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给今天的教育带来的影响

临西县尖冢校区杨军我国现有教育与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移动设备、碎片化学习、视频学习已成为普遍趋势,特别是最近兴起的“教育云”和微课程已使课堂景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采用传统的模式培养的教师以及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都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一切新的教学思想、新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因此,作为现代学校的校长,应如何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管理自己的学校,使学校始终沿着现代化方向前进,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定位与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具有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想,同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应当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信息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

从实践中看,高素质的教师能积极推广和发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低素质的教师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最大障碍。

有些教师表面上认为,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不成熟,如缺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够、使用起来麻烦等等。而事实是,信息技术的

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支持信息技术的运用,实质上是害怕和逃避新的挑战。

要让他们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意识到对日渐普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不能充耳不闻,作壁上观,害怕和逃避都无济于事,主动迎接挑战才是自己的出路。

二、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具备研究技能

信息化社会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日益增长的知识海洋。

面对这个巨大的资源库,教师需要做的是从中查寻、处理资料,并将资料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最终从这些信息中创立新知识。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必须掌握以下一系列新的研究技能。

1.选择技能

全球性网络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的可获取性,虽然数字化信息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它们不论产生、存储于何处,都可以被人们共享。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要在网上浏览完一个研究领域内的全部信息都是不可能的,花在阅读信息上的时间太多就没有精力来处理、理解、运用这些信息,也无法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新知识。在过去,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信息的获取是有限的,因此就不存在上述问题。而现在教师需要通过建立自己的标准和条件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那些急需解决的任务。所以对信息的选择肯定是教师需要培训的新技能。

2.评价技能

如果培养选择技能是为了实现控制信息的数量,那么信息的质量同样也要被控制。信息以相同的数字化形式放在全球性网络中成千上万个节点中,所有的信息都是统一的、平等的,无法一眼从表面上看出它们的可靠性、关联性、质量、可接受程度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对数字化信息的评价技能。

三、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

信息技术知识的高科技性、发展的迅捷性及庞大的教育对象群体,决定了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通俗性、应用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其中通俗性,要求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性,要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性,即努力形成自我完善的智能结构,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以对教师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为例,主要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方面主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实践技能方面主要包含微机硬件系统及简单操作技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数据库及应用软件。

这两个方面意在使普通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般了解,对基本操作技能有较熟练的掌握,对多媒体教育技术能熟练运用,对于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能给予答复。同时,能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教师授课方式正在改变

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如果还是翻着教材,看着教学参考书,然

后挑灯备课,坚持“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黒板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方式,恐怕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甚至无法在当今的学校生存下去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他通常先分析教材、学情进行备课,然后到课堂上讲授知识或者技能,引导学生学习,课后再批改学生作业或者辅导学生。虽然一般教师也会参加培训学习或进修,但主要还是以大学阶段的知识作为基础。在相对稳定的传统社会中,教师通常较少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当代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需要有网络技术背景下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信息社会的基础教育,具有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的特征,学生学习需要有针对性、个性化、差异性和实效性,这都要求教师改变故步自封的状态。教师必须从传输知识的教书匠、学生学习的裁判者,转向启发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

当今的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学习新知识,具有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观念与新思维,并具有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二是制作微课的能力。如何在教材中选取恰当知识点,并把它拍摄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需要将教学能力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三是与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的网络交往的能力,即在虚拟空间中聚集各方力量来指导学生的能力。四是掌控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能力。例如,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微课,如何让学生思考和获取微课中的知识点,设计学生的导学案与任务单,等等。

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

我国中小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考试为中心。在校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老师成了知识的代言人,有统一的教材、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上课听讲、课后做作业为主,然后参加测验和考试,平时在学习中也着重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它的弊端之一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学习目标,缺少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家长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也就是说学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互动式自学。弊端之二是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针对性差,没有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标准,不能有力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差生。

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尊敬状态”,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儿童是太阳,教师是月亮,教师必须站在学生背后”,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都是在同一个场所——教室里学习,在听同一位教师讲课,在用同一本教材学习相同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无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名学生,要进行个别化教学,也必定是一句空话。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要有选择地学习,是很难做到的事。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各种新型课堂,比如在应用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时,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时间和场所,已经熟悉了解的内容可以快进或者跳过去,没看懂的可以多看几遍,自己没搞清楚或者无法理解的可以在线请教老师,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

这种授课方式将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一刀切学习方式的弊端也将得到剔除。让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