促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

这些话并无新意,道理人人能懂。

然而,真正数十年如一日遵从并执行的又有多少人呢?(一)、做一名看得开、放得下的老师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的能尽到的责任,做自己能做主的事,那些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没有必要去研究,用魏老师的话说:“收缩成本”,这样你就会快乐。

是啊,老师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学生,领导和家长,难免有时候会心浮气燥, 这样的情绪不但影响到教师自己的幸福指数,也影响到他们面对学生时候的心态,使得他们会经常抱怨,举个魏老师说的例子:每天老师要写教案,有些老师就说拉,抄抄抄,我都抄了几十年了,还要再抄,烦死了!面对这种情况,魏老师是以“用公家的时间来练字”的态度写教案的,这样的心态比在那抱怨的效果好多了,为什么呢?你越抱怨就使得自己的暴躁神经锻炼得更加暴躁了,相反你是用练字的心态来写教案那就是在心情愉悦中工作,两种心态,我相信我们会更希望在愉悦中生活的。

(二)、做一名知足的老师。

在的生活中,你要把握一个生命准则,就是有得有失。

你得的越多,负担也越重,甚至得的越多,失的越多。

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向内走,才会发现外界贴的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生命的魂所在。

魏书生说,我们当老师的要守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懈怠,不动摇。

《种好心田》900字读后感

《种好心田》900字读后感

《种好心田》900字读后感
读完《种好心田》,我深深感受到了读书的力量和种善念的重要性。

这本书通过描写
主人公小明和他的爸爸种植花草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关于善良、责任和友爱的深刻
启示。

在故事中,小明的爸爸教导他要像种植花草一样,播种好心田,培养出善良、宽容和
友爱的品质。

通过耕耘和照料,这些小小的种子最终长成了美丽的花朵,象征着善良
和友爱的力量。

这样的教诲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意识到只有种下善良的心种,才能收
获和传播美好。

我也被书中描写的小明的努力和父亲的慈爱所感染。

小明在父亲的引导下,逐渐明白
了善良的重要性,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他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坚持了下来,成长为一个善良、负责、乐于助人的孩子。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父母的教诲和
引导对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也启发我要不断努力成长,培养自己的好心田。

通过阅读《种好心田》,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在情感上让人感动,
更在心灵上让人受益良多。

它告诉我们,种下一颗善良的心种,就能收获美好的果实;只有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才能真正让心田变得丰盈美丽。

这种正能量的故事不仅
适合孩子阅读,也能让成年人深思自己的成长和修养。

总的来说,《种好心田》是一本富有温暖和教育意义的书籍,它通过简单而真挚的故事,传递了种善念的重要性和善良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播种好心田,心怀
善良和友爱,就能让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受到启发
和引导,一起种下美好的心种,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种好心田读后感

种好心田读后感

《种好心田》读后感平阴县少岱小学宋艳红两年前,张校长组织老师们观看魏书生的演讲视频。

记得视频中的魏书生,朴实自然,讲话风趣。

他不讲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心里想着有什么大不了的,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因此看得不是很投入。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图书室借到了这本书,其实在借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得不拿起这本书假装读,带着应付的感觉。

看着封面上,两位著名的当代教育家和蔼的微笑,满脸的幸福。

心想就翻开看看吧,这一翻开书深深的把我吸引了,就宛如看到幽默风趣的魏书生娓娓地与你道来。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生命磨难‛‚语文教学‛‚班级工作‛‚教育管理‛‚种好心田‛,让我真实地认识了魏书生这位教育界的大师。

下面是我读书的一些体会:一、生命磨难白天挨批斗,晚上照样打拳练武,还认为是在占便宜磨练意志,开阔胸怀,加深一点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悟、品尝。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天道运行的规则,他面对一切困难和磨难,悟出了天道。

二、语文教学在教学上坚持‚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语文能力才能养成,坚持‚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坚持天天写日记,有也写,没有也写,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差的学生也写了22万字的日记。

三、班级工作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魏老师的管理机制。

‚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助手,每个学生都能帮老师管理班级,班级的事儿,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消灭没事做的人和没人做的事。

一年出差一百多天学生成绩照样名列前茅。

四、教育管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科学加民主‛的管理五、种好心田突出了松‛、‚静‛‚匀‛‚乐‛。

身体放松,心灵平静,呼吸均匀,情绪乐观。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

在‚松静匀乐‛中,人才有反照内心的权利和资格,在反照内心中,才知道什么是自己和自己能做的事,什么才是人生的定位点。

‚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

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

读种好心田读书心得

读种好心田读书心得

读种好心田读书心得读种好心田读书心得1暑假里,认真地读了《种好心田》这本书,书中魏书生老师和陶继新娓娓道来,向我们诠释着怎样做幸福的教师,怎样幸福的做教师。

做教师的幸福,分别是我们的职业理想、履职过程的探索和成功。

陶继新老师字里行间流落出的从容淡定,积淀的是过尽千帆后的慷慨大气、恢宏深刻。

几年后,阅读《种好心田》,聆听《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这样一位教育大家,更加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种好心田》一书中有对生命磨难的回忆,有对语文教学的梳理,有对班级工作的总结,有对教育管理的探讨,更有对“种好心田”的共识。

