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名人故事:教育家张伯苓的两则小故事

合集下载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作文]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作文]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作文]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青年节】张伯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也是我十分佩服的校长。

张伯苓先生在青年时期,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教育青年,以达到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目的。

下面,就由yuwenmi给大家分享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希望各位童鞋喜欢!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立志教育救国张伯苓生于1876年4月5日。

那时中华民族处于日益寇深祸亟的灾难之中,自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赔银割地,丧权辱国。

1889年,13岁的张伯苓报考北洋水师学堂,希图强国。

在水师学堂,张伯苓不仅学到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受到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者严复的思想影响。

可是,当张伯苓即将毕业要上舰实习时,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他到残存的通济轮上实习,亲睹了"国帜三易--即1898年日本将威海卫交还中国,降日旗升龙旗,然而转天清廷又转交英国,再降龙旗升英旗,致使张伯苓"悲愤填胸,深受刺戟!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

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及苓将终身从事教育之救国志愿,即肇始于此时。

(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1944年10月17日)自那时起,张伯苓历经劫难、矢志不渝地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南开教育,义无反顾地践行教育救国之宏志。

从1904年开始,经过30多年的努力,构建起一个包括大、中、小学在内的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教育体系:1904年创办私立中学堂(1912年始称南开学校),1919年开办南开大学,1922年成立南开女中,1928年成立南开小学,1931年建立经济研究所,1932年建立应用化学研究所,1936年成立南渝中学,1937年接办蜀光中学。

张伯苓以南开系列学校为依托,开创并践行公能教育,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周恩来等一大批民族英彦辈出南开,书就了爱国育才的光辉篇章。

教育家张伯苓戒烟作文

教育家张伯苓戒烟作文

教育家张伯苓戒烟作文张伯苓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

他不仅是个教育家,还是个有故事的人,尤其是关于戒烟的那段经历,真是让人捧腹大笑。

想象一下,他那张严肃的脸,突然因为香烟而皱起了眉头,像极了我们小时候挨骂的模样,真是既可爱又无奈。

张伯苓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烟民。

说实话,那个年代,抽烟简直是个潮流,像是给自己加了个酷炫的标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意识到,烟草的危害就像藏在水里的冰山,表面看似无害,实际上却危险重重。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戒烟,决不能让这个小家伙继续在他的人生里捣乱。

戒烟的过程可不是轻而易举的。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课,正讲到兴头上,突然想起了那根香烟,嘴里直发痒。

于是,他便用课堂上的一根粉笔,模仿着吸烟的样子,结果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

哈哈,谁说教育不能轻松呢?张伯苓就是这样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自己的戒烟焦虑,顺便也让学生们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

为了帮助自己戒烟,张伯苓还采取了不少奇招。

比如,他开始学做美食,尤其是煮茶。

没错,泡茶成了他的“戒烟神器”。

每当他想抽烟时,就会去泡一壶茶,闻着那股清香,心里立马就觉得舒服多了。

他还常常告诉身边的人:“香烟一根,不如茶一壶。

”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喝茶不仅解渴,还能让人心情愉悦,真是一举两得。

戒烟的日子里,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

就有那么一天,他走在校园里,看到同事们围在一起抽烟,那香烟的味道简直就像是魔法,让他瞬间动心。

就在那一刻,他心里暗自想着:“要是我也能抽一根,那该多好啊!”可转念一想,他又想到了健康、想到学生们期待的目光,心里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伯苓不仅成功戒烟,还成为了校园里戒烟的代言人。

他常常在学校里做宣传,甚至还组织了“戒烟大赛”,鼓励大家一起参与。

听到这里,大家都乐了,这老师真是个有意思的人,居然把戒烟搞得像比赛一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可见,他的幽默感真是无处不在,让大家在戒烟的过程中也能乐开怀。

说到底,张伯苓的戒烟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能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人物传记阅读:《张伯苓:一人一校一国家》

人物传记阅读:《张伯苓:一人一校一国家》

人物传记阅读:《张伯苓:一人一校一国家》一人一校一国家1898年7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

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国帜三易。

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租给英国。

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

张伯苓是天津人,13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

1894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

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问题在人。

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

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

1898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

1904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

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

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73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

