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电化学》教学设计精编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电化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电化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电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电化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电化学中的基本方程和计算方法;
3.能够分析电化学中的相关实验数据。

二、教学内容:
1.电化学基本概念
2.电化学基本方程
3.电化学实验
三、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实验示范和实例引入电化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介绍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
3.示范:进行一些电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实践: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和计算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思维逻辑,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实验操作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增加学生对电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
1.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并提出结论;
3.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电化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
1.教材:高中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电化学实验所需器材;
3.课件:电化学相关的课件资料。

七、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3.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电化教学设计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化学实验教案电化学反应

化学实验教案电化学反应

化学实验教案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和掌握测定电化学反应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电化学反应的速率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电化学反应是指利用电流引起化学反应的一类反应。

电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即:电解反应和电池(或电池反应)。

2.电解反应是指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将化学物质转化为离子的过程。

电解反应可以用电解槽和电解质溶液进行实验研究。

3.电池反应是指在电池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过程。

电池反应可以通过构建电池电路来进行研究。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电解槽、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极等。

2.相应的电解质溶液和实验物质。

四、实验步骤:1.安装电解槽:将电解槽放置在实验台上,调节好电解槽的水平,然后将电解槽两边各接一个导线,一个连接电流表,另一个连接电压表。

2.准备实验电极:将适量的电极材料(如铁块等)放置在电解槽中的盛水槽内,使其与电解槽内的溶液接触。

3.准备电解质溶液:根据实验需求,准确称量所需质量的电解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得到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

4.进行电解实验:将电解质溶液倒入电解槽中,插入电极,确保两个电极分别与溶液中的阳极和阴极接触。

同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电流强度进行反应。

5.记录观测数据: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电压、电流和反应的时间,可同时观察是否有气体的生成等现象。

6.完成实验:当实验反应结束后,关闭电池电路,拆卸电解槽,清理实验仪器。

五、实验注意事项:1.电化学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轻缓,避免溅到电解液或导致短路等问题。

2.有关电流的调节,要在实验开始前确定好实验需求,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3.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和安全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料。

六、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电流、电压和电量等数值,并据此讨论电化学反应速率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同时,可以通过结果分析和讨论电解产物是否符合理论预期,并进行误差分析和改进措施等。

中学化学教育:电化学反应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教育:电化学反应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教育:电化学反应实验教案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如何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掌握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设备的正常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实验原理: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当反应是自发进行时,反应系统的内能会降低,这时候反应体系内将释放出自由能,也就是化学能,这一部分的化学能就会转化为电能,也就是电化学反应的原理。

2.2.电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在电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电子在反应中从还原剂流向氧化剂,反应被称作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反应也称为电池反应。

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的电动势可以表示为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和温度、浓度以及离子活度有关,一般情况下,电动势越大,反应越倾向于向前进行。

电化学反应的两个基本实验,即电解和电镀。

2.3.电导性质电解质溶液是含有一定量的离子的溶液,其中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离子将发生移动,就形成了电性。

溶液的电导率则是衡量这种电性的程度。

电导率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强度和电压差来测出。

3.实验步骤:3.1.实验前准备将所有组件准备好,电路连接齐整,漏斗中装入混合溶液,并在盛有盐桥的碗中灌入KCl溶液。

3.2.实验一:电化学实验(1)拧紧瓶盖,将碗移至漏斗下方,并将盐桥插入盛有KCl溶液的碗中。

(2)将Zn钱面放入反应瓶中,加入足够的水覆盖钱面,在钱面上放入铜钱面,并将铜钱面连接在电极扣上。

(3)将反应瓶放置在电路的左侧(Zn钱面应该在电路的正极位置),打开电源,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3.实验二:电导实验将电极扣连接上涂有类似电解铜液的液体的盘子上,打开电源,测量电压和电流,记录数据。

4.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电化学实验中,反应在温度、浓度和溶液离子活度下的电动势和反应方向都与理论预期相符,与课堂上学到的基本原理相符。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电化学反应 (2)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电化学反应 (2)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电化学反应一、引言电化学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了在电解质溶液中电子的传递和化学物质的转化过程。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电化学反应实验常常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良好途径。

