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ppt课件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小结: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知识点3 置换反应
特点:一换一
试一试:判断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吗?
√
×
√
√
×
条件: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 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让我们来回忆: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 D)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及剧烈程度可判 断金属的活动性。
知识点2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 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放出大量的热 提问: 1、猜一猜,这可能是什么气体?
2、如果是氢气,该怎么样去验证它?
比一比,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写出Mg、Al、Fe、Cu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 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例1 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金属,甲在空气
中加热后仍保持原金属光泽,乙在空气中会缓慢氧
化而腐蚀,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
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关系为
金属活动性:镁、铝>铁、铜>金
思考: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为什么我们通 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
生成一层致密而 坚固的氧化铝 (Al2O3)薄膜。
铝比较活泼,在 常温下就很容易 与氧气反应。
薄膜可以阻止内部 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从而对铝制品起到 了保护作用。
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应注意不要把铝制品表面的氧化物保护膜清洗掉。
小结: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知识点3 置换反应
特点:一换一
试一试:判断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吗?
√
×
√
√
×
条件: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 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让我们来回忆: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 D)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及剧烈程度可判 断金属的活动性。
知识点2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 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放出大量的热 提问: 1、猜一猜,这可能是什么气体?
2、如果是氢气,该怎么样去验证它?
比一比,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写出Mg、Al、Fe、Cu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 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例1 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金属,甲在空气
中加热后仍保持原金属光泽,乙在空气中会缓慢氧
化而腐蚀,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
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关系为
金属活动性:镁、铝>铁、铜>金
思考: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为什么我们通 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
生成一层致密而 坚固的氧化铝 (Al2O3)薄膜。
铝比较活泼,在 常温下就很容易 与氧气反应。
薄膜可以阻止内部 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从而对铝制品起到 了保护作用。
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应注意不要把铝制品表面的氧化物保护膜清洗掉。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比赛课件

1
2
观察讨论法
5 归纳总结法
4
知识迁移法
3 实验探究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铁丝
氧气 酒精灯
情
火柴
景
再
现
镁条 火柴 坩埚钳
铁丝 稀盐酸 试管
铁丝 CuSO4(aq) 试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环节二
观察器材,总结共性
2、氧化还原反应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模式
“双主共学” 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法分析
情景再现 实验复习法
还原剂 氧化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环节二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共性
构建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
金属单质 + 氧气 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金属单质 + 盐 金属单质 + 新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环节三
预设钠的化学性质
2Na + 2HCl = 2NaCl + H2
? 2Na + CuSO4 = Na2SO4 + Cu
尊重客观事实 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环节七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说课 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说课课件

二、金属与酸反应
实验探究: 1.在4只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镁、锌、铁、 铜,再分别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 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 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用燃着的小木 条放在试管口检验) 2.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 发 生的现象。
镁、锌、铁、铜与盐酸反应比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③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学情分析:
• 将一根铜丝和一枚金戒指分别在 空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镁、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2、铁、铜在点燃或加热时能与氧气 反应。 3、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
镁、铝比较活泼,铁、铜 不太活泼,金不活泼.
交流与讨论: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活泼程度即它 们的活动性是不相同的。那么,金属在 某些溶液中比如在酸中他们的活动性是 否有差别呢?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酸反 应吗?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存在差 别呢?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本课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 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 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非金属的性质有所 了解,对金属的性质也有所了解,同时为今后学习酸、 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 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ppt.ppt

热,生成 色的固体
C 紫红色的铜变成黑色的氧化 Cu+O2= 铜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发出 耀眼的白光,放热,生 成白色的固体
B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 生成 黑色的固体
讨论归纳
铝 与 硫 酸 铜 溶 的实验(1)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那 么结合第(2)、(3)个实验,能否排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 性顺序?
1. 金属活动性:Al>Cu>Ag 2.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
液中反应出来。
金属+金属化合物 新金属+新化合物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很好的 完成了复习与归纳、活动与探究、体验生活与化 学、知识规律与运用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获 得知识并加以应用,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 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 科学态度。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 ↑
Mg+2HCl==MgCl2+H2↑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B组:金属与硫酸反应)
金属 现 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

