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移民村年龄结构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宁夏自发移民探析: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宁夏自发移民探析: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宁夏自发移民探析: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随着自发移民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周围社会的不断发展,自发移民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既有自发移民者自身造成的问题,也有因当地政府管理缺失或不到位所造成的问题;既受到了经济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社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问题甚至受到了民族宗教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发移民作为一种对国家、对个人均有益的社会现象,已经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下去,因而在解决自发移民存在和引发的一些问题时,不仅要解决现有的自发移民的问题,而且要从长远出发,引导自发移民合理有序地进行发展。

自发移民存在问题一、自发移民自身存在的问题1.户口落实问题。

在中国现行的户口制度下,户口状况不同,意味着其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不同的。

户口在农村与土地问题联系密切,在城市则与就业和上学机会紧紧挂钩。

就笔者调研和访谈的结果来看,户口问题被自发移民列为第一大难题,同时也是自发移民认为政府解决得最不力的一个难题。

对于自发移民来说,由于户口的非本地化,导致他们附着在户口上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尽失。

宁夏绝大多数自发移民都是通过租赁土地进行发展的。

土地的出租者因为具有当地的户口因而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一方面是国家赋予的一切惠农政策,如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补贴;另一方面是收取租赁者的租金。

而自发移民租用或借用当地人的土地,不仅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而且不能享受国家对于土地和农村、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

此外,没有本地户口还引发出各种权利丧失的局面,如有些地区自发移民的孩子入学要交金额较高的择校费,大部分移民难以享受当地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等等。

可以说,户口问题已经成为自发移民日常生产生活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

然而,由于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权力有限,致使这一问题难以有所突破。

2.前期发展困难问题。

自发移民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到北部川区,搬迁、购地、购房、购置生活用品、开展生产等各项开支几乎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积蓄,相当一部分家庭甚至需要依靠亲友的借款才能支撑前期的搬迁成本。

移民村工作情况汇报

移民村工作情况汇报

移民村工作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移民村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汇总,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情况汇报:一、移民村基本情况。

移民村位于我市郊区,是一个以外来移民为主体的社区。

村内居民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总人口约1000人。

村庄面积较小,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问题和困难。

二、工作开展情况。

1. 就业服务。

针对移民村居民的就业问题,我们积极开展了就业服务工作。

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并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已有30名村民成功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岗位。

2. 教育支持。

针对移民村内部分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接受良好教育的问题,我们积极组织了爱心捐助活动,为这些孩子提供学习用品和学费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村民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3. 社区建设。

针对移民村内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开展了村庄环境改善工作。

修建了道路、安装了路灯,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村民的法律宣传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文化活动。

为丰富移民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庙会等,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就业问题仍然突出,需要继续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帮助更多的村民实现就业。

2. 教育支持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强对孩子们的学习辅导和心理关怀,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 社区建设工作需要持续推进,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4. 文化活动需要更加多样化,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移民村的工作支持力度,全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改善移民村的发展环境,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也希望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移民村的发展和进步。

宁夏生态移民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宁夏生态移民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期 内脱贫致富 比较 困难 ,移 民对技 能培训和 技术指 导 在原住地近 三成 的家庭收入来源 。但 目前 移 民区户均
4平方 米 , 而且庭 院空 置面积 较小 , 建 圈舍 的需要很 迫切 。 在对移 民访问 调查时 , 当问到 急需要政 住房 只有 5
府 帮助解决 的问题时 , 第一位是 信贷支持服 务 , 第二 位 极为有 限 , 也 没有地方堆放饲草料 , 发展养 殖业受到 限
上 文化程度 的只 占 1 0 . 1 %。可 以看 出移 民劳动 力 的受 耕地少且地力较差 。 土地是农 民赖 以生存 的基础 , 调查
4 3 . 2 %的被访者认为耕地太少 是影响他们增收 的 教育 程度 明显低 于全 区农村平 均水平 。由于移 民文 化 显示 ,
单 纯依 靠有限 的耕地 , 无法 达到脱贫致 富的 程度 较低 , 导致 劳动技能普遍 较低 , 接受新 知识和新 技 重要 因素 ,
( 二) 发挥移 民从事 养殖业 的传统优 势 , 大力推 进
( 四) 拓宽移 民产业路 径 , 多元化促进移 民增收 。 充
移 民分散舍饲 圈棚养 殖。被 调查 的移 民 中 6 7 . 6 %的受 分利用生态移 民带来 的丰富劳动力和 良好 的基 础设施
术 的能力不足 , 发展 经济意识较差 , 商 品观念 淡薄 。由 目的 。 由于安置移 民的土地大 部分为新 开垦 的荒地 , 有 于 目前给移 民提供 的技能培训 时间太短 、 层次较 低 , 移 限 的耕 地地力 脊薄 , 需 要一定 时 间的熟化 、 改造 过程 ,
民掌 握技术有 限 ,移 民的技能没有 跟上产业 发展 的步 因此 , 必须加 大投入 , 加快土地改 良和农 田水利设施建

