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初中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初中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掌握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观察和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工业布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如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

分析我国工业现状,如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

2. 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政策因素:国家政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解释工业布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

3. 小组讨论法:讨论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讲解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讲解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如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

分析我国工业现状,如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

3. 讲解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讲解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如上海、广东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分析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业发展历程、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具体地区工业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分析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初中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初中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掌握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学会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实例,探究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我国工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教学难点: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

我国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理解和识记。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手段:使用PPT、地图、图表、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工业发展情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成就的相关图片和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市场、政策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区和工业基地,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学会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工业发展。

4.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讨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6.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个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一)教案.doc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一)教案.doc

第四章 第三节 教学目标1能绘制一些简单工业产品的生产联系图; 2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 教案首页工业的分布和发展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 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 人民生活的关系: 3、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 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精神。

教材版本人教版 学段 八年级 学科 地理 章节课题名 课时 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单南昌第十七中学 教师姓名 李华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教学难点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教具电教设备时间安排导入:2-3分钟主要教学过程:30-32分钟练习:3-5分钟课后小结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FI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兴趣。

备注教案内容【导入新课】我们身边的工业产品【讲授新课】一:工业与我们一)工业生产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以下问题。

1 .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3.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儿次加工?(两次)纺织业的生产阶段归纳小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乂通过产品发生联系。

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

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图同学的家,找出家里的工业产品。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实际,明确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活动(1)(2),明确工业的类型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通过读图4.3-2,明确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主要了业基地。

(4)通过活动(3)(4)(5)(6),明确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和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并列表比较。

快乐点击1.工业与我们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利。

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资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如:开采铁矿,为冶炼钢铁提供原料→冶炼钢铁,为汽车制造厂提供钢材→生产汽车。

由此可见,处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类型。

有些工业生产的产品是为了再生产,这样的工业为重工业;有些工业生产的产品是用于人们生活,这样的工业为轻工业。

工业生产过程然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生育的特点。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如:国防现代化需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

而武器装备的生产,离不开工业提供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

再如:我们很多城市建设的步已快,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相继测。

如果没有工业为我们提供的款机械、新型建筑材料,视可能有这样的高质量和高雅。

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1):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看看张梦同学的家(图4.3-1),找出工业产品,并“追根寻源”。

仿照沙发的例子,做一做电视机、灯具、餐桌、食品的生产联系图。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它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提供原材料、能源、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本节是继农业之后又一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材料,所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基本状况,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应该知道的基本常识。

本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内容,彼此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分布的现状、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设计一、工业与我们二、工业的空间分布1、工业的概念轻工业 1、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沿铁路、沿河流、沿海2、工业的分类 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重工业 3、影响我国工业分布与发展的因素:交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人才等。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以及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现状,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以及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2.难点:如何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我国工业发展实例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图表教学法:利用地理图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表、实例的课件,便于教学演示。

2.地图:准备我国工业分布图、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图等,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实例资料:收集我国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实例,用于教学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工业发展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工业分布图、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图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资料,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了解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工业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工业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拓展延伸
区域工业分布类型及特点
引导学生读图4.26:辽中南地区,识别矿产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资源;识别表示各种工业部门的图例符号,了解辽中南工业区资源条件贵工业分布的影响;
1:引导学生读图沪宁杭地区,合作探究上海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对比辽中南地区的工业有什么不同?2:上海附近煤、铁资源都匮乏,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原因。读图分析沪宁杭地区有哪些主要的交通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对其工业分布的影响
工业的分布
课题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1工业的分布
教学目标
掌握工业分布的大势,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重点难点
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课堂教学流程
问题导学
假设情景,合作探究,假如你是厂长你会把厂址选在哪里,你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自主学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对照“我国工业的分布”,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说出沿铁路干线、长江沿线、沿海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吗?
指出京广、京沪、哈大等主要铁路干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的四个工业基地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你能说出主要能源工业吗?
上游──水能中游──煤炭下游──石油
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工业分布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那么沿铁路线、沿江、沿海三方面来说,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在哪里?
展都有好处.
训练案P60
总结反馈
工业的空间分布
1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
沿交通线分布,沿河流分布,沿海分布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案示例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案示例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案示例内容点析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联系性。

教材运用图4.24直观地进行了说明。

处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类型。

例如开采矿产,采伐森林等,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冶炼钢铁,制造水泥等,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汽车,制造机器,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

工业生产过程中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是下一个生产阶段的原料,体现了工业生产具有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教材利用插图表现了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与工业的关系。

通过几个侧面,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利。

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设计了“仔细观察我们的家……”的内容,让学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们生活与各工业部门的联系,同时找出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

通过活动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

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

教材运用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点内容。

5.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要考虑发挥地区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第三,要考虑城乡结合,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考虑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五,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构成;第六,要考虑国防安全等。

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以资源配置较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例,提出了本地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的问题;在活动练习2中,以资源配置不好的沪宁杭工业区为例,提出了如何发挥本区市场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优势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本资料为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

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学生:自行车、汽车。

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

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

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

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

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

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第三幅图: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的生产过程,工业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工业产品。

(出示一张钢铁工业图片)以钢铁工业为例,钢铁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业产品?学生: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火箭等。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插图中“农民、建筑技术人员、研究员、军人”所讲语言,体会工业产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并进行小结。

工业可以提供一些经济发展的基础产品,如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等,还为科学研究、国防提供许多高精尖产品,如火箭中的特种钢材。

