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乡见闻

合集下载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又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本人利用春节回乡探亲时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农村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共同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农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

一、农村变化日新月异走在乡村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回乡欢度春节的人们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外出的人们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村级道路硬化升级改造全面完成,部分路段配套太阳能路灯、绿化带等设施。

如老家在近年解决了水利渠道渗水浸泡道路的问题,回乡的人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

现在农村看着电视、开着空调,再也不用担心电压不稳会跳闸了;村里的群众小型自建楼一幢连着一幢,当年的旧屋瓦房越来越少。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村里都发现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

农民看病‚不差钱。

一位老人拿出新农合的小册子,高兴地说:现在的政策真正好,不用再担心没钱看病,自从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我们农村人医保待遇和城里人的待遇一样了。

近年来县里做好社保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高覆盖率和参保率,确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关怀,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现在群众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更方便了。

每个镇都大力开展就业社保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每个村都建立就业服务站工作。

目前村和社区已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联网,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招用工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一点登录、多点查询、就近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

有的村还建立了农民工创业示范点。

举办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多次电话联系,了解其就业、培训情况,并介绍宣传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信息。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想尽办法在这个时候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我也不例外,带着满满的思念和期待,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当我踏入家乡的那一刻,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家乡的街道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那种亲切和温暖却是无可替代的。

道路两旁的店铺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和春联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走进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修建的文化广场。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如今却变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广场上,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着太阳,拉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来到亲戚家,大家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喝着茶水,谈论着这一年的收获和见闻。

表叔兴奋地跟我说,今年他家的果园收成不错,通过网络销售,水果远销到了全国各地。

他还计划着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的品种。

看着表叔充满信心的样子,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在村里转悠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家庭都盖起了新楼房,有的还买了小汽车。

以前,大家都想着去城里打工赚钱,现在不少人选择回乡创业,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

村里的农家乐越来越多,吸引了不少城里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这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让家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然而,在感受家乡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村里的环境卫生还有待提高,一些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

虽然有垃圾桶,但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

另外,村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春节期间,村里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

这些传统的文化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但是,参与的年轻人却不多,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丰盛的美食。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阖家团圆的时刻。

在外奔波了一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回乡的路。

一路上,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我的思绪也飘得很远。

记忆中的家乡,是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是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是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笑脸。

不知道如今的家乡,又有了怎样的变化?终于到家了,刚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曾经泥泞的小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直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

村里的房子也大多翻新了,不再是过去的土坯房,而是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

走进村子,我发现村里多了一个小广场,广场上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还有一些老人和孩子在那里玩耍。

听邻居说,这是政府出资修建的,为的就是让村民们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来到集市上,更是热闹非凡。

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卖春联的、卖鞭炮的、卖水果的、卖衣服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我发现,集市上不仅商品的种类比以前多了,而且质量也更好了。

以前很难买到的一些东西,现在在集市上都能轻松找到。

在与乡亲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变化。

过去,大家都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或者在家乡创业。

村里有人办起了养殖场,有人种起了大棚蔬菜,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而且,政府的各项补贴政策也让大家得到了实惠,减轻了不少负担。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饭菜,聊着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温馨而幸福。

饭桌上,我发现菜品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不仅有传统的鸡鸭鱼肉,还有各种海鲜和特色菜肴。

大家边吃边聊,笑声不断。

吃完年夜饭,大家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虽然每年的春晚节目都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那份团圆的喜悦和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鞭炮声瞬间响彻夜空,五彩斑斓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将整个村子照得如同白昼。

大年初一,按照习俗,大家都要相互拜年。

我跟着父母走街串巷,给长辈们拜年。

返乡探亲见闻材料

返乡探亲见闻材料

返乡探亲见闻
随着春节的临近,我踏上了返乡的旅程,心中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这次的返乡之旅,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也让我看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到家,我就被家人们热情地迎接。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参加了各种家庭聚会,与亲人们共度美好时光。

在这些聚会中,我听到了许多关于家乡的故事,感受到了亲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除了家庭聚会,我还抽出时间游览了家乡的景点。