本教案旨在为高中教师提供一种系统的实验设计,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掌握电解质溶液中阳极和阴极反应的基本概念;2. 理解电流通量和电流强度之间的关系;3. 熟悉电化学池的构筑及其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两个相互连接的玻璃管2. 铂丝电极和铜丝电极3. 盐酸溶液和硫酸铜溶液4. 电源和电阻5. 导线和电流计6. 烧杯和试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两片铂丝电极和两片铜丝电极,将铂丝电极沉入盐酸溶液中,将铜丝电极沉入硫酸铜溶液中。

2. 构筑电化学池:将两个相互连接的玻璃管分别插入溶液中的铂丝电极和铜丝电极,确保两个电池半反应之间的距离足够远。

3. 连接电源和电阻:将电化学池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再通过电阻调节电流强度。

4. 测量电流:将电流计连接到电化学池的电路中,调节电阻使电流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5. 观察和记录:定时记录电流的变化,并观察电化学池中的现象。

五、实验难点及解决方法1. 阳极和阴极反应的区分难度较大。

解决方法是通过实验现象和电极材料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类型。

2. 电流强度的调节,容易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正确调节电阻,保持适当的电流强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在一定时间内,电化学池中的电流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阳极和阴极反应逐渐达到平衡,电化学反应减缓。

根据需要,可以计算并绘制电流强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此外,根据观察到的电极的变化,可以确定阳极和阴极反应的类型及其产物。

七、实验拓展1. 更改电化学池的电极材料,并观察电流强度和反应速率的变化。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电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电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电化学反应一、引言电化学反应是高中化学实验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电流的作用来引发化学反应。

它不仅能让学生观察到物质的电化学性质,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

本文将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个电化学反应的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电化学反应,了解电流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并学会使用电化学符号方程式。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电极:铜片、锌片2. 电解质溶液:盐酸、硫酸、铜(Ⅱ)硫酸溶液3. 电源和导线4. 烧杯和瓶塞四、实验步骤1. 将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盐酸和硫酸溶液,放入一根铜片和一根锌片作为电极。

2. 将电源的正极与铜片相连,将负极与锌片相连。

注意确保导线良好连接。

3. 打开电源,调节电流强度为适当的数值。

4. 观察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情况,特别注意电极上是否有气泡产生。

5. 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电化学方程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铜与盐酸反应:通过观察可知,在盐酸的存在下,铜片上会生成气泡,并发出气味。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写出如下的电化学方程式:Cu + 2HCl → CuCl2 + H2↑2. 锌与盐酸反应:观察结果显示,在盐酸中放入锌片,锌片会迅速被腐蚀掉,并释放出气泡。

相应的电化学方程式为:Zn + 2HCl → ZnCl2 + H2↑3. 铜与硫酸反应: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硫酸溶液中加入铜片时,铜片上并没有产生气泡。

实验结果可总结成以下的电化学方程式:Cu + H2SO4 → CuSO4 + H2↑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电化学反应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电化学方程式。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电化学反应的本质,巩固掌握化学符号方程式的写法和化学反应的机理。

六、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并确保操作台上没有其他物品,以免干扰实验的进行。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触摸实验溶液。

关于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案

关于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案

关于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化学中的重要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3. 能够应用电化学知识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化学基本概念a. 电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电解池、电极、电解质和电动势的概念c.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实验a. 实验原理和步骤b. 实验仪器和草图c.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3. 电池a. 电池的定义和工作原理b. 常见电池的分类和特点c. 电池容量和电池寿命的计算4. 电解与电镀实验a. 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b.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c. 实验现象和探究5. 应用实例a. 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b. 金属腐蚀与防腐技术c. 锂离子电池与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示范,引导学生了解电化学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2. 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交互式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流程1. 热身导入:介绍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电化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依次讲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实验、电池和电解与电镀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3.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实验、电解与电镀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4.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规律和结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5. 应用拓展:以应用实例为引导,让学生思考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6. 知识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答题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7. 课堂总结:归纳电化学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完整性、数据准确性、实验操作流程的描述和实验结论的推理合理性。

高中化学《电化学复习专题》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电化学复习专题》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电化学复习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适当时间里学生讨论,进行合作学习。

能根据电化学的原理解决有关设计电解池和原电池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原电池、电解池的分析、判断。

四、教学方法知识体系勾画——知识点习题分析——复习讨论——归纳总结——教师评价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原电池基本概念一、原电池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①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燃料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相同)。

③形成闭合回路。

原电池装置的变化:简易装置——盐桥装置——交换膜装置2、原电池原理:3、导电粒子的流向问题: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

