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4)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静夜【教学要点】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月光──松林──白云──疏星)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
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承上启下,引发联想。
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
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
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用得好。
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
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
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
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
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
《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7课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提问:街灯与明星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想一下你自己站在高处眺望远远的街灯,你有何感想?
明确:同是在黑夜间,同是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无数光亮,仅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而已。地上的街灯和天空的繁星连接起来了,构成了一幅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缥缈迷人的夜景图。
所谓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想象来源于客观现实。
实虚
联想(从一物想到另一物)想象(创造性地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情+画(想象)=诗
第二课时《静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7郭沫若诗两首

27.郭沫若诗两首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作者感情。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像和作者感情。
2.难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
(3)珍奇:稀有而珍贵。
(4)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
(5)笼罩:像笼子一样罩住。
(6)疏星:稀疏的星星,形容星星很少。
2.朗读课文《天上的街市》。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
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三、导语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
空中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有许多美丽的故事。
诗人以新奇的想象,融天上地上为一体,描绘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一齐学习郭沫若的两首诗,看看天上的街市有多美四、正课l朗读《天上的街市》朗读指导: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读时应掌握好恬静、自在、清新、乐观的感情基调。
2.探究质疑: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为什么把“街灯”比作“明星”,又为什么把“明星”比作街灯?讨论并归纳:“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
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就自然联想到明星(这是类似联想)。
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
27《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27、《郭沫若诗两首》教案(3课时)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一、出示目标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一)朗读课文,学习技巧1、了解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很多,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朗读感知(1)学生自主读,注意字音、节奏注音:缥缈..piāo miǎo闲.游xián隔.着gã不甚.shân灯笼.lóng解词: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浅浅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的距离不大甚很、极闲游悠闲在逛定然必定(2)学生试读课文,其余同学评点(3)老师提示节奏语气,学生自由朗读这是一首“沉静调”的清朗隽美的夜歌,诗句匀称,音律和谐、悠扬,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时的节奏是轻松、柔和、舒缓的。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4)学生集体朗读,读出节奏(5)听录音,体味诗的韵律美(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二)自主探究,了解联想与想象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再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因为“街灯”和“明星”具有相似特点:都无数、都发亮,所以能自然生发这样的联想。
2、诗人看到天上的明星产生了哪些遐想(想象)?由眼前的现实由天上的明星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能够自由幸福地生活等……3、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不能,因为第一节的联想为下文的想象作铺,如果没有前面的写实,想象就来得太突兀,不自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体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训练联想力和想象力。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1.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背诵。
2.分析理解诗中对牛郎织女生活的想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吗?生:简述故事的梗概。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想一想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的生活怎么样?生:自由答,师总结:不自由、不幸福(板书)2、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后说说在这首诗中描述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生:回答上述问题,师总结:自由富足幸福3、师:诗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想象呢?让我们来进一步去欣赏这首现代抒情诗,(板书课题)4、作者: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5、师:再回过头来看刚才的问题,诗人在诗中描述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状况为什么和神话中的完全相反呢?这要我们结合作者写诗的背景来看。
本诗写于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作者当时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社会的黑暗,思想上有些感伤,但并不绝望,仍然执著的寻求光明和理想。
