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内容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学习这些概念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有重要意义。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分析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反应热》这一章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关于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B、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C、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3、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的转化。

4、教材处理:

(1)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方法,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尽管已经进行了两章内容的学习,但学生仍然表现出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的特点。由于摩尔这一章的概念比较多又比较抽象,对有些概念,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意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恰当掌握教材的.深广度,更要防止不必要的加深拔高,加重学生的负担。

(2)教材分析:

首先明确物质的量的概念,再引进阿伏加德罗常数,但只做简单说明,提出摩尔概念以后再重点性的介绍摩尔和常数,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这是已经改进过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3)教材处理:

首先明确物质的量的概念,再引进阿伏加德罗常数,但只做简单说明,提出摩尔概念以后再重点性的介绍摩尔和常数,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而物质的量与质量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归纳;教材中的习题,无论题型还是题量都需要适当的补充,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以达到利用课上时间使学生基本上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投影)--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比掌握摩尔(每摩尔物质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概念,并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2)讲练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比解决科学中的抽象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加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而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课前检测]:(1)1个H2O中含___个H,___个O,___个原子。

(2)105个H2SO4中含___个H,___个S,___个O,___个原子。

(3)1个C中含___个质子,___个电子。

(4)1个NH3中含___个质子,___个电子。

(帮助学生回忆微粒间的转换关系,为从"个-->摩尔"的转化做好铺垫)

[导入]:(1)由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大米的单位(粒)和实际生活中并不使用粒的矛盾提出小和多的矛盾以及解决办法,为后来引出化学反应中微粒的小和多提供思考模式。

(2)通过反应方程式:C+O2===CO2引导学生讨论:反应实质是什么?(微粒间的反应);实际中是采用称取质量的方法进行反应,质量如何体现反应的实质?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X10-23g,计算12g碳含多少个碳原子?(约 6.02X1023个碳原子)[小结]:用所学的知识表达反应实质是很麻烦的,必须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新课讲解]: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投影]:1971年第14次国际计量大会确定七个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米m

质量千克kg

时间秒s

电流安培A

物质的量摩尔mol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思考]:既然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为什么单位不是"个",而是"摩尔",两者有何关系?

[举例并讨论]:一盒粉笔----50支粉笔

一打羽毛球----12支羽毛球

一箱啤酒----24瓶啤酒

一摩尔微粒----?个微粒

(通过联系生活中小和多的统一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摩尔的概念,并由此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讲解]:一摩尔微粒----NA个微粒

阿伏加德罗常数(NA):12gC-12(含六个质子六个中的碳原子)所含碳原子个数。约等于6.02X1023mol-1。

(在导入中,学生已通过计算得到此数据)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表示:mol

每摩尔物质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投影练习1]:1mol碳原子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

1mol铁原子含有_______个铁原子

1mol氧气含有________个氧分子

1mol硫酸含有________个硫酸分子

(基本概念的理解)

[归纳小结]:学习物质的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1)物质的量--物理量,摩尔--单位;

(2)研究对象--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或特定组合)

(3)使用时必须指明微粒名称:

[例]:两种方法:

文字表达--碳原子,硫酸分子,氧气分子,氢氧根离子

符号表达--C,H2SO4,O2,OH--

[投影练习2]: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判断正误:

1、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单位)

2、1mol氢,1mol原子氧。(物质的量研究对象是微粒)

3、阿伏加德罗常数无单位。

4、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强调学习基本概念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再次对所介绍概念进行复习与强调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重视与理解。

[投影练习3]:1、1mol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水分子

2、0.5mol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水分子

3、4mol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水分子

4、1.204X1024个水分子是_______摩尔水分子

(不再是简单的1mol微粒,稍加深难度)

[投影练习4]:1、1mol氧气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氧分子,

含有____个氧原子,___摩尔氧原子,___原子。

(联系课前检测:O2~2O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此题)

2、0.5mol水分子中含有___摩H2O,___摩H,___摩O

(H2O~2H~O)___个H2O,___个H,___个O

3、0.1molNa2SO4中含有___molNa+,___molSO42-

4、1molC含有___mol质子,3.5molC含有___mol质子(1个C~6个质子,老师引导完成)

5、1molNa+含有___mol电子,10molNa+含有___个电子(1个Na+~10个电子)

(提高难度,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总结出由已知微粒的物质的量到与之相关联的微粒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小结]: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转换:

物质的量========微粒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

[随堂检测]:A、1molHCl含____个HCl分子,1.806X1024个HCl 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mol。

(考查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B、0.5molH2SO4含有____molH,____molS,____molO,共_____mol 原子。

(考查由物质的量向所含原子数的运算方法)

C、3.01X1023个Cl-的物质的量是___mol,含___个电子,含____mol电子,含_____个质子,含______mol质子。

(考查给出离子的微粒个数,如何算出离子及所含质子、电子的物质的量)