宁夏生态移民的社区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的社区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的社区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宁夏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移民新村。

异地搬迁安置导致搬迁后移民户收入渠道被迫中断、原有的社会关系也被打散重新整合,移民村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虽然宁夏地方政府加大了对移民新村的扶持力度,但是移民土地减少、移民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加上移民村庄交通的便捷,移民为了谋取生活,很多的移民户选择外出务工。

这就对原有传统和封闭的移民新村进行了冲击。

再加上移民搬迁社区的规模不同,移民面对新的生活社区,使得移民对社区的的认同度有所降低。

社区认同是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这涉及到农民对社区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农民对社区的认同度越高,其对社区的依赖就越强,这将有利于农村社区的管理。

本文对宁夏生态移民的社区认同情况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社区认同相关概念,重新界定出社区认同的概念以及社区认同的三个方面。

本文认为社区认同包括三方面:对社区评价与满意度、愿意与村民交往、愿意参与社区活动。

这分别为社区功能认同(社区物质评价)、社区情感交流(集体情感交流)以及居民愿意在社区参与活动(行为);其次,分别对移民社区功能上、情感上、行为上认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针对移民社区认同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分析,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第四,针对分析结果,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首先,移民在对社区功能的认同度相比较高,移民对于在社区情感上的认同上,地域情感认同是比较高的,在成员之间的情感认同是比较低的,在对社区行为上的认同上是比较低的。

其次,对移民社区认同的影响因素来说,就对社区功能上的认同,社区规模、受当地风俗影响、向村委会提出意见影响较大,搬迁距离的影响较小;就影响移民社区情感认同的主要因素中,邻里关系、受当地风俗影响的影响最大,社区规模、政治参与、村委会办事效率的影响次之,搬迁距离、过本民族节日的影响最小;就影响移民在社区行为的认同主要因素中,男性、关心公共事务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村委会办事态度、过本民族节日、获取信息渠道、邻里关系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社区规模有着显著的影响。