我发现,家乡的自然风光依旧美丽,而城市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许多新的建筑拔地而起,街道变得宽敞整洁,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探访亲朋好友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社会现象。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购物、支付账单等。

此外,我也发现家乡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重视,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次返乡探亲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我也更加珍惜与亲人们共度的美好时光。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家乡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春节回乡见闻乡村振兴

春节回乡见闻乡村振兴

春节回乡见闻乡村振兴今年春节我回乡见闻乡村振兴春节的到来,给整个村子带来了浓浓的喜庆气氛。

走进村子,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映入眼帘。

村口的彩灯高挂在两旁的松树上,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仿佛要将整个村子点亮。

街道上,村民们穿着新衣,手里拿着礼品,笑容满面地来来往往。

远处传来欢乐的音乐声,不时有爆竹声响起,炮声震耳欲聋。

整个村子洋溢着新年的喜庆和欢乐。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在做年夜饭,香气四溢。

我走进家门,就被一股浓郁的饭菜香味所吸引。

看着亲人们亲密地围坐在一起,我心里十分温暖。

大家边吃边说,边笑边忙碌。

那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深厚亲情和彼此之间的关心和爱护。

初一清晨,阳光明媚,我决定去参观附近的农田和农户。

在一片广阔的农田间,绿油油的麦苗从地里探出头来,它们仿佛在跟我打招呼。

田地里,农民们正在忙着施肥、浇水、除草,一派勤劳的景象。

我走进一家农户,看到他们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一片繁忙的景象。

他们告诉我,现在村里开展了农村振兴的工作,鼓励农民改进种植技术,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

他们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销售,努力增加收入。

看着他们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背影,我为他们的奋斗和希望感到由衷的敬佩。

除了农田,村子里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和设施。

一座新的小学在村子的中心修建完成,学校里新添了图书馆和电教室,孩子们上学的条件改善了许多。

村口新建了一个集市,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摊位,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用互联网购物,享受到更多的便利。

村里还修建了一个健身广场和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供村民们在闲暇时进行娱乐和活动。

这些改变都离不开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大力支持,给村子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春节期间,我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

农田的一片繁忙,村子里的新建设和改善,都展现出我家乡正在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乡村振兴是我家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

我相信,有了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大力支持,我家乡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和繁荣。

青海春节返乡见闻材料

青海春节返乡见闻材料

青海春节返乡见闻材料
以下是一份关于青海春节返乡见闻的材料,供您参考: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我的故乡青海。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看到了家乡的美丽风景和人们淳朴的民风。

一回到家乡,我就被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所吸引。

远处的山峰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更加壮丽,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

街道两旁的树木也披上了洁白的外衣,仿佛是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卫士。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红色的对联和窗花,寓意着新年的吉祥如意。

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共同享用美味的年夜饭,欢声笑语不断。

此外,我还参观了一些当地的民俗活动。

在村子里,我看到了一群人正在跳着传统的舞蹈,他们的舞姿优美、欢快,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在街头巷尾,还有一些民间艺人在表演着剪纸、糖人等传统手艺,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在家乡的日子里,我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我参观了一些历史古迹和博物馆,了解了青海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的故乡,也更加珍惜这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这次春节返乡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乡的美好和温暖。

我看到了青海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感受到了这里人民的热情和淳朴。

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回到家乡,继续探索这片土地上的美好和神秘。

春节回乡见闻教育方面

春节回乡见闻教育方面

春节回乡见闻教育方面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亲情交流的时刻。

每年春节,我都会回乡与家人共度这个特别的时刻。

这一次回乡,除了感受到浓厚的亲情和喜庆氛围外,我也在教育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见闻和体会。

我注意到家乡的教育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回乡后,我看到了新建的学校楼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这让我感到欣慰。

同时,我也听到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期望,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让他们有更好的未来。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在乡村地区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

我观察到乡村学校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以前,乡村学校的教学往往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

但是,现在的乡村学校开始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实践。

我参观了一节语文课,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还看到了一些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交流合作。

乡村学校组织学生去城市学校参观学习,城市学校的老师也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指导。

