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热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领域及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热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领域及趋势

摘 要:在我国,热处理技术正在不断朝环保化、精密化和少无氧化发展,逐渐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近。本文简要介绍热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热处理生产技术着重发展的领域,主要包括真空热处理技术、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化智能热处理技术。

关键词:热处理技术 发展领域 趋势

国内热处理技术在发展之初起点较低,发展底子薄弱。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我国的热处理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热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节能化

热处理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了相当科学成熟的管理与生产体系,这也是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最重要原因。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在生产开始前对不同能源的分配使用、生产设备的调配等做出精确预算,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保证机械设备的满负荷运转,确保一分能源对应一分产出,减少和避免多余能耗的出现。同时,国外先进热处理技术还非常重视废热、

余热的使用,将工业废弃转化为生产能源,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清洁化

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全球性问题,而采用热处理技术的生产过程中所产出的废气、污水、粉尘、噪声以及一些剧毒物质,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热处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下了很大功夫,从改良能源的燃烧工艺到废气污水的处理排放,在技术改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注入环境保护元素,使热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生产清洁化。

3.精密化

如今热处理技术所涉及的行业采用的计量单位已是纳米级别,热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升级。目前,能够满足纳米级别生产要求的热处理技术和相应设备正在逐步推广,热处理技术的产品质量得到严密控制,其生产工艺和生产线调节也得到很大优化,能够稳定地满足大量精密生产的需求。

4.少无氧化

少无氧化曾经是热处理技术的高端配置,如今已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在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应用气氛进行保护加热的技术也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在真空热处理方面,国内外的差距并不如其他方面明显,主要因为这一技术在国内发展开始较早,没有落下太远。但是国内的生产设备如仪表、气

淬炉和其他各元器件质量较低,导致生产工艺和产品总体水平较低。

二、热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领域

1.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热处理的优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实现无氧化、无脱碳;生产成品畸变少,质量高;生产工艺清洁,污染少。正是因为这几点,真空热处理技术很早就成为热处理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真空加热与其他工艺如高压气冷淬火会影响产品淬硬效果,提高质量分散度,这时便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对炉内温度和气流循环进行模拟,对比得出结论,改进设备,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2.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

应用气氛进行保护加热这一工艺由来已久,在大批量精密零器件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可控气氛热处理的优点在于使零件表面获得所需含碳量的同时,不会伴随氧化和脱碳的发生。这一技术很早便被用于金属的光亮热处理以及金属碳氮渗入等领域,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

3.信息化智能热处理技术

我国热处理技术发展基础较好,在这一基础上不断推进其走向信息化、智能化是顺应整个工业发展潮流的举措。

信息化智能热处理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模拟和现场

收集获取详细数据,这些数据就是改进热处理工艺的参考。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发现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其中的人为误差,修正设备参数问题,减少下次生产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概率。

信息化智能热处理技术在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摆脱了人,趋向于全自动化,这对降低成品质量分散度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重点发展信息化智能热处理,仍要注重相关方面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不论多先进的生产设备,都需要在技术人员的合理操作和科学使用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才的培养应当始终放在技术革新的首要地位。

三、小结

热处理已应用在工业生产的诸多领域,其技术升级和工艺改进对于整个工业有非凡意义。在改进热处理技术的过程中,要把握自身的发展现状,根据当前的工业生产市场需求做出相应的改进。热处理技术更新换代正不断加速,要有重点、有策略地着重加强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和改进。同时,还要勇于和善于为发展探索新路子、新空间,推动热处理技术大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朱祖昌.热处理技术发展和热处理行业市场的分析[J].热处理,2008(11).

[2]胡强,刘克明,邹晋等.低碳经济与热处理节能环保新技

术浅谈[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1(6).(作者单位:临汾高级技工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