宁夏生态移民情况调研报告

宁夏生态移民情况调研报告

青铜 峡市依托黄河金 岸建 设 、酿酒葡 萄种植和工 区工程建设 和配套设施满意度 较高 ,通过移 民后 一段
业 园区发展 , 大力发展 酿酒 葡萄产业 , 在 同兴村 及甘城 时期 的生活 , 切 身感 受到 了搬迁带来 的好处和利 益 , 移
子建设 葡萄种植基地安 排当地移 民打工就业 ;在三个 民的 1 3 常生活便利 , 每天可 以吃到新 鲜 肉菜 , 适 龄儿童 移 民安置 区分 别建设 了奶 牛养殖 园区 ,同兴村 养殖 园 上学距离远 、 行路难 的问题 得到彻底 改善 , 医疗卫生 等 区奶牛 已委托上 陵集 团托管 经营 。 公共设施 完善。移 民搬迁后 , 信息来源广 、 渠道宽 , 外出
( 二) 产业发展各具特 色
通过调研 了解到 , 目前生态 移民土地集 中安 置 , 原
亩设 施农 民政 策提供可靠 的依据 ,自治 区统计局 近期组织人员 则上人均安排一 亩水浇地 ,支 持户均发展 l 有条件 的县 ( 市、 区) 支持户 均发展 1 亩设施农 田或 对 同心县 、 红寺堡 区 、 灵武 市 、 金凤 区 、 兴庆 区 、 贺兰 县 、 业, 青铜 峡市等 7个县 ( 市、 区) 的8 个移 民村 进行 了调研 , 1 座高效养殖 圈棚 。青壮年劳动力有外 出务工的 , 也有
( 区) 9 1 个 乡镇 6 8 4 个行政村 1 6 5 5 个 自然村 , 其 中县 内
同心县 实行 人均 1 — 2亩水浇地政策 ,在移 民户 院
安置 3 5 %, 县外 安置 6 5 %; 规划建设 安置 区 2 7 4个 , 其 中建有养殖 圈棚 , 鼓励农 民养殖育肥牛 。
中: 生态移 民安置区 2 3 4 个 。截提供户均两亩温棚 , 完成二代 日光温棚 5 7 0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编辑:青海参事室第3期(总第33期)省政府参事:蒲文成徐连生唐道城司文钰庞晓丽省政府参事室:吴新德李芳丽2011年12月12日生态移民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实践,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惠及特殊困难群体民生、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区推进生态移民的经验,省政府参事室于10月下旬组织部分参事赴宁夏的中卫、吴忠等地考察了生态移民情况,宁夏积极扎实而又富有成效地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度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移民群众的脱贫致富空间,有效地推进了生态保护和建设,较好地实现了“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战略目标,为西部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生态改善多赢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宁夏生态移民取得的积极成效宁夏是全国生态移民实施较早、规模较大的省区。

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和自治区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帮扶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组织了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及易地搬迁移民,累计搬迁移民近84万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收入稳定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生态移民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南部山区是宁夏生态移民的主战场,居住在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内及边缘地区的群众,移民搬迁前仅有5.3%的人口通水、通电、通路,72.4%的人口仅通电或通路,22.3%的群众水、电、路都不通,就医、就学困难户占65.1%。

易地搬迁后,在实现水、电、路三通的同时,配套建设的教育、医疗设施基本齐全,就医、就学便利,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移民群众奠定了脱贫致富的基础。

红寺堡区是宁夏较早的移民集中安置区,仅近3年就引进资金9.52亿元,发展企业36家,年产值达3亿元。

利用充足的风能资源,建成两个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投资10亿元、5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也已正式开工建设。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doc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doc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篇一:实施生态移民(调研报告)海原县生态移民调研文章实施生态移民推动海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海原县移民办二〇一二年实施生态移民推动海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国家级贫困县。

全县土地总面积498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个管委会和1个自然保护区,168个行政村、1175个自然村、8个社区,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92%和69%。

目前,全县仍有近15.7万贫困人口生存在重点生态脆弱区、生态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地震断裂带和偏远山区,且干旱缺水,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严重缺水是制约海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苦瘠甲于天下,在这块土地上却生息着46.5万人口,使本来就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载,出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尴尬局面。

尽管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先天不足加之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樵采和祖辈粗放耕作的落后方式,成为发展中无法逾越的硬伤,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出路在哪里?一、艰难地探索改革开放二十年,历届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艰苦创业,打机井、修水库、修梯田、修道路、架电网、建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脱贫-反贫-再脱贫的怪圈没有彻底摆脱,治标不治本,是不是还有其他出路呢?县委政府的决策者在思考这个问题,区党委政府的高层决策者在思考,广大干部群众在思考,通过思考、探索、实践得出两个字那就是移民。

通过移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海原移民应该说是走过了投亲靠友搬迁到政府组织跨县移民再到县内移民这样一个历程,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才能实现海原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

二、生态移民实施情况1989年以来,全县通过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和群众自发移民的形式,累计完成移民搬迁8.8万人,其中依托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开发安臵移民5.5万人,县内安臵移民1.2万人,群众自发向区外和区内各市县移民2.1万人。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专题之十一: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宁夏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宁夏南部山区包括固原市的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原州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县共8个国定贫困县,涉及162个乡(镇)、1637个行政村,总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58.8%。

