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故事

合集下载

鉴真东渡名词解释

鉴真东渡名词解释

鉴真东渡名词解释
鉴真东渡是唐代高僧鉴真法师从中国东渡到日本的一段历史事件。

期间,鉴真法师在传教的过程中,积极弘扬佛教思想,推广佛法文化,对日本的宗教、文化、教育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为中国佛教文化传播以及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鉴真法师的带领下,还有众多的高僧、弟子跟随他一同渡海。

他们
不仅在日本建立起了大量的寺庙,也为日本的宗教机构与信仰风气做
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鉴真东渡,中日两国在佛教思想、经书文化、风俗习惯、教
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互动和交流。

鉴真法师的到来,引发了日本
社会的一系列变革,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鉴真东渡也被视为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之一,为后世两国的友好合作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经验。

明朝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

明朝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

明朝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历史上,鉴真东渡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这个事件是指7世纪中叶,一位唐代高僧鉴真前往日本传授佛法。

那么为什么鉴真要前往日本?这一切又与明朝有何关联?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明朝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

一、明朝社会背景1592年,朝鲜半岛爆发壬辰战争,明朝收到来自外部的压力。

此时明朝的国内形势也异常动荡。

谁都知道明朝的海防体系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此外,明朝内部贪污和腐败现象严重,士人失业,民间深受其害。

同时,天灾频繁,社会秩序混乱。

时局如此不稳定,导致了国家的外交处境不断恶化,这引起了明朝朝廷的注意。

二、日本海盗问题朝廷认识到,日本海盗是明朝水师所遭遇的一个主要威胁。

尽管明朝可以派遣水军对抗他们,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日本倭寇在暴动前都属于农民或贫民,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收留自己,只能在船上生活,无处落脚。

尽管日本倭寇有时会缩小袭击范围,但仍然对明朝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日本海盗问题不仅耗费国家制造用品和船只,也使明朝的经济和对外贸易遭到了破坏。

由于倭寇环伺,经常会导致商人们避之不及,贸易也随之减少。

这对明朝的经济和在国际上的地位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鉴真传教活动的必要性诚如上文所述,朝廷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国家制造用品和船只的损失,还有来自外部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通过鉴真来进行海上交流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

首先,鉴真不仅是一位高僧,还拥有相当的航海经验。

他的经验尤其在商业活动和海运方面表现突出,因此他能够指导明朝的水军在海上活动。

此外,鉴真这个人非常聪明,在交际方面非常出色。

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语言才能使他可以更好地传授佛法、交流知识,始终保持明朝与东亚国家之间的联系。

鉴真的这些特质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帮助明朝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四、鉴真实现东渡的前提条件明朝决定派遣鉴真前往日本传授佛法,这一决定的实现面临诸多条件的限制。

鉴真东渡翻译文言文

鉴真东渡翻译文言文

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始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

当时,鉴真法师听闻日本僧
人荣叡等求法心切,遂决意东渡,以传法日本。

于是,鉴真法师携带佛经、佛像等,历经艰险,跋涉万里,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抵达日本。

鉴真法师在日本传法,历时十年,历经磨难。

其在日本建立了多个寺院,如东大寺、奈良大佛寺等,并培养了大量僧才。

鉴真法师还传授了唐代的律学、禅学、密宗等佛教教义,使日本佛教得以快速发展。

以下是鉴真法师东渡日本之文言文记载:
鉴真法师,字玄照,吴郡人也。

开元十年生,贞元四年卒。

法师通佛典,尤精禅宗,主张以心传心,自悟自修。

法师一生弘扬佛法,传播于日本,功勋卓著,誉为“东瀛佛教祖师”。

天宝二年,法师闻日本僧人荣叡等求法心切,决意东渡,以传法日本。

遂携带佛经、佛像等,历经艰险,跋涉万里,天宝四年,至日本。

法师在日本传法,历时十年,历经磨难。

建立东大寺、奈良大佛寺等,培养僧才无数。

传授唐律、禅宗、密宗等佛教教义,使日本佛教得以快速发展。

法师东渡,有诗为证:
临风一叶舟,万里渡东海。

志在传佛法,禅宗永流传。

法师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精神风貌、崇高品质,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法师之事迹,可谓千古传颂,永垂不朽。

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历经十年,终成佛教名僧。

其事迹,令人敬仰。

今日,我们应以法师为榜样,弘扬佛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鉴真东渡故事

鉴真东渡故事

鉴真东渡故事
鉴真,唐代著名的高僧,他的一生事迹广为人知,尤其是他东
渡日本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鉴真东渡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气
和智慧,也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下面,我们一起来
了解一下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背景是在唐代,当时唐朝正值盛世,文化交流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本的僧人们也向中国学习佛教,但是由于交
通不便,他们很难亲自前往中国,这就给了鉴真东渡的机会。

