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劳动定额的制定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劳动定额》期末复习课件(成考)第8章

《劳动定额》期末复习课件(成考)第8章

第八章劳动定额的统计与分析劳动定额的统计与分析是劳动定额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劳动定额的统计,可以取得产品实耗工时的数据资料,了解和掌握车间、班组及个人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检查和衡量现行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揭示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劳动消耗的主要问题,等等。

第一节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与劳动定额汇总一、实耗工时的概念及意义实耗工时亦称实作工时、实动工时、实用工时,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工人为完成生产任务或生产合格产品而实际耗用的劳动时间。

按照统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总产品的实耗工时;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

按照生产单位和加工工艺过程的不同,可分为:车间或班组的实耗工时;工种的实耗工时;工序的实耗工时;等。

实耗工时的统计可用于:了解和掌握工人的实际生产能力;考察企业及车间、班组和个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衡量现行定额水平是否先进合理;发现和揭示生产过程中影响劳动定额的各种问题。

二、产品实耗工时的统计方法1.按生产单位或生产者个人统计汇总采用该种方法时,为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可采用倒算的方法,求得本单位或个人加工某产品的实耗工时。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该种方法适用于生产稳定、品种少的大批大量生产单位。

2. 按产品或零件逐道工序统计汇总采用这种方法时,一般是由车间定额统计人员定期的根据原始记录登记台帐,制表上报厂部,厂部定额管理人员根据各车间上报的报表(日报、周报、月报、)或工时统计台帐,按产品分车间或分工种汇总。

该种方法适用于生产比较稳定、产品品种少、生产周期短、原始记录较完整和准确的单位。

3. 按产品批量统计汇总即以一批产品为对象,统计汇总其实耗工时和完成定额工时。

采用该种方法时,单位产品实耗工时计算方法如下:式中:该种方法适用于生产周期较短、小批量生产单位。

4. 按典型产品、典型零件或典型工序统计汇总该种方法适用于生产周期长、产品结构和工艺加工过程较为复杂的单位。

5. 完成率推算法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由于生产连续性强,很难区别投入批量。

劳动定额管理程序培训

劳动定额管理程序培训

劳动定额管理程序1.目的通过开展工作研究,消除无效劳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定额水平,促进劳动定额管理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生产管理系统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集团公司所属各直属专业厂、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

3.术语和定义3.1劳动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单位产品所规定的必要劳动时间消耗标准或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数量(或完成工作量)的标准。

前者称为“时间定额”,后者称为“产量定额”,这两种形式可以直接转换,都是劳动计量标准。

3.2工作研究:是运用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技术,对工作系统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多种环境等进行分析、研究、设计、改进,力求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工作成果的一项工程技术。

3.3劳动定额水平:是指劳动定额的松紧和平衡程度.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由人的素质和物质条件以及己达到的生产技术、企业管理和劳动组织水平所决定的。

4.职责集团公司的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实行两级管理。

集团公司的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在集团公司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由集团公司生产制造部统一归口管理,日常办事机构是生产制造部工业工程室。

直属专业厂、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在本单位主管总经理(或厂长)领导下,由各单位的工业工程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4.1集团公司生产制造部4.1.1组织贯彻国家、行业的劳动定额标准,组织制定、贯彻集团公司的劳动定额时间标准。

4.1.2制定集团公司有关劳动定额管理文件。

4.1.3组织开展工作研究工作,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消除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4.1.4平衡集团公司劳动定额水平,组织各单位制定和修订产品的劳动定额。

4.1.5审批直属专业厂劳动定额。

4.1.6编制、汇总集团公司产品劳动量;统计、分析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

4.1.7指导、评价下属各单位开展工作研究工作及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组织系统培训工作;开展经验交流。

《劳动定额》期末复习课件(成考)第7章

《劳动定额》期末复习课件(成考)第7章

第七章劳动定额管理第一节劳动定额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劳动定额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上的劳动额管理包括:劳动定额的制定、劳动定额的贯彻与施施、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劳动定额的修订等过程;狭义上的劳动定额管理包括:劳动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与管理制度的拟订、劳动定额水平的核算、劳动定额的修订等。

