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童年故事
[作文素材]名人童年故事(精选10篇)
![[作文素材]名人童年故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95dfda376baf1ffd4fad3e.png)
[作文素材]名人童年故事(精选10篇)名人童年故事(精选10篇)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他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爱文学。
他善於从一个天真活泼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去描绘。
他童年时的诗歌,天真率直,很富灵性,素来脍炙人口。
一天,骆宾王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玩耍,他又看到了那一群司空见惯的鹅。
它们像几位绅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着。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青枝�v叶般的水,红红的鹅掌,慢慢地拨动着清亮的水波。
突然,一只鹅伸长脖子,脆亮的叫一声“鹅”,紧接着其他的鹅也都对天歌唱起来,骆宾王看到这情景,内心怦然一动,他凝神地注视着鹅群,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v水,红掌拨清波。
反复吟诵这首诗,不仅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画面,而且仿佛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孩子的唤鹅声,鹅儿引颈高歌声、戏水声。
我们读了会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宁静和甜美。
骆宾王自小就胸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天生一副侠肝义胆。
但他一生坎坷,他曾经担任过长主簿,不久因罪入狱,贬临海丞,郁郁不得志,弃官而去。
后来他协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起草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名扬天下,连武则天本人读了也感叹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让他流落,宰相的过错不小!”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
他出生於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父亲是当地的公证人,母亲是农村妇女,但很早就死了。
达・芬奇从小就很聪明,长得也很漂亮,非常惹人喜爱。
上小学时,他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很优异,算术课上他提出的一些问题,经常使老师感到棘手。
课余时间,他的爱好是绘画。
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墙壁上居然无师自通地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亲见了,非常欢喜。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简短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简短
以下是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大文学家,自幼天资过人,但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
欧阳修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
陆羽:陆羽是唐朝著名学者,自幼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海明威: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
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
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
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就用了7支铅笔。
列宁:列宁小时候的故事还包括灰雀、蜜蜂引路的故事,这些故事不告诉大家做人要诚实、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害怕困难,而且要不断地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在每做完一件事之后要经常的去反思一下自己,这就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7篇

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7篇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篇1)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篇2)在唐朝时代,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字太白。
他的诗写得非常好。
被后人称为诗仙。
可是,李白在少年时读书不专心,学业有所荒废。
有一天,他到郊外游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石头上反复的磨一根铁杵,李白便问:“你磨这铁杵做什么?”老太婆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要磨成针啊!”老太婆说:“只要下工夫磨,早晚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从这件事中大受启发,从此,他便发奋读书,孜孜不倦。
最后,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篇3)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名人童年励志故事_励志故事

名人童年励志故事_励志故事名人童年励志故事童年时期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之一,那个时候的经历和故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分享一些名人童年励志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给您带来启示和动力。
1. 马克·扎克伯格 - 好奇心的力量在童年时,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好奇心和热情。
他经常在家里进行科学实验,并追求创新。
他的父亲教导他要勇于尝试和学习,并给予他无限的支持。
正是这种好奇心和父亲的鼓励,使得扎克伯格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创办了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
2. 奥普拉·温弗瑞 - 从困境中崛起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童年并不容易。
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曾经经历了家暴和贫困的痛苦。
然而,她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活力。
她爱读书、喜欢表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成为了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全球著名慈善家。
她的童年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3.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 为教育而奋斗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是巴基斯坦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她的童年故事充满了对教育的渴望和奋斗精神。
在她成长的家庭中,教育一直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然而,当恐怖分子禁止女孩上学时,马拉拉毫不畏惧地站出来,为教育权利而战。
她的努力不仅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支持,也成为全球教育问题的倡导者。
4. 斯蒂夫·乔布斯 - 奇思妙想的力量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一。
他的童年故事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他的养父经常带他去修理仪器和汽车。
这个经历让乔布斯对工程技术和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正是他的创新思维和奇思妙想,使得苹果公司成为了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军者。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简短50字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简短50字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简短50字:1. 贝多芬小时候耳聋,但他的音乐才华使他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作曲家之一。
2.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被认为不可救药的学渣,但他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3. 乔布斯小时候在一个收养家庭长大,然而他的创新精神使他成为了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4. 纳尔逊·曼德拉小时候在南非贫困的乡村长大,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人权活动家。
5. 奥普拉·温弗里小时候在贫困家庭中长大,但她的努力和才华使她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电视主持人和慈善家。
正文拓展:1. 贝多芬的耳聋问题在他年幼时就开始出现,但他的父亲仍然鼓励他学习音乐。
虽然贝多芬在聆听和演奏音乐方面遇到了困难,但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展示了他的天赋,成为了一个受人敬仰的音乐大师。
2. 爱因斯坦小时候在学校里遇到了很多挫折,他的老师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
然而,他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执着追求知识的决心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革命性的科学家,被公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3. 乔布斯的生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将他送给了收养家庭,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在学校并不特别出色,但他对电子产品的热情和创新精神使他成为了苹果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并推动了技术行业的巨大变革。
4. 纳尔逊·曼德拉的童年在南非的贫困乡村度过。
他在年轻时就开始参与反种族隔离的运动,并为此付出了艰辛。
最终,他的坚定不移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使他成为了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并为全球人权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奥普拉·温弗里小时候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经历了许多艰辛。
然而,她通过自己的才华和毅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电视主持人和慈善家。
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他们来自何方。
名人伟人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
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你了解多少名人伟人关于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名人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名人伟人小时候的故事篇一:毕加索毕加索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大师,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早期画注重于表现派的主题;后转入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间,画风又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改变风格明显地向超现实主义风格靠拢。
毕加索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毕加索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派产生可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时最最重要的。
生活中很多极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被埋没了,这的确是一种悲哀。
但遗憾的是,许多做父母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浅显地以为还是个孩子,他不会懂得太多,或者他现在还不到学的时候。
”克劳蒂娅说的这段话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也就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
堂。
何塞就是一位伯乐,因为他发现了毕加索这匹千里马。
堂。
何塞是西班牙一个小镇上的画家,在所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儿子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一天,刚刚学步的毕加索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堂。
何塞却看出小家伙画的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
堂。
何塞认为儿子身上具有绘画的天赋,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
他给儿子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他画的儿童画,这些画的内容都是日常用品,线条虽然过于简单,但是他都做了合理的变形,以此来诱发毕加索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能力。
堂。
何塞经常把儿子带到房间里看这些画,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到毕加索四岁时,何塞就开始教他剪纸。
关于名人的童年小故事大全

