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公开课)

10.《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红头在牛肚子里的路线,简单复述红头旅行的过程。
2.抓住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感受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教学重点:感受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认识了两只非常可爱的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呀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这可爱的两小只。
2.你还记得这对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吗?有一天,红头和青头一起捉迷藏。
红头,青头。
最后,红头。
3.你们知道红头为什么能从牛嘴了出来吗?(引至这是牛吃草时的反刍现象)你能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反刍”吗?——牛吃东西的时候,不会细嚼,会吞进肚子里,然后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这样的过程就叫“反刍”。
4.红头终于得救了,都还记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吗?我请同学上台演示一下,如果你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说成完整的一段话就更好了。
(指名说,完善旅行路线)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旅行啊,你看这就是童话的特点——想象奇特。
二、体会心情旅行应该给人带来快乐,但是红头在这次旅行中,它的心情怎样的呢?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7—18小节,用横线画出描写青头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红头语言的句子,引号里面就是它说的话。
体会它当时的心情。
(自由读课文,画下相关句子)你体会到红头怎样的心情?预设: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一次对话(1)“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①发生了什么红头要拼命地叫?(指名学生回答:第7小节——和草一起被卷进牛嘴里)感觉很害怕,你会怎样叫呢?(指名读)从你的朗读里我感受到了红头真的很紧张、害怕。
如果你是红头,你会怎么拼命叫?(指名读)我们男生来帮帮红头,替它求救。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以及词语,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蕴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疑难。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查阅资料,解决疑难,并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学准备】1.有关书籍。
2.制作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旅行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2.完整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二、初读课文预习,整体感知1.出示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自学2.交流:(1)读准字音:ɡúzhù骨碌贮藏(2)区别:贮藏蕴藏3.开小火车轮读课文,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4.再轻读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绞流: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3)提出研究要求:①老师提供书籍。
②老师提供有关资料(每组一份)。
③点击校园。
④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三、交流研究成果1.牛的胃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因为——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1)学生交流:(2)多媒体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
(3)结合读文。
3.小组分解色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红头、青头的看法。
(抓住红头、青头说话的语气,读好课文)四、小结拓展。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文选自三年级上册第十课,是一篇科普故事。
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到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了危险,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牛有四个胃,牛吃食有反刍的现象,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学会安慰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讲述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以及它是如何在XXX的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
难点:体会XXX与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法,课文播放,讲解法。
学法:合作法,模仿法,交流法。
教具:电子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旅行”,让学生谈论他们去过哪里旅行以及旅行的感受。
2.板书完整课题“10在牛肚子里旅行”,让学生思考他们想了解什么。
3.通过展示图片,整体感知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1.要求学生自学课文,读通每个字和句子,并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分段指名读课文,并纠正发音错误。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强化识记。
4.学生齐读词语,总结课文内容。
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1.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2.探讨红头为何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引导学生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
3.讲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并让学生模仿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XXX与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课堂小结1.总结牛的吃食特点和胃的消化过程。
2.强调珍惜友情,团结互助,学会安慰别人。
五、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内容。
2.思考并写下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悟内容,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和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3.学生自由阅读课文5-17自然段,理解故事情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咱、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几”,会写“旅、算”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4.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牛胃简笔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咱、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几”。
会写“旅、及”等字。
2.默读课文,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一、导入1.出示:旅行。
(1)指名读。
(2)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你们旅行都去过哪里?(3)揭示课题你一定没体验过在牛肚子里旅行吧?今天我们跟随一只小蟋蟀来一次惊险的旅行。
(板书课题,指导写“旅”)2.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难读、易读错的词语指名读,正音。
答应拼命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几乎蹭来蹭去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童话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板书:青头红头)2.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用直线勾划下来。
交流: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3.看路线图说故事,理清脉络(1)红头经过了哪几个地点,让我们一起理一理。
全班交流:吃到牛嘴里吞到牛肚子里牛的第一个胃里牛的第二个胃里回到牛嘴里从牛嘴里喷了出来(2)根据路线图,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天,青头和红头玩捉迷藏。
红头躲在草堆里,被大黄牛……红头终于死里逃生。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那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紧张)别紧张,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跟大家玩一个动物知识小竞赛。
师提问:你们知道壁虎有什么特殊本领吗?谁来?生:(壁虎尾巴断了可以再长)
师:哇你这么厉害啊,看来你《小壁虎借尾巴》的知识掌握真牢固?好那谁来说说:长颈鹿有什么特殊本领呢?依次展开
师:牛呢?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生:牛有四个胃。
师:牛有四个胃,那你知道牛的四个胃分别在哪里吗?(出示挂图,贴牛胃的位置)今天钟老师就带着你们去牛的肚子里边进行一次奇
妙的旅行(板书:牛肚子里的旅行)
二、复习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识记“咱”“答”“偷”等15个生字,学写“旅”“救”“算”等13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品读红头和青头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以及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
4、通过画图理清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1、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2、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揭题写字:同学们,童话王国是个神秘的世界,今天我们就和两只小蟋蟀一起走进童话世界经历一次惊险又神奇的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
2.板书课题:(10.在牛肚子里旅行)板书的同时指导书写“旅”字。