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明确:冷酷、黑暗、腥秽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6、师:不难看出诗人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生:自由答,师作总结:对自由,富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二、朗读诗歌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这首诗在阅读时的节奏和语调。
生:自由答后,师总结,节奏:舒缓;语调:轻松、柔和2、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个人读。
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3、分析第一节:师:郭沫若说过:“诗的职责全在抒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要抒发某种特殊的情感,必须借助于生活中的某种特定的景物作为依附,在第一个诗节里诗人借助了什么景物?生:自由答,师总结作板书:(地上的)灯-----------------(天上的)明星实景相似:明、闪、现、点着.(天上的)明星---------------(地上的)街灯2、师:诗人描绘了哪两个实实在在看到的景?地上的街灯是明星吗?天上的明星是街灯吗?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好像是”并不真正是,这种由实际存在的事物想到与它相似相关的其它事物的心理过程叫联想。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执教:仙桃三中郑菊平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体会音韵美。
2.品味诗句,感悟意境美。
3.感受诗的情感美。
4..明白得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感情朗读,体会诗歌制造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片、动画、声音。
创设一个有诗情画意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爱好。
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盛夏的夜空,是那样的漂亮,那样的奇异,满天的星斗,熠熠生辉。
那儿,发生过多少漂亮的故事,演绎出多少动人的传奇!仰望星空,年少的你们,将会引发多少奇思妙想,激起多少次心驰向往?在87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就在这辉煌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的诗篇--«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那梦幻的世界,感受那份漂亮与新奇!①请一同学介绍作者。
②齐读学习目标。
二:感知音韵美:这是一首专门美的诗,语言优美亲切,节奏舒缓,让我们在朗读中去发觉她的美。
1.播放配乐朗读«天上的街市»。
2.第一段朗读学习例如。
【灯片】学生按照方法,自行练习。
找两学生读给大伙儿听听。
及时鼓舞。
3.学生给后面的三节诗试着划分音节,找出重音。
4.学生谈后面各节诗应该如何读。
教师点拨。
【后三节朗读要领】教师讲如何读好每一句诗,并演示;学生跟读,仿照,体会,再反复朗诵。
第一节:突出诗的〝神〞、〝奇〞的意境。
①用叙讲故事的语气,轻慢地朗读〝远远的街灯〞五个字,重音放在〝街灯〞上,〝明了〞那么要读得轻快,表现出一种惊喜。
②读〝看起来〞时要略停,表示诗人在展开奇异的联想,再用较缓的语调读下去,重音落在〝明星〞上,因为〝明星〞与〝街灯〞相衬托,又差不多上光明的象征。
③三、四句的读法与一、二句差不多相同。
第二节:突出天上〝漂亮的街市〞。
①读第一句,语调要轻缓优美,〝我想〞要稍稍拖长,重读〝缥缈〞和〝空中〞,表示强调,看起来沉醉在离奇精妙的幻想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郭沫若诗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学习与领会《登黄鹤楼》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运用诗歌鉴赏技巧进行诗歌欣赏。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师生问候,与学生互动。
2.用PPT播放郭沫若的图片,由学生谈谈对郭沫若的印象。
二、呈现新课:(10分钟)1.教师用PPT呈现《登黄鹤楼》这首诗。
带领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和结构。
2.发放有关《登黄鹤楼》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三、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小组,每组给出一段诗中的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句子,并解释为什么选这个句子。
2.组内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观点。
四、集体展示:(10分钟)1.老师请两个组代表上台,展示一下他们小组的观点。
2.学生观看展示,促进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
五、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15分钟)1.通过PPT呈现该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自由阅读、欣赏并思考。
六、小结课堂:(5分钟)1.请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进行总结,并寄语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我们亲爱的祖国。
七、课后作业:1.背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3.预习下一课《书信》。
教学反思:通过诗歌的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并且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展示环节,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八、课堂延伸活动:(20分钟)1.让学生自由创作与《登黄鹤楼》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相关的短诗或读后感,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学案(学生版)_149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7 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学生版 )内容预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讲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1、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育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指引学生领会作者激烈的爱憎感情和盼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预读(看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认识郭沫若和本诗写作背景:郭沫若:写作背景:2、掌握字音:缥()缈()3、请你归纳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并谈谈本诗是如何逐渐睁开联想和想象的。
第1页/共5页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1、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是经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2、诗人为何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变动?这类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举例谈谈,这首诗的语言幸亏哪里?拓展延长(深信自己,我真行!)1、可不可以够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 ?为何 ?2、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能够成立联系。
如:钢笔一月亮能够作以下联想:钢笔一作文一题目一中秋一月亮。
再如海洋一小狗:海洋一渔家一宠物一小狗。
请你也试一试就下边词语进行联想:野外一汽车;人一木星;电脑一垃圾。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1、解说词语:缥缈:定然:珍异:闲游:陈设:2、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3、诗的后 3 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了然什么?课外阅读(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第2页/共5页鱼化石动作多么开朗,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海洋里浮沉。