版权所有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 + O2===2MgO 4Al + 3O2===2Al2O3 点燃 3Fe + 2O2===Fe3O4 Δ 2Cu + O2===2CuO
金不反应
Mg 、Al > Fe、 Cu > Au
二 、金属活动顺序 1.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Mg > Zn > Fe > Cu
练习:(主要围绕金属活动性比较进行设计)
1、有A、B、C三种金属,如果把A和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A溶解并 产生氢气,B不反应;如果把B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 在B的表面有银析出,而C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A、B、 C以及氢(H)、银(Ag)之间的活动顺序。 2、设计并证明: ①Fe > Cu ②Cu > Ag ③Fe > Cu > Hg 小结:与知识目标相呼应: 1、知道反应. 2、学会比较. 3、熟悉顺序.
如:2008年北 京奥运会火炬“祥 云”外部使用优质 铝合金和有机材料 等环保材料,制作 时选择铝合金,主 要是考虑到铝具有 密度小、硬度大、 抗腐蚀性能好等优 点。
版权所有
那么为什么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呢?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讲解]: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是不同 的。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正因为如此,铝在空气中与氧 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所以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版权所有
二 、金属的活动性的顺序 [活动探究1]: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教师略作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 + O2===2MgO 4Al + 3O2===2Al2O3 点燃 3Fe + 2O2===Fe3O4 Δ 2Cu + O2===2CuO
金不反应
Mg 、Al > Fe、 Cu > Au
二 、金属活动顺序 1.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Mg > Zn > Fe > Cu
练习:(主要围绕金属活动性比较进行设计)
1、有A、B、C三种金属,如果把A和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A溶解并 产生氢气,B不反应;如果把B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 在B的表面有银析出,而C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A、B、 C以及氢(H)、银(Ag)之间的活动顺序。 2、设计并证明: ①Fe > Cu ②Cu > Ag ③Fe > Cu > Hg 小结:与知识目标相呼应: 1、知道反应. 2、学会比较. 3、熟悉顺序.
如:2008年北 京奥运会火炬“祥 云”外部使用优质 铝合金和有机材料 等环保材料,制作 时选择铝合金,主 要是考虑到铝具有 密度小、硬度大、 抗腐蚀性能好等优 点。
版权所有
那么为什么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呢?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讲解]: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是不同 的。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正因为如此,铝在空气中与氧 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所以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版权所有
二 、金属的活动性的顺序 [活动探究1]: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教师略作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ppt

动力学原理
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金属 提取效率。
物质平衡原理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金 属与其他杂质分离,实现 金属的纯化。
金属冶炼的实际应用
钢铁工业
通过高炉和转炉等设备,利用焦 炭还原铁矿石,生产出不同类型
的钢材。
有色金属工业
提取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广泛 应用于电线、电缆、建筑和汽车等 领域。
课程目标
掌握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了 解金属锈蚀的原理及防护措施。
熟悉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规 律,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及金属
活动性顺序。
探究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 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02
金属的通性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大多呈银白色,但也有一些金属呈现其他颜色,如铜呈红色、金呈黄色等。 金属一般有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金属的密度较大,但也有一些金属的密度较小,如锂、钠等。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 的氧化物。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从活动性较弱的 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和对应 的盐。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按照金属 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排列的。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在酸中失去电子,被氧化为 金属离子,而酸中的氢离子获得 电子被还原为氢气。
金属与酸反应的产物
氢气
金属与酸反应通常会生成氢气,这是由于金属替代了酸中的氢离子。
金属盐
金属与酸反应后,会生成对应的金属盐,这些盐可能溶于水或沉淀出来。
金属在酸中的稳定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精辟)ppt课件

