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介绍
甘谷县西坪乡简介

西坪乡一、基本情况西坪,原称西坪街,据传最早因董、王、郭三姓聚居,取名三房庄。
随着人口增长,后改名三合镇,又称西峡坪。
1936年(民国25年)改名西坪镇,属通渭县管辖。
解放后划归甘谷县,为第九区,1958年公社化时为西坪公社。
后与金山公社合并,为金山公社西坪管区。
1968年公社重新调整,将燕珍等公社合并为西坪公社,1985年改为西坪乡至今。
西坪乡位于甘谷县城东北部的渭北干旱山区,处于秦岭褶皱带延部分,大部分地区处于祁连山地槽中央地背斜之东端,出露的前寒武系地层有礼辛西部及西小河上游的震旦系,为变质岩及小量火成岩。
全乡地形被一河六沟分割成十条山梁,沟壑交错、土质瘠薄、多为红黑板土,透气性差。
地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东、北与秦安县接壤,西与八里湾相连,西北与大庄乡为邻,南面是金山乡。
行政区划面积103.2平方公里。
乡人民政府驻地石坪村石屲自然村,位于北纬34°54′,东经105°26′,距县城45公里。
全乡现有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120个,自然村164个,总户数3532户,总人口18343人,均属汉族。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在全县处于偏低水平。
西坪乡处于我国地形和气候的过渡带,冷暖两种气团常在此区交汇,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降水不均,但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作物产量。
全乡年降水量为512毫米,为全县降水量较丰富的地区。
平均气温10.2℃,因受地势高低差别的影响,各地气温略有差异,地面温度平均为,最热的7月地面疲软度平均为26.1℃,最冷的1月地面温度平均在-2.6℃。
全年无霜期平均188天,最长可达229天,最短的只有157天。
甘肃省甘谷县历史介绍

首,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 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总理,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 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 • • ■石作蜀——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今天水市甘谷县十里铺乡)人。生于周敬王元年(公元 前519年),殁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自幼胸怀远志,聪颖敏学,仰慕孔子。成年后, 不远万里到鲁国求学,投身孔门,得圣人教育和熏陶,身通六艺,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甘 谷县县城大十字广场孔子庙(位于原南街小学校址)前立有石作蜀石雕像。 • • ■杨 阜——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早年以对抗马超而 出名,后期则多次进谏魏明帝。 • • ■ 姜 维——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南)人。三国时期蜀 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 • ■贾斌1938年生,出版家,笔名西贝、钟文,甘肃甘谷人,兰州大学毕业。中共党员,编审,原为中
国社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2008年病逝于北京。 • • ■ 牛勃(1964~)中国作协会员,笔名思翔,甘肃甘谷人,天水市文联委员,市作协副主席,甘谷县政
协委员,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发表各类作品 420余篇,160万字。 • • ■李淑英(1984~),女,甘肃甘谷人,甘肃省歌舞剧院女高音独唱演员,代表歌曲有《人有精神心有 根(甘谷县歌)》,《啊朋友,来吧!》,《东方之光》,《塞上行》等。 • ■牛跟道(1955~),男, 汉族,甘肃省甘谷县人,现供职于陇南烟草公司,他喜好文学,在诗、词、 曲、文、歌多方面取得骄人成就。他兼爱音乐,自己作词、谱曲创作了《人生》、《乡思》、《我的老 父亲》、《我的母亲》等数十首歌曲,并被多家歌曲出版社所刊登,制有本人《歌曲创作专集(光 碟)》。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甘谷县大像山镇西关小学六年级三班汪之量
“咱们甘谷能文能武,有胆有识,咱们甘谷不甘落伍,万水千山也能征服、、、、、、”每当听到这首豪迈、激昂、令人澎湃的歌曲,我心中不由充满骄傲和自豪!
我的家乡甘谷县-------被称为华夏第一县,有着辣椒之乡的美称。
甘谷县总面积达1572.6平方千米,人口有63万,风景优美。
如:景色宜人的水上公园,大像山等地。
水上公园背靠雄伟的巨佛像,总面积500亩,其中水域面积达300亩。
在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三月,条条轻垂的柳丝在春风的吹动下,把无限的绿意抖落出来。
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湖水波光粼粼,林荫小径,参天高树,湖中的小亭子宛如仙境一般,坐在这里仿佛江南水乡一般,在闲暇之余,挑一个暖和的天气,约三两好友,到公园里享受午后的阳光,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
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太多美丽的瞬间不能一一陈列。
甘谷的风景不仅好,而且土特产也颇有名气。
甘谷辣椒是其椒身长,皮质厚,色泽好,辣味浓,油分多而享有盛誉。
它营养非富,含有辣椒碱。
蛋白质,胡萝卜素,大量维生素C,脂肪……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泽金黄,香酥脆绵,油而不腻,耐存久放之长处,而且也是甘谷最著名的一个特产。
其实家乡还有许多许多特产,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是希望你们能亲自来看一看,尝一尝;亲身来感一番家乡浓浓的乡土气息。
家乡如我的母亲,是。
华夏第一县

