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来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
旨在介绍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其制定的法律、程序和执行机构等。
二、法律框架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法律框架主要由以下法律构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律于1989年颁布,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
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和权利,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律于2015年颁布,主要针对大气污染问题。
该法律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措施和责任,制定了大气污染排放限值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律于1984年颁布,主要针对水污染问题。
该法律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和责任,制定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律于2005年颁布,主要针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该法律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原则、责任和措施,制定了固体废物的管理制度和处置机制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律于2003年颁布,主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问题。
该法律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范围,要求在工程建设和重大经济决策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三、执行机构为了保障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中国设立了一系列执行机构。
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保护部门。
中国环境保护部门是由环境保护部门牵头,吸收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协作运行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机构,主要职能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等。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环境保护部门,如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等。
四、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关于环境污染防治法实施的意见(2)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3)全国环境保护计划(2016-2020年)(4)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报告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部门:承担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一、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环境治理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中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的实施情况、相关政策法规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由环保部门、行政机构、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构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
具体包括环保部门负责监管环境保护工作、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实施环境保护、公民履行环境义务等。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1. 环境保护法中国的环境保护法是环境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政府和企业的责任、环保部门的职责等内容。
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2. 污染源监管制度中国建立了统一的污染源监管制度,主要包括排污许可制度、排污费征收制度、排污标准等。
通过对污染源的监管,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3.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环境管理的新方向,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环境管理的挑战与对策1. 空气污染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一直严重,特别是大气污染。
应加强源头治理、完善排放标准、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等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2. 水污染水污染也是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之一,主要表现为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污染严重。
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问题主要来自化工、农业、采矿等行业的排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应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将不断完善和强化。
未来发展的趋势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保法规执行力度等。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工业和城市,也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如水土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
二、环境管理法律及政策1. 环境保护法中国的环境保护法是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管理措施等内容。
根据该法,各级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保护环境,违法者将受到处罚。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重大建设项目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有效地避免了环境破坏。
3. 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国制定了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企业进行监测和检查,确保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在规定范围内,符合环境要求。
三、环境监管机构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建立了多个环境监管机构,包括环境保护部、地方环保局等。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环境政策、监测环境质量、执法检查等工作,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环境技术创新中国也在不断推动环境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政府也支持环保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相关研究,推动环境技术的发展。
五、环境管理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中国在环境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修复等问题。
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环境管理制度,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可能影响环境 的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及区 域经济发展规划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 环境的活动,在事前进行调查研究的 基础上,对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 进行预测和评定,为防止和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法》规 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建设单位在项 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建设项目 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报告书的预审, 大、中型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的技术 改造项目报告书经省级环保部门审批 ,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严格报告书 的审批手续,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真正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八、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是以污染源调查、评价为 基础,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突出 重点,分期分批地对污染危害严重、 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污 染区域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 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是人民 政府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对排污单位 采取的法律手段。
对限期治理制度的正确理解是限期 治理必须突出重点,分期分批解决污 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源 与污染区域。要经过科学的调查评价 明确污染源、污染物的性质、排放地 点、排放状况、迁移转化规律、对周 围环境的影响等各种因素,并且要在 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二、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能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进程中,中国的 环境管理机构从1971年在国家计划委 员会下设立环境保护办公室到2008年 设立国家环境保护部,其建设不断得 到加强,其权限范围不断扩大。归纳 起来,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 为:
(1)拟定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 和法规,制定行政规章;受国务院委 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 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拟定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组织 拟定和监督实施国家确定的重点区域 、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 规划;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
第四章 环境管理制度

课时授课计划授课章节目录: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授课时数:二课时目的要求:1、熟悉我国环境管理的各项基本制度及其内涵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式、主要内容和审批程序3、掌握“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教材分析(难点、重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式、主要内容(重点);“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重点)教具、挂图与参考书:教材P67—95布置作业:见教案课后记要:1、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2、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哪些重要的规定?3、什么是“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有些什么主要内容?第四章环境管理制度§4—1 环境管理制度概述一、环境管理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概念所谓制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它是行为规范的集合体。
环境管理制度则是指在环境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其中大部分制度由法律固定下来,因此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法的基本制度基本上是一致的。