2.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 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 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ppt课件
5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A.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回顾—自主学习教学 方法。
B.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主要采用实 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A.铝不易被氧化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作用
2.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通电
A. 2H2O=2H2+O2
B. Zn+H2SO4=ZnSO4+H2
C.
点燃
3Fe+2O2=Fe3O4
ppt课件
D.
△
CuO+CO=Cu+CO2
(B)
21
17
1. 对于以上的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 分析,这些反应有何特点?
Mg + H2SO4 = MgSO4 + H2 ↑ Zn + H2SO4 = ZnSO4 + H2 ↑ Fe + H2SO4 = FeSO4 + H2 ↑
单质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小结: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ppt课件
14
讨论
1、以上反应类型都属于 置换
反应。
2、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是
Mg > Fe >Cu
ppt课件
15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ppt课件
5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A.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回顾—自主学习教学 方法。
B.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主要采用实 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A.铝不易被氧化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作用
2.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通电
A. 2H2O=2H2+O2
B. Zn+H2SO4=ZnSO4+H2
C.
点燃
3Fe+2O2=Fe3O4
ppt课件
D.
△
CuO+CO=Cu+CO2
(B)
21
17
1. 对于以上的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 分析,这些反应有何特点?
Mg + H2SO4 = MgSO4 + H2 ↑ Zn + H2SO4 = ZnSO4 + H2 ↑ Fe + H2SO4 = FeSO4 + H2 ↑
单质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小结: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ppt课件
14
讨论
1、以上反应类型都属于 置换
反应。
2、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是
Mg > Fe >Cu
ppt课件
15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PPT—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精品课件