“旅”是左右结构,左面是个“方”字旁,“撇”“横”是“人”字的变形,表示旅行和“人”有关,“人”字的下面和“派”字的下面一样。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么样?【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接引入新课,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学贵有疑”,开篇以疑导学,强调读书要思考,不仅调动了儿童阅读的兴趣,又指向了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弄清路线1.点名读课文。
(1)结合课文语境学习多音字“几”“答”,在朗读课文中为“贮藏”“骨碌”正音。
(2)边听边思考,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2.通过读书谁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只名字叫红头的蟋蟀进了牛肚子。
(2)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玩捉迷藏时被一头牛吃草时吃进胃里。
(3)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么样?感觉这次旅行不轻松,红头随时会死掉。
3.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里面藏着一个“反刍”的科普知识。
张之路爷爷就把“反刍”这个复杂的科学知识藏在了红头的旅行路线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5个字,会写“旅、咱、怜”等1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2个字,会写“旅、咱、怜、及、救、拼”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估计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旅行过的地方,旅行后的感受是否喜欢旅行,最喜欢去哪里旅行。
)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
学生齐读课题,并跟随老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同桌相互交流。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蟋蟀蹭来蹭去大吼一声知觉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
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老师也可以范读。
(2)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B.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1.分角色朗读课文,做两个动物小帽子,分发给读课文的两个学生。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精读课文(过渡:上节课我们还遗留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帽子?)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
找完的同学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自然段:1、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汇报。
2、想一想那么可爱的小汪霞却得了重病,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都没了,她得心情怎么样?请你画一画表现汪霞心情的句子如果你就是小汪霞,你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这种不安的心情读一读。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过渡:还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让所有同学都戴帽子呢?)1、思考:汪霞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请你把表现汪霞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1)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2)此时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怕什么?(3)那你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么?当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1)意外是什么意思?(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5、比较句子她来到教室门口——大步走进教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三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一篇有趣的科普故事。
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到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我们了一个科学知识:牛有四个胃,牛吃食有反刍的现象,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学会安慰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它是怎样在青头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
难点: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课文播放,讲解法
学法:合作法,模仿法,交流法
教具:电子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
2、板书完整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看图整体感知。
(媒体出示)
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学生自学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媒体出示)读准字音:ɡúchù
骨碌贮藏
(3)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细嚼慢咽知觉蹭来蹭去
区别:贮藏蕴藏
(4)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5)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交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
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
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
(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
(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
a)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b)指名反馈。
c)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媒体出示)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4、交流研究成果
a、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
自己马上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因为
b、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1)学生交流:
(2)结合读文。
5、再读课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鼓励。
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媒体出示)
(2)指名反馈找句子。
(媒体出示)
(3)练习说话:(媒体出示)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告诉红头躲过牛的牙齿);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它一定能出来);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
)
(4)组织谈话:从青头的语言和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根据提示写出第7节和第11节的主要意思。
(媒体出示)第7节写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
第11节写青头大声告诉红头(要躲过牛的牙齿。
)
(6)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
1、读词语
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知觉蹭来蹭去细嚼慢咽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五、完成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
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知觉蹭来蹭去细嚼慢咽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媒体出示)
第二课时
一、提问导入:
1.你们家有哪些动物?(生回答)
2.那你们都见过牛吗?(生回答)
3.那这节课我们跟一个朋友一起在牛肚子里旅行吧!
(师出示课件图片并板书课题:17.在牛肚子里旅行,引导学生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播放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听,并分自然段。
谁来说一下这篇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20个)
2.按自然段来讲课文。
谁愿意把课文中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1)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找出描写有关青头的句子并标记下来。
(3)读句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青头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理解课文。
青头的动作:蹦到牛身上,不顾疼痛爬起来大声喊,又跳到牛背上,爬到牛背上用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4)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1) 自由试读。
(2)生生互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红头的紧张,着急的心情,读出青头的真诚,勇敢和沉着。
四、想象表演,深化理解。
1.想象: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与青头还会说些什么?
2讨论交流。
3.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加上合适的动作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
4.学习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了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课文变成自己的话来讲故事给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蟋蟀捉迷藏跳碌
一(只)蟋蟀得:de(得到)
一(个/对)朋友 dei(得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