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2公开课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下是有关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的详细介绍:一、城市化进程1.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移民主要是农业劳动力,他们迁移到城市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在此阶段,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
2.第二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
在这一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迅速,城市面积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变得更加迫切。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3.第三阶段:城市规模达到饱和状态。
在这个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的面积也不再扩大。
城市化的重点转向优化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人口聚集在城市。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聚集在城市,有利于集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功能不断扩大,除了原有的生产和居住功能,逐渐增加了商业、金融、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城市的多样化功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入城市。
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临的市场规模更大,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城市更容易吸引和集聚人才,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市政设施等不断优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善了城市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5.城市社会面貌多样化。
城市化使得城市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多样。
城市化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社交方式。
城市中的社会群体多元化,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城市
人口(万)
1.纽约(美国)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城镇化)
1、概念: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思考:城市化过程中除了地域转变, 还有哪些转变? 如:人口转变(由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由第一产业转 移到第二、三产业
城市化一词的四个含义
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各个集中点的扩大) 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关系来 考察,世界城市化可分成四种模式。
一、同步城市化
这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 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这里的一致主 要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这种相关性表 现得相当明显。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曲线几 乎是两条平行上升的曲线,应该指出的是, 由于农村人口只有迁居到城市后,才能在城 市就业,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 的地域迁移先于职业转换是一种较普遍的现 象,基本上属于同步城市化模式
城市人口 比重
2.5%
13.3%
28%
41%
50%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 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 重迅速上升
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2.3.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堂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为主题的教学案例。本节课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主动探究的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共同完成,促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人的能力。
4.及时给予小组评价,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案例背景中,我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展示城市化的时间轴,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化的进程。同时,我还将城市化的特点分为人口转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用地增加三个方面,让学生明确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以提高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
(四)总结归纳
1.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收获。
2.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成果,指出不足之处。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认识。
五、案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最新2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错误的是( D ) A.发展中国家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三)中国的城市化
☆200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9.1%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的 根本出路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 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诸多方面的要求
P40活动
2、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 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 速度也越快。如果城市化的水平明显超出本 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 的特点,反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
三、城市化特点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发
起步早
工业化早
达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国 城市化水平高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 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发 展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起步晚,发展快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2.1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30%-70%, 加速阶段 水平较高 成熟阶段 70%以上, 水平高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世界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240 220 200 180 160 特 140 大 120 城 100 80 市 60 的 40 数 20 量 0 1900
国家类 起步 目前 城镇化 型 时间 速度 水平 发达国 家
城镇化现状
城镇化与 经济发展早Βιβλιοθήκη 慢 快高低
发展中 国家 晚
城市→农村(郊 区化、逆城市化) 农村→城市(城市 发展不合理)
相适应
不相适应
看图:哪些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原因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偏高,主要是因城市
(3)会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 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环境污染
社会问题
有利影响: 给居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绿
化环境、修建水利设施、平整土地)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卫星城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 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 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 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气象卫星一样,故名。旨在控 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 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十分密切的联系,与 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 有十分便捷的交通联系。 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学者泰勒正式提出并 使用“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
图解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 ,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539万
370万
300万
一、城市化
1. 概念
2. 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和产业活动
乡村
向城市地区集聚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巩固练习
探究2
20
40
60
80
100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资料:1800~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数据表。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绘制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曲线,分析城市化可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城市化进程呈现“S”型曲线,城市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年分地区
1800
1850
1900
1950
1980
02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阅读P37教材图文,思考:
1.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的特点?
城市化的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农业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
剩余劳动力
工业化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城市化
社会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46.6
57.4
发达国家
7.3
11.4
26.1
53.8
70.2
74.4
77.2
发展中国家
4.3
4.4
6.5
17
29.2
39.9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4.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 结构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 续推进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 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 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 乡差距
中部地带 117 130 247
西部地带 47 75 122
2、特点 B、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 的地区差异。 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中心 城市发展较快,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 对滞后; 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西部地区 城市化水平比较低。
3、我国的城市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人口转化
产业结构 工业
科技
文化、思 想、观念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思考:1、是什么力量推动城市化发展? 2、城市化还与哪些进程有关系? 3、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特点?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社会 经济 发展
安 排 大 量 劳 动 力 就 业
城பைடு நூலகம்市 化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①国的第二、三产业最落后
【高考真题】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 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按城市化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2)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3)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能够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图表解读,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化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发展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增强学生对家乡城市化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的概念、主要表现和过程。
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两者的差异,提问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城市又会如何发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二)新课讲授1、城市化的概念讲解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强调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结合图片和数据,向学生介绍城市化的三个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组织学生讨论:“在你们身边,有哪些现象可以体现城市化的发展?”3、城市化的过程展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曲线,讲解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城市规模较小。
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趋于缓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4、城市化的特点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为例,分析城市化的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但存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时间 1800年 1900年 1950年 1990年 2000年
城市人 口比重
2.5%
13.3%
28%
41%
50%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前, 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个)
占城市总人口 (%)
1900 13
1950 1960 1980 2000 71 114 222 408
29.5 33.4 34.0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二战以后 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读右图,结合 P37、38阅读材料, 思考:
1.从20世纪70年代 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 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 城镇发展迅速。试分析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 城市化与经济发 展水平之间关系如何?
(D)
2、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空
前程度的时间是
D( )
A、1750年之前的几千年
B、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C、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D、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下列国家中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C )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D、日本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4—6题
发 展
起步晚,发展快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中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国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考考你: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
7、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 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t1
t2
t3
t4
(1)、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
②、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
③、 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群
。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
是 逐渐提高 。
(3)、此过程称为 城市化 。
4、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 A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 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
5、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C )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中国
6、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 B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22公开课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90年用地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上海人口的增加
1324万
1990年人口
上述图中有哪些变化?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三、世界城市化进程
1.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3. 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 理由。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产生 差异的原因。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因
起步早
发
达 国 城市化水平高
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 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 城市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