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8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科技援疆援藏)项目资金的通知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8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科技援疆援藏)项目资金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财政厅
•【公布日期】2018.09.10
•【字号】粤财教〔2018〕199号
•【施行日期】2018.09.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
正文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8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科技援疆援藏)项目资金的通知
省直有关单位,林芝市财政局:
根据省科技厅制定的2018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科技援疆援藏)分配方案,现由省财政下达2018年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科技援疆援藏)共1,060万元(具体项目、金额详见附件),此款列2018年“2069999其他科学技术支出”一般公共预算科目,级次列本级,列“39999其他支出”部门预算经济科目,“59999其他支出”政府预算经济科目。
本次下达的项目资金均为科研资金,请各单位在收到省财政下达的预算指标后尽快按粤财教〔2017〕503号文相关规定直接支付至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户,并加强资金监管,专款专用,发挥财政资金效用。
附件:2018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科技援疆援藏)资金安排表
广东省财政厅
2018年9月10日。
重大科技专项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2023年,我国在重大科技专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将2023年度重大科技专项工作总结如下:二、重大科技专项进展1. 脑与类脑智能领域在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下,我国在脑与类脑智能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中,千亿级神经元数字孪生脑平台以复杂人脑为原型,实现了人脑全尺度千亿级神经元功能的精细计算模拟,为治疗抑郁症等脑疾病提供了全新思路。
此外,具备动态双目立体视觉和视听多模态控制的机器头脑已在轨道交通安全检测和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应用。
2. 超重油降粘和高凝油降凝技术在“大型煤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超重油降粘和高凝油降凝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成功研究出重油降粘及高凝油降凝方法与工艺技术措施,建立了解决同类型区块原油降粘与降凝工艺技术的问题模式,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复旦大学-蘑菇车联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复旦大学与蘑菇车联联合成立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中心通过车、路、云三端的海量交通大数据构建AI大模型,实现自动驾驶从感知到认知、协同决策,以及路侧数据赋能仿真和模型训练。
这一成果有望大幅提升全域交通运行安全与效率。
三、重大科技专项成效1.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我国重大科技专项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个项目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人才培养与引进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同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我国科技创新队伍。
3. 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在重大科技专项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影响力。
四、结语2023年,我国重大科技专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2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我省重点发展领域的战略规划,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重点针对医学诊疗设备及生物材料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或“卡脖子”问题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进一步强化我省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加快推进我省该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启动实施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专项。
本专项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惠及民生为导向,重点在医学影像、数字化诊疗设备、先进治疗装备、生物医用材料、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等领域,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制约医学诊疗设备及材料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品、核心部件、关键原料、新型生物材料、设备与器械等。
通过本专项实施,补齐补强我国在医疗器械相关领域的短板,增强我国健康医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自主保障能力,加快我省医学诊疗设备产业在以模仿为主的大格局中逐步形成“自我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促进我省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019年度支持专题及项目方向如下。
专题一: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攻关本专题主要针对高端智能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瓶颈性问题进行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突破一批技术、集成电路、元器件、原材料、系统集成等的研发,强化重大装备的自主掌控能力和产品产业化应用,完善我国医学影像领域供应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加快推进我省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原始创新能力并向与国际并跑阶段演进。
方向1:高热容量CT球管(一) 研究内容。
研发高热容量CT球管,重点解决液态金属轴承、电磁动态聚焦、栅控飞焦点、单端高压阳极水冷等关键技术,实现高热容量CT球管的产业化。
(二) 考核指标。
热容量不小于8MHU,焦点尺寸不大于0.6×0.7/1.1× 1.2mm2,功率60/100kW,支持机架转速不小于250rpm,寿命不小于20万秒次。
2019~2020年度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附件12019~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支撑海洋强省、“一核一带一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实施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专项。
本专项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我省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聚焦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研发,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关键领域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优先发展,为打造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2019~2020年度支持专题及项目方向如下。
