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3(物质的变化) 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1、1.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发展。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二、预习展示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D2.解析: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后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并置于阴凉处;答案: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和,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是()A.粮食发酵B.切割玻璃C.湿衣晒干D.粉碎废纸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湖湿的空气中生锈了”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D.玻璃导管:“我在火焰的灼烧下弯了腰”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牛奶C.稀有气体D.碳酸氢铵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6.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气是由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甲烷属于有机物C.钢铁和铝合金都是合成材料D.化石燃料都含有碳元素7.我市正在全面搞好创卫、巩卫工作。

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

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是( )A.A B.B C.C D.D8.下列用于改正错别字的方法中,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方法是A.用橡皮擦去B.用透明胶带粘除C.用修正纸覆盖D.用退字灵改写9.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的是A.用手直接取用药品B.若未说明用量,按最少量取用C.将未用完的药品丢弃或带出实验室D.实验后将剩余药品放回原瓶中10.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A .漏斗、烧杯、玻璃棒 B.量筒、集气瓶、烧杯C.漏斗、试管、玻璃棒 D.滴管、玻璃棒、烧瓶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取用液体药品C.称量15.45g固体D.量9.5mL液体1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氧气用于炼钢B.氖气用于制航标灯C.用氢气作燃料D.焊接金属时用氮气、氩气作为保护气1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A.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C.容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D.以上说法都对1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工业上制取氧气C.酒精挥发石蜡熔化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把黄瓜切成细丝二、填空题15.为了探究气体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小雨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依次做了以下实验。

沪教版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同步练习题

沪教版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同步练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钉锈蚀B. 海水晒盐C. 粉尘爆炸D. 烧制陶瓷2.在人体上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皮肤破损B. 骨折C. 消化食物D. 切除肿瘤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B. 石蜡熔化C. 海水晒盐D. 铁矿石炼铁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 下列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玻璃破碎B. 牛奶变质C. 木炭燃烧D. 粮食酿酒6.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金刚石刀切割玻璃B. 用粮食发酵酿酒C. 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D. 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7.在物质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石蜡的可燃性B. 玻璃的密度C. 水的沸点D. 酒精易挥发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硬水软化B. 蜡烛燃烧C. 蛋白质的盐析D. 葡萄糖的氧化9.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观察B. 实验C. 假设D. 结论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活性炭吸附B. 榨取果汁C. 咸菜表面有白色晶体出现D. 自来水消毒11.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煤气燃烧水变蒸气B. 瓷碗破碎剩饭变馊C. 菜刀生锈水果腐烂D. 灯泡发光冰块熔化1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牛奶变酸B. 梅花飘香C. 海水晒盐D. 空气液化13. 下列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风力发电B. 铜用于制作导线C. 液氮制冷D. 天然气用作燃料14.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 铁丝变短B. 剧烈燃烧C. 火星四射D. 生成黑色固体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6.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火箭发射B. 煤的燃烧C. 风力发电D. 酸雨侵蚀1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成冰B. 木材燃烧C. 玻璃破碎D. 湿衣服晾干18.模型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图不属于模型方法的是()A. 光线B. 磁感线C. 水分子D. 氢元素19.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A. (1)(5)B. (1)(3)(5)C. (1)(4)(5)D. (1)(2)(3)(4)(5)20.下列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沪教版(全国)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化学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巩固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焦炭用于炼铁C.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D.干冰用作制冷剂2.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月饼的保鲜剂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摩托车的排气管加消声器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水蒸发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自行车胎充气过多爆炸D.节日燃放烟花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黄瓜榨汁C.干冰升华D.天然气燃烧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来做导线B.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C.氮气用作保护气D.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汽油挥发C.湿衣晒干D.木材燃烧8.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B.天然气燃烧C.水沸腾D.菜刀生锈二、多选题9.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高炉炼铁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C.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D.用洗涤剂洗餐具10.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A.隐形飞机有声音吗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11.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1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13.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能烧B.轮胎能炸C.饭菜会馊D.瓷碗易碎14.如图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功能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NaOH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能支持燃烧B. 氢氧化钠易潮解C. 碳酸不稳定D. 盐酸能与铁锈反应2.下列成语体现的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A. 钻木取火B. 木已成舟C. 冰冻三尺D. 凿壁偷光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成就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湿法炼铜B. 黑火药爆炸C. 用粮食酿酒D. 玉石雕琢成玉器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稀盐酸用来制药物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 酒精用作燃料5.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6.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 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C.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 酒精: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就减轻了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盐酸挥发B. 牛奶发酵C. 海水晒盐D. 干冰升华8.我国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下列古代工艺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冶铁并铸成铁器B.用巨石修筑长城C.琢磨玉石成饰品D.在甲骨上刻文字9.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世博会开幕燃放烟花B. 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C. 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D. 用明矾溶液制明矾晶体10.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C. 氧气难溶于水D. 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 氧气具有氧化性B. 硫可以在空气中燃烧C. 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D. 硫粉是淡黄色粉末状固体12.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氢气能燃烧---理想燃料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C. 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作干燥剂D. 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气割、气焊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木炭是一种黑色固体B. 浓盐酸的密度是1.19g/cm3C. 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D.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1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A. 化合反应B. 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D. 置换反应1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蜡烛燃烧B.矿石冶炼、水分蒸发C.瓷器破碎、银器变黑D.铁生锈、灯泡通电发光二、填空题16.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A.瓷碗易碎B.轮胎能炸C.饭菜会馊D.________17.观察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________的现象→________的现象→________的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章节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章节测试