公元742年,鉴真应邀前往日本,开始了他的东渡之旅。

他历
经千辛万苦,终于于公元754年到达日本。

在日本,鉴真传播佛教,弘扬佛法,为日本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在日本修建
了许多寺庙,如东大寺、法隆寺等,这些寺庙至今仍然是日本的重
要佛教圣地。

鉴真东渡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佛教传播史,更是一段中日友好
交流史。

通过鉴真的东渡,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
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得到了深化。

鉴真东渡的事迹成为了
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鉴真东渡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智慧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鉴真在东渡的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地到达了日本,为佛教的传播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的来说,鉴真东渡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它不仅展现了鉴真的勇气和智慧,也成为了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鉴真的精神,继续推动中日友好交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鉴真建唐招提寺的故事

鉴真建唐招提寺的故事

鉴真建唐招提寺的故事鉴真建唐招提寺的故事是我国佛教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唐朝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历经艰辛,最终在日本建立了唐招提寺。

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一、鉴真东渡日本唐朝时期,佛教在我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日本还没有佛教,日本圣武天皇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遣使者到唐朝邀请高僧去日本传播佛法。

公元743年,唐玄宗皇帝派遣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前往日本。

二、建寺历程鉴真一行人东渡日本后,历经艰辛,终于到达了日本。

在日本,鉴真受到了日本朝野的热烈欢迎。

他先后在日本建立了许多寺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招提寺。

建立唐招提寺的过程并不顺利。

鉴真初到日本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他只能在民间传播佛法,逐渐积累声望。

后来,在一位日本信徒的帮助下,鉴真得到了一块土地,决定在此建立寺庙。

三、唐招提寺的辉煌唐招提寺的建设得到了日本朝野的广泛关注。

鉴真亲自担任设计,借鉴了唐朝寺庙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日本本土的建筑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唐招提寺终于建成,成为了日本佛教的圣地。

唐招提寺不仅是一座寺庙,还是一个佛教文化中心。

鉴真在这里传授佛法,吸引了大量的日本信徒。

他还把唐朝的先进文化、艺术、医学等技术带到了日本,为日本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鉴真的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法的过程中,积累了极高的声望。

他不仅为日本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鉴真去世后,日本人民为了纪念他,将唐招提寺视为国宝,至今仍然香火旺盛。

总结:鉴真建唐招提寺的故事是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

鉴真东渡日本,历经艰辛,最终在日本建立了唐招提寺,为日本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东渡的故事一】鉴真东渡的故事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十分密切,从公元630年~公元894年,日本派出遣唐史(赴唐的使者)共14次,每次都在100人以上,最多一次有650人。

很多日本留学生进入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有的还留在唐朝做官。

唐朝也派使者到日本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鉴真。

鉴真(公元687~763年),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鉴真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他从小受信奉佛教的父亲的影响,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他悉心钻研,佛学知识越来越丰富。

在长安受的具足戒(一种表示理解师父戒条的佛教仪式)标志着他的学问已经到达高深的程度,有了讲授戒律的资格。

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使他45岁时,就成为名扬四方的高僧,由他授戒的门徒达400多人。

当时的日本,因受唐朝影响,大力提倡佛教。

公元742年,日本派到中国学习佛教的两位僧徒荣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邀请鉴真赴日传授戒律,鉴真见他们心诚意切,就决定带领他的僧徒东渡日本。

在他们准备就绪开船远航的时候,浙江一带发生海盗事件,沿海检查十分严格,鉴真的弟子道航和如海发生纠纷,惊动了官府,没收了他们的船只,致使这次东渡失去机会。

此后,鉴真又进行了三次东渡,均未成功。

公元748年,61岁的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

他们于6月的一天出发,中途遇到大风浪,避风于一个小岛,直到10月才继续启航,不久,又遇狂风大浪,船上的人呕吐不止,淡水喝完了,只得喝海水,喝后腹胀难忍。

他们在海上漂泊了14天,船却漂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振川(今海南崖县)。

然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先是荣睿患病去世,之后鉴真双目失明,不久跟随鉴真多年的一个弟子也去世了。

这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并没有吓倒鉴真,他回到扬州及着手准备第六次东渡。

企业的愿景公元752年,日本派出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10次遣唐使,向唐玄宗提出正式邀鉴真去日本传戒的请求。

同年10月,鉴真和他的弟子共24人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次年到达日本九州岛,东渡最后成功了。

鉴真东渡(历史文化事件)—搜狗百科

鉴真东渡(历史文化事件)—搜狗百科

鉴真东渡(历史文化事件)—搜狗百科个人简介鉴真(688—763)江阴人,俗姓淳于。

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1980年5月,鉴真像在日本唐招提寺长老的陪送下,回国“探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关系史上的佳话。

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而且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依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同各国交往。

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

此外,唐朝同天竺、新罗、波斯、多罗马帝国、非洲国家都有频繁的交往。

[1]东渡原因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

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

曾巡游长安﹑洛阳。

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

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

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

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

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

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

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鉴真东渡(英汉对照)

鉴真东渡(英汉对照)

