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成渝经济区
【高中地理】成渝经济区规划获批 欲成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高中地理】成渝经济区规划获批欲成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昨日,省发改委副主任郑备透露,酝酿已久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于近日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
目前已上报国务院,等待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复,预计近期将会出台。
受该消息刺激,昨日川渝板块早盘表现突出,其中四川成渝早盘最高涨幅达7.21%,四川路桥最大涨幅也达 6.09%,渝开发最大涨幅达到 5.72%。
虽然这种强势维持时间较短,收盘时涨幅均回落至5%以内。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消息尚未正式出台,未来仍有望反复活跃。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破茧待出,但回顾它的获批过程,用“好事多磨”一词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规划提出:四川15市+重庆31区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戴宾介绍,早在2021年,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了成渝经济区的概念,但一直未能实施。
2021年4月,川渝两省市联合研究签订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如今一晃也是3年有余。
今年年初,国务院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具体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先后3次召开了规划编制会,并紧锣密鼓地到四川和重庆两地调研,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初稿)》。
用戴宾的话讲,成渝经济区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如今破茧待出,应该算是众望所归了。
根据初步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涵盖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总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GDP总量1.58万亿元。
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区域辐射示意图制图阿沛四川15个市分别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和广安。
重庆31个区县除了包括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等23个区县在内的1小时经济圈外,还包含了渝东北的万州、梁平、丰都、开县、垫江、忠县、云阳和渝东南的石柱等8个区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6.3 成渝地区 2

城镇分布
拥有2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城镇人口4046 万,城镇化率43.8%,城市密度达 到每万平方公里1.76 个,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 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 。
交通体系
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 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 3936 和3353 公里,民用机场9 个,港口货物年 吞吐能力达到13000 万吨。
合作交流
读图6.28, 说出成渝 地区工业 分布特征, 完成 P40“图 上所得”。
•
2008年5月12日14:28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8.0级 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 失踪。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 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 •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 震,震源深度13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 等地均有较强震感。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1万余人受 伤。
自主学习(1)
读P38~39图文,分析下列问题:
1.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有利条件。
2.结合本区地形、气候的特点,分析为什么成 渝地区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3.结合本区的自然资源,总结成渝地区形成了 以哪些工业部门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4.本区有哪些重要的铁路线,形成了怎样的交 通运输网? 5.本区已形成了以那两座城市为核心的“双核” 城市群。
成渝地区
——西部地区的引擎之一
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成渝经济 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 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 ,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姓名: XXXXXX院系: XXXXXXXX专业: XXXXXXXXXX学号: 201XXXXX班级: 2XXX级2 班完成时间: 2012.XXX.XX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并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腹地,西南东部。
面积相当于江浙沪的总和,比整个广东还大。
人口也与这两个地区大致相当。
而资源和区位等则超过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成渝经济区是未来最有希望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的地区。
而一旦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后,则将至少保持几百年。
从西部来看,云桂地区已近边陲,无法起到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而西北又缺水,生态脆弱,难以大规模进行开发和建设。
唯有成渝经济区处于西部核心位置上,是最有条件首先发展为西部经济中心的地区。
就现实来说,西部与东部经济上的差距已不单是个经济问题了。
所以发展成渝经济区,不仅是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还有带动和辐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这对于稳定大局,使社会和谐,都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自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变化。
中国进出口规模大,受影响也就较大。
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开始了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由出口为主的拉动经济增长转为出口与内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的方式。
成渝经济区处于国家腹地,这又成为了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的战略平台,肩负起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内向型经济的重任。
从长远的世界范围来看,由于中国和东南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给成渝经济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因为成渝经济区南边的位置也接近了东南亚。
比如四川攀枝花市就和昆明接壤了。
所以,成渝经济区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往来的主战场。
最新-高考政治《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素材 精品

2018年政治高考热点六:《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热点背景】2018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会议指出,包括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在内的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区,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按照规划,成渝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或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在具体发展中,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布局将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
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力争到2018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是当今中国无可争议的三大增长极。
但这三大增长极,无一例外地落户东南沿海。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成渝经济区不但将与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呈东西犄角鼎立之势,而且将成为我国从西部走向世界的核心区域。
【成渝经济区】■涵盖重庆31个区县和四川15个市■总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八大支柱产业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1、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2、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3、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4、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5、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6、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7、做优做强轻纺食品产业;8、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2011 年政治高考热点六:《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热点背景】
2011 年3 月1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会议指出,包括重庆市31 个区县和四川省15 个市在内的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区,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按照规划,成渝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或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在具体发展中,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布局将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
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力争到2015 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着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是当今中国无可争议的三大增长极。
但这三大增长极,无一例外地落户东南沿海。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成渝经济区不但将与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呈东西犄角鼎立之势,而。
成渝经济区区域分析.

