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算盘的认识教案

算盘的认识教案

算盘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算盘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算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理解算盘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计算工具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算盘的结构和功能2. 算盘上数字的表示方法3. 算盘的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关计算的知识。

2. 提问:你们平时用什么工具进行数学计算?了解算盘吗?二、新知传授(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实物算盘,让学生观察和摸索,并引导学生描述算盘的结构。

2. 解释算盘的功能:通过滑珠的上下移动表示数字,用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示范与讲解(15分钟):1. 介绍算盘上数字的表示方法:单位珠与进位珠的区别,示范数着读取和表示一个两位数。

2. 示范加法运算:从个位数开始,逐列相加,注意进位操作。

3. 示范减法运算:从个位数开始,逐列相减,注意借位操作。

4. 示范乘法运算:以个位数为基准,逐列相乘,并进行进位操作。

5. 示范除法运算:以商为基准,逐位相除,并进行进位和借位操作。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自主使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2. 出示一些带有数字的题目,请学生使用算盘进行运算并给出答案。

3. 分组竞赛: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数学计算游戏,鼓励运用算盘快速解答题目。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算盘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否还有应用?为什么?2. 分享一些算盘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如金融会计、物流运输等。

3. 倡导学生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并思考如何推广和应用算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结合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经验,总结算盘的特点和优势。

2. 学生回顾学习收获,并发表对于算盘的认识和感想。

教学资源:1. 实物算盘和教学用具2.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3. 多媒体设备(可选)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运算准确度。

认识算盘数学教学教案

认识算盘数学教学教案

认识算盘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和结构,知道算盘是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

2. 培养学生使用算盘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盘的历史、结构和用法。

2. 教学难点:熟练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PPT。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算盘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算盘的结构,包括梁、框、档、珠等部分,并演示算盘的用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使用算盘进行简单计算。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认识算盘数学教学教案(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和结构,知道算盘是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

2. 培养学生使用算盘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盘的历史、结构和用法。

2. 教学难点:熟练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八、教学准备1. 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PPT。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算盘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算盘的结构,包括梁、框、档、珠等部分,并演示算盘的用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使用算盘进行简单计算。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认识算盘数学教学教案(续)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和结构,知道算盘是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

2. 培养学生使用算盘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盘的历史、结构和用法。

2. 教学难点:熟练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提高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算盘的了解较少,甚至有些学生从未见过算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理解算盘的运算规律,熟练运用算盘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算盘。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算盘计算总价。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算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构造,包括算盘的名称、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算盘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算盘的操作练习。

教师可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算盘操作演示,并让学生尝试用算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算盘的认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认识算盘》教案

《认识算盘》教案

《认识算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算盘帮助我们数数和记数,能正确度出万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
会正确地用算盘表示数字,体验算盘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读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读数。

教学过程
一、课本例题: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构成(顶珠、梁、框、底珠等)。

(2)在算盘上选档定个位。

(比如选右起第四档为个位,则第五档为十位,第六档未百位等)
(3)注意:算盘上计数时要拨珠靠梁,1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挡表示0。

(4)提问:10应该怎么拨珠呢?(在表示十位的那一档拨一个下珠表示10)
二、用算盘计数。

(1)在算盘上分别表示:71,509,6800。

(2)写一写:学生看图写出相应的数字。

三、拓展提高
完成37页的练习1、2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

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认识算盘》 教学设计

《认识算盘》 教学设计

《认识算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和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掌握算盘的记数方法,能够用算盘表示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算盘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

掌握算盘的记数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上珠和下珠表示的数值。

能够准确在算盘上拨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算盘、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计算工具的图片,如算筹等,引出算盘。

提问学生是否见过算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用途,让学生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使用。

展示算盘,讲解算盘的结构。

算盘主要由框、梁、档、上珠和下珠组成。

框是算盘的四周,梁把算盘分为上下两部分,档是连接上下珠的竖杆,上珠一个表示 5,下珠一个表示 1。

演示算盘的记数方法。

例如,在算盘上拨出 1、2、3、4、5 等数字,让学生观察上珠和下珠的使用。

让学生动手在算盘上拨出 10 以内的数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巩固练习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来,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拨数又快又准。

4、课堂小结回顾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方法,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

强调算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

5、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算盘,并在算盘上练习拨出 20 以内的数字。

查找资料,了解算盘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但部分学生对于上珠和下珠表示的数值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他们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_认识算盘》(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_认识算盘》(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_认识算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算盘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本课时第12课时《认识算盘》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算盘,了解算盘的历史和结构,掌握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算盘有所接触,但对其结构和用法了解不深。

他们在学习本课时,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的操作,进一步认识算盘,掌握其使用方法。

此外,学生需要培养用算盘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数学运算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算盘,了解算盘的历史和结构,掌握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算盘,了解算盘的历史和结构,掌握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2.难点:用算盘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认识算盘,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课件、视频等。

2.学具:算盘、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算盘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算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算盘的结构,了解算盘的各个部分名称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算盘,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如何拔珠、如何计算等。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用算盘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算盘,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如何使用这些工具?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算盘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算盘的认识教学设计