专题一: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本专题下设3个方向,每个方向以项目形式申报。
方向1:近海底精细光学探测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研制及应用示范(一)研究内容面向深海资源调查、考古和海底目标搜索等精细探测需求,研制具有自主避碰功能的大深度自主水下机器人,实现复杂环境下近海底高精度自主航行;搭载高分辨率光学系统,研发图像处理及识别系统,实现近海底精细光学探测,具有图像大场景拼接和目标识别定位功能;支持自主水下机器人智能决策,实现关键靶区自主精细调查。
(二)考核指标1.研制可搭载光学系统的深海近底自主水下机器人平台,具有4500米水深的作业能力,巡航速度1节,巡航高度3米,连续工作不小于24小时,可实现复杂海底环境下的自主避碰与高精度航迹控制。
2.研制图像处理及识别系统,具有海底图像处理、图像大场景拼接和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图像匹配误差不大于1个像素;在图像两两重合不低于15%的情况下,海底大场景图像自动拼接率不小于80%;目标识别率不低于85%,可实现高概率海底目标自动识别。
发挥广深双城双区效应 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

专家论道发挥广深双城双区效应 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文/王欢 王陶冶 杨勇 拓晓瑞*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人工智能技术标准研究及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2018B010112001);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来源及发展政策研究”(2019B101001006)经过多年发展,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处于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第一梯队,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两大国家发展试验区为主引擎,珠三角地区为核心,其他地市联动发展的区域创新梯次发展格局。
为加快全省人工智能发展,广东从政策制定、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了前瞻部署,并取得良好发展成效。
政策方面,制定出台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行动计划、产业实施方案等三个“组拳式”政策措施,以政策红利引领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建设了鹏城云脑Ⅱ、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两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打造了鹏城实验室、琶洲实验室等省实验室,成立了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广东智能无人系统、广东琴智科技等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组建了16家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技术攻关方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软件与计算”“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五个重大专项部署了一批人工智能科技计划项目,掌握了一批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
应用推广方面,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在医疗、安防、交通、教育、金融等经济和社会领域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示范应用。
明确广深人工智能发展定位,释放双城联动、双区驱动效应2019年,科技部开始部署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以下简称“试验区”)工作。
试验区是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带动作用的区域。
自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全国各地结合自身人工智能发展优势,积极推进申建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13个试验区获批建设。
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附件1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专项依据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规划,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在脑科学关键技术、重大脑疾病诊治转化、类脑智能与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等方面实现突破。
具体指南如下(部分技术指标略):专题一:脑科学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30)(一)研究内容。
1.研发细胞特异性的标记技术,建设神经环路示踪工具库;2.研发生物相容性好、低阻抗、高信噪比、高通量的多脑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光电极阵列等细胞特异性调控技术;3.研制可实现精准跨颅,动态聚焦,神经环路水平刺激超声神经调控仪器。
(二)考核指标。
1.开发5~10个细胞特异性的标记技术,建立神经环路示踪工具库;2.研制出生物相容性好、低阻抗、高信噪比、高通量的多脑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和光电极阵列;3.完成基于面阵超声辐射力发生仪器的超声神经调控设备,可实现精准跨颅,动态聚焦,神经环路水平刺激;4.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育集聚高素质人才团队,申请25项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专题二:脑疾病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31)(一)研究内容。
1.研发大脑原位神经再生技术;2.研发脑疾病语言康复新技术;3.超声调控技术应用:研究超声调控神经细胞的有效参数,研究超声的作用点定位及温度监测。
(二)考核指标。
1.研制出可介导大脑原位神经再生的转录因子、化合物;2.揭示脑疾病语言障碍患者的大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和语言加工脑网络,制定一套脑疾病语言能力评估方案和语言康复训练方案;3.研发用于刺激神经元、脑组织的超声神经调控芯片;研制磁兼容非人灵长类动物超声神经调控工具;获得优化的超声刺激/抑制参数;建立超声刺激的磁共振定位、温度监测系统;4.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集聚高素质人才队伍,申请20项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专题三:新型大脑功能性断层成像系统研制(专题编号:0332)(一)研究内容。
2018年广东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基地)名称
学科领域
负责人
姓名
计划开始
日期
计划完成
日期
备注
1
研究生暑期学校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推免生
暑期夏令营
呼吸病学
赵金存
2018-09-01
2019-12-31
2
研究生暑期学校
广东省皮肤与性病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皮肤病与性
病学
张锡宝
2018-09-01
模式
医学影像
汤庆
2018-10-1
2020-10-1
面上项目
11
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改革研究项目
影像医学核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与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
医学影像与
核医学
陈淮
2019-01-01
2021-12-31
面上项目
12
广东省研究生示
范课程建设项目
数字化口腔医学
教育学
杨雪超
2018-10-1
2020-10-1
2019-12-31
3
研究生学术论坛
全国呼吸医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呼吸内科学
罗炜
2018-09-01