当玄奘西游取经返回长安差不多100年以后,唐代另一位佛教大师鉴真,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鉴真,扬州人,少年时出家当和尚。

他学问渊博,有深厚的佛学基础,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住持。

公元742年,日本天皇派人来到大明寺,请鉴真去日本传播佛法。

当时海上交通十分艰险,有人表示疑虑,鉴真果断地说:为了传播佛法,我怎么能怜惜自己的生命呢?但是,鉴真去日本的计划一次又一次受阻。

一次出海不久,船只触礁(jiao),又有一次被官府扣留。

当他第五次东渡时,遇上狂风大浪,航向发生偏差,船在海上漂流14天后才获救,这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不久,鉴真因病而双目失明,但他去日本传播佛法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

公元753年,他已经66岁了,又开始了第6次航行。

在海上与风浪搏斗了一个多月,鉴真终于登上日本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跟随鉴真渡海东去的还有23名弟子。

他们随身带去许多书籍、佛像、经书和其它珍贵物品。

鉴真居留日本10年,不仅传播了佛法,而且对日本建筑、医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鉴真在奈良设计创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人民看作艺术明珠。

他的医术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被日本人誉为“医术之祖”。

后来他在日本去世。

Almost 100 years after Xuanzang's return to Chang'an, Jianzhen, another eminent Buddhist monk of the Tang Dynasty, crossed the ocean eastward to Japan, to spread Buddhism. Jianzhen was born in Yangzhou. As the abbot of the Daming Temple in that city, he received envoys sent by the ruler of Japan in 742, who requested that teachers of Buddhism be sent to their homeland. Jianzhen decided to go himself. However, the crossing was fraught with hazards, and it was only on his sixth attempt that Jianzhen-by that time 66 and blind-finally reached Japan, in 753, together with 23 disciples.Jianzhen lived in Japan for 10 years. He not only spread knowledge of Buddhism, he also made prominent contributions to Japan's architecture,medicine and art. He designed the Toshodai Temple in Nara, and he is praised as the "Founder of Medicine"by the Japanese people. Jianzhen died in Japan.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唐朝高僧,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法名鉴真。

他曾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学,后来定居扬州大明寺,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对医学、建筑学、文学艺术也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高僧。

中国和日本早在汉朝就有了往来,到了唐朝,两国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本天皇不断向唐朝派"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

公元742年,玄宗天宝元年,,日本学问僧荣和普照请鉴真派弟子到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

但他的弟子们却感到畏难,认为"远涉大海,百无一至".五十五岁的鉴真坚定地表示,为了宣扬佛法,"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弟子们深受感动,决心和他同行。

鉴真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天动身,由于宫府拦阻,这次未能成行。

公元743年12月,鉴真再次东渡,因为海上遇到风暴,船被打坏,只得返回。


后他又组织第三、第四次东渡,也都没有成功。

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时,海上"风急波峻,水黑如墨",渡船漂流了十四天,才在海南岛南部靠岸。

这次鉴真因过度疲劳,加之染上暑热,眼睛患病,医治无效而双目失明。

尽管如此,他东渡日本的决心仍坚定不移。

women to rise in revolt, breaking with the feudal ethics. "The village" publicized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revolutionary thought, unity and educatio
公元753年,玄宗天宝十二年,10月,年过花甲的鉴真率领二十多人,和归国的日本遣唐使一起乘船赴日本。

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了,12月,鉴真一行到达日本九州岛,受到热烈欢迎。

第二年,鉴真被请到都城祭良最着名的东大寺。

日本朝廷为请鉴真推行严格的受戒制度,在东大寺修建了戒坛。

日本圣武太上皇、光明太上皇后、孝谦天皇、皇后及官员僧侣等400多人登坛受戒。

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
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

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一行二十多人中,有建筑、绘画、雕刻、医药、刺绣、铸写等方面技艺精湛的人才,他们携带着大量书籍和艺术作品,把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科学传播到日本。

例如,鉴真按照中国营造法式在奈良主持兴建唐招提寺,寺内殿堂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反映出唐朝建筑的最新成就。

鉴真虽然双目失明,还为人治病、凭嗅觉鉴别药物,毫无保留地向日本医生传授药物的收藏、炮制、配剂、使用的知识,给日本的古药物学奠定了基础。

在很长时期里,日本医药界都把鉴真奉为始祖。

公元763年5月6日,鉴真在日本逝世。

鉴真受到日本人民的崇敬和爱戴,被尊称为"过海大师"、"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律宗太祖"、"圣僧"等。

由其弟子们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至今仍安放在日本唐招提寺开山堂,并被定为日本women to rise in revolt, breaking with the feudal ethics. "The village" publicized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revolutionary thought, unity and educatio
的"国宝".鉴真作为古代对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贡献最突出的
人,一千多年来,也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怀念。

women to rise in revolt, breaking with the feudal ethics. "The village" publicized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revolut3 / 3 ionary thought, unity and educati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