一、劳动定额的管理机构(一)设置劳动定额管理机构的原则1. 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劳动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置,一定要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定额工作的开展,这就涉及到定额管理机构的归属问题。

劳动定额管理机构的归属,企业目前作法不一。

有的企业将其设置在技术部门,有的企业将其设置在生产部门。

多数企业将其设在人力资源部门。

从是否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定额管理工作开展的角度考虑,还是将其设在人力资源部门较好些。

理由如下:(1)劳动定额不仅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手段,而且是改善劳动组织,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这些工作与劳动定额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又都属于人力资源部门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在内容上是不可分割的。

(2)劳动定额是贯彻按劳分配,实行计件工资和奖励,以及工人升级考核的重要依据,而这些工作的内容也都是属于人力资源部门职责范围内的。

(3)劳动定额工作虽然技术性较强,但就其性质来说,仍然属于经济管理工作的内容。

尤其是劳动定额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些工作由人力资源部门承担,更能保证其效果。

2. 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所谓集中统一管理是指管理的主要权限集中在厂一级或总公司一级,由厂一级或总公司一级的定额主管机构统一工作计划、统一平衡定额水平、统一确定定额的修改期限和审批、统一使用定额人员等。

所谓分级管理是指在厂或总公司一级设置若干专职定额人员,在车间或分公司一级设置兼职定额人员。

在实行分级管理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给与车间或分公司一即定额人员一定的权限,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3.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所谓专业管理是指应建立和健全一整套专业管理组织和机构,并配备适量的专业管理人员。

第二章、劳动定额

第二章、劳动定额

设计定额:根据产品工艺资料和工厂设计任务书,采用定额标准或者 通过与同类产品的现行定额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后确立的定额标准。它 主要用于计算生产规模,确定设备需求数以及选择所需组织形式的主 要依据。
三、生产过程时间的构成 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定额时间,一部分是无效时间。 1、定额时间是指工人完成某项工作所必要的时间消耗,它由基本工作时间和宽放 时间构成。这里,书把基本时间放在作业时间之后,但是我翻阅了大量的关于生产 定额方面的书籍,都是把基本时间放在作业时间之前的。我们改过来。 基本工作时间是指直接用于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它包括作 业时间和辅助时间两个内容。作业时间是指完成工艺操作,使得劳动对象直接发生 形变所消耗的时间。辅助时间指的是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所进行的各种辅助操作 所花费时间。什么是辅助操作呢,比如在车床上装卸工件、对零件进行测量等工作, 这些工作不是直接作业于生产对象的,但却十分必要的。 宽放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需要休息和生理需要,需要作业时间给 予补偿的时间。宽放时间由三部分组成:1)生理与休息时间,2)布置工作地时间 3)准备与结束时间 休息与生理时间指的是为了消除工人的疲劳和满足工人的基本自然生理需求而必须 消耗的时间。一般与性别、年龄、劳动条件、工作繁重程度密切相关。
、成批生产条件下的单件时间定额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要发生作业的准备与结束时间。因 为在成本的生产条件下,工作地成批的投入,轮番生产 几种制品。因此,我们在计算单件时间定额时,需要核 定每批次的准备与结束时间,并且,把她按批量军谈到 每一种制品的时间定额中去,再加上作业时间和其他两 种宽放时间,就可以得到成批生产情况下的单件时间定 额了,即有: 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1+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胜 利需要时间百分率)+准备与结束时间/批量

教案:第一章、劳动定额概论

教案:第一章、劳动定额概论

第一章劳动定额概论第一节劳动定额工作的性质、特征和作用一、劳动定额的概念1.定义: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运用合理的工作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从定义理解:1.同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组织条件有密切关系;2.定额应预先规定;3.研究对象是活劳动消耗量,即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量;(可以用能量代谢)来反映4.活劳动消耗量,可以用时间或实物为尺度来衡量。