自1979年至今,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环境管理制度日益丰富和完善,在中国的环境监督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中,在198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总结了比较成熟与完善的八项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另外一些其它制度,如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现场检查制度、落后工艺与设备限期淘汰制度等还有进一步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
(二)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环境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包括了制度的一般特征:1、强制性。
即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当按照制度的要求行事,否则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没有保障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没有责任的义务也不是真正的义务)2、规范性。
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行为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矩,行为应按这些标准和规矩来进行.如建设项目必须完成“三同时”建设。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一、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针,落实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主要介绍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制度,包括环境战略、规划、监管、教育和执法等各方面。
旨在匡助相关机构和企业了解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制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由以下机构和职能部门组成:(一)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是最高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全国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政策研究、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信息发布和环境监测、监察和监督管理等职能。
(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具体承担机构。
负责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的实施、环境监测和监管、环境伤害管理、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环境管理的督导等职能。
(三)环保执法部门环保执法部门是环境保护的司法执行机构。
负责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调查、处罚环境犯罪和管理、促使企业合法合规等职能。
(四)环保科研机构环保科研机构是负责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检测、实验、应用和推广等职能的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五)企业环保部门企业环保部门是企业的具体承担机构,负责企业环保工作的规划、落实、检查和调解等职能。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一)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中国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系统涉及环保方面的移民、大气、土壤、水、声、光、辐射等多方面,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二)环境规划中国将环境规划与经济规划并列并重视,在国家、地方和企业层面有严格的环境规划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全国环境保护规划、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企业环境管理规划。
第4章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第3讲)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形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写情
小论文举例:岳阳楼记2
写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 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写情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新五项”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近年新提出的环境管理制度
严重污染小企业的关停政策 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税和环境抵押金 环境标志 环境举报和环境110等
二、教学案例
三、期中考试
环境管理机构的社会参与
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NGO参与 环境专家 政协参与(环境保护统一战线?) 其它社会力量(妇女与环境?)
中国环境管理的投资(环境投资)
基本概念 投资和融资的特点 投资:资金来源、投资水平、投资方向、效果 融资:政府融资和企业融资 银行在环保融资方面的作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 排污收费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排污许可证 污染集中控制 污染限制治理
什么是政策
对策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解 决某一问题的科学方案或途径。
决策
从多个对策中选出一个作为行动方向的过程。
政策
政策是落实对策和决策,实现某一目标的具体 手段(工具)。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第4章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

• 1979年苏州市在全国 率先进行排污收费试 点。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
• 1982.8《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对实行排污 收费的目的、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做出了 统一规定。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 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 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与制度。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环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002.10.28 1981.5 1979.9 1979.4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8
排污收费的体制
•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污染物排放核 定工作、确定排污者排污费数额及向排污 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等项排污费征收 具体工作。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排污收费的特点
排污即收费
征收程序化
可减免和减缓
特点
强制征收、限期缴纳
不免除法律责任
政务公开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率先在江西 永平铜矿开展了中国第一个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
江西永平铜矿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972年春,发现无机物污染,中央果断决 定成立官厅水库水源保护领导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调
县水利局、 城市建设局、 农业局等
部门
水污染防治 拟订有关水污染防治政策、 法规、规章和标准,并统一 环保 监督执行;统一负责水环境 质量监测、水污染源监测以 部门 及相关的监测信息发布等; 排污收费;制定污水处理厂 收费政策
水资源保护
统一管理水资源,拟定水资源 保护规划,监测江河湖泊水量、 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 水质。发布国家水资源公报。 水利 制排污总量的意见。纳污河 组织实施取水许可证制度和水 资源费征收制度,水量分配; 部门 和入河口,审定水域纳污能 工程给水,组织和管理重要水 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利工程;节水政策,编制节约 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组 织、指导和监督节约用水工作。
维 护
建 设 税 暂 行 条 例 》
━ 这一方面说明了国家的地方政府近年来对城市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加 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说明了这部分投 资的历史欠帐较多。
图6 1991-2000年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600 500
投资(亿元)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和直接受益者。他们将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发挥最终的决定作用。公 众能否处理好“个体无理性,群体有理性” 和“个体有理性,群体无理性”两者间的关 系,能否有效地推动和监督政府和企业的行
为,是发挥公众作用的关键环节。
三、中国环境管理的投资(环境投资)融资
基本概念 环境投资和融资的特点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城建环保投资占城建总资金的比例(%)
400 300 200 100 0
来源:《中国环境年鉴1996-2001》;《中国统计年鉴1992-2001》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问题
━ 以污水处理投资为例,国外污水处理厂和垃圾 处理场的投资及运行主要来源于居民收费,中 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几乎完全由政府直 接操作。财政拨款成了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或 维护管理的主要来源。
资源保护领域的交往。一些省、市人民代表大
会也相应设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机构。
国务院环委会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
成员组成,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作的议事和协调机构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 和审议国家环境保护与经济协 调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指导并协调解决有关的 重大环境问题,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环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源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投资主要来源于城 《 市建设维护税和地方财政拨款,近年来呈现 中 华 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8年和1999年, 人 民 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 100 亿元左右。城建环 共 境保护投资所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的 和 国 比例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8年的比例达 城 市 60%(见图6)。
━ 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投资渠道的单一,资 金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也导致经营管理上的 政企不分,使企业缺乏活力,造成投资效益 低下。这种格局严重阻碍了污水处理市场的 发育,制约了污水处理的投资及运营良性机 制的形成。
4.环境保护投资的投资结构和方向
老企业的污染治理投资总体变化不大,所占 总投资比例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七五”时 期占总污染治理投资的比例为 41.18% ,“八 五” 时期下降到35.54%,2001年下降到了约 16%。
━ 老企业污染治理在中国环境保护中占有重 要地位
1984年国务院规定的8条资金渠道中有6条 涉及老企业的治理,如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 造资金、综合利用利润留成、环境保护补助资 金、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及银行贷款。
━ “八五”期间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预算
内更新改造资金为主要来源,占总资金的50% 以上。
如何做到共赢?
