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赏析《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参考答案

古诗词赏析《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参考答案

古诗词赏析《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参
考答案
古诗词赏析|:(6分)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
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
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本文的作者是,他是(朝代)词人。

(1分)
2、本文题材上属于,“苏幕遮”是它的。

(1分)
3、本文上片写了,下片抒发了
作者的感情。

(2分)
4、赏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一句的妙处。

(2分)
参考答案:
六、1、周邦彦宋2、词词牌3、清晨雨后荷塘美景
思念家乡怀念亲人
4“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

只一个‘举’字,作者便以清新之笔,刻画出荷花
的动态可掬”。

2020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5课苏幕遮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字,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汴梁时所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思乡之作。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借由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3.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宿雨芙蓉浦1.婉约派美成清真居士富艳精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片玉集3.潮湿的暑气;快天亮之时;昨夜下的雨;有荷花的水边。

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

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

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溽暑拖沓袒护B.请贴厮杀宿舍燎原C.曲解欠收诬告忤逆D.销脏元霄臆造圆润3.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诗歌比较鉴赏习题答案版分解

诗歌比较鉴赏习题答案版分解
13
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 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 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 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 家的呼声;(3 分) ③表达了作者国耻未 雪、壮志难酬的忧愤和 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 分)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
14
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 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 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 由。(6 分) 答: (示例一)①喜欢辛词的 写法。②辛词写“山深 闻鹧鸪”,背景辽阔;③ “愁”在先而闻鹧鸪在 后,愁上加愁。
(2) 陈 子 昂 的 这 两 首 诗
8
都是送别诗,但表达了 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 析。(6 分) 《送魏大从军》从大处 着眼,运用前人典故, 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 全诗语气慷慨雄壮,充 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感情豪放激扬。(3 分) 《春夜别友人》借景抒 情,借景物描写来表达
9
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 情缠绵而不过分哀伤。 (意思对即可)(3 分)
4
分)
②A 运用了双关手法。 B 末句“问何日藕、几 时莲”中“藕”谐音双 关为“偶”,“莲”谐音 双关为“怜”。C 该句 表面写不知荷花何日 生藕,何日产莲,实际 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 人团圆,得到心上人的
5
爱怜。(3 分)
2.阅读下面陈子昂的两 首 诗 , 回 答 问 题 。 (11 分)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歌比较鉴赏习题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词, 回答问题。(7 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 呼晴,侵晓窥檐语。叶 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 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
1
吴门,久作长安旅。五 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 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高考试题及答案

苏幕遮高考试题及答案

苏幕遮高考试题及答案【正文】一、语文部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章内容略)1.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文章中提到的儿童故事书主要用于什么目的?(4)文章最后一个段落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2. 简答题:(1)简要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3)文章中提到的“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指的是什么?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3. 请从文章中选择一段喜欢的语句,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并阐述为什么你喜欢这句话。

二、数学部分1. 解决下列数学题:(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和8cm,夹角为60°,求第三边的长。

(2)若x是一个整数且满足方程2x - 7 = 5x + 1,请求解x的值。

(3)某球场一共有360个座位,其中A区比B区多60个座位,B 区比C区多80个座位,则A、B、C三个区域的座位数分别为多少?2. 已知函数$f(x)=2x^3-5x^2+3x+7$,求解下列问题:(1)求函数$f(x)$的导函数。

(2)求出函数$f(x)$的极值点及极值。

(3)画出函数$f(x)$的图像,并标注出极值点。

三、英语部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短文内容略)1.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主人公为什么喜欢阅读?(3)主人公最后从书中学到了什么?2.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 从短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有意义的句子,用英语和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并解释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有意义。

四、物理部分1. 用150个字以内的篇幅简要解释下面的物理概念:(1)对流(2)全反射(3)电磁波2. 选择题:(1)下列哪个材料是导体?A. 木材B. 玻璃C. 铝D. 橡胶(2)白炽灯和LED灯一样都是通过发光的方式照亮周围环境,但它们的发光原理不同。

下面哪个说法正确?A. 白炽灯通过电流使灯丝发热,产生可见光。

苏幕遮 范仲淹阅读附答案

苏幕遮 范仲淹阅读附答案

苏幕遮范仲淹阅读附答案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3.上阕写景,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4.“黯乡魂,追旅思”两句采用了什幺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3.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景图。

评分:本小题2分。

答出4个意象得1分,“色彩斑斓的秋景图”1分,意思对即可。

 14.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心头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评分:本小题3分。

抒情方式1分,思想情感(怀乡之情、羁旅之思)2分,意思对即可。

苏幕遮范仲淹阅读题答案

苏幕遮范仲淹阅读题答案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苏幕遮范仲淹阅读题答案原文:苏幕遮·碧云天作者: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问题:1、这首写羁旅乡愁的词,意境壮阔,“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苏幕遮范仲淹阅读答案:1、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了一幅肃飒悲凉的“黄昏秋色图”,“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2、以秋景写秋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分)表达了诗人心头索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苏幕遮·碧云天翻译: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碧云天字词解释:⑴苏幕遮:词牌名。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

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苏幕遮·碧云天背景: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朱敦儒《苏幕遮 酒壶空》阅读答案

朱敦儒《苏幕遮 酒壶空》阅读答案

朱敦儒《苏幕遮·酒壶空》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苏幕遮
宋•朱敦儒
酒壶空,歌扇去。

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

芳草连天云薄暮。

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

有奇才,无用处。

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

欲指虚无问征路。

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分)
2.与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相比,本词下片塑造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分)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分)“芳草连天云薄暮”句借一望无际的芳草和黄昏天空的阴云抒发自己孤独伤心之情,又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一阵黄梅雨”的景象之中。

(3分)
2.(6分)与辛词下片借典故塑造词人对失地难复的不平、内心激愤的形象不同,本词下片塑造了词人既想忠君报国又对前途惘然无奈、内心矛盾彷徨的形象;(2分)“有奇才,无用处。

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作者感到自己的“奇才”没有用武之地,“壮节”历尽坎坷,受尽了人间艰辛,苦闷无奈之情,油然而生;(2分)“欲指虚无问征路。

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作者对前途感到惘然,看不到希望,但又难以放弃自己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内心更加矛盾彷徨。

(2分)。

范仲淹《苏幕遮》阅读题答案

范仲淹《苏幕遮》阅读题答案

范仲淹《苏幕遮》阅读题答案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①,追旅思②,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褛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形容心情忧郁。

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1.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本词在描写秋天景物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1.《渔家傲秋思》选取了大雁、边声、号角与千嶂、孤城、长烟、落日等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展现了一幅萧瑟悲凉、荒僻寂寥的边塞秋景图。

(2分)本词选取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等意象,用绚丽多彩的笔墨由上到下、由近及远描绘了一幅辽阔苍茫深远的江野秋景图。

(3分)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无情的芳草,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远方,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写芳草无情,衬托作者的羁旅乡愁(3分)。

承上启下,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渲染和铺垫(3分)。

简析《苏幕遮·碧云天》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他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阅读答案】
(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先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

(2分)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

抒发了欣喜之情。

(3分)
(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

(2分)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结合赏析2分)李词的抒情是委婉含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