离子流向(内电路):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考点:装置的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例题: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考点:(例题)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电子、阴阳离子的移动4、电解池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2)用于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3)用于金属的防护4)设计原电池例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两个半反应,选择负极材料、正极材料,选择电解质溶液,设计简易原电池,设计盐桥原电池例题: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综合应用二、化学电源一次电池常见类型、二次电池主要类型1、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与放电过程负极:Pb+SO42--2e- ==== PbSO4;负极:Pb+SO42--2e- ==== PbSO4;正极:PbO2+4H++SO42-+2e- ==== PbSO4+2H2O;正极:PbO2+4H++SO42-+2e- ==== PbSO4+2H2O;总反应:Pb+PbO2+2H2SO4 ==== 2PbSO4+2H2O。

总反应:Pb+PbO2+2H2SO4 ==== 2PbSO4+2H2O。

高中电化学专题课教案

高中电化学专题课教案

高中电化学专题课教案
学科:化学
课型:专题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传递、电流和电解过程;
3. 能够运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电池、电解等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电化学基本概念;
2.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传递和电流;
3. 电解过程及相关现象解释。

教学难点:
1.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传递和电流过程;
2. 如何解释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电化学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传递和电流过程;
3. 电解过程及相关现象解释。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四、数据处理及讨论(10分钟)
1.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2.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解释现象。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电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评价学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电化学领域。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真实体验电化学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以及对电化学现象的解释和讨论。

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中化学《电化学》教学设计精编版第一节原电池一、教学目标进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引入】播放相关录像,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板书】第一节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思考: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设计原电池呢?请将氧化还原反应 Zn + Cu2+ = Cu + Zn2+设计成电池:此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其中,用到了盐桥什么是盐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 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否则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负电。

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

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

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反应:得到电子 (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失去电子(氧化反应)总反应:正极反应+负极反应四、原电池中的几个判断硫s 硫酸硫酸铜 硫酸铜1.正极负极的判断:正极:活泼的一极负极:不活泼的一极思考:这方法一定正确吗?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的判断电流方向:正→负电子流向:负→正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方向的判断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练习: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一.教学重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

二.教学难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

三.相关考题和练习例1.(2000年全国高考理综题)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4e-== 4CO2阴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例2.(1999年全国高考化学题)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

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1/2)H2+NiO(OH) Ni(OH)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例3.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

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每消耗1mo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mole-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③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例4.(2004年天津高考理综题)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 2H2O+O2↑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解析:分析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可知a极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2H2-4e-==4H+,b极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H2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H2、O2不需全部储藏在电池内。

故答案为B项。

例5.(2004年江苏高考化学题)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 2MnO2(s) + H2O(l) == Zn(OH)2(s) + 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 == 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第三节电解池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2.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冶金的原理3.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点:电解原理及应用三、教学过程:我们知道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即反应热。

化学能也能转变为电能,用原电池装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能如何转化为化学能。

一、电解原理讲:首先我们来比较金属导电和电解质导电的区别。

过渡:电解质导电的实质是什么呢?一起看实验。

实验:现象—一极有气泡,检验为氯气;另一极有红色的物质析出,分析为铜。

讲:要分析此现象我们得研究此装置,首先看电极。

1.电极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隋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Pt/Au)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u/Ag)问:通电前和通电时分别发生了怎样的过程?通电前:CuCl2=Cu2++2Cl- H2O H++OH-通电中:阳离子(Cu2+,H+)向阴极移动被还原;阴离子(Cl-,OH-)向阳极移动被氧化讲:即在电极上分别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称电极反应。

2.电极反应( 阳氧阴还 )阳极:2Cl- -2e-=Cl2 (氧化)阴极:Cu2++2e-=Cu(还原)总电极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放电:阴离子失去电子或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3.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叫电解。

讲:所以电解质导电的实质便是——电解电解池:借助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即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或电解槽。

问: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是什么?电源、电极、电解质构成闭和回路。

思考:电解CuCl2水溶液为何阳极是Cl-放电而不是OH-放电,阴极放电的是Cu2+而不是H+?4.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得e-))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阳极(1)是惰性电极时: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失e-)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2) 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问:放电能力弱于H+和OH–的物质在水溶液中放电吗?否,但亚铁离子浓度远大于氢离子浓度时,亚铁离子放电。