魏书生在“松静匀乐”中破茧成蝶,陶继新教授握住了魏书生的思想精髓,他这样解读魏书生:“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一心一意地种好自己的心田。

的确,病由心起,一切阻挠自己成长障碍的是自己,是因为自己没有一颗宁静的心。

心浮躁,必不能专注从容;心抱怨,必不能心无旁骛;心不静,必阻碍参悟。

”陶教授不愧为大家,他站在悟道的角度,审视到魏书生这种朴素的教育哲学的根即是“道”,即规律,所以他说:“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魏书生的‘道’,只是在机械地学习他的教育教学。

可是如果没有参悟魏书生的生命之道,就永远得不到魏书生的‘真经’。

”陶老师认为:“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内走,总会发现外界贴上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重要的。

”他特别强调作为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

无论你是阳光灿烂还是气急败坏,这样或好或坏的情绪都会毫无保留地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并影响到他们听课的情绪及效率。

不仅如此,只有这样,才算是给予了自己体味幸福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人的心灵状态,往往決定着人的生命状态。

”是的,不论我们是教师、班主任、校长、教育局长,不管我们做教育还是经营生活,守住内心的宁静,种好心田,才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惠泽他人。

读种好心田读书心得2正如陶继新所说:“在中国教育界,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产生影响者,可谓寥若晨星。

读书心得 常向内看,种好自己的心田——读《种好心田》点滴思考

读书心得 常向内看,种好自己的心田——读《种好心田》点滴思考

魏书生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教育家,最近在读他和陶继新老师合著的书《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两位老师的话都似敲在心头,在某个不经意间触碰到心上最柔软的地方。

对于成功,你是怎么界定的呢?亲爱的们?曾经的我,似乎是急功近利的吧,我那样焦急地等待着别人对我的评定,那样在意别人的意见或者话语,每当我做了一点点什么事情,我都曾那样渴盼着别人给予我肯定的评价。

得到了,很兴奋;得不到,很失落。

我茫然而固执地行走,似乎充满目的性地做一些事情,做的最后结果常常是很不开心,即便是做完了,心里也不是很舒适。

却在慢慢成长起来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彼时那样一颗功利而焦急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现在,虽也在意但已然平和了很多,即便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能学会谦虚接纳、低调处之。

当我终于开始平静和沉默,成长也许才刚刚开始。

以前的我急于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展示我自己,后来才发现,着急展现自己的人,恰恰大部分是什么都没有的人,渴望得到别人的回应,所以他定会将最好的示人。

而真正有才华有能耐的人,则无需通过任何途径证明自己。

反思,反思,再反思。

成长,便在这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而成功,也在这慢慢成长中也来了。

关于成功,著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给出过最好的答案。

众人翘首期待这个成功的人士给出多么令人振聋发聩的箴言,却听他说到:“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放弃。

”简短平凡的话语,背后却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虽然只是反复重复的四个字,却是无数个默默无言一人坚持的日子。

说出来很容易,做出来却很难。

由此,我便想到该书的作者魏书生老师和陶继新老师。

我与魏老师只有一面之缘,是在去年的9月份,他来郑州做了一场讲座,我在下面安安静静地当了一次他的学生。

那次一别,我再没有见过他,他怕是早已不记得我是谁,可他写到我日记本扉页的“乐在教中”四个大字却熠熠生辉,将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种好心田

种好心田

《种好心田》读后感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行知学校袁方正《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细细品读的。

一、把坎坷的经历变为财富陶老师和魏老师的经历都非常坎坷,那段岁月真是难以想象,在那个时代,遭受批斗的都是正直敢说真话的人。

也许正是那段磨难,才把他们磨砺成锋利的宝剑,才折射出他们闪光的灵魂。

正像陶老师说的:‚感谢这些敌人,他们迫使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给你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春天。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他们在磨难中反思,反思这段历史,反思人的本性,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灾难,造成人人付出劳动而又人人挨饿的根源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为什么在那样的年代,有的人变得那么邪恶,而有的人却能依然善良而清醒。

反思的结果是什么?是教育的落后,是知识的苍白,是思想的愚昧,是不顾历史的发展趋势而倒退的封建专制,是不顾经济发展规律而超前的生产方式,是不懂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而盲目的超前意识。

思想上愚民,经济上就自欺欺人地超前,经济基础这么落后却使用超前的生产方式,必然带来经济的更加倒退,倒退了还不承认,还掩耳盗铃地浮夸,甚至浮夸到可笑的地步,浮夸到人人挨饿!稍微懂科学知识的人都会懂得猪再怎么增肥也不会长成大象的摸样,可那时的人就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幻想没用在文学创作上,倒用在了经济建设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太缺乏历史知识,缺乏科学知识!思想的愚昧,知识的贫乏靠什么来唤醒,那就是教育。

人的本性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才更展露无遗,人有邪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每个人都有无数条心路,就看如何做出选择,恨就站在爱的对立面。

