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回乡调研
春节回乡调研文章:对农村兴建宗祠的思考

春节回乡调研文章:对农村兴建宗祠的思考今年春节回到家乡,发现四邻八村兴起了一股修建宗祠的风气。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是祭祀祖先、族内议事的场所,是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重要载体。
宗祠既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民俗瑰宝,又包含着封建糟粕文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农村兴建宗祠存在的问题1.投资金额巨大,加重农民负担在家乡,宗祠的修建除少数在原址上翻建外,大多属扩建或新建,投资金额少则几十万,多则一两百万元。
这些投资基本上是由族人集资,各家各户捐款摊派筹得。
在我家临近的一个小村庄,正在修建的宗祠耗资200多万元,由于人口不多,竟要求每户至少捐资5000元,并将名字和捐款金额刻在功德碑上。
有些生活富裕的村民为了面子捐资十多万,而有些生活拮据的村民碍于面子,只好节衣缩食或是借款出资。
此外,村与村之间、宗族与宗族之间还会互相攀比,宗祠建设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投资一年比一年多。
比如,我们村的宗祠还是十多年前将老房子修缮后建的,和附近村庄新建的相比显得寒碜,就有村民提议要推掉重建。
在兴建宗祠时盲目攀比,无节制投资,强行摊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民的负担,耗费了民间财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刚脱贫的村民来说,这无异于又一次把他们推向了贫困。
2.缺乏严格监管,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宗祠由村民自主集资兴建,缺乏严格的监管,难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一是宗祠在建设中一味讲究风水、建筑朝向、布局规模、山墙斗拱等方面,而忽视了消防通道、安全场地等设施建设,造成安全隐患。
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宗祠里蜡烛长明,鞭炮不断,极易发生火灾,威胁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宗祠的产权归属不清、财务管理不明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引发矛盾,留下诸多隐忧。
三是宗祠的兴建,加剧了同一姓氏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打破了农村社会秩序的平衡,使得宗族势力抬头,农村社情更为复杂,不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和社会发展。
3.正面引导不足,作用发挥不够随着城乡经济建设发展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间资金不断雄厚,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也为宗祠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3篇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3篇、看病贵”是村民以前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
近年来,李渡镇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已将卫生医疗服务延伸到村,在村里建立了医疗服务站。
目前实行的“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医疗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大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对形成农民“小病进村庄,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起到了促进作用。
道路变得更宽敞平整了。
年久失修的危桥已改建成一座政府公共投资145万元的双车道新桥了,交通警示牌、护栏等安装得整整齐齐。
村庄通往浮云岭山脚下的砂石路面也经过硬化改造成水泥路面了,并在临崖一侧除了原有的防撞墩外,重新设置了钢质护栏,为山区公路加上了“双保险”。
乡亲们告诉我,桥梁的改建和农村公路的改造不仅方便了出行,更重要的是给附近村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使得山林经济作物源源不断运送到李渡及周边乡镇甚至进贤县城,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增加了收入。
农民生活条件更好了。
前些年回家过年最让我不能适应的就是晚上用电紧张。
近年来,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农村电网得以全面提升,村民普遍安装了“一户一表”,村民用电实现了与城市居民用电“同网同价”。
没了用电的烦恼,对除夕之夜停电的担心已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大多数村民都安装了卫星电视数码接收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电器设备已悄然走进农家,春晚精彩的节目也给小村庄带来了节日的欢乐。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二在春节期间,我按照省直工委《关于开展2017年全省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
现将回乡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的家乡是昌邑乡,昌邑乡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下辖的一个乡。
位于南昌市北郊的赣江之畔、鄱阳湖西汊。
距南昌市50公里,东与恒湖垦殖场、联圩乡接壤,三面环水,赣江与鄱阳湖在境内交汇。
回乡调研报告(精选13篇)