2019-12-31
4
研究生学术论坛
广东省泌尿外科研究生学术论坛
泌尿系统结
石与肿瘤
吴文起
2018-12-14
2018-12-16
5
研究生学术论坛
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公共管理
分论坛
公共管理
尚鹤睿
2018-11-1
13
广东省联合培养
粤教科函67号附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立项名单(高职院校

62 2018GkQNCX062 基于地磁感应的停车实时诱导系统设计
陈虹安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63 2018GkQNCX063 基于BIM的自动化地下空间安全监测研究
张雪松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64 2018GkQNCX064 基于无人机视频的道路三维场景重建技术研究
占善华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77 2018GkQNCX077 无人驾驶广义轨道交通防碰撞研究
78
2018GkQNCX078
产学研背景下汽车远光灯实时信息共享系统应 用研究
79
2018GkQNCX079
基于虚拟仪器的数控机床振动检测及故障诊断 系统研究
80 2018GkQNCX080 民航机场驱鸟系统智能算法研究
26
2018GkQNCX026
青柑去顶环切挖肉装置的关键设计与果肉剥离 试验应用研究
27
2018GkQNCX027
miR-576-3p通过调控CK1抑制成骨细胞分化成熟 及其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
28
2018GkQNCX028
大规模天线阵列毫米波通信系统复合域信道预 测技术研究
29 2018GkQNCX029 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喹啉酮类代谢产物的挖掘
杨焕磊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邹训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赖菊兰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35 2018GkQNCX035 基于机器视觉板材缺陷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36
2018GkQNCX036
基于高阶连接模式的复杂网络分析在听力损伤 患者脑电数据中的应用研究
37
2018GkQNCX037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大棚农作物喷药机器人的 研究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申报单位申报单位主要为广东省内注册的创新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鼓励港澳地区高校院所作为牵头单位或独立申报;欢迎全国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申报,项目评审与立项过程按照相关规定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联合相关优势单位进行申报。
如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或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一般不少于70%。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与省内单位公平竞争,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中管理;入库的项目在满足吸纳广东单位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30%)、在广东注册落户或团队加入广东省内单位、科研成果向广东单位转移转化等条件之一后,正式列入省级科技计划,拨付项目资金。
不得申报项目情况1.项目负责人或企业法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的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的(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2.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的;3.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申报的;4.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的;5.省内单位项目未经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的;6.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方式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省科技厅阳光政务平台”提交有关资料进行申报。
申报项目专题一:脑功能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31)研究内容:1、研发细胞特异性的标记技术,建设神经环路示踪工具库;2、研发柔性可拉伸、生物相容性好、信号可无线传输、低阻抗、高信噪比、高通量的多脑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光电极阵列等细胞特异性调控技术;3、研发适用于自由活动动物外周神经特异性调控的光遗传技术;4、研发可结合细胞精准度光遗传调控的高精度、大视场、活体三维光学显微神经成像技术;5、研制可实现精准跨颅,动态聚焦,神经环路水平刺激超声神经调控仪器。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3 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开发5-10 个细胞特异性的标记技术,建立神经环路示踪工具库;2、研制出柔性可拉伸、生物相容性好、信号可无线传输、低阻抗、高信噪比、高通量的多脑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和光电极阵列;3、研制出适用于自由活动动物外周神经特异性调控的光遗传技术及工具;4、研制出可结合细胞精准度光遗传调控的动物活体三维神经成像技术及工具(视场大小大于1mm,分辨率达到亚细胞分辨能力);5、完成基于面阵超声辐射力发生仪器的超声神经调控设备,可实现精准跨颅,动态聚焦,实现精确刺激;6、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20 项以上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资助强度:4000 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二:脑疾病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32)研究内容:1、研发神经再生新技术;2、研发特异性调控离子通道及受体功能的新技术;3、研发脑疾病语言康复新技术;4、超声调控技术应用:研究超声调控神经细胞的有效参数,研究超声的作用点定位及温度监测。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3 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研制出可介导大脑原位神经再生的转录因子、化合物、外泌体等;研制出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的干细胞移植、基因调控、神经多肽等新技术;2、研制出特异性调控离子通道及受体功能的新技术和工具;3、揭示脑疾病语言障碍患者的大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和语言加工脑网络,制定一套脑疾病语言能力评估方案和语言康复训练方案;4、研发用于刺激神经元、脑组织的超声神经调控芯片;研制磁兼容非人灵长类动物超声神经调控工具;获得优化的超声刺激/抑制参数;建立超声刺激的磁共振定位、温度监测系统;5、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20 项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资助强度:4000 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三:新型大脑功能性断层成像系统研制(专题编号:0333)研究内容:1、研究面向大脑认知功能、疾病诊断的新型脑科学断层成像机理,实现细胞层面上多种物理变量(如力学性质、电学性质、化学性质等)的无创测量与表征,并通过断层成像的方式获得其空间分布;2、研制小动物介电特性断层成像系统:针对新的成像机理,研究精准高分辨的断层图像重建方法,研发一系列改善脑部断层信号获取能力、增强信号解析能力的软硬件技术;3、研究大脑认知功能及重大疾病与脑结构的多种物理性质的耦合理论及分析方法,建立多动物、多疾病模型的大脑断层图谱。