看来工业产品对农业、城市建筑、科学研究、国防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教师:工业生产与我们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同学: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一位同学做代表介绍她的小天地中都有哪些工业产品(学生作品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学生代表介绍:《工业与我们的生活》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天地,我当然也不例外。

这幅图是我的小天地。

认为它像一个工业的展览室。

这里面有:双人床、电脑桌、窗户、写字台衣柜和门。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写字台”。

它的桌面是由木材制作的,来自于木材厂;表面的涂料来自于颜料厂;大家都知道抽屉是可以前后拉动的,这种可以前后拉动的物制是金属片制作成的拉轴,来自于金属厂;桌子部件的玻璃板、灯、蜡烛等物质的支座用了弹簧平衡来自于弹簧厂;还有平行的连接导轨和可以调节的底架它们都来自于钢铁厂。

电脑桌、双人床、衣柜和门也都同样是在各种各样的工业努力下产生的。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房间中有各种工业品,我们的生活与工业是紧密相连的,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以说没有工业品,也就没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便利。

教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学习也离不开工业产品。

总结:工业是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有利保证,也不断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

(注:教师可查找一些工业数据,用来说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使学生更能够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师:我国的工业分布特点如何?请同学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说出我国的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建议:在中对地图要进行加工,可以把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为清楚。

同时可把主要工业基地后面隐含各区的详细地图,为下节课分析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做准备。

)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铁路线、沿海、沿长江分布。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特别是知道了我国有四大工业基地,请同学在地图上确认它们的位置,下节课我们要重点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教学反思:学生使用着许多工业产品,但对工业生产却十分陌生。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生产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多的举出学生生活的实例,调动学生更高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才能开动脑筋,较好的体会工业生产及产品间的联系。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总结工业基地分布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工业基地发展优势。

难点: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要准备学生小组探究活动表。

(活动表见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老师先要带领学生完成一个工业基地优越条件的分析,再布置学生分别进行其它三个工业基地的分析,每二个小组分析一个工业基地)。

学生准备: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活动汇报。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工业生产的过程,通过读图知道了我国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请同学看地图复习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沿铁路线、沿长江地带,特别要在地图上落实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

)教师:请同学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为什么四大工业基地要沿江、沿海、沿铁路线分布?学生:位置优越、有利于进出口货物,交通便利。

教师:请同学结合中国地形图、矿产图,讨论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还有那些优势?(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补充其它条件: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科学技术先进等。

)小结:每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

在分析工业基地分布条件时,同学应着重分析工业基地在位置、交通、地形、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独特性。

教师:现在,我们班组成工业考察团,首先到达《辽中南地区》。

我们考察的目的是看这一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如何?主要适合发展什么工业部门?请同学观察图“辽中南地区”,结合彩色地图册分析《辽中南地区》在位置、交通,特别是资源方面的优势。

(特别强调—资源条件对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分布影响,说明各工业基地都有自身的发展优势,都是因地制宜、依据自身优势发展工业。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讨论、回答。

1.《辽中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渤海、黄海,有著名的港口城市大连。

2.交通便利:区内有许多铁路干线,如:哈大线、京哈线等。

同时有高速公路——京沉、深大等,运输便利。

3.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适合发展以采掘业、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

(注意: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可以询问学生,《辽中南工业基地》还有哪些有利条件?这样学生思考的就会更广、更全面。

如学生会提出地形、人口会影响工业的分布,工业产品是否有市场等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大力表扬学生的活跃思维,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讨论,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考察《辽中南地区》之后,我们同学将分成三组,分别到《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考察,看这三个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如何?主要适合发展什么工业部门?学生探究活动:以小组进行《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优势的分析。

要提醒同学注意各工业基地独特的优势条件。

在学生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参与学生的讨论、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督促学生完成《探究活动表》。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第三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高新技术的内涵和特点、分析高新技术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园区发展优势。

难点:搜集、整理资料,检索有用信息制作演示文稿。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2.准备高新技术产品事物:如∪盘、3、火箭模型等。

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提炼有用信息、制作演示文稿。

2.搜集东北、上海等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情况。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初步学会了分析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了解了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

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特别是同学们生活在中关村地区,高科技产品我们用的很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等),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在1988年,中关村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高科技园区。

现在我们请同学来介绍中关村高科技园区。

(注意:在进行学生活动时,学生查找的资料应以本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为主,要求学生调查本地高科技园区,并以查找的资料和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

)学生:小组同学查找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

小组代表上台对同学进行介绍。

(学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见)主要内容:《中关村——科技的摇篮》1.中关村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势。

2.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建立以来取得的成果。

3.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未来。

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关于中关村的知识——告诉你们几个好地方:注意:同学利用搜集、整理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向全体同学介绍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和产品。

在介绍中要特别注意通俗易懂,产品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最好。

有条件可让学生带一些相关产品,如:∪盘、3等。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含量很高。

与传统的工业相比,具有: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

我们通过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了解,结合观察地图《北京高新技术园区》,不难分析出高新园区发展的条件,是要依托便利的交通、密集的科学院所和大学、众多的科技人才等。

(高新园区发展的条件,可以用本地的实例让同学分析,会有更切实的体会)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

请同学观察地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讨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分布特点: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城市。

2.沿海、沿边、内地依靠各自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教师: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基地正在以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使老工业基地出现心的活力。

举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事例,并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用事实说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方向。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我国工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互联网查阅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教学反思: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要知道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使高新技术产业的介绍,能让全体同学听懂、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