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第1篇】《慈母情深》是一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感情真挚的文章,文章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辛苦、瘦弱、坚强、慈爱的母亲的形象。
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
教学中以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导入,低沉、舒缓的音乐营造情感浓重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融入文章中去;课文品读,这是一个中心环节,通过母亲形象、工作环境以及母亲给我钱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无私;进而由梁晓声的母亲推及到自己的母亲,完成情感的内化;激情诵读,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辛苦,母爱的无私,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感”为主线,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点染课堂,通过设置情境、课文品读、情感倾述、激情诵读几个环节,逐步让学生理解母爱,认识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内心活动2、从各种描写方法中分析人物性格3、体会慈母情深,懂得母爱的伟大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激发情感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教师深情导入:“母亲啊!掀开你的忧愁,容我在你的怀里沉酣,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母亲,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它一直以伟大和无私著称,每每读到它,心灵总不免轻轻颤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感受博大的慈母情怀。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速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1)是母亲为我讨回小人书(2)是母亲给我钱买了一本《青年近卫军》三、品读课文,体悟情深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49段到结尾),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其中流露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读书,感悟大屏幕展示:从( )句话,我体会到( )。
学生交流(1)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
语句: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慈母情深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二、教学目标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本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三、教学设计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为营造朴素、扎实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和人文味,我紧扣目标,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第一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简短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预习能力,检测词语是对学生识记词语和理解的一种基础检测手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课文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手段。
学生们对词语的理解很到位,对“龟裂”学生理解得不够到位,老师给予补充学生能够及时获得信息。
课文内容概括得一个比一个好。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慈母之爱。
2.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慈母之爱的表现方式。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慈母情感。
难点1.让学生深入感受慈母之爱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2.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体味文字之美。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或小故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母爱的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与母亲相关的情感。
学习1.朗读课文《慈母情深》,理解全文大意。
2.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各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3.细读重点段落,讲解生字词语和句子结构。
4.学习赏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
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和表达。
第二课时复习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1.学习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3.学习课文中典故和情感描写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魅力。
活动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表演等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慈母情深》展开,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深厚,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亲情的珍视。
通过课文的赏析和讨论,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与配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学案教案一、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词素分析法理解下列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读通读顺文章。
3、跳读文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写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4、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的母亲。
5、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我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对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有一种()的深情。
二、练习提纲1、抄写、背诵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精美句子。
2、以“母亲的爱”为题,仿照文章的写法,写写母亲关心你的一件事。
一、初读文章,自学生字、新词,初理作者思路1、(1~4)想买《青年近卫军》2、(5~33)妈妈给钱买书3、(34~35)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二、细读探究,体会母亲对“我”的深情1、母亲的爱:⑴外貌描写──瘦弱的母亲。
⑵行动描写──贫苦、辛劳的母亲。
⑶语言描写──通情达理的母亲。
(勤劳、善良、慈祥、深爱儿子)2、我的爱(反衬):⑴行动描写。
⑵心理描写。
(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三、自主评价学习收获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以及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
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一元五角钱”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对于一个每个月只能赚27元工资还要养育5个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
文中“七八十台机器”的广角镜头、“母亲直背、转身、望着我”的慢镜头、“母亲掏钱、塞钱、凑钱给我”的特写镜头、“母亲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镜头,写得生动感人,值得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
尤其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特色,3个“我的母亲”倒装与反复的写法,以及4个“立刻”反复使用的写法值得细细推敲。
二、学情分析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接触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去初步学习作者如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
本文的写作背景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来说偏遥远:一个母亲每月工资27元,担负起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
家庭如此拮据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母亲如此的辛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无法体谅到的,如何让孩子能够走进文本,能够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体会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个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优秀7篇)《慈母情深》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教学过程:一、诵读诗文,激发情感:课件出示母爱的小诗,学生朗读体会,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1.轮流读文,读准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3.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1.带着这些感受,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用心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做好标注。
2.交流感受,反复品读辛劳的母亲(一)a. 从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体会母亲之劳苦,感受母亲之坚强。