2003年总人口238.4 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19.4万人,分别占自治区总人口和回族人口的42%和60%。

经过二十年的扶贫开发,1999年南部山区已整体基本解决了温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贫困标准统计,到2003年底,宁南山区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6.7万人,低收入人口71.3万人,合计98万人。

这些人口又大多生活在六盘山阴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沟壑区和中部干旱风沙区。

这里生存条件严酷,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远远超出了资源的承载能力,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第一产业,本身不具备优势的种植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形成了以落后的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过垦、过牧、过樵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以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2001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区之一,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

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条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因此,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我区又称做生态移民工程。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因地制宜的根据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认真落实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试点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工程的特点国家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工程在我区叫“生态移民工程”,这是自治区发改委结合宁夏实际起的名字,已经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广泛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5, 4(4), 372-378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5 in Hans. /journal/ass/10.12677/ass.2015.44054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Age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Immigration Village in NingxiaHong Qiao,Qian Lei*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Yinchuan NingxiaReceived: Dec. 12th, 2015; accepted: Dec. 28th, 2015; published: Dec. 31st,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From 2008,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mplemented the ecological migration project.Immigration is a new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research immigration villager’s age, ımmigration policy, ınfrastructure and so on,we made the age structure of immigrantion village. We want to through the age structure diagram to analyze the local economy, environment, family planning, the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issues. This article also makes a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for immigration. Throughout the research process, we have taken a sample survey, random sampling mode. We found that the immigration age structure is growth, many policies may not be implemented, and migrant village situation must be improved.KeywordsImmigration Village, Development, Age Structure, Survey宁夏移民村年龄结构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乔虹,雷茜*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收稿日期:2015年12月12日;录用日期:2015年12月28日;发布日期:2015年12月31日*通讯作者。

乔虹,雷茜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08年开始实行了生态移民政策,移民是一个新的种群,本文根据调研移民村村民的年龄、移民政策、基础设施等项目,做出了移民村的年龄结构图,通过移民村年龄结构分析移民村未来环境、经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这些方面将要遇到的问题,本文也对移民村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政策落实情况做出了描述。

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抽样调查,随机采样的方式。

发现移民村的整体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而且很多政策落实不到位,移民村的情况还有待改善。

关键词移民村,发展,年龄结构,调研1. 引言生态移民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自2008年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行了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宁夏中南部常年雨水稀少,土地贫瘠地区例如宁夏固原、海原、泾源等地区的人们搬迁到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例如宁夏中卫市、银川市、吴忠市、灵武市等地区,涉及到全区23万人。

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区贫困问题的战略决策,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移民村经济发展状况、政策落实情况、基本设施的保障等是否完善,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为此,我们团队对这项工程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抽样调查的形式重点对移民区现状及移民区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研,涉及到全区三个市,五个县共计9个村庄,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本文将根据这些数据来探讨宁夏生态移民区建设和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和对策。

2. 研究方法本次调研活动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的方式。

2.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种类很多,依据问卷的填写方式,可分为代填式和自填式两大类型。

其中使用代填式问卷常见的有访谈调查和电话调查2种。

代填式问卷是指在征询受访者意见之后,由调查人员代为填写的问卷。

根据问卷的有无,访谈调查也分为2种形式[1]。

本次调研活动我们考虑到需要实地了解当地移民村的基本情况以及有些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我们所有的问卷调查均采用代填式,运用了由我们小组成员按照调查问卷进行提问,由被调查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再由我们小组成员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保证了我们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以及数据的真实性。

调查问卷内容本次调研活动涉及移民村范围很广,为保证能够获得大量的有用的信息,我们小组成员也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的内容。

调查问卷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移民的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工作类型、享有的社会保障等,这些问题能够了解移民村的基础信息。

第二部分为移民村的概况,包括,何时从何地搬迁而来、搬迁时政府的补助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

便于我们了解移民村整体的请况。

第三部分为移民村生活现状,包括,村民现在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迁出地的对乔虹,雷茜比。