关于名人的童年小故事大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有很多名人的童年故事都是很有哲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名人的童年小故事,供大家参阅!关于名人的童年小故事《炸药发明家诺贝尔》诺贝尔(1833~1896),是瑞典大化学家,被誉为“炸药大王”。
他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他父亲热爱科学,一心想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东西。
有一年,诺贝尔家失了火,弄得家中一贫如洗,只得漂洋过海到俄国谋生。
父亲开了一家日用五金商店,还设了一个装满机械和各种化学药品的小实验室,在经商之余从事科学实验。
小诺贝尔经常看到工人为了开凿铁路在荒山野岭手拿铁镐砸石头,既费劲又费时。
父亲发明了一种炸药,不费劲地把大山劈开了。
他对这种神奇的炸药着了迷,喜欢陪父亲汔在实验室里。
他记熟了各种化学物品的名称,常向父亲提出各种不懂的问题,父亲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还指导他做小实验。
诺贝尔17岁的时候,父亲决定让他去周游世界,开开眼界。
他兴奋地问父亲:“我这次旅行的任务是什么?”父亲严肃地说:“你只身离家,远渡重洋,是为了学习各国新的科学和技术。
明白吗?”诺贝尔点点头。
诺贝尔遵照父亲的旨意,先后到了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又去英国参加了世界博览会,最后横渡大西洋,到美国的机械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诺贝尔这次旅行整整用了两年。
他除了尽情观赏了世界各地的奇异风光外,还学习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一些科学实验,拜访了着名科学家、教授和学者,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诺贝尔回到祖国,继承父亲研制炸药的事业,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突然炸药爆炸,他差点儿被炸死,实验室也炸毁了。
但他不灰心,又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终於成功了,炸药的专利使他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临终前留下遗嘱:将全部财产捐献出来,设立学术奖金,鼓励全世界一切献身於科学事业的人。
关于名人的童年小故事《安徒生:童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安徒生是全世界着名的童话家,他的家乡在丹麦一个小镇上。
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1、岳飞习射:岳飞家庭贫困,忠厚沉稳,年少时力气过人,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后来,岳飞因一箭穿透靶子,得到了周同最喜爱的弓箭,从此勤加练习,得到周同的全部箭术;
2、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13岁时,偶然发现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父亲担心王羲之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王羲之下跪得到这本书,他刻苦学习书法,吃饭、走路时常常拿笔在身上划以练习;
3、孔子勤奋读书: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小时候孔子就刻苦勤奋,最终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孔子的母亲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已会念百余字;
4、屈原洞中苦读:讲的是,屈原年少时为了克服读书时昏昏欲睡的状态,到后山山洞刻苦读书,冬天也不例外的故事;
5、孟母三迁: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这则故事讲得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将家从坟场、集市搬到学堂附近;
6、爱迪生孵蛋:讲得是,幼年爱迪生看见母鹅孵蛋学习孵蛋的故事;
7、阿尔与毒药标签:讲得是,幼年的阿尔被老师误认为低龄儿童,母亲不放弃阿尔并传授知识,最终阿尔成为以为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沉迷于做实验的阿尔经常给实验瓶子贴上带有毒药字样的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
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
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
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
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
”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
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
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周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
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
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
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
她就是居里夫人。
爱迪生小时侯的故事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
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为什么卧在蛋上不动呢?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
”
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边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
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成小鸡的。
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找他。
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
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
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
” “孵什么蛋,快点出来!”爸爸大声喝道。
“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
”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她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笑着说:“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来的。
”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鸡来,但是通过这次孵蛋活动增长了知识。
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
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伙伴肚子疼了起来,大声哭喊,差点儿送了命。
为了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还说不准他以后搞什么实验了。
可是爱迪生还是不服气,说:“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
铁杵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
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
”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
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
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
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
”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
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