回乡调研报告(精选13篇)回乡调研报告(精选13篇)在现在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乡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回乡调研报告1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
20xx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
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情况(一)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平房,90年代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二)群众生活情况“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天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方便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密切。
第二,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知识还比较缺乏。
第二,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很好,电压不够,平时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返家乡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返家乡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返乡过年的现状和特点,探究返乡过年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
在选择调查对象时,我们尽量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的人群,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返乡过年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 返乡人数多、来去频繁调研结果显示,返乡过年已成为中国传统习俗的重要内容,每到春节期间,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出现大量人员返乡的情况。
返乡的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一类是在外地生活工作的城市居民。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国民收入的提高,返乡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返乡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
2. 旅途不便、交通问题突出返乡过年的人员主要以火车、汽车、飞机等方式回到家乡。
然而,由于春节是中国人口迁徙高峰,交通压力巨大。
调研数据显示,火车票难买、车票难求等问题依然存在,给返乡者带来诸多不便。
3. 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返乡过年对当地经济有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返乡人员会在本地消费,给当地服务业带来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一些返乡者还会在春节期间将他们在外工作挣来的钱带回家乡,用于投资兴业。
此外,返乡过年还能刺激当地的农产品销售,为当地农民带来一定的收入。
4. 当地社会问题日益显现然而,随着返乡过年人数的增加,一些社会问题日益显现。
一方面,因为春节长假时间较长,返乡的人员返乡时间早,离开时间晚,导致春节期间城市和乡村的人员流动性增加、群体聚集性增强,给治安和交通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返乡过年人员的增加,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等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调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返乡过年已成为中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习俗。
返乡过年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深远,一方面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在未来加大对春运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应对返乡过年的各种问题。
返乡调研报告(精选6篇)_回乡调研报告

返乡调研报告(精选6篇)_回乡调研报告返乡调研报告(精选6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返乡调研报告人力资源实习报告摘要:人力资源实习报告本人结合自身专业在成都电业局的人力资源部进行一周的专业调查和专业实践,受益非浅。
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和实施,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与管理,劳动、人事、工资、保险、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技能鉴定、员工教育培训、人事档案、同时在工资制度方面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规范工资分配体系,加强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管理。
技能工资制有基本工资和辅助工资组成,基本工资由技能工资和岗位工资组成,技能工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实行过渡技能工资。
本人结合自身专业在成都电业局的人力资源部进行一周的专业调查和专业实践,受益非浅。
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和实施,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与管理,劳动、人事、工资、保险、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技能鉴定、员工教育培训、人事档案、劳动保护、离退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人力资源部设置正副主任各一名,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要有爱心:爱职业,爱员工、敬重领导。
二要有责任心: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事事重要,事事都是责任。
三要业务精益求精:时时、事事寻求合理化,精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知人善任,用人有方,追求人与事结合的最佳点。
四要具有探索、创新、团结、协调、服从、自律、健康等现代意识。
五要树立诚信观念。
诚信乃做人做事之本。
由于人的工作是最复杂微妙的工作,人力资源主任这个职位是对个人品性要求很高的一个职位,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想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人力资源主任具备以下方面的素质:具备公正、忠信、坚定勇敢的意志力。
对于人力资源主任来说,只有公正才可以做到无私,才能够客观地对人力进行评估、确定,在选拔、推荐、使用人才时坚持”唯才是用”的原则。
还要具有坚定勇敢的意志力才能使自己在人力资源的构造过程和开展自己的工作中,承受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来坚持公正、忠信的原则。
春节返乡调研情况汇报