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3 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建立面向小动物大脑的新型功能性断层成像理论,能对多种新型物理变量进行表征;2、建立新型成像机理的先进图像重建方法、实现脑部组织介电特性的精准断层空间定位与成像、建立小动物脑部断层图谱;3、在9.4T 磁体下,研制用于建立具有大幅度提高成像分辨率与灵敏度的成像关键器件(包括8 通道射频发射系统、阵列式射频接收系统、多任务谱仪系统),并整合成样机系统,研制出其软硬件产品,成像空间分辨率达到100um;4、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20 项以上,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资助强度:8000 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四:抑郁症诊治方法研究(专题编号:0334)研究内容:运用组学、转基因/基因敲除、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光/化学遗传学、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队列等方法;1、研究抑郁症的易感和环境危险因素,构建抑郁健康大数据库、抑郁高危人群筛查的多因素模型;2、研发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和先导化合物;3、研发抗抑郁新手段,评估并制定个性化行为干预方案。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4 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建立抑郁健康大数据库、抑郁高危人群筛查的多因素模型;2、发现1-3 个能用于抑郁症诊断的生物标志,发现3-5个能用于药物研发的新靶点,发现3-5 个先导化合物;3、研发运动、光疗等1-3 种非药物新疗法;4、制定抑郁高危人群个性化干预方案;5、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10 项以上,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
资助强度:5000 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五:自闭症诊治方法研究(专题编号:0335)研究内容:1、研究自闭症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基于临床发现,建立人源化动物模型,解析自闭症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对脑功能和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实验依据;2、研发可用于早期诊断的新分子标记物,以及研发新一代自闭症基因诊断试剂盒;3、建构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和脑结构与功能成像的自闭症早期诊断模型和评估系统;4、根据我国国情,研究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以家庭和/或社区为中心的儿童自闭症行为和心理干预体系和方法,降低儿童自闭症致残率。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4 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建立4-6 个可靠的自闭症动物模型,揭示自闭症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及相互作用机制;2、发现3-5 个新的自闭症致病或风险基因和2-3 个新环境危险因素,建立自闭症基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新理论,鉴定3-5 个能用于自闭症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的新靶点;3、开发一套新一代自闭症基因诊断试剂盒,将目前自闭症基因诊断阳性率提升至35% 水平。
4、建立一套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和多模态脑结构与功能成像的自闭症早期诊断模型和系统;5、制定一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符合我国国情的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体系和标准,达到将我省(我国)自闭症致残率从现有的90%降低到70%以下的目标;6、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10 项以上,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六: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治方法研究(专题编号:0336)研究内容:运用组学、转基因/基因敲除、电生理、磁共振功能成像、队列研究等方法;1、研究阿尔茨海默症的遗传风险因素,构建相关基因调控网络,揭示表观遗传和转录组调控特征;2、构建携带特定遗传特征的人源细胞模型;3、建立中国人群阿尔茨海默症大数据库和多因素风险评估的新模型;4、研发可用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研发的新靶点;5、完善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诊断体系。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4 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建立大于2000 例的中国人群队列和全基因组信息,揭示阿尔茨海默症的遗传风险因素,构建3-5 种携带特定遗传信息的人源细胞模型;2、建立不少于1 种多因素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深度学习算法;3、发现3-5 个能用于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或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4、发现3-5 个能够用于药物研发的新靶点,发现3-5 个先导化合物;5、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5-10 项,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七:帕金森病诊治方法研究(专题编号:0337)研究内容:1、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中的交互作用及其干预新靶点;2、研发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新靶点及其先导化合物;3、建立帕金森病非人灵长类新动物模型;4、建立、完善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体系。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4 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揭示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及其规律,确立2-3 个干预新靶点;2、确立3-5 个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新靶点,发现5-10 个先导化合物;3、建立具备人类帕金森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非人灵长类新动物模型;4、建立一种基于新型分子影像探针的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技术,完善早期诊断体系;5、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5-10 项,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
资助强度:5000 万元左右/项。
申请方式:竞争择优。
专题八:类脑智能关键技术及系统研究(专题编号:0338)研究内容:1、研究脑功能模块的网络级算法模型,模拟大脑皮层下快速信息处理功能;2、根据网络算法模型,构建神经拟态器件、类脑神经网络模块;3、通信、计算、存储相融合的类脑复杂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期3 年。
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包括:1、建立模拟大脑快速处理信息功能的皮层下网络算法模型,以此为基础研发高效的类脑运动目标快速识别算法1 套;2、研制出神经拟态器件材料2 种,在此基础上构建类脑神经网络计算模块;3、在通信、计算、存储相融合的类脑信息系统应用机理和关键技术方面建立相应的表述模型、指标体系和应用规范;开发一套基于通信、计算、存储相融合类脑关键技术的系统验证平台,模拟动物神经系统防御能力测试;4、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发明专利15 项以上,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