不幸碰到火山迸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掉了自由,被埋进了尘埃;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旧绘声绘色。
但你是缄默的,连惋惜也没有,鳞和鳍都完好,却不可以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响,看不见天和水,天不见浪花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4)【教学设计A】
创意讲明:美文需要美教,美诗需要美读。
这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淀优秀文化。
在教材处理上采纳〝教读+自读式〞。
教学步骤:
教学«天上的街市»
一、朗读
1.老师范读。
朗读这首诗总的原那么是要把握美好、恬适、悠闲、清新而略带一丝愁闷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学生齐读。
第一遍读:分清节奏。
第二遍读:念准重音。
第三遍读:突出韵脚。
第四遍读:读出情感。
二、品味
1.课文中有专门多词语表现出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找出来,用〝_____________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讲一句话。
同学们作发言的预备。
·〝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专门富足。
·〝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专门悠闲、舒服、幸福。
·〝浅浅的〞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专门自由,差不多不是神话传奇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
2.传统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一个悲剧,可诗人心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美好,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3.老师小结:这首诗的作者为我们制造出令人心醉的图画:画面优美,意韵深长。
专门是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趟过浅浅天河自由来往的〝骑牛图〞;专门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的〝闲游图〞。
前一幅图画或者有天河溅起的清冽水花,但整个氛围宁静安静;后一幅图画那么多少有些熙熙攘攘了。
两幅图画,都传出自由悠闲、无忧无虑的情调,透露了诗人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向往。
4.这首诗的语言专门好。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首诗的语言好在_________〞这一句式
讲话。
同学们作发言的预备。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诗句押韵、和谐。
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或好在用词准确。
例〝珍奇〞〝浅浅的〞。
或好在语气亲切。
例〝我想〞〝你看〞。
好在表达信心专门坚决。
例〝定〞〝定然〞。
……
三、背诵
1.教师:诗人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画了漂亮的天街,制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
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背诵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2.学生背诵。
第一遍背诵:感受诗的语言美。
这首诗节奏舒缓、音律和谐,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
第二遍背诵:想象诗的画面美。
这首诗的画面是专门美的,几乎每一句诗差不多上一幅漂亮的画面。
第三遍背诵:领会诗的情感美。
第一节,表现出一种惊喜;第二节,表现出一种颂扬;第三节,表现出一种欢乐;第四节,表现出一种甜美。
学生用同样的步骤自学«静夜»。
【教学设计B】
创意讲明:这篇教学设计运用〝一击两响〞思路组织比较式的阅读品析。
即把两首诗拈联在一起,让学生去品评,去想象,去琢磨,去比较。
让两首诗的画面、语言、意境、写法在品读之中融进学生的心田。
教学步骤:
一、教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仿读。
二、比较
这两首诗专门相似。
下面我们从它的写法、风格等方面来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
1.结构相似«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在结构上有极相似之处:差不多上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
«天上的街市»,诗人由人间街市专门自然地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天河清浅如一湾溪水。
作者就此冒出奇想:牛郎织女在天上闲游。
想象合情合理。
«静夜»,诗人先描画了宁静的夜景,再想象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宝泪……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
2.意境相似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画出一幅夜空明净的世界,极空灵、漂亮、文雅,带有浪漫主义的全新色彩,真切、新美,了无阴翳,更能有力地鞭挞现实,引人向上。
3.音律和谐这两首诗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
三、背诵
【教学设计C】
创意讲明:这篇教学设计着眼于语言训练,巧妙地设计、安排积存与运用语言的课中活动。
在对课文的朗读训练中有机地穿插各种练习,练习与朗读合在一起,交错在一起,〝朗读〞的练习与其他的各种练习组织起和谐的课堂训练的网络。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诗歌
二、复述故事
三、训练语言
1.介绍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
所谓联想,确实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差不多上联想。
如诗中由〝街灯〞想到〝星星〞是联想。
所谓想象,确实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制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这些新形象是已积存的知觉通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如诗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织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2.仿惯例如写句。
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看起来点着许多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周围的时候……
【资料整合平台】
●«静夜»在写法上有美、雅、奇三个特点
音韵美。
这首诗不长,仅8行2节,节奏匀称。
第一节诗1、3行,2、4行分不押韵,韵脚间隔回环,诗句错落有致。
诗的1、2行及3、4行两两对应,句式整齐,旋律差不多相同,有一种齐整的美。
第二节1、2、4行押韵,句式结构与第一节相反,具有一种音乐的流淌美。
全诗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幻想色彩。
环境雅。
第一节诗写景。
淡淡的月光,覆盖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
月色白而
淡,是一种模糊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
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看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想象奇。
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
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漫,如烟、似雾,虚幻空灵。
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难过,泣泪而成珠。
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楚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