成渝经济区区域分析(学号:20104552)第一部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自然资源类型(按地理环境要素分类)宜宾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低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
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50-1,618mm。
年平均日照数1000~1130小时宜宾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
主要河流:岷江、萃河、文星河、南广河、长宁河、横江河、西宁河、黄沙河、越溪河、箭板河、金沙江、长江、玉河等。
市境内植被除屏山县老君山、兴文县仙峰山、筠连县大雪山等地的原始植被外,绝大部分为原始植被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与人工植被。
境内亚热带次生性常绿针叶林植被分布较广,竹林为一大特色。
200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7%,绿化覆盖率45.6%。
宜宾全市土壤总面积107.33万公倾,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0.5%。
全市土壤有紫色土、水稻土、黄壤、黄色石灰土及黄棕壤、新积土等六大类。
宜宾能源矿产资源富集配套,具有建设和发展能源业、制造业、食品饮料业等产业的显著优势,是国家确立的水电、火电、核电综合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4种,其中煤炭储量约53亿吨,天然气和页岩气已探明储量超2万亿立方米,硫铁矿约15亿吨,居四川第一。
宜宾地处四川地区,内陆深处,无海洋资源。
南充南充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主要分布于农作物生长区;气候特征:春早、夏长、秋短、霜雪少、冬暖;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日照时间1200-1500小时范围内;年降1100mm;南充市境内主要的河流有嘉陵江、西河、东河、清溪河、枸溪河、白溪河、螺溪河、西充河,均属于长江流域。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00多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深335mm,地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1.9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水量600m,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中考地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

时政热点专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纲要提出,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渝地区指四川成都和重庆及之间的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带之一。
《规划纲要》让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着力重点,为集聚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参与这项国家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动能,对于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从成渝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考查。
注意成渝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联系。
1.优越的地理位置成渝地区指四川成都和重庆及之间的地区,但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该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人口8724万,分别占中国西南地区的6.6%和3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
2.自然环境(1)地形:四川盆地腹地。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土壤:紫色土分布广。
(4)河流: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岷江、嘉陵江纵贯南北。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与辐射带动功能日益突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成为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重庆成都都是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也是长江上游城镇与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
受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启示,作为长江上游核心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其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与空间格局的演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试图从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划分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优势,总结了其发展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的机制和思路。
标签:成渝经济区川渝合作成渝城市群中国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动力之一,是城市化进程向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推进。
珠三角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的扩展再到泛珠三角的提出,长三角“15+1”机制的推进,紧锣密鼓的京津冀规划,环渤海城市群、沈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东营)的涌现,使得城市圈、城市带成为东部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在落后的西部也有这样的地区,那就是成渝地区。
一、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划分成渝地区是我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经济较发达地区。
在自然地理上一般指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四川盆地。
川渝共同确定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区的23个区县进入“成渝经济区”的范围;确定老成渝高速公路经济带、黄金水道经济带和川东北经济带三条区域经济发展轴心。
经济区幅员面积15.5万平方公里,2005年GDP近9000亿,常住人口8000多万,分别占重庆和四川总量的25%、55%、65%。
范围大致包括:西至成都为中心的宝成-内昆铁路,东至重庆为中心的襄渝铁路,北至成达铁路,南至长江上游的重庆-宜宾沿线。
这一地区人口密集、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城市星罗棋布,是我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制造、电站设备制造、军用飞机设计制造、电子信息科研和设备制造、汽车制造、水能资源开发、天然气资源开发、天然气化工、核工业和其他军事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渝经济区
【一】相关资讯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
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
绵阳、德阳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
市。
数据显示,成渝经济区面积约16.8万平
方公里,占全国幅员面积 1.8%,区域内自然
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
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区2007年底总人
口接近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并有
较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劳动力资源丰富;
同时,区域内GDP达1.24万亿元,约占全国
GDP的5%,农业条件较好,是我国粮食、生猪、
柑橘、蔬菜、蚕丝、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工业和交通也有了相当基础。
成渝经济区是西
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
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承接悠久的合作渊源,重庆、成都两地特大城市将成为经济区的龙头,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
2008年5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启动,今年在成都召开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四川
省编制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四川意见》,
并进一步明确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国家
重要增长极,我国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统筹
城乡发展先行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国家
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
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
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
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在区
域内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分工合理、
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加强互相协调,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将是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的重要任务。
【二】考点分析
1.成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概况;
2.成渝经济圈的发展优势及劣势;
3.成渝经济圈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4.川气东送的原因、路线以及对成渝经济圈的影响;
5.我国西南铁路网(如:成渝线、宝成线、川黔线、襄渝线等);
【三】精选试题
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铁路枢纽,并建成了“8小时重庆”的高速公路网(指的是从离重庆主城区最远或较远地方的县城出发,实现8小时之内到达重庆主城区的外环高速公路)。
读右图,回答1~2题。
1.三组人从重庆站出发,乘火车分别前往北京、贵阳、长沙三地,如果走捷径,各组的选择应是
A.北京一⑤、贵阳一②、长沙一④ B.北京一③、贵阳一②、长沙一④
C.北京一③、贵阳一①、长沙一④ D.北京一④、贵阳一①、长沙一②
2.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由3条环线、10条放射线,3条联线组成。
下列对这种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3条环线”的主要作用是加强重庆市与周边各省的公路运输联系
B.“10条放射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重庆主城中心区的公路交通压力
C.“8小时重庆”公路交通主要是由“10条放射线”高速公路来实现的
D.“环线+放射线”交通布局模式是山区城市最理想的交通布局模式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东部达州,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4.川气东送干线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相交
A.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B.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C.宝成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 D.成渝线、襄渝线、湘桂线、京广线
5. 读下面材料和我国某区域七月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绵阳、德阳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
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⑴图示区域中部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C点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_。
⑵试描述24℃等温线的走向,并简要说明原因。
⑶图中B城市周边地区是该区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⑷指出图中A、B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原因。
⑸图示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案:⑴四川盆地 24~26℃
⑵北段呈南北(东北-西南)走向,南段呈东西(西北-东南)走向。
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⑶热量丰富,水源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⑷A为组团式,B为集中式。
A城市地处两江交汇的丘陵地区,地形和河流的分割使城市的发展失去了完整性;B城市地处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⑸加强植被保护,防治土壤流失。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预防水旱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