相同的劳动时间可以有不同的劳动消耗量,它受作业强度、工作方法、劳动态度、工作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定额的性质和职能两重性:一方面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共性;另一方面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个性。

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劳动定额的特征1.劳动定额的法定性;2.劳动定额的先进合理性;3.劳动定额的统一性;4.劳动定额的科学民主性。

四、劳动定额的作用1.是企业实行计划管理的工作。

2.是企业减少活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是企业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科学依据。

4.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条件之一。

5.是企业落实经济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6.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尺度。

第二节、劳动定额的形式和种类一、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企业劳动定额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此外还有几种辅助形式,如看管定额、工作定额和人员定额。

1.时间定额。

(工时定额)—是指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

2.产量定额。

—是指操作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工作任务量的限额。

3.看管定额。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时间内看管机器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

4.工作定额。

—是指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对各类人员完成管理性、公务性劳动所规定的限额。

劳动定额知识

劳动定额知识

劳动定额基础知识与实务劳动定额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定额概念第二章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第三章劳动定额的制定与修改第四章生产过程及工时消耗分类第五章劳动定额水平第六章工作日写实与工时抽样第七章劳动定额中的名词释义、工时报表的构成及其关系第八章公司数控设备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初步构想第一章劳动定额概念第一节劳动定额的概念一、劳动时间与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了完成一定量的产品(或工作)所规定劳动消耗标准量。

或者规定在一定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前者称为“时间定额”,后者称为“产量定额”。

这两种形式是可以直接转换的,都是劳动计量标准。

劳动定额从具体形式包括:1、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3、看管定额4、人员定额5、服务定额6、工作定额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公司里最为常用的两种形式。

此外,为与劳动组织相适应,便于考核,劳动定额还可以采取看管定额以及服务定额等多种形式。

服务定额主要是指辅助人员,如搬运工服务多少台机床(按吨位测定)、钳电工服务的定额按设备复杂系数进行测定、确定等。

二、劳动定额的特点1.劳动定额的法定性。

2.劳动定额的统一性。

3.劳动定额的先进合理性。

4.劳动定额的稳定性。

第二节定额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评价一、硬件素质掌握所在厂所有设备的型号、看管定额、能加工产品的范围、用于加工产品的工序;熟练使用新旧产品代号换算,了解前臵、后臵代号的含义,通过轴承型号,了解轴承结构、尺寸;掌握使用公司ERP系统,熟练使用WORD,EXCEL 制作文件;熟悉产品加工流程、看懂产品加工工艺图纸、了解瓶颈工序;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

二、软件素质有耐心、责任心、事业心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激励、沟通、协调能力。

第三节对定额员的评价一、操作人员的素质分类第一类我不好,你也不好第二类我好,你不好第三类我不好,你好第四类我好,你也好二、对定额员的评价第四节劳动定额的分类一、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1、现行定额:在报告期内企业正在贯彻实施并进行考核的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_第01讲_+劳动定额概论

劳动定额_第01讲_+劳动定额概论

第13页(共18页)
2、我国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定额工作的真正开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后,曾经经历过“三起三落”。 (1)第一起(1949-1957年)
国民经济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第一落(1958-1961年) 国民经济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 (3)第二起(1961-1966年)
二、劳动定额工作的特性
– 全员性
– 科学性 – 先行性 – 经常性 – 系统性
第9页(共18页)
三、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1、西方国家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1)萌芽期 劳动定额工作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英国的产业革 命时期。 – 亚当·斯密 – 小詹姆斯·瓦特、马修·鲁滨逊·包尔顿 – 查理·巴贝奇 – 威廉·杰冯斯 (2)成熟期 –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国民经济调整期。
第14页(共18页)
(4)第二落(1966-1976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第三起(1976-1987年)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和发展时期。
(6)第三落(1988-20世纪末期) 企业实行“承包制”和“体制改革”初期。
第15页(共18页)
四、新形势下劳动定额工作的意义
1、欧美发达国家企业至今仍然十分重视劳动定额 工作。 2、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现在又遇到大好时机。 3、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第11页(共18页)
泰勒的研究内容
1、研究人机关系和劳动效率 2、进行动作研究 3、对工艺路线和切削用量进行分析和试验 4、对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和劳动过程的服务工作 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5、实行有差别计件工资制 6、以新的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标准培训新工人 7、改直线制为职能制,建立职能管理科室