这种交流合作不仅让乡村学生接触到了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也让城市学生更加了解农村的生活和教育现状。

这种互通有无的教育模式,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回乡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和付出。

父母们不仅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希望孩子不仅仅是学业优秀,更重要的是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回乡见闻让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乡村教育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春节回乡是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刻。

我也不例外,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经过一路的奔波,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家乡。

刚进村口,就看到了新修建的宽敞水泥路,这和我记忆中那条狭窄坑洼的土路截然不同。

道路两旁还安装了路灯,夜晚不再是一片漆黑。

村口新建的小广场上,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老人们则坐在一起晒着太阳、唠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进村子,发现很多人家都盖起了新楼房,外观漂亮,装修精美。

以前那些破旧的土坯房已经难觅踪影。

路过邻居家时,看到他家门口停着一辆崭新的小汽车,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听邻居说,现在村里很多人都买了车,出行方便多了。

回到家中,父母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温馨无比。

父母跟我讲述着村里这一年来的变化,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学,谁家又通过搞养殖发家致富了。

我也跟他们分享着我在外面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

我发现亲戚们的生活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的大多是家长里短,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

而现在,话题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创业、如何投资,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让生活变得更好。

在村里的集市上,更是热闹非凡。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卖春联、福字的摊位前挤满了人,大家都在挑选着自己喜欢的款式,为新年增添一份喜庆。

还有卖特色小吃的,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我穿梭在人群中,感受着这浓浓的年味。

然而,在感受家乡变化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虽然村里的经济条件好了,但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

垃圾随处可见,河流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澈。

还有就是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导致一些农田荒芜。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村里已经开始重视这些问题。

村委会组织了专门的清洁队伍,定期清理垃圾,还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

这次春节回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见农村新变化
陈庆客
我的爱人老家在陕西省户县甘河镇农村。

我们结婚十二年来,因山东老家我的父母均已于十几年前过世,我几乎每年都在爱人老家过年,今年也不例外。

单位放假后,我就和爱人、孩子来到户县甘河镇爱人家中。

也许是由于从西安到户县比较方便的原因,虽然爱人老家村里时有喜闻、常有变化,因为经常去,就不是非常在意。

今天,根据省长指示,按照办领导要求,来说说今年春节回乡所见所闻。

回想起户县农村十余年来的发展变化,不禁感慨不已,忍不住立即提笔疾书,以表兴奋之情。

一、户县农村2000年至今十余年来的变化
我1989年入伍就来到户县空军机场工作至2011年转业到省扶贫办工作。

从当兵至今在户县农村工作生活了二十余年,特别是2000年初和爱人结婚后,对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自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开展以来,户县农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道路通行状况。

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

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

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
什么“中心街”、“北大街”等,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

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2.生产生活状况。

近年来,国家和省上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实行扶贫开发扶持、行业补贴,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致富有了依托、有了目标,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在政府引导下的“勤劳能致富、致富有政府,生活有保障、种啥都给补”的美好生活。

3.文化设施建设。

近几年,该村新修建了村部、村图书馆,整修了村篮球场、健身广场。

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

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

特别是举办了陕西省第一届农民运动会,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

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

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4.基本保障建设。

实行新农合,推行大病报销制度;建立大学生入学补贴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

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抗因病、因残、因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能力,为创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

农民现在是“上学有能力、看病有条件、吃穿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二、当地农村后续发展面临的一些情况
1.农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要求越来越强烈。

近年来,随着农村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的深入开展,农民思想活跃,献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随着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入、电脑网络的普及,加上新闻媒体的引导,也使农民的思想认识与时俱进,对公平正义、民主公开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新的任务形势下,对农村的干部队伍,在任务要求和能力建设上,也面临越来越大的考验。

2.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的不断投入,农民基本生活有了制度保障,脱贫致富有了政策扶持,提高收入有了广阔市场。

但是,由于农村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农民脱贫致富能力的局限性,也导致农民在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以后,畏难而避难、自足而满足的保守思想意识开始抬头。

赵省长在今年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指示,提出扶贫开发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这是对我们甄选不同村情户情,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一起都能发家致富,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对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

二〇一二年二月六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