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一般均衡和效率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一般均衡和效率
15
§8-2 经济效率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研究 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 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 结论进行检验。
它试图回答“是什么” (the way things are)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试 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 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 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 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14
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2
改变价格的具体做法是:当某个市场的 需求大于供给时,就提高市场的价格,反之, 就降低市场的价格。这就可保证新的价格比 原先的价格更接近均衡价格。如果新的提出 的价格仍然不是均衡价格,则重复上述过程, 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这就是瓦尔拉斯体 系中达到均衡的所谓“试探过程”。
第八章 一般均衡和效率
(1)一般均衡 (2)经济效率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6)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7)社会福利函数 (8)效率和公平
• 复习:均衡(Equilibrium)是指经 济活动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 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 变动的状态。 • 均衡是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 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 静止的状态。
3、所得出的结论客观程度不同。实证分析学的内容具 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检验,也不会以 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经济学本身没有客观性,它所得 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
注意区别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 法。在假定的条件下,企业与个人会有什么样的 行为。

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9898

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9898

三.皮古的福利命题
皮古把国民收入作为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的尺度,这其中 包括两个基本的命题: 1.国民收入的总量,总量越大,则表示福利越大。 2.国民收入的分配,分配越平等,则福利也越大。
(一)资源的最适度(最优)配置
1.边际私人纯产值:指厂商或生产者个人追加一个单位 的投资所获得的纯产值。 2.边际社会纯产值:从全社会来看,追加一个单位的投 资所取得的纯产值。 3.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边际私人纯产值等于边际社会 纯产值,且各个部门、各种资源所提供的边际社会纯产值相 等。
第十三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在本章我们将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来考察一 个社会所有的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与供求数量, 怎样在相互作用下趋向全面均衡。在进行一般均衡 分析时,往往会涉及到福利经济学,因此将一般均 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 第三节: 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二.瓦尔拉的一般均衡模型
1.瓦尔拉认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所有市场(包括产品市场 和要素市场)都是相互联系的,其中任何一个市场都不能脱 离其它市场而独自达到均衡,反过来,任何一个市场的不均 衡都会影响到其它市场。
2.瓦尔拉的一般均衡模型由下列四组方程构成: (1)对每种商品的需求方程(一共有n个方程)。 (2)对每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方程(一共有m个方程)。 (3)成本(包含正常利润)方程,也就是厂商的产品供给 方程(一共有n个方程)。 (4)生产要素的供给方程(一共有m个方程)。 瓦尔拉模型中所展现的一般均衡在理论分析中也常被称 之为瓦尔拉均衡。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理论(方法)指的是讨论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 的供求状况对于该商品或该要素的价格的影响、决定作用, 而把其它情况假定不变。 2.一般均衡理论(方法)指的是从一个社会的所有商品和 要素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这一前提出发, 考察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如何同时达到均衡。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八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

A.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他们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B.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一定等于所有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C.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生产中运用这两种要素的所有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D.生产一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行E.上述各项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2.假定对于苹果和桔子,小王更喜欢苹果,小李更喜欢桔子,水果的价格对两人是相同的.在效用最大化时 ( )。

A.小王的苹果对桔子的边际替代率大于小李的B.小王将消费比他拥有的更多的桔子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D.只有B和C正确3.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x1和x2的均衡价格分别为5元和10元。

那么, ( )。

A.生产x2中所用的劳动的MP一定是生产x1中所用的劳动的MP的2倍B.生产x1的两种要素的MRTS一定是1/2C.x1的生产一定是x2的2倍D.x1的边际成本一定是x2的边际成本的1/24.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A.霍布森B.庇古C.帕累托D.埃奇沃斯5.瓦尔拉斯认为, 在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技术况状不变下, 一般均衡的条件是( )。

A.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B.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C.所有市场的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D.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相等6.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 ( )。

A.交换最优条件B.生产最优条件C.消费与分配最优D.交换与生产最优7.福利经济学认为, 在生产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 ( )。