b.带着这种感情读小诗,读课题。
(二)a.从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体会母亲之劳苦,感受母爱。
b.我们把这段文字,转换成诗的形式来读一读,体会感情。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c. 带着这种感情读小诗,读课题。
(三)a.从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体会母亲的忙碌,感受母爱。
b.立刻立刻立刻立刻让你感受到什么?体会读。
c. 带着这种感情读小诗,读课题。
贫困的母亲a.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8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8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
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教材简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
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出示古诗,导入新课出示古诗《游子吟》,自由诵读。
交流古诗内容,感受慈母的爱,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古诗,引起对母爱的初步感悟,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就和梁晓声一同走进《慈母情深》,一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板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交流,感受母爱无私、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感受母爱文中母亲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了不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些描写母亲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划下这些句子,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第17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第17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课文讲述了一个母亲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儿子读课外书的感人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他们热爱母亲、尊敬母亲、感恩母亲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母亲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可能理解不深。
此阶段的学生富有同情心,容易被感人的故事所打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感恩母亲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理解母亲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支持儿子读课外书的决定,感受母爱的深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相关图片或课件3.学习任务单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母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母亲的认识,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慈母情深》。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或观看课文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如:母亲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让儿子读课外书?母亲是如何省吃俭用支持儿子读课外书的?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亲的爱。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你觉得母爱是什么?你如何回报母爱?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母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本科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诗句(设计意图:以音乐烘托情感,创设情境。
)
2、背景音乐中,老师深情诵读(设计意图:教师语言激情,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地叮嘱你要多穿件衣服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你觉得很烦
却也觉得很窝心
缺钱的时候
她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
边教训
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叫作——
过渡:这种人叫作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3、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
1、出示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数落
读准词语,并尝试用上述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应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这一环节以填空的形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自由自在地读出初步感受来,为学习慈母情深做好铺垫。
)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体会“失魂落魄”:哪些语句说明我想的“失魂落魄”?(设计意图:感知买书愿望的强烈,为后文埋下伏笔。
)
过渡:对于我们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作者来说,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2、感知家贫(设计意图:家庭的贫困就为我要钱时的内疚,母亲给钱时的伟大做了铺垫。
)
3、感知母亲形象
过渡: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妈妈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
⑴找出体现妈妈工作环境差的语句。
(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
⑵根据“提示”要求,自悟母亲形象。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的母亲。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造句之妙。
)
⑶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读中再现情境,读中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
)如:
课件出示: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瘦弱疲惫的母亲
过渡:面对如此瘦弱疲惫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
我犹豫了——
课件出示: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就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这一元五角的不容易。
也初步感受了母亲的艰辛。
)
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
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过渡:家境如此艰难,母亲会给我钱吗?
课件出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贫苦的母亲
过渡:母亲生病了,她舍不得买药;母亲衣服旧了,她舍不得换件新的;母亲手指龟裂了,她舍不得添双手套。
这是一位多么贫苦的母亲哪!可是今天,我要钱买书时——
课件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课件出示:(引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
过渡: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瘦弱的母亲、贫苦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后,我才明白了这一元多钱不是普通的钱,它是──
于是,“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的鼻子为什么酸了?“我”攥着钱跑出去会做什么?(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安排口语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从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设计意图:借助文本的补充,丰富学生的感知,读出文章的“味”来。
)
1、深情朗读:“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群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
过渡: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2、课件出示:梁晓声简介
1979年九月于《新港》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
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其作品被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3、深情读课题
五、联系自我,真情告白
过渡:正像一首歌中所说——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同学们,母爱的伟大就在这点滴的细节中,让我们静静回忆,讲述自己妈妈的故事。
1、讲述妈妈的故事(设计意图:由人及己,感受身边母爱。
)
过渡:拿起手中的笔,把你们心里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2、妈妈,我想对您说……(设计意图:交流中唤起爱母情感。
)
3、深情读课题
过渡:关于母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游子吟》
六、学习积累,感情升华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过渡: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所以,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七、欣赏视频,感恩父母
过渡:慈母情深,今天,请做好这三项作业——
八、今日作业(设计意图:课堂延伸,接近生活。
)
1、将课堂上写给妈妈的话说给妈妈听。
2、摸摸妈妈的手。
3、为妈妈洗一次脚。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瘦弱贫苦辛劳通情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