20212021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B.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C. 区分硬水和软水D. 燃烧条件的探究2.下列现象中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 滴水成冰B. 纸张燃烧C. 花香四溢D. 灯泡发光3. “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下列跟水有关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海水晒盐B. 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C. 光合作用D. 用消毒剂杀死水中的细菌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晒盐B. 石墨导电C. 人的呼吸D. 冰雪融化5.下列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往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B. 称量时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中C. 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D. 取用固体药品只能用药匙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B. 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D. 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7.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蜡烛融化矿石粉碎B. 食物腐烂光合作用C. 酒精挥发蜡烛燃烧D. 汽油燃烧冰雪融化8.物质世界充满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食品解冻B. 拉面条C. 鲜奶变酸D. 苹果削皮9.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 实验法用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B 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 归纳法水、二氧化碳是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 对比法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间隙大小关系A. AB. BC. CD. D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 稀有气体可以做霓虹灯D. 氢气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11.下列现象中,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A. 五颜六色的节日焰火B. 蜡烛燃烧发出白光C. 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D. 稀盐酸与石灰石混合产生气泡二、填空题12.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 克/毫升.(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良,将对测得的密度值有何影响?请说明理由:________ .14.化学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15.物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某些规律,这是我们学好化学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B 2.(1)构成红墨水的微粒不断地运动,分散到整杯水中去了,使整杯水变红。 (2)构成砂糖的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水中去了。 (3)空气中的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加压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减小,总体积即变小。 3.产生香味的梅花的花粉微粒不断地运动,所以尽管离得比较远,却有“暗香来”。 4.(1)温度升高,白糖的微粒、水分子的运动会加快,分散得快,在水中溶解得快。(2)温度升 高,气体中的微粒运动加快,体积膨胀。若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会从导管口逸出而产生气泡。 5.(1)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铵晶体。 (2)物理性质:易挥发。化学性质:能与浓氨水反应。 (3)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氨水中的氨分子和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它们相遇便发 生反应,生成新物质氯化铵晶体,看上去像白烟。 6.湿衣服在太阳下干的快等。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1)√ (2)× (3) √ 2.C 3.D 4.因为原子内包含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它们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 原子不显电性。 5.氢、氧,氢、氧,氢、氧。 6.71,142,158,74。 7.6.02×1023/18×20=1.67×1021(个) 1.67×1021/(4×365×24×60×60)=1.33×1013 年
(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化合反应)
5.水草能发生光合作用而产生氧气,供鱼呼吸。
6.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7.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为氧气。
第四节练习与实践
l.A
2.D
3.D
4.被点燃;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1;水通电氢气+氧气。
5.方法一: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有丰富泡沫的是蒸馏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测试(解析版)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测试(解析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测试(解析版)2021-2021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加入药品时,通常先加固体,后加液体B.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C. 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时,先把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后加热药品D. 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先下后上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蒸发晒盐 B. 冰雪融化成水 C. 生铁百炼成钢 D. 烧碱吸水潮解3.下列成语中,其本意描述化学变化的是()A. 磨杵成针B. 死灰复燃C. 木已成舟D. 立竿见影4.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干冰作制冷利B. 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C.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D. 武德合金做保险丝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 有光和热产生 C. 有气体或沉淀产生 D. 有新物质生成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铜线可用于制电缆B.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 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D. 氧气可用于炼钢、气焊7.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C. 木炭在O2中燃烧D.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鸡蛋清受热凝固B. 西瓜榨汁C. 食物腐烂D. 灯丝熔断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块制成冰雕B.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C. 西瓜压榨成西瓜汁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10.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消融B. 酒精挥发C. 食物腐烂D. 活性炭除臭11.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酒香不怕巷子深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2.经过一年的学习,大家已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不是物理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的变化)沪教版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饭变馊
B.牛奶变酸
C.湿衣服晾干
D. 铁锅生锈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
A.自行车轮胎爆炸
B.纸张燃烧
C.大米酿酒
D.动植物呼吸
3. 下列所叙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
B.滴水汇成河
C.以卵击石
D.玉石俱焚
4.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5.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静置使浑浊的河水变澄清;②石墨和黏土混合制铅笔芯;③爆炸④电灯发光
⑤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⑥光合作用
A.③④⑤⑥
B.③⑥
C. ②③⑥
D.⑥
6 在下列被媒体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酱色、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D.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7. 下列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测量人体体温
B.向石灰水中吹气
C.测量课桌长度
D.用手将气球压扁
8. 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有发光或能量变化的现
B.物质的颜色或状态发生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气体放出
9.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浑浊,该气体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锅炉爆炸和煤气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就不是化学变化
1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⑴水受热沸腾⑵酒精燃烧⑶食物腐败⑷动植物呼吸
⑸汽油挥发⑹铁制成铁锅⑺瓷碗破碎⑻光合作用
⑼金刚石打磨加工成钻石⑽酒酿成醋
课后练习: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农家肥料的腐熟
B.空气液化
C.铁矿石炼成铁
D.酒精制造醋酸
3.人类生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了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4.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汽油燃烧
B.食物霉变
C.煤气中毒
D.酒精挥发
5.下列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煤油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
B.在碘化钾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会产生黄色沉淀
C.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会产生白烟
D. 金刚石会在液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6.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海水晒盐
7 一般不是由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直接释放的能量是( )
A.热能
B.光能
C.电能
D.机械能
8.点燃蜡烛的过程中( )
A.只发生化学变化
B.只发生物理变化
C.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制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10.把一种无色溶液倒入另一种无色溶液中,既没有气体放出,有没有沉淀生成,且溶液仍为无色,
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 )
A.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11、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2、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A、熔化
B、锈蚀
C、爆炸
D、升华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