春节返乡调研情况汇报随着春节的临近,我作为一名调研员,前往各地进行了春节返乡调研。
在这次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人们返乡的原因、方式以及他们在返乡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对春节返乡调研情况的汇报:首先,关于返乡原因。
在我所调研的对象中,大部分人返乡的原因主要是团聚和家庭聚会。
他们希望能够在春节期间和家人团聚,共度这一重要的节日。
此外,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工作原因需要返乡,比如在外地打工的人们在春节期间会选择返乡和家人团聚。
总的来说,返乡原因主要是出于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其次,关于返乡方式。
在调研中我发现,返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驾返乡,另一种是乘坐公共交通返乡。
自驾返乡的人们通常会提前做好返乡准备,包括车辆的检查和路线的规划,以确保顺利返乡。
而乘坐公共交通返乡的人们则需要提前购买车票,避免春运期间车票紧张的情况。
在返乡方式上,大部分人会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再次,关于返乡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春节期间返乡的人们普遍面临着交通拥堵、车票紧张、物价上涨等问题。
特别是在春运期间,公共交通工具上人满为患,很多人需要提前预订车票才能顺利返乡。
此外,一些地方的物价也会因为春节而上涨,给返乡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最后,我在调研中也了解到一些有关返乡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购票、网络预订住宿等方式来方便地安排返乡行程。
同时,一些亲子游、文化体验等新型的返乡方式也受到了一些人的青睐,他们希望在返乡的同时能够丰富自己的春节假期。
综上所述,春节返乡调研情况汇报到此结束。
在这次调研中,我对人们返乡的原因、方式以及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返乡趋势。
希望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返乡的需求,让春节期间的返乡之旅更加顺利、愉快。
春节返乡见闻调研方案

春节返乡见闻调研方案调研背景: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国范围内人口大规模迁徙的高峰期。
每年春节前后,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各自的家乡团聚,这一场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人口流动现象被称为“春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过年,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春节返乡人群的见闻和体验,本调研将重点针对一些重要的方面展开调查。
调研目的:1.了解返乡人群春节返乡的主要原因和动机。
2.探究返乡人群春节返乡的具体时间和交通方式的选择。
3.了解返乡人群返乡路上的体验感受和困难。
4.调查返乡人群春节期间在家乡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表达。
调研内容:1.调研对象:春节前后有返乡经历的人群。
2.调研方法:个人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3.调研内容:a) 返乡原因和动机:- 对于返乡过年的人群来说,他们返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他们主要受到家庭、乡情、传统文化等因素的驱动,还是其他因素的影响?- 他们想通过返乡来实现什么样的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b) 返乡时间和交通方式:- 他们一般在春节前几天返乡,还是在春节后几天?- 他们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回家乡?- 如果存在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他们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c) 返乡路上的体验感受和困难:- 他们从离家的城市到家乡的路上,有什么样的体验感受? - 是否经历过拥挤、延误等困扰?如何应对这些困难?d) 家乡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表达:- 他们回到家乡后,一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他们在家乡期间有什么样的活动和交流?是否参与家乡的传统习俗?- 他们对于与家人的相处和情感沟通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表达?是否存在困扰和隔阂?调研数据分析:通过对个人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各个调研主题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进一步探讨春节返乡对家庭关系、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春节返乡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人们的美好回忆的创造。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3篇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3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已经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为本次春节回乡调研做一个报告,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一:在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关于在全县机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
现将回乡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家瑶上村,位于小松镇东南部,东与耸冈村隔河相望,南接琴江镇湖下村,西接罗源村,北接石田村。
村部驻瑶上,距镇政府7.5公里。
距县城10公里。
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6.9亩,山地6165亩,水域690亩,人平耕地0.77亩。
2003年辖13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494人。
该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白莲为主。
该村贫困人口居多,为我县“扶贫重点村”。
二、发现的问题(一)、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
借着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极大改观,刘坑至石田通村公路、三吾至城江、羊角寨至交坝等通组水泥路相继修通,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
路修好才五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二)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村民对集体活动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教育重视不够,就业、从业门路较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收入,靠天吃饭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三)农村建设主体实力不强,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农村农户之间个体条件的差异,给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实施带来困难。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农民由于小农思想的影响,不愿将自己的旧房拆除,进行新农村建设,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新农民、新风貌
-----春节回乡见闻
吉安县旅游局刘文华
今年过年,我们家人特别齐,兄妹亲戚都回去了,真是个团圆年。
这次回乡过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习惯,而是全家人一起来了个访亲出游,看了看家乡的变化。
家乡交通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
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
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
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
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
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
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乡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
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
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
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养老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
在家驻守多年的
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
但是,年过到了初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
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
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
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