A.任何两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B.任何一种要素用于一种商品生产时的边际产品对任何两个生产者都相等C.任何两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都相等D.任何两种产品之间的产品转换率对两个生产者都相等8.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 )。

A.获得了最大利润B.指出了最小成本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D.以上均正确9.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 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 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 那么可能发生下述( )情况。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为我们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和社会福利的优化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视角。

一般均衡论探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中各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试图揭示在众多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经济的状态。

想象一下,经济就像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网络,其中每个市场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比如,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等。

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这些市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当某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价格机制等传导到其他市场,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达到一种整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并非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条件。

首先,每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要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都要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闲置和浪费。

此外,消费者的偏好、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

只有在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经济系统才有可能实现一般均衡。

然而,现实中的经济往往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一般均衡状态。

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善之处。

比如,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消费者和生产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垄断力量的存在可能扭曲市场价格和资源配置;外部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可能使市场无法有效地反映真实的成本和收益。

福利经济学则是在一般均衡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衡量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为了衡量社会福利,经济学家引入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其中,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简单来说,如果一种经济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那么这种改变就是帕累托改进。

当经济系统达到了一种状态,使得不存在任何进一步的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时,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教学培训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教学培训

ⅠA,ⅡA,ⅢA,分别代表生产者C的三条等产量曲线
ⅠA,ⅡA,ⅢA,分别代表生产者D的三条等产量曲线

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相等,(等产量曲线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参见P112) 即生产者C、D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MRSAXY = MRSBXY
消费者A: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AXY
消费者B: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BXY
上述公式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说明消费有效率。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①有C、D两个生产者。②有L、K两种生产要素,且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既定
一、假设条件:
方程组无解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会如何”的问题。
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经济体系运行进行评价,说明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1.实证经济学:
2.规范经济学:
例如: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 2.5 :1 农村改革开始后比例逐步降低,1983年为 1.8 :1随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990年城乡收入 2.2 :1 1995年城乡收入 2.7 :1 2004年城乡收入 3.2 :1
①两个消费者A和B,它们在两种产品X和Y之间进行选择;②两个生产者C和D,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③为了方便起见,假定C生产X,D生产Y;④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簇为给定不变, 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即等产量曲线簇为给定不变。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
局部均衡主要是分析研究单个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们对于理解经济活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均衡论,也被称为“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认为,经济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决策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不能孤立地看待。

一般均衡论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包括市场、生产要素和经济主体的综合模型,来解释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一般均衡论的核心理念是“供给等于需求”,也就是说,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价格会自动调整,使得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实现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评估和改进社会经济福利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来促进社会公平和效率。

福利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市场失灵,从而影响社会福利的实现。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应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并通过改革政策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福利经济学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如何评估和比较不同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如何设计最优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策略,如何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追求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最大化。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是紧密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一般均衡论提供了一个分析经济系统的理论模型,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而福利经济学则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政府政策来促进社会福利的实现。

一般均衡论提供了分析经济活动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而福利经济学则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目标,运用这些理论工具和方法进行政策评估和改进。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被广泛运用于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领域。

第8章 一般均衡理论

第8章 一般均衡理论

福利经济学的简要发展历史,社会福利函数的定义, 各种社会福利函数对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不同倾向。
微观经济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微观经济学
§8.1 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研究单 个(产品或要素)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分析由所 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的均 衡。
微观经济学
§8.1 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产品市场 S D
行业供给
帕累托最优条件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方面:消费的帕累托最优、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和经济社会的一般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经济效率也就是帕 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都能得到满足,这就是福利经 济学的第一基本定律,即竞争性的均衡是帕累托有 效的。 在同样的前提条件下,每一种符合帕累托最优的资源 配置方式都可以通过在消费者之间合理地分配禀赋, 从而实现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来达到,这就是福利 经济学的第二基本定律。
UB1 UB2
e1 W3
e2 W2
U’
UA3 UA1 UA2
W1 UA
图8-8 最大社会福利
微观经济学
本章内容小结
一般均衡的概念与涵义,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区别 与联系, 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标准的概念,完全竞争与帕累托 最优的关系,非完全竞争带来的福利损失。 两部门模型中交换的一般均衡、生产的一般均衡、交 换与生产的一般均衡,它们各自实现的条件。
UeB UDB
D
O
UDA
UeA
U′
图8-7 效用可能性曲线 微观经济学
§8.4 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框架。