《劳动定额》期末复习课件(成考)第四章.docx

《劳动定额》期末复习课件(成考)第四章.docx

第四章工时研究第一节工时消耗分类和劳动定额时间的计算工时研究是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工时消耗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研究确定完成一定作业活动所需的合理劳动时间消耗的一种技术活动。

一、工时消耗分类工时消耗分类就是将劳动者在整个工作班内从事生产及各项活动的时间消耗,按其各自的性质、特点及隶属范围,根据工时分类的原则,适当的划分为不同的时间类别。

对工时消耗进行分类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工人在工作中的工时消耗的实际情况,掌握工时消耗的实际构成。

2.发现工时浪费的现象,找出工时损失的原因。

3.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工时浪费现象。

4.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工时利用率。

5.为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提供科学依据。

一、工时消耗分类工人在工作班内的各项工时消耗,根据工时分类的原则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一)定额时间(T)是指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工时消耗。

其具体内容包括:1.准备与结束时间(T zj )指工人为执行一项作业活动或加工一批产品,事前进行准备和事后进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例如:工人加工一批产品前,用于了解任务,熟悉产品图纸和工艺,领取材料和准备专用工具,调整设备,首件或成批产品交付检验等时间;加工完一批产品后,交回图纸和工艺技术文件,卸下工夹具,办理工件的交验手续等时间。

这类时间的特点是:每加工完一批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只消耗一次,它的长短与产品的批量大小和工作量的多少无关。

2,作业时间(Tz)指直接用于完成生产作业或零件加工所消耗的时间。

它是定额时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按其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1)基本时间(Tj)指直接执行基本工艺过程,用于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外表、重量、组合、位置等所消耗的时间。

例如:机械加工中的铸造、锻压、车削、刮研、钻孔、油漆、电焊、装配等。

基本时间按其实现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机动、机手并动、手动和装置四种基本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 反 劳 动 纪 律 时 间 非 施 工 本 身 造 成 的 停 工
利用工时规范计算时间定额的时间 定额:
工序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时间
规范时间=准备及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 +休息时间
工序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1-辅助时间%)
作业时间 定额时间= 1 规范时间
断时间+休息时间
〔例2〕 又假设,工时规范中门框了的准备与结束时间、休息时间各占 工作日8h的2.95%,8.33%, 其定额时间为:6.84/〔1-(2.95%+8.33%)〕=7.71(min)。
例2-1、 例2-2
B、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I、技术测定法:
a、计时观察法 b、工作抽样测定法(瞬间观测法) c、回归分析测定法 d、标准时间资料法。
注:2+3+4亦称为其他用工
❖ 预算定额的人工消耗指标: =基本用工+其他用工 =基本用工+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人工幅度差
例4-1
劳动定额的制定
〔例1〕 现假设测定制作门框料,规格0.06×0.12×2.5,每根立边的基 本时间为6min,规范中磨刀时间为12.3%, 其工序作业时间为:6/(1-0.123)=6.84(min)。
定额时间=作业时间/(1-规范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
m in
3