由于各地区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略有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我们调查问卷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但基本所有的调查问卷都基于这三个部分,在调研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也拓展性展开一些问题的探究,对我们深入地了解移民村有很大的帮助。

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医疗条件、环境卫生,均由调研小组进行观察、调研,并自行填写调研报告。

2.2. 抽样调查调查方式分为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

全体范围的调查通常称为普遍调查,简称普查。

比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

因为普查工作量大、调查成本和代价高,所以大范围实施比较困难。

但在小范围的情形下,如村镇规划、历史街区保护等方面,还是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

相比之下,抽样调查的应用更为广泛。

抽样调查是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总体)之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代表(样本),并以对样本调查的结果来推论全体被研究对象的一种调查方法[1]。

宁夏移民村一般为政府统一规划搬迁,不同的移民村中村民有1000~5000人不等,为保证取得数据的精确性,在每个移民村中样本数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10%~30%之间。

3. 移民区的现状在我们调研的移民村中,所有的村庄都是政府统一建造的房屋,村落规划整齐,街道平整,卫生所、学校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有不少移民房屋靠近街道,便将房子改造成商铺,移民村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3.1. 基础设施情况每个移民村有1~4个卫生所不等,但有80%卫生所处于关闭状态,且卫生所内的医生有40%都为赤脚医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村民有除发烧感冒之外的疾病基本上都要到银川市或者就近的市区医治,就医情况十分不便,卫生所形同虚设。

每个移民村都有小学,有20%移民村内有中学,保证了移民村内孩子的上学问题。

95%的移民村都交通便利,有直达县(市、区)的公交车,村民出行方便。

3.2. 政策落实情况根据宁夏《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若干政策意见》(后文统一简称为《意见》)移民享有的政策涉及到住房、农业、户籍、土地等方方面面,保障移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发现,100%的农户户籍都在搬迁到居住地之后三个月之内都得了妥善的解决,并且都居住到了政府提前建造的房屋内。

《意见》规定生态移民每户54平方米的住房,建房自筹资金每户一律按1.28万元标准由迁出县(区)负责收缴,在我们调研的移民当中,100%的农户居住的房屋面积均为54平方米,但在各地,农户所缴纳的建房自筹资金都有不同程度的高于1.28万元,有38%的农户缴纳的为规定的1.28万元,其余的农户都缴纳了1.28~1.33万元不等。

此外,《意见》中提及的给与农户补贴政策也均已落实,根据移民地区不同,各区或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地的移民政策进行了调整,移民村总体规模完善,发展良好,卫生、医疗、上学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村民们都说搬迁之后的生活比在迁入地好很多。

4. 移民村年龄结构本次调研涉及到全区三个市,五个县共计9个村庄,现将调研数据整理如图1。

通过年龄结构图显示,移民村的年龄结构还是属于稳定型的。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整体属于衰老型[2],乔虹,雷茜Figure 1. Age structure of immigration village图1. 移民村年龄结构图移民村的年龄结构具有特殊化,根据调研表明,这些移民都是在政府实施生态移民政策时才从固原、海原、或其他省市搬迁而来,搬迁时的移民大多数在15岁~45岁之间,所以移民村的老龄人口比与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小。

年龄结构对本地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我们将重点研究年龄结构对本地区环境、经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方面的影响。

4.1. 环境宁夏回族自治区移民众多,本文特选取两个移民聚集地来探讨移民对环境的影响[3]。

红寺堡区占地2767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179390人,人口密度为64.83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算法如下:人口密度= 总人口数÷ 占地面积据联合国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2.1人/平方千米,红寺堡区人口密度小,耕地面积大。

本地居民以务农、打工、个体经营为主,对本地环境发展的影响不是很大[4]。

本地移民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呈稳定型,但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仅为80%,继续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红寺堡区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青少年比重将会增加。

同心县也是典型的移民聚集地,同心县占地7264平方公里,拥有35万人口,人口密度736.5人/平方千米,大大超过我国平均人口密度132.1人/平方千米,人口负荷严重,且本地居民以务农、打工、个体经营为主,属于封闭型经济,人口流动性不是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