此后,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舍。

因为这处新校舍在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1912年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

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饱学之士来校任教,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

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他定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

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 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

校工惜之,他答道: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张伯苓的事迹作文素材

张伯苓的事迹作文素材

张伯苓的事迹作文素材《张伯苓的爱国事迹》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他叫张伯苓。

张伯苓爷爷呀,特别特别爱国。

在他年轻的时候,看到咱们国家被外国欺负,心里特别难受。

他就想,一定要让中国人强大起来。

有一次,张伯苓爷爷去参加运动会。

当时,咱们国家的运动员很少,而且比赛成绩也不太好。

但是,那些外国运动员却很得意,还嘲笑咱们中国人。

张伯苓爷爷看到这一幕,心里又生气又难过。

在学校里,他告诉同学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让咱们国家不再被别人欺负。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张伯苓爷爷一样,热爱我们的国家,努力学习,将来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作文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张伯苓爷爷吗?他可是一位超级爱国的大英雄!张伯苓爷爷生活的那个时候,咱们国家还很弱小。

有一回,他坐船去外国,看到外国的船上挂着的旗子都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可就是没有咱们中国的旗子。

张伯苓爷爷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还有一次,他看到在租界里,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负,却没办法反抗。

这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张伯苓爷爷就拼命地工作,办了好多学校,教大家知识和本领。

他希望通过教育,让咱们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厉害。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张伯苓爷爷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争光!《张伯苓的教育理念》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张伯苓爷爷的教育故事。

张伯苓爷爷觉得,学习可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读书、写字。

他说,咱们要全面发展,不光学习好,身体也要棒棒的。

就像他办的学校里,有很多体育课。

同学们可以踢足球、跑步、做各种运动。

因为张伯苓爷爷知道,只有身体好,才能更好地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做事。

而且呀,张伯苓爷爷还特别注重品德教育。

他告诉同学们要诚实、善良,要帮助别人。

比如说,有个同学捡到了钱,主动交给老师,张伯苓爷爷就会表扬他,让其他同学都向他学习。

小朋友们,咱们也要像张伯苓爷爷说的那样,做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作文二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张伯苓爷爷是怎么教学生的吗?张伯苓爷爷认为,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思考。

【名人故事】教育家张伯苓的两则小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张伯苓的两则小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张伯苓的两则小故事故事一:用心与爱呵护琴童张伯苓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倡导尊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有一个琴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琴童名叫小美,她是一个音乐天才。

虽然她只有10岁,但已经在钢琴演奏方面有着非凡的才华。

张伯苓通过各种途径听说了小美的音乐才华,决定亲自去看看这位小小琴童。

当他到达小美所在的学校时,他被小美的演奏所折服。

小美用双手弹琴如行云流水,每个音符都轻盈而生动。

张伯苓观察到小美演奏时全神贯注的样子,他深受感动。

他决定对小美进行一次特殊的培养。

他找到小美的老师,希望能够让小美接受更深入的学习。

老师告诉他,小美虽然才华出众,但家境贫寒,无法支付额外的学费。

张伯苓早已经有了解决办法,他决定出资资助小美的学费,让她能够在更专业的教学环境中继续发展。

数年后,小美成了一位享誉国际的钢琴演奏家。

当被问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她总是感激地提到张伯苓的慧眼和资助。

张伯苓并没有因为小美的家境贫寒而忽视她的才华,相反,他用他的爱心和关怀,给予了小美展示才能的机会。

故事二:用教育点燃的生命之光张伯苓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有着强烈的教育抱负,希望为每一个孩子点燃生命之光。

有一次,在他的家里发生了一件让他难忘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张伯苓正在家里准备明天的工作,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他打开门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孩子。

孩子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恐惧。

孩子的名字叫小明,他告诉张伯苓,他迷路了,不知道如何回家。

张伯苓立刻站起来,像一个慈祥的父亲一样,安慰他,然后带着他一起坐下来。

张伯苓给小明倒了一杯热茶,他细心地询问小明的家庭情况,并鼓励他不要害怕,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张伯苓还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迷路过,他给小明讲了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鼓励和安慰他。

经过一番努力,小明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他感激地对张伯苓说:“谢谢您,叔叔,您真是个好人。