[阅读教材]:P38

[讨论]:1摩尔的任何物质的质量是多少?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物质的量和物质质量间的关系,为下节课的内容--摩尔质量的教授做好铺垫)

[板书]第一节摩尔

物质的量说讲课

物质的量说讲课 引言:接到这节课的备课任务,我的第一反应是:真倒霉!因为这节课是公认的难;不过,在后来的准备过程中,又觉得这也挺好,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感到有了收获。 下面本人分为教材分析、教学思路、……等几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备课过程。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一课是以概念学习为主导,通过学习学会接受新概念并熟练运用。“物质的量”所占篇幅不过是课本中的一页,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是学生计算方法和思维上的一大转变。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实践掌握许多科学理念。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期望一、两节课下来学生就能掌控,更不能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和形成。 二、教学思路 摩尔质量概念 阿伏加德罗常数 本人认为这节课教学的关键是:(一)坚持并贯彻以下两个原则:①以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为基础。②把握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二)突出并解决以下四个问题:①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什么?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及阿伏加德罗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③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④在使用摩尔时,为什么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三)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双边活动。另外,巧妙运用类比、归纳、推理、比喻、迁移等到教学方法;注意各知识点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合理利用相关材料,如七个基本物理量等。教学过程要以“物质的量”为核心。 物质的量概念

物质的量说课稿 (完美)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要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又为以后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化学定量分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和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高中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学习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会影响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也是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可以使学生把微观量和宏观量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也能体会到物质的量在表征物质的相应量的数量时带来的方便。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了解,采用“质量”和“物质的量”的类比,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标准、单位等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2) 学习类比、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掌握 难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确立依据: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类比”探究式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等。 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六、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1)、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表达物质多少的物理量有哪些。 (2)、让学生回顾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如何界定的? (3)、“一打等于12个”中这个“打数”概念的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2、导入新课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以教材“联想质疑”中一滴水的数目的巨大性”作为本节课的开篇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本节课感兴趣。至此进入今天的课题“物质的量” 3、新授课教学 (1)通过教材“资料卡片”认识七个基本物理量 (2)回顾质量的学习思路 (3)类比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符号、单位、衡量标准N A,并对其作详细剖析,尤其是对N A的讲解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其意义,使重点难点一举突破。 (4)引导学生找出: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粒子数(N)它们之间的联系(5)向学生强调指出物质的量的量度对象只能是微观粒子,且在使用时一般要注明微粒的化学式。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 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 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配成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 12H 22 O 11 (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公开课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物质的量请查询公开课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找到学案及PPT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 (5)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物质的量,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待化学的严谨性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学、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七、课后反思: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 C、1 mol H2O的质量等于N A个H2O分子质量的总和 D、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 2、填写下表: 变式训练: 1、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 B、2molNO和2molNO2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C、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2×1023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B、12g12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C、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个微粒的物质是1摩尔 D、1摩尔氯含有6.02×1023个氯分子 3、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0H-的质量为17g/mol B、2N A个H2SO4的摩尔质量为196g/mol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6.02×1023g 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1molH3和1molH2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 B、原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5、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如a克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b,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g/mol B、 g/mol C、 g D、 N A g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氢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B、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 C、1molO2的质量是32g,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N A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 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 A B、 0.2N 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 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8、下列物质中,与0.3molH2O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18.9g HNO3 B、3.612×1023个HCl分子 C、0.1mol H3PO4 D、0.2N A个CH4 9、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D,现将16 g A与70 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1单元 课时2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 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 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 生学好这一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节课通过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我们熟悉的知识来理解物质 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 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在进行关于摩 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因为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 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化学方程式H 2 + Cl 2 ==== 2HCl 的含义有哪些 物质的转化: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微观粒子的数目: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 质量关系:每2g 氢气和71g 氯气反应生成73g 氯化氢。 点燃

根据微观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g氢气和71g 氯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数目是多少呢由于这些微观粒子的质量都很小,这个数字很大,经测定约为×1023个,科学家将其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为×1023 mol-1。 符号为N A 如此庞大的数字使用和计算都不是非常方便,因此科学家将×1023个微粒作为一个集合体,称为1 mol。这样就将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练习] 1 mol H 约含氢分子。 2 1 mol H约含个氢原子。 2-约含个硫酸根离子。 1 mol SO 4 从上面的练习可知,摩尔是一个单位,可以用来衡量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克是质量的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那么摩尔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呢这个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多少,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1023个。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但并没规定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练习: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 B. 1 molCO 2 C. 1 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练习: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含多少摩尔氢分子 (1)×1024个H 2 (2) 5 mol O 中有多少个氧分子 2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浓度 教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材料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许德聪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将生活中各种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式引入)课件展示:想一想? 1.你知道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在称象时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化整为零,化大为小) 2..已知托盘天平的最小刻度为0.1克,你能用它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 吗?你的主导思想又是什么?(积小成大,聚微为宏) 深入到化学: 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 2Na+2H2O=2NaOH+H2↑ 质量:46g 36g 80g 2g 微粒数:? ? ? ? 课件展示:宏观?微观 (质量)(分子数) 【提问】要想找到微观粒子的个数与宏观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指导思想?