(4)计算二次平均值

t= 0
59=5426.8.64 7 2
III、比较类推法(典型定额法)
❖ a、首先选择好典型定额项目
❖ b、确定出相邻项目或类似项目的比较关系
❖ c、算出定额水平
例2-4

t=pt0
❖ 式中:t——所求项目的时间定额;

to——典型定额项目的时间定额;

p——比例系数。

施工天数=140/9.48=14.77(取15天)
❖ 即该混水外墙需15天完成。
劳动定额的制定 A、工作时间的研究和分析 对人工作研究 动作研究(工作方法研究) 时间研究(时间衡量)
a、施工过程的概念及构成 I、概念:是指在建设工地范围内进行生产过程。 II、施工过程的研究 ①从工作方法角度获得更有效、更简便的施工程序
指正常施工条件下,预算定额中劳动定额没有包含的用工因素以及预算定额 与劳动定额的水平差。比如各工种交叉作业的停歇时间,质量检查验收所占时间。
主要是指预算定额与劳动定额由于定额水平不同而引起的水平差。还指在劳动定 额中没有包括,而在施工中又不可避免的而且无法计量的零星用工。如工序之间搭 接交叉作业、机械的移位、临时水电线路的维修等发生的零星用工。
建筑工程定额应用
——劳动定额的制定
劳动定额的制定
练习1:某土方工程二类土,挖基槽的工程量为450m3,每 天有24名工人负责施工,时间定额为0.205工日/m3, 试计算完成该分项工程的施工天数。
❖ 解: (1)计算完成该分项工程所需总劳动量
总劳动量=450×0.205=92.25(工日) (2)计算施工天数
,60,50,50,60,60,105,试用二次平均法制定该产品的时间
定额。

解 (1)剔除明显偏高、偏低值,即2l,105。

(2)计算一次平均值

t =
4 6 0 7 0 7 0 7 0 6 0 = 595 0 5 0 6 0 6 00
10


(3)计算平均先进值

t = 405=046.5607
IV、经验估计法(三时估算法)
❖ 经验估计法一般可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进行优化
处理:

t a4mb
6
❖ t:优化定额时间; ❖ a:先进作业时间 ❖ m:一般作业时间 ❖ b:后进作业时间
预算定额的人工消耗指标 以上是施工定额的劳动定额为基础确定。 预算定额的人工消耗指标: 1、基本用工(主要用工) 2、辅助用工:指基本用工以外的材料加工所用的工时 3、超运距用工=(预算定额的运距-劳动定额的运距)×时间定额 4、人工幅度差=(0.1~(0.12)0.15)×(基本用工+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
施工天数=92.25/24=3.84(取4天) ❖ 即该分项工程需4天完成。
劳动定额的制定
❖ 练习2 有140 m3二砖混水外墙,由11人砌筑小组负 责施工,产量定额为0.862m3/工日,试计算其施工 天数。
❖ 解(1)计算小组每工日完成的工程量

工程量=11×0.862=9.48(m3)
❖ (2)计算施工天数
准备与结束的工作时间(与量无关、与内容有关)
必须消耗的时间
(定额时间、计入定额 中) (亦称规范时间)
有效工作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与量成正比) 辅助工作时间(与量有关)
休息时间(与劳动条件有关)
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与施工工艺特点有关)
合并为工序 工作时间
损失时间
(非定额时间)
(与施工工艺特点无关)
多余(不计)和偶然时间(适当考虑)
II、统计分析法
a、剔出统计中明显不合理数据
b、计算一次平均数 t
n ti i 1 n
c、计算平均先进值 t min x tmin
i1 x
tmin小于一次平均值的统计数据
d、计算二次平均值。 t0 t tmin 2 例2-3

例4—1 某种产品工时消耗的资料为2l,40,60,70,70,70
和方法。 ②制定和推行施工定额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III、分类:按施工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可以分解为 工序、工作过程、 综合工作过程。
手动工序
施工过程
工作过程 工序
机手并动工序 操作 动作 动素
综合工作过程 机动工序
施工过程构成图
劳动定额的制定
第一部分 人工部分 一、工人工作时间组成、计算方法及分类(劳动定额--时间定额的确定)
停工时间
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不计) 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适当考虑)
违背劳动纪律损失时间(不计)
b、工作时间的分类
工人 工作时间
必须消耗时间
损失时间






息 时
工 作
免 的 中







备 与 结 束 工 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偶 然 工
工 时




施 工 本 声 造 成 的 停 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