算盘的认识教学设计

算盘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算盘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算盘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计算工具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算盘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教学难点: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算盘、幻灯片等;2.教学素材:算盘的构造图、使用方法的步骤图;3.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古代计算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用途和优缺点。

然后出示算盘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工具,看过类似的工具吗?了解过它的用途吗?2.新知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算盘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包括:(1)算盘的构造:算珠、珠位和横档;(2)算盘的原理:珠位代表不同的数值,通过移动算珠来进行计算。

3.操作演示(2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1)从右到左归位:将所有算珠都推至最右侧的珠位上;(2)对应数值:将需要计算的数目对应到相应的珠位上;(3)进行计算:移动算珠,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4.合作探究(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发一架算盘,让学生自主操作使用算盘,并配合练习题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下算盘的使用方法。

5.汇报交流(15分钟)各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上台汇报自己所发现的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请其他学生补充和改正。

学生可以用幻灯片或白板进行演示,并简要说明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6.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算盘的优缺点,并探讨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传统计算工具的应用空间在哪里。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寻找一些实际应用算盘的例子,例如珠算、阶梯差等,并向全班分享。

7.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算盘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与课前的知识目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珠心算教案:算盘的认识(二)

珠心算教案:算盘的认识(二)

珠心算教案:算盘的认识(二)珠心算教案:算盘的认识(二)算盘的认识(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算盘的认识,使幼儿了解算盘的历史和作用。

2、认识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干啥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培养幼儿爱国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算盘的各部分名称。

活动难点:如何让小朋友了解算盘各部分名称。

活动准备:教学大算盘,多媒体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算盘,练习纸。

活动过程:一、揭题导入课件演示:师:小朋友们,这里有几只小鸟和几朵蘑菇,你能说一说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记下来的?(写一写、扳手指、画一画……)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用写一写、扳手指、画一画的方法来计数、数数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可以帮助我们数数、计数和计算,想不想认识它? 二、新授师:那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新朋友的自我介绍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课件:小朋友们好!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就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好朋友,我叫算盘,我最大的本领(特点)是用起来方便、算起来快。

不信你试一试。

(从中插入一些图片,如:清明上河图各年代的各式算盘,以及算盘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师:小朋友们,这就是算盘爷爷,你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课件:欢迎小朋友们来我家!我家的房子是长方形的,中间用长长的条子把房子分成两层,里面用许多柱子撑起来,楼上、楼下住着很多颗珠子。

(随着自我叙述,相应部位课件闪烁) 课件:小朋友们,我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

四边围墙叫框;中间长长的.条子叫梁;里面的许多柱子叫档;楼上住的珠子叫上珠(课件闪烁)。

现在请你猜一猜楼下珠子叫什么呢? 课件图片:师:小朋友们谁来猜?听一听算盘爷爷说的话。

课件:它叫下珠,小朋友们你猜对了吗?(给猜对的小朋友送小礼物) 师:小朋友们,算盘爷爷的家真奇妙!让我们跟着算盘爷爷再来认一认它的家。

课件:小朋友们跟我一起念一念。

算盘四边框、框;中间长条梁、梁;里面柱子档、档;上面珠子是上珠,下面珠子是下珠。

小朋友们你可要记住我哦!(教师出示大算盘,小朋友们拿着小算盘边指边念) 三、巩固练习(一) 小朋友们,请你说说我叫什么 (1) (2) (3) (二) 画一画四、教学小结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交了一个好朋友,它叫什么?(算盘)让我们一起再认识它的家:算盘四边框、框;中间长条梁、梁;里面柱子档、档;上面珠子是上珠,下面珠子是下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盘的认识教学设计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第1节1000以内的认识
【第三课时】算盘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三、教学难点
理解1个上珠表示5。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算盘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308、1000、256、760
3.介绍算盘的历史:
教师:在生活中还有一种计算工具——算盘,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

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算盘。

出示课题:算盘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了解算盘的构成:
①教师介绍算盘各部分名称,学生记忆。

②教师手指算盘的各部位,学生说出名称。

③介绍算盘珠子的作用:
教师:算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数数和计数,下面的一个珠子表示1,上面的一个珠子表示5。

2.教学用算盘计数的方法。

①确定数位。

教师:用算盘表示数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档作为个位。

提问:请你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把哪个档作为个位?十位、百位在哪?请你指一指。

②在算盘上表示一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5、6、9。

提问:怎样在算盘上拨出5?怎样拨出9?
③在算盘上表示两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

提问:你是怎样表示的?个位上为什么不拨珠子?
教师:个位是0 ,在算盘的个位上就不拨珠子。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27、30、65、99。

提问:你是怎样拨的?
④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0。

提问:怎样表示?
活动:请你拨出254、180、309、600。

提问:180、309怎样表示?
教师小结:拨数要从高位起,哪一位上是几就拨几,如果这一位上是0,就用空挡表示。

(三)拓展延伸
1.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364、620、805、700、951、519
2.把相同的数圈起来。

406
3.你知道吗?(介绍计数发展历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