【讲解】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提问】物质的量的定义是什么?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是n,其单位 是摩尔,简称(mol)。 【提问】: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 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 课件展示: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物质的量浓度精品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0.5mol/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1.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所取溶液的浓度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从一大杯盐水中倒出一小杯,盐水的浓度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度没变,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小了,溶质的质量变了。溶液的体积变小了。就象大杯中的盐多,小杯中的盐少。)板书: 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 提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微粒个数相同吗? 由于体积和浓度相同,因此酒精和蔗糖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都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因此分子个数相同。 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板书:NaCl=Na+ + Cl - 1mol 1mol 1mol MgCl2=Mg2+ + 2Cl- 1mol 1mol 2mol 分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1mol,由于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而氯离子数目不同。 小结:对于非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相同;对于强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板书设计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角度来导出的。这种推导,有利于学生对摩尔质量的了解。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本节课采用以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启发、推理、对比、讲解等教法,让学生从我们熟知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在进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 启发、对比、推理、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胶片 第二课时:投影仪、胶片、一杯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让学生称量1粒小米、1粒大米的质量,然后再称量100粒小米、100粒大米的质量。结论为用托盘天平难以称量它们1粒的质量,而称100粒的质量是极易办到的。而小米、大米都是宏观物体而不是微观粒子,可见肉眼看不到的单个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更难以称量。那么,科学上是用什么物理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物质的量”。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 的题目是《物质的量》,下面我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科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本课时主要涉及第三节第一部分物质的量。本课时内容属于工具性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整个教学,学生在今后几乎每节课的学习中都会用到,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这节课是本章,甚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而且很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学习物 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关系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与其他物理量对比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 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归 纳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 出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感受围观与宏观的完美结 合。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以及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化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和本课时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说课讲解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定了以后化学计算的成败。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高。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 〖引入〗思考并讨论: 1、 问题1:一个个的水分子看得见吗?数得出吗?问题2:怎么比较谁喝的水多? 2、我们在初中学过了化学方程式,你能说出一个具体的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吗? ,方程式中的系数2是什么意义?我们如何取用二个碳原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

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阅读〗P12资料卡片 〖过渡〗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作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N=n?N A 〖练习〗 5molH2SO4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少? 1、0.5 molNa2SO4中含有________mol Na+;_________SO42-;___________mol O。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质量的H2和Cl2相比,H2的分子数较多。 B:1 mol 大米含有6.02 ×1023米粒。 C: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D:1 mol Na变成Na+失去的电子数为 6.02 ×1023个。 3、有如下物质,按要示填空: ①0.7 mol HCl ②0.2 mol NH3③3.01×1023 H2O ④6.02×1022CH4 比较上述物质所含分子数的多少,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比较上述物质所含原子数的多少,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比较上述物质所含H原子数的多少,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doc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特别是一份优秀的化学教案是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化学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

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物质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懂得了“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的应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 本课题共包括三大内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理论知识,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单位以及应用。 3.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从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以及和本单元《从实验中学化学》中心内容的联系来看,《物质的量》这一内容的重点,可以确定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和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来看,教学的难点应该是“通过举例分析总结得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新概念及如何应用”。由于高一学生化学科学意识还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同时《物质的量》是纯理论性的知识。要使学生感兴趣、完全理解物质的量这一个新的化学概念,需要多联系生活,通过举例,把理论性知识生活化,并引导学生回想以前所学知识,通过例比的方法来学习本节课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避免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应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⑴游戏。通过学生数粉笔的活动,调动课堂气氛,同时为接下来的课题的引入做准备。 ⑵质疑。游戏后,对游戏结果提出质疑,结合生活分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⑶分析总结。在“物质的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的能力,运用已学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学情学法分析 ⒈学情分析 ⑴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物质的量是一个新的化学概念,比较抽象,以高一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和科学素养,要完全理解,并懂得运用比较困难。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化学知识,并能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对比来理解记忆新知识。

物质的量浓度1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 2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讲讲—议议—练练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 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 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 浓度。 表达式 特点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 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 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 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 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 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 的质量不同。 实例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 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 中,含有溶质10mol。 教材P31一、1,2,4 二、1,2 练习册

第一课时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定义: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这种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表示,单位mol/L或 B mol/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