传说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在 一个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 白象闯入她的洞房,用象鼻在她 肚下舔了一下,从此摩耶夫人就 怀孕了。这就是《乘象入胎》画 像的由来。
大佛胡须 在甘谷县内流传着关于大佛 蝌蚪状短须的传说,相传在清末 有一外县人商人来甘谷在度渭河 时不幸落水,命在旦夕是远远望 见山上大佛,便祈求大佛,答应 如若得救便为大佛镀金,在冥冥 之中好像有拉了他一把,他便活 了下来。为了实现诺言,便请匠 人为大佛镀金,到最后时发现金 子有些不够,就少一点点,他不 知怎么办,那匠人就建议说为大 佛画上胡须吧,那人觉得也只能 这样了,因此在甘谷大佛中出现 了别具特色的蝌蚪状短须。
人 文
甘谷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688年置县,迄今已有2695年的历 景 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 石作蜀、蜀汉 石作蜀 观 大将军姜维 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 姜维 之地。县内文物古迹众多,仅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古迹就有11 处,古墓葬18处,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人面鲵鱼瓶 人面鲵鱼瓶、以及被列 人面鲵鱼瓶 为“四大汉简”之一的甘保汉简、唐三彩凤首壶 唐三彩凤首壶图案分别搬上邮 唐三彩凤首壶 票烟标。遐尔闻名的大像山石窟 大像山石窟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 北魏时期的 大像山石窟 北魏 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 文物。此外,华盖寺石窟 天门山 蔡家寺 姜维墓 古风台 巩建丰 华盖寺石窟、天门山 蔡家寺、姜维墓 古风台、巩建丰 华盖寺石窟 天门山、蔡家寺 姜维墓、古风台 巩建丰纪 尖山寺森林公园等,已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念馆、尖山寺森林公园 尖山寺森林公园
南山
泸古洞
天坛
白云
石窟庐舍那 灵山
香 港 大 屿 山
介绍甘谷县家乡的作文

积极响应党委号召交特殊党费献一片爱心
佚名
【期刊名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1
【总页数】1页(P13-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6
【相关文献】
1.华蓥审计局党员用交“特殊党费”为地震灾区献爱心 [J], 韩云虎;王振华
2.省国土资源厅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为灾区困难群众"送温暖、
献爱心" [J], 甄成
3.省国土资源厅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为灾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 408人共计捐款44100元 [J], 甄成
4.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致全系统倡议书[J],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
5.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广大会员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参与疫情防控 [J], 王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谷县文化资源PPT资料16页

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 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 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 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大像山景正 式命名为大象山了。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 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
日
坡
出
上
嵩晨 山钟 坳惊
飞
林 间 小
鸟溪
青 青 草
水
Hale Waihona Puke 潺冀华城夏广第场一宽县甘阔谷壮,丽在,
冀城广场 20美19轮年美迎来奂了,她金2碧700辉年煌华,诞 ,是这甘座谷我县国一历颗史璀最璨悠久的的明古珠
县,我的家乡,正以全新的
也是其文明的标志。
面貌,走向未来
甘
谷
舌尖上的 甘谷凉粉 酿
皮
甘谷 子
甘谷酥油圈煎圈洋芋呱呱 擀面皮
出版发行班: 牛丽珍 学号:11125111016
谢谢
甘谷 山川秀美 历史悠久 崇文尚武 重教兴学 气候温和
华夏第一县,风光无限
为全国县 制肇始地, 有“华夏 第一县” 之称。
大像山 风采
大像山千佛洞
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 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山,现名大象山。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 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 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 年。
甘谷县西坪乡简介