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家致力于理解市场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而福利经济学则关注于如何评估社会福利,并提供政策建议。

一般均衡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奎图列等人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经济系统中的各种需求和供给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都会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理解市场均衡的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需要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瓦尔拉斯将经济系统比作一个大市场,假设参与者是理性的,并且在市场上追求自己的最大化效用或利润。

然后,他建立了一组供给和需求的方程,通过求解这组方程,可以确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这种方法被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垄断力量或其他市场失灵现象,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这种模型能够揭示市场均衡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情况。

然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并没有考虑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等现实情况。

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各种原因,市场并不总是能够实现有效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

这时,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估社会福利。

它通常使用效用函数来描述个人或社会的福利水平。

效用函数是一个关于经济变量的数学函数,代表个人或社会对不同经济变量的偏好程度。

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是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是一个将个人效用函数加总起来的函数,用来衡量社会的总的福利水平。

通过比较不同资源分配或政策的社会福利函数值,可以评估它们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在福利经济学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理论定理,即帕累托改进条件。

这个定理指出,如果一个资源分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提高,而没有任何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个资源分配改变就是帕累托改进的。

根据帕累托改进条件,经济学家可以评估不同资源分配或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的含义与前提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与帕累托最优 第三节 帕累托最优的一般均衡分析 第四节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第五节 社会福利函数

第一节
一、一般均衡的含义

一般均衡的含义与前提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经济处于整体均衡状态,即此时所有 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作为 一种分析方法,考虑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 互作用。
边际产品转换率可表示为两种商品 的边际成本之比:


MCX=
⊿TC ⊿X ⊿TC
MCY =
⊿TC ⊿Y
⊿X = MCX
⊿Y= MCY
⊿TC
⊿TC
⊿Y MRPTXY =- ⊿X =

- MCY
⊿TC
MCX
=-
MCX MCY

OY KY
K KX
C

E3

E2
X3

E1
Y1
X2
OX
Y3
LX
X1
Y2
L
K
[教材P349图11-2]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MRTSLK 或 MRTSKL



生产契约线 ——由两种产品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点的轨 迹所组成的曲线。 在生产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生 产处于均衡状态。 若沿着契约线分配要素,一种产品的 产量增加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为代价; 若离开契约线分配要素,总产量将减 少。
UB

社会福利最大化
A E

W3 W2

B
W1
0
UA
三、不可能定理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 在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 利函数。”【见教材平P366】
边际替代率可表示为两种商品的 边际效用之比:


MUX=
⊿TU ⊿X ⊿TU
MUY =
⊿TU ⊿Y
⊿X = MUX
⊿Y= MUY
⊿TU




艾奇沃斯盒状图 [Edgeworth-Box Diagram] 艾奇沃斯 (F . Y. Edgeworth,1845-1926) ——英国经济学家,“无差异曲线”几何 分析方法的先驱者之一。 艾奇沃斯盒状图用于表示两种经济活 动的交互作用,最初仅用于消费领域,后 被用于生产领域,成为一般均衡理论的重 要工具。
Y
生产可能性曲线
[教材P235图10-3]
Y3

E1

Y2 Y1
E2 E3

0
X1
X2
X3
X

边际产品转换率[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Marginal Rate of Product Transformation]
dY MRPTXY = 或= dX ∵ ⊿Y 和⊿X所消耗的资源相等 ∴ 假定该资源的价格既定,则: MC X MRPTXY = MCY
生产者
消费者
MCX MUX MRSXY PX MRPTXY = = = PY = MCY MUY
第五节 社会福利函数
一、效用可能性曲线



效用可能性曲线(又称效用可能性边界) [Utility-Possibility Frontier] ——表示在产品或劳务产出量既定前提下, 社会所能满足的两个消费者的各种最大效 用组合。 交换契约线所表示的两个消费者效用 之间替代关系,实际上是以产品或劳务产 出量既定为前提,因而这种替代关系可以 直接用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
二、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