问: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需加入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为什么?可以加食盐吗?练习:电解碘化汞、硝酸铜、氯化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的电极方程式。

5.电解规律:(1)电解含氧酸、强碱溶液及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实质上是电解水,电解水型。

问:初中电解水时加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影响水的电解吗?电解硫酸和氢氧化钠时为何H2和O2之比大于2?氧气溶解度大于氢气又为何硫酸一定大于2,而氢氧化钠可能等于2?硫酸根可能放电。

(2)电解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阳极产生氧气,阴极析出不活泼金属,放氧生酸型。

练习:电解硫酸铜方程式。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恢复到硫酸铜原来的溶液:氧化铜、氢氧化铜、铜、碳酸铜。

(3)电解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盐,实际上是电解电解质本身,分解电解质型。

(4)电解活泼金属(K/Ca/Na)的无氧酸盐,阴极产生氢气,阳极析出非金属,放氢生碱型。

6.电解中电极附近溶液pH值的变化。

(1)电极区域 A.阴极H+放电产生H2,阴极区域pH变大。

B.阳极OH-放电产生O2,阳极区域pH变小。

(2)电解质溶液中 A.电解过程中,既产生H2,又产生O2,则原溶液呈酸性的pH变小,原溶液呈碱性的pH变大,原溶液呈中性的pH不变(浓度变大)。

B.电解过程中, 无H2和O2产生, pH几乎不变。

但象CuCl2变大C.电解过程中,只产生H2, pH变大。

D.电解过程中,只产生O2, pH变小。

过渡:如果把阳极换成铜棒,阳极发生的反应就是铜自身溶解,如果电解质是硫酸,阴极析出的是什么?也是铜,这就是我们的铜的电解精炼法。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1.铜的电解精炼阳极:粗铜棒阴极:精铜棒电解质:含铜电解质问:精炼中硫酸铜的浓度怎样?基本不变,但变小。

过渡:若把阴极精铜棒换成铁棒,电解过程变吗?不变,但不是精炼铜了,而叫电镀铜。

2.电镀铜阳极:镀层金属阴极:待镀金属(镀件)电镀液:含镀层金属的电解质。

3.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问: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阴极产物、阳极产物分别是什么?2、转移的电子数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关系?3、从Cl- Cl2一定需要加氧化剂吗?4、阴极产物和阳极产物能接触吗?5、饱和食盐水为何需要精制?如何精制?精制:步骤一、1)先加过量的BaCl2和过量的NaOH(顺序可换),再加入过量的Na2CO32)过滤3)加盐酸调节pH为7步骤二、送入阳离子交换塔除去Ca2+、Mg2+等。

4.电冶金电解熔融氯化钠:2NaCl(熔融)=(电解)2Na+Cl2适用范围:活泼金属K~Al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一.教学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二.教学难点电极反应式的写法三.教学过程【学生看书讨论】1.2.什么是金属的腐蚀?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3.4.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一、金属腐蚀的本质: M – xe- = M x+二、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区别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共同点 M – xe- = M x+ M – xe- = M x+不同点 (1)金属与氧化剂直接得失电子利用原电池原理得失电子(2)反应中不伴随电流的产生反应中伴随电流的产生(3)金属被氧化活泼金属被氧化三、电化学腐蚀 (以钢铁为例)1.析氢腐蚀 (酸性较强的溶液)负极: Fe – 2e- = Fe2+正极: 2H+ + 2e- = H2 ↑总式:Fe + 2H+ = Fe2+ + H2 ↑2. 吸氧腐蚀 (中性或弱酸性溶液)负极: 2Fe – 4e- = 2Fe2+正极: O2+4e- +2H2O = 4OH-总式:2Fe + O2 +2H2O =2 Fe(OH)2离子方程式:Fe2+ + 2OH- = Fe(OH)24Fe(OH)2 + O2 + 2H2O = 4Fe(OH)3四、金属的防护1.影响金属腐蚀快慢的因素本性:(1)金属的活动性(2)纯度(3)氧化膜介质:环境(腐蚀性气体,电解质溶液)2.金属的防护(1)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钢→不锈钢,在钢中加入镍和铬)(2)覆盖保护膜(涂油漆,电镀,钝化等)(3)电化学保护①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②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练习】:如图所示,试管中的铁钉如果在酸性溶液或在食盐溶液中的腐蚀的现象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