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化学教案:物质的量1[课题]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过程][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

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 一、物质的量[类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幻灯或小黑板)7个基本物理量一览。

正如时间、质量这些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

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板书]1、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符号:n。

[讲述]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的符号为mol,简称摩。

[板书] 二、摩尔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符号:mol。

[过渡] 1mol的粒子到底含有多少个粒子?又怎么跟质量联系起来呢?[讲述] 每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

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

而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也即1mol12C中所含C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以NA约为6.02×1023个。

[板书] 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

[举例]1摩尔化学教案:物质的量2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它将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为化学计算和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提供了重要的桥梁。

在教材的编排上,物质的量的概念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

通过学习物质的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概念,但对于如何将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等进行定量联系还缺乏认识。

同时,物质的量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分析,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了解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

(3)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2)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2)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相关计算,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篇1本节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

本文尝试以三个W的处理为理念设计课堂教学。

详细来说,三个W就是What(什么)——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什么?How(怎样)——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Why(为何)——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在使用摩尔时,为什么必需指明粒子的种类?【新课引入】以前一章刚刚学习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对象,引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关系:2Na+2H2O==2NaOH+H2↑该反应式可以表示⑴2个Na原子可与2个H2O分子发生反应……(2个Na原子或2个H2O分子皆不行见、不行称——微观领域)⑴46gNa与36gH2O恰好完全反应……(46gNa或36gH2O 皆既可见又可称——宏观领域)【问题推出】一个方面,化学反应是在粒子的层面发生的;另一方面,人们讨论化学反应需要在可见可称的条件下定量进行。

如何将不行见不行称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与可见可称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微观粒子——宏观物质)【老师点拨】微观粒子因体积小而不行见、质量小而不行称。

若集合肯定数量(不妨设为N个)的微粒以增大体积和质量,则能达到既可见又可称的目的。

那么,N该为多少才合适呢?【同学争论】每小组点派一个同学发言。

〖设计意图〗摆出冲突,激发参加。

同时让同学懂得新概念的诞生源于科学讨论或解决问题的需要。

【老师讲解】同学们的见解并不统一。

实际上,在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的N被规定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并打算用摩尔作为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即1摩尔粒子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同学活动】已知12C的质量为1.9927×10-26㎏,试计算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由两名同学上台演算)【老师讲解】为了表彰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人们特将这个数称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板书)。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引言概述: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物质数量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摩尔浓度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质的量的概念
1.1 物质的量是什么?
1.2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
1.3 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二、物质的量的单位
2.1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
2.2 物质的量的单位的定义和符号是什么?
2.3 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摩尔质量
3.1 摩尔质量是什么?
3.2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3 摩尔质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四、摩尔体积
4.1 摩尔体积是什么?
4.2 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3 摩尔体积与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关系。

五、摩尔浓度
5.1 摩尔浓度是什么?
5.2 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5.3 摩尔浓度在溶液中的应用。

结语: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摩尔浓度等内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计算化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物质的量教案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1)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3个内容中占主导地位。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是高中化学中经常使用的物理量,这些概念的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量,正确理解它们的内涵及正确使用这些物理量进行计算也是高中生必备的化学素养,因此搞好这部分的教学尤其重要。

 1.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o掌握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体积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o学会使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进行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o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升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物质的量的定义、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应用,复杂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展示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标准气体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相关视频、在线题库。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例如,可以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找出共性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我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 ,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

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 一) 环节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任务 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
的题目是《物质的量》,下面我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科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本课时主要涉及第三节第一部分物质的量。

本课时内容属于工具性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整个教学,学生在今后几乎每节课的学习中都会用到,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这节课是本章,甚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而且很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学习物
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关系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与其他物理量对比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
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归
纳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
出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感受围观与宏观的完美结
合。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以及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化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和本课时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2、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3、采用类比法将物质的量与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类比,与常
见物理量的知识联系起来
4、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习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
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
协作的精神。

6、讲述法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原则
(3)学法对于新问题,跟着教师引导大胆想象,敢于提出问题,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整堂课堂的新知识。

三、教学程序接下来说说我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穿插我对重难点的处理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我将本节分为五个部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板书设计导入新课,一个化学反应的计量,除了初中学到的质量和体积这两个物理量还可以用数量来计量。

数量所对应的物理量:物质的量,通过对物理量有关知识的复习来学习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讲授新课
1、物质的量概念的讲解:我用类比推理的的方法,引导学
生把新引进的物理量与所熟悉的物理量时间,质量,
长度及其单位放在一起进行类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
陌生感,来讲解物质的量及其注意事项
2、摩尔作为物质的量单位的讲解:符号,1 摩尔的意义,
注意事项。

通过对长度单位米的标准来引出摩尔的标
准即 1 摩尔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等于0.012 千克碳
十二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数,然后给出一个碳原子的质
量,让同学们计算0.012 千克碳十二原子所含的碳原
子数,即 1 摩尔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讲解:由来,讲述阿伏伽德罗这位
学者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号单位,近似值总结 1 摩尔微粒所含微粒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的关系。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关系的讲
解:出几组简单的计算题,让同学们推导三者之间的
关系。

归纳总结
小结采取学生先总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本节课介绍了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更加深刻的了解本节
内容。

反馈练习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来几组针对性的课堂
练习,题目要涉及到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对物质的
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和计算公式都有所考察。

板书设计: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
强调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专用名词,不能增减
(2)粒子:微观粒子,离子分子原子等
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1)1mol 任何微粒中所含微粒数等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注意点:1、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来说明宏观物质1mol 小米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一一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
符号N A 单位mol-1近似值6.02*1023
三、物质的量=微粒数目/ 阿伏伽德罗常数n=N/N A
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的集体,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