产品市场的同时均衡 各种产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这 种相互影响不断传递。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要素市场的同时均衡 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存在着替代或互补影响。 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同时均衡 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 的关系。



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 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 ①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②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 人的福利; ③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 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 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第三节 帕累托最优的一般均衡分析 一、一般均衡的几何分析工具
⊿Y ⊿X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Y Y
生产者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0
X
0
X
Y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教材P356图11-5]
Y0

B
A
X0
X
当边际产品转换率[生产可能性 曲线的斜率]MRPTXY等于边际替代 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MRCSXY 时, 生产和交换同时达到均衡,即生产 和交换均没有必要再调整。 此时,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 大,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达到最大。
UA3 UA2 UA1
0 X 0
UB3 UB2 UB1
X
交换契约线[Exchange Contract Curve]
X XB OB YB
E3

Y YA

C
UA3

E2
E1

UB1
UA2 UB3
UA1
UB2
X
OA
Y
XA
[教材P346图11-1]

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MRSXY 或 MRSYX
交换契约线 ——由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的 轨迹所组成的曲线。 在交换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交 换处于均衡状态。 若沿着契约线进行交换,一方效用的 增加以另一方效用减少为代价; 若离开契约线进行交换,总效用将减 少。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 于所有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即: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与帕累托最优
一、福利经济学的性质与特点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 作为一种规范经济学,在一定的价值 判断标准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 个人福利的关系。
二、资源最优配置与福利最大化


问题: 资源最优配置即经济效率最高是否意 味着社会福利最大。 实质: 对既定总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否能使总 福利即总效用增加。
第四节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完全竞争是实现帕累托最 优状态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 才有可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 的三个边际条件。

交换最优边际条件的实现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同一种商品的价 格对于任何消费者都是相等的,而每一个 消费者都按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购买,即 使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 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因而可以实现:对于 不同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 际替代率都相等。
UB I
效用可能性曲线


L M

J

H


K
0
UA
UB
效用可能性曲线

UB3
E1

UB2 UB1
E2 E3

0
UA1
UA2
UA3
UA
二、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 ——表示社会所有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 假定社会上只存在A、B两个消费者: W=W(UA ,UB) 如果社会福利水平既定: W1=W(UA ,UB) 可以带来社会福利水平W1的两个消费 者效用水平的全部组合方式。其几何图形 为社会无差异曲线。
⊿TU
⊿Y MRSXY =-⊿X =

- MUY
⊿TU
MUX
=-
MUX MUY
边际技术替代率可表示为两种要素 的边际产量之比: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 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从总产量的 增加量必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量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即:
⊿L · MP︱ L =︱ ⊿K · MP︱ K ︱ MPL ⊿K MRTSLK =-⊿L =- MPK ⊿L MPK MRTSKL =- ⊿K =- MPL
艾奇沃斯盒状图的基本假定: ①社会上只存在两个消费者[A,B] 和两种产品[X,Y]; ②社会上只存在两个生产者[生 产X和Y] 和两种生产要素[L,K]; ③资源(生产要素)的总量和产 品与要素的价格既定; ④人们所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和 利润最大化。

二、交换的一般均衡
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 Y Y 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
MRCSXY(A) = MRCSXY(B)
⊿Y ⊿X
=
(A)
⊿Y ⊿X
(B)
MUX MUY
MUX = MUY (A)
(B)
三、生产的一般均衡
产品X的等产量曲线 K K 产品Y的等产量曲线
X3 X2 X1
0 L 0
Y3 Y2 Y1
L
生产契约线[Production Contract Curve]
L LY
旧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命题: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 个基本的福利命题: 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 福利就愈大; 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 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三、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Pareto,1848-1923) ——意大利经济学家,新福利经济学的代 表人物。在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以效率 作为福利分析的唯一目标。 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Optimum] ——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通过重新 组合生产和分配增加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 利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