原寺建设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壮观,就边植树也十分讲究,寺内九十九棵古柏和一棵古槐是“九九归(槐)一”的象征,整修寺院衩树枝覆盖萧然绝俗。
一九六七年寺院衩毁,经四社乡老牵头,社会贤达力助,从一九八○年四月开始重建,历经二十六年建设中,二○○六年三月合殿工程完工。二○○六年三月十六日,举行了隆重的青教会开幕暨青莲寺合殿典礼仪式,天水市,通、秦、甘三县有关领导、行政、企事业单位、山场庙会代表、应邀嘉宾及四社乡民约三千余人参加了典礼仪式。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立足乡情,以“种草种树抓生态、修路修田抓基础、养猪养牛抓畜牧、全乡上下抓劳务”为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以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由2005年的1222.88元提升为:2006年1308.5元、2007年1431.7元、2008年1860元、2009年2400元。
西坪乡
一、基本情况
西坪,原称西坪街,据传最早因董、王、郭三姓聚居,取名三房庄。随着人口增长,后改名三合镇,又称西峡坪。1936年(民国25年)改名西坪镇,属通渭县管辖。解放后划归甘谷县,为第九区,1958年公社化时为西坪公社。后与金山公社合并,为金山公社西坪管区。1968年公社重新调整,将燕珍等公社合并为西坪公社,1985年改为西坪乡至今。
人面鲵鱼瓶1957年出土于甘谷县西坪乡石坪村村民耕地内,陶瓶体高38.4㎝,口径7㎝,圆腹平底,颈有对耳,质地为泥质土红色,并腹绘有墨彩人面鱼身的物象图案。
它一经出土,立即受到了国内外考古学界专家的关注和高度评介。《简明中国历史图册》、《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中国彩陶图谱》、《历史大观园》等书刊,先后用图片文字作了广泛介绍。200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总局与比利时王国邮政部门首创联合发行一套二枚国际陶瓷邮票时,就首选了这件昭示伏羲文化源头的人面鲵鱼瓶图案,因为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
甘谷县概况

甘谷县基本情况简介(西坪乡基本情况简介)区域优势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天水市西北,渭河中游。
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
全县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1.2万人。
甘谷属黄土高原地区,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
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如棋。
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利,宜于种植,是全县主要农业经济区,也是全县工商服务业集中地,素有“金腰带”之称。
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2716米(古坡乡大条梁),相对高差1488米。
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
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较多。
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
经济发展优势农业全县耕地面积88.2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高梁、玉米、黄豆、糜谷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药材、瓜类、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
其中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
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
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
月季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继“1999年昆明世博会”获1金6银7铜14枚奖牌后,又在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获得6枚奖牌,甘谷已成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谷县介绍
甘谷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
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
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
截止2012年,甘谷县总人口63.02万人。
2013年,甘谷县实现生产总值49.8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81.6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8%。
甘谷县的名优特产有麻鞋,脊兽,油煎洋芋,甘谷浆水面,酥圈圈等,甘谷县的著名人物有潘钦岳,石作蜀,巩建丰,姜维,尹夫人等。
甘谷县先后荣获“全国辣椒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等荣誉称号。
截止2016年,甘谷县辖10镇5乡:大像山镇、新兴镇、磐安镇、六峰镇、安远镇、大石镇、礼辛镇、大庄镇、武家河镇、金山镇、西坪乡、八里湾乡、白家湾乡、谢家湾乡、古坡乡。
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天水市秦州区中梁乡等9个乡撤乡改镇的批复》,天水市9个乡撤乡改镇。
甘谷县撤销金山乡,设立金山镇。
2015年10月9日,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等22个乡撤乡改镇的批复》(甘民复〔2015〕113号),甘谷县
大石乡、礼辛乡、大庄乡、武家河乡改为大石镇、礼辛镇、大庄镇、武家河镇。
位置境域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
地处东经104°58′~105°31′,北纬34°31′~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
全县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49千米,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
地貌
甘谷县属黄土高原地区,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
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海拔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海拔2716米(古坡乡大条梁),相对高差1488米。
气候
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
正常年份年降水量437.3毫米左右,因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冬季占全年的3%,春季占全年的21%,夏季占全年的51%,秋季占全年的25%。
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
名优特产
甘谷麻鞋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是一种的民间手工艺品。
每种样式各有寓意。
甘谷脊兽,甘谷渭河北岸的永安村是主要的生产基地。
永安村主要生产宗教建筑脊兽和民用砖。
甘谷刺绣讲究画绣结合与针法、绣线的运用,颇具典型的有枕顶、香包。
甘谷辣椒,甘谷是被称“辣椒之乡”,这里盛产羊角辣椒。
甘谷辣椒主要产于磐安乡。
油煎洋芋,甘谷街头,常见的小摊油炸洋芋有片、条、块等多种。
浆水面,又叫“酸饭”。
甘谷浆水面是周朝遗风的继续与发展。
甘谷酥圈圈状如圆环,厚3厘米左右,外圆直径12厘米左右,内圆直径8厘米左右,底色淡黄,环面呈橙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