”张伯苓微笑着告诉小明,他不只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教育家。

教育学家的故事

教育学家的故事

教育学家的故事教育学家,虽不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但长期关注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的学者。

为大家分享了有关教育学家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教育家张伯苓的小故事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着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xx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戏说婚姻张伯苓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

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

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臂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1919年之后张伯苓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

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

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作者:郑心仪来源:《领导文萃》2020年第18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898年11月,赋闲在家的张伯苓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被后世誉为“南开校父”的天津名绅严修。

严修想在严氏家馆里推行新式教育。

他听说张伯苓曾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便想聘请其为家馆老师,教授英文、数学等“洋书”。

两人一见如故,张伯苓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从教之路。

未来闻名于世的南开学校便滥觞于这个仅有6个学生的家馆。

在严氏家馆,学生除了要读半日经书和半日“洋书”,还接触了当时罕见的近代体育。

当士大夫、读书人还是宽袍博带、迈着方步时,张伯苓已经带着学生跳远、踢球、赛跑。

新式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开一时风气之先,很快让他声名鹊起。

随着他声誉日隆,想求教于他的学生逐年增加,他感到力不从心。

其时,日本教育正蓬勃发展,吸引众多国内教育人士去取经。

于是,严修和他两次东渡日本。

1904年从日本回来后,他们就以家馆为基础,成立了“私立中学堂”,面向社会招生,张伯苓担任监督(即校长)。

私立中学堂起初仍设在严宅。

1907年学校迁至天津“南开洼”,改名为“私立南开中学堂”,后又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定于1912年改名为“南开学校”。

民国的成立,让张伯苓备受鼓舞,更坚定了他教育救国的信念。

他连年增添经费,修建校园,学生从几十人增加到数百人。

1919年,严修和张伯苓共同开办了南开大学。

此后,二人分别在1923年、1928年又开办了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南开,难开,越难越开。

”张伯苓常用这句话鼓舞师生知难而进。

因时局动荡,国立的北京大学等都因資金不足而拖欠老师工资,创办一所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捐款的私立大学更不容易。

南开大学建校后,钱的难题始终困扰着张伯苓。

他的三子张锡祚曾在为父亲所作的传略中写道:“历年来在各个政权的交替统治下,先生都要想尽办法找他们给拨助些经费,但是一经政局变迁,就要重新打鼓另开张,另找门路。

他经常出入北京各个政权的教育部大门,人们都在背后指着他说,这个化缘的老和尚又来了。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

三一文库()〔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张伯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也是我十分佩服的校长。

张伯苓先生在青年时期,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教育青年,以达到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目的。

下面,就由yuwenmi小编给大家分享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希望各位童鞋喜欢!▲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立志教育救国张伯苓生于1876年4月5日。

那时中华民族处于日益寇深祸亟的灾难之中,自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赔银割地,丧权辱国。

1889年,13岁的张伯苓报考北洋水师学堂,希图强国。

在水师学堂,张伯苓不仅学到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受到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者严复的思想影响。

可是,当张伯苓即将毕业要上舰实习时,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他到残存的通济轮上实习,亲睹了“国帜三易”——即1898年日本将威海卫交还中国,降日旗升龙旗,然而转天清廷又转交英国,再降龙旗升英旗,致使张伯苓“悲愤填胸,深受刺戟!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

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及苓将终身从事教育之救国志愿,即肇始于此时”。

(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1944年10月17日)自那时起,张伯苓历经劫难、矢志不渝地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南开教育,义无反顾地践行教育救国之宏志。

从1904年开始,经过30多年的努力,构建起一个包括大、中、小学在内的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教育体系:1904年创办私立中学堂(1912年始称南开学校),1919年开办南开大学,1922年成立南开女中,1928年成立南开小学,1931年建立经济研究所,1932年建立应用化学研究所,1936年成立南渝中学,1937年接办蜀光中学。

张伯苓以南开系列学校为依托,开创并践行公能教育,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周恩来等一大批民族英彦辈出南开,书就了爱国育才的光辉篇章。

爱国,是张伯苓为人与办学最为鲜明且一以贯之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家名人故事:教育家张伯苓的两则小故事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着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戏说婚姻
张伯苓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

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

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臂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
1919年之后张伯苓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