学生实验:镁、锌、铁、 Mg HCl 能
铜与盐酸反应。
Zn收集HCl 能
书写方程式
Fe证H据Cl 能
得出结论
Cu HCl 否
归纳 概括
有些金属能与酸反应。
3、验证金属化学性质并发现共性和差异性
铁与硫酸铜溶液能反应, 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推 测产生了铜,正是依据这 个明显的现象,我们判断 了反应能发生。
【解析】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根据滴定原理,KI在酸性条件下被ClO2氧化为I2,反应为:2ClO2+10I-+8H+=2Cl-+5I2+4H2O,故选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
Na2S2O3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I2,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锥形瓶内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重点 异性。 答案 (1)Fe3+、Na+、OH-
D. 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和B的体积比为m:n
D
NH4+、Al3+、SO42-、Cl-
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立刻产生气体
【答案】B ④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___g。
研究一类物质的一般方法。
3. 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LOGO
LOGO
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探究 的基本思路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3.验证金属化学性质并发现共性和差异性
实验室制氢气方法是锌粒 与稀盐酸反应,其他金属 是否也能与酸反应?
预测
活动
金属可能与酸反应
活动:小组讨论,思考 验证方法,并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式,从反应前后 物质的类别找出以上方程式的共同点。
Mg+2HCl=MgCl2+H2 ↑ Zn+2HCl=ZnCl2+H2 ↑ Fe+2HCl=FeCl2+H2 ↑ ——
Mg+H2SO4=MgSO4+H2 ↑ Zn+H2SO4=ZnSO4+H2 ↑ Fe+H2SO4=FeSO4+H2 ↑ ——
7
03
应景设疑——活动探究——交 流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实践。
教法
A、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回顾 —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B、 金属与酸反应的教学,主要采 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法
8
04
04 -1 情 境 导 入
9
04
1、引导学生描述曾经学 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 象,分析这些反应的难易 程度和剧烈程度是否不同。
2、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如何书写?
10
04
11
04
反应的剧烈程 度是否相同? 实验探究后讨论那 些金属能与盐酸、 稀硫酸反应?
锌
铁
那些金属不能与盐 酸、硫酸反应?
镁
铜
根据反应时是否有 氢气生成,将金属 分为两类。
12
04
小 结
13
04
小结
Mg+2HCl=MgCl2+H2 ↑ Zn+2HCl=ZnCl2+H2 ↑ Fe+2HCl=FeCl2+H2 ↑ —— Mg+H2SO4=MgSO4+H2 ↑ Zn+H2SO4=ZnSO4+H2 ↑ Fe+H2SO4=FeSO4+H2 ↑ ——
5
01
0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认识 常见金属 与氧气、 金属与酸 的反应
培养学生 归纳思维 能力、实 验探究能 力。
重 点
难 点
6
02
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对铁、镁等与氧 气中的反应,锌与硫酸的反应,通过实验已经对 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 结,更缺乏对金属的有关反应进行深入的探讨。
15
04
小结
1、为什么有些金属年代久远也 光亮如新,而有些却锈迹斑斑 呢?人们装修房子为什么喜欢 用铝合金门窗? 2、学完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 获?还有什么疑问?
16
04
17
05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 氧气反应
3Fe 2O2点燃Fe3O4 2Mg O2点燃2MgO
4 Al 3O2 2 Al2O3 2Cu O2 2CuO
4
01
01-2. 教学目标
(3)过程与方法: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会运用比较、 知道铁、铝、 铜等常见金属与氧 分类、归纳、概括等方 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 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气的反应;初步认 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 识常见金属与盐酸、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 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 稀硫酸的置换反应。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目录
01. 说教材
01-2. 教学目标 01-2. 教学重、难点
04. 说教学过程
04-1. 情景设置,新课导入 04-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04-3. 金属与算的反应 04-4. 置换反应 04-5.归纳小结 04-6.练习反馈
01-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02. 说学情 03. 说教法和学法
03-1. 说教法 03-2. 说学法
05. 说板书设计
3
01
01-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 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 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 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 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学 习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
Mg+2HCl=MgCl2+H2 ↑ Zn+2HCl=ZnCl2+H2 ↑ Fe+2HCl=FeCl2+H2 ↑ ——
Mg+H2SO4=MgSO4+H2 ↑ Zn+H2SO4=ZnSO4+H2 ↑ Fe+H2SO4=FeSO4+H2 ↑ ——
7
03
应景设疑——活动探究——交 流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实践。
教法
A、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回顾 —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B、 金属与酸反应的教学,主要采 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法
8
04
04 -1 情 境 导 入
9
04
1、引导学生描述曾经学 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 象,分析这些反应的难易 程度和剧烈程度是否不同。
2、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如何书写?
10
04
11
04
反应的剧烈程 度是否相同? 实验探究后讨论那 些金属能与盐酸、 稀硫酸反应?
锌
铁
那些金属不能与盐 酸、硫酸反应?
镁
铜
根据反应时是否有 氢气生成,将金属 分为两类。
12
04
小 结
13
04
小结
Mg+2HCl=MgCl2+H2 ↑ Zn+2HCl=ZnCl2+H2 ↑ Fe+2HCl=FeCl2+H2 ↑ —— Mg+H2SO4=MgSO4+H2 ↑ Zn+H2SO4=ZnSO4+H2 ↑ Fe+H2SO4=FeSO4+H2 ↑ ——
5
01
0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认识 常见金属 与氧气、 金属与酸 的反应
培养学生 归纳思维 能力、实 验探究能 力。
重 点
难 点
6
02
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对铁、镁等与氧 气中的反应,锌与硫酸的反应,通过实验已经对 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 结,更缺乏对金属的有关反应进行深入的探讨。
15
04
小结
1、为什么有些金属年代久远也 光亮如新,而有些却锈迹斑斑 呢?人们装修房子为什么喜欢 用铝合金门窗? 2、学完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 获?还有什么疑问?
16
04
17
05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 氧气反应
3Fe 2O2点燃Fe3O4 2Mg O2点燃2MgO
4 Al 3O2 2 Al2O3 2Cu O2 2CuO
4
01
01-2. 教学目标
(3)过程与方法: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会运用比较、 知道铁、铝、 铜等常见金属与氧 分类、归纳、概括等方 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 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气的反应;初步认 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 识常见金属与盐酸、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 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 稀硫酸的置换反应。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目录
01. 说教材
01-2. 教学目标 01-2. 教学重、难点
04. 说教学过程
04-1. 情景设置,新课导入 04-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04-3. 金属与算的反应 04-4. 置换反应 04-5.归纳小结 04-6.练习反馈
01-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02. 说学情 03. 说教法和学法
03-1. 说教法 03-2. 说学法
05. 说板书设计
3
01
01-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 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 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 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 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学 习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