如果我们选择爱与宽容的心路,这种心灵之力就成了最了不起的力量,它能使我们即使遇到再大的磨难,也都可以从容面对,以至悦纳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书生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教育家,最近在读他和陶继新老师合著的书《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两位老师的话都似敲在心头,在某个不经意间触碰到心上最柔软的地方。

对于成功,你是怎么界定的呢?亲爱的们?
曾经的我,似乎是急功近利的吧,我那样焦急地等待着别人对我的评定,那样在意别人的意见或者话语,每当我做了一点点什么事情,我都曾那样渴盼着别人给予我肯定的评价。

得到了,很兴奋;得不到,很失落。

我茫然而固执地行走,似乎充满目的性地做一些事情,做的最后结果常常是很不开心,即便是做完了,心里也不是很舒适。

却在慢慢成长起来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彼时那样一颗功利而焦急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现在,虽也在意但已然平和了很多,即便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能学会谦虚接纳、低调处之。

当我终于开始平静和沉默,成长也许才刚刚开始。

以前的我急于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展示我自己,后来才发现,着急展现自己的人,恰恰大部分是什么都没有的人,渴望得到别人的回应,所以他定会将最好的示人。

而真正有才华有能耐的人,则无需通过任何途径证明自己。

反思,反思,再反思。

成长,便在这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而成功,也在这慢慢成长中也来了。

关于成功,著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给出过最好的答案。

众人翘首期待这个成功的人士给出多么令人振聋发聩的箴言,却听他说到:“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放弃。

”简短平凡的话语,背后却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虽然只是反复重复的四个字,却是无数个默默无言一人坚持的日子。

说出来很容易,做出来却很难。

由此,我便想到该书的作者魏书生老师和陶继新老师。

我与魏老师只有一面之缘,是在去年的9月份,他来郑州做了一场讲座,我在下面安安静静地当了一次他的学生。

那次一别,我再没有见过他,他怕是早已不记得我是谁,可他写到我日记本扉页的“乐在教中”四个大字却熠熠生辉,将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其实,很多年前的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我上小学和初中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总有一项周记或者日记,每逢假期周末老师总会留这个作业。

最初的我是反感的,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应是从这平凡单调的日子里找寻点精彩来,似乎总是不那么简单的,所以日记和周记总写的啃啃巴巴,如同挤牙膏般慢慢吞吞、毫不连贯;写出来的东西细品也味通嚼蜡,毫无味道。

似乎却在无意中一次,我写了周末洗
衣服、帮助家人做家务的内容,却不料在次日发回的本子上,赫然写着这样的评语:语言生动活泼,朴实无华,但是情感真挚,读来真切感人……
也许是因为这句评语的力量,又或许是因为老师在班内念了我的作文,给予我了很多鼓励吧,又似乎是我开窍了吧,我开始不那么讨厌写作,开始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这一写便写了三四年,初二和初三我甚至还开始写诗歌,只是不怎么懂押韵,写写打油诗和有趣的长短句罢了。

直写到高二高三,由开始的断断续续到后来准备高考的偶尔为之,终于还是搁置了下来。

大学的时光是轻松愉快的,对于并不怎么活泼开朗的我而言,进了大学似乎像是几年的高中苦闷劳累生活一下子被赦免了似的,原本踏实勤奋的我一下子懒散了起来。

也玩,也疯,也闹,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团,也因为一次采访教育集团的采访稿被发表在学校公开发行的内部刊物上,更因为旁人的肯定以及那次此生第一次得到的稿费,我又重新拾起了丢弃多年的笔记习惯。

于是,我作为校文学社团的骨干力量,慢慢成了那本校园杂志的主编。

写过卷首语,写过专栏,做过排版和审核,也做过宣传招新和推介,在无形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看着印有我名字的文章变成铅字,以及目录部分编辑一栏里我的名字,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喜。

大学毕业,我通过招教考试分到了现在所在的学校,身份的转变,地域的不同,诸多的不习惯以及忙碌,使我又丢下了写作的笔,除了偶尔写一些文章外,大部分时间我是很少写作的。

当年那份热爱的心终于还是在时光的消磨中冷却了,上班初几年我几乎没写过什么像样的东西。

其实我也不知为何,在我怀着甜甜时,工作发生了调整,我被调到了办公室帮忙,开始接触学校的宣传工作和一些文字工作。

于是这一干便是三年,从最开始的稀里糊涂、乱七八糟到现在的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没有人知道我哭过多少次,修过多少稿,熬过多少夜……所有的付出,换来了今天的我……
除了常规的文字工作外,机缘巧合我认识了郑小博,开始写博客并首次参加了郑州教育博客大赛。

坚持了整个赛程的153天,我写了20余万字,换来了很多个奖项。

编辑部送的2018年合刊里,每一本书上都有我的名字和文章,第12届颁奖典礼现场,也有了我的身影。

现在,我不再如多年前那样,做任何事非要一个结果。

也不再做一点什么事,就恨不得别人都知道。

我只坚持去做,只尽力去做好,也开始学着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不再那么咄咄逼人。

写着写着,我的心静了,心也宽了,认识了好多博友,遇到了很多可贵的友谊,他们欣赏我的才华,给了我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赞美以及帮助。

走着走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