投资效益的滞后性 环境保护投资的作用是要保护和改善环境, 但是有时这种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马上就能见效 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影响投资的积极性。
3.环境保护投资的三个重要资金来源
老企业污染治理资金来源 新建项目环保投资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源
老企业污染治理资金来源
300
项目“三同时”环境保护投资(亿元)
7
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
250 200 150 100 50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6 5 4 3 2 1 0
来源:《中国环境年鉴1996-2001》;《中国统计年鉴1992-2001》
工业用水取水管理;工业用 水;工业节水 参与拟定水资源费收费标准 财政部门 排污收费政策和资金管理; 处理厂收费政策 水价 综合部门 排污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 水价 收费政策
环境管理的社会参与 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NGO参与
环境专家
政协参与(环境保护统一战线?) 其它社会力量(妇女与环境?)
━ “九五”期间资金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有资金渠道逐渐萎缩,企业自筹资金等其 他渠道逐渐增加,所占比例超过60%,同时利 用外资额也呈增长趋势。见图4。
图4 老企业污染治理资金来源
100% 80% 60% 40% 20% 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推动和促进全国环境保护事
业的发展。省、 市、县人民政府也相应设立了环境保 护委员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是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省、市、县 人民政府也相 继设立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
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 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管理的全社会参与:政府、企业和公 众(理论探讨)
政府行为
公共领域 环境管理
企业行为
公众行为
图2 环境管理的三大行为主体
政府是整个社会人类可持续发展行为的领导 者和组织者,也是各国政府间冲突、协调的 处理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 企业和公众的利益关系,并通过自己的行为 (政策和目标)把企业和公众行为有效地组 织起来,以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目 标为前提形成和谐的社会行动,对环境管理 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中国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2500 多个,从事环境行政管理、监测、监理、统计、科学研 究、宣传教育等的总人数达8.8万人。
多部门的参与
中国各级政府的综合部门、资源管理部门
和工业部门也设立了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相应
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中国多数大中型企业
也设有环境保护机构,负责本企业的污染防治 以及推行清洁生产。 目前,各部门和企业的各类环境保护人员 已达20多万人。
━ 九十年代后,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增长幅 度加快。从项目“三同时”环境保护投资占 应执行“三同时”的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比例 来看,基本保持在4%左右,说明环境保护 投入已经成为建设项目投资稳定的组成部分, 这部分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对于控制新污染 源的污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5 近年来应执行“三同时”的项目中环境保护投资情 况
• • • • •
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框架
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3I体系):
机构设置 institute setting
政策手段 policy instrument
投资:资金来源、投资方向、投资水平、 投资效果
融资:政府融资和企业融资 银行在环境融资方面的作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概念
环境保护支出 是指用于保护环境方面(主要指污染防治)
的支出,包括环境保护投资和环境基础设施运
行费用两块。OECD国家的统计数字都是用环
境保护支出占GDP的比例,而中国一般用环境
表1:各部门在水污染防治和水 资源管理方面有相互关联的职责
表1 续表
部门 水污染防治 水资源保护 工业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管 饮用水管理;需要取水许可 建设部门 网城市处理厂规划、建设 证,城市用水;城市供水; 和运营 城市节水管理。 农业水源地保护;农业用水 农业部门 面源污染控制 取水管理农业用水、节水 国土资源 地下水资源管理 林业部门 生态用水 交通部门 水运环境管理水运污染 经贸部门 水污染防治的产业政策 林业水源涵养林地保护
环境投资 environment invest
二、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体制)
中国同样重视环境管理体制建设,现在已
经建立起由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立法监督,各级
政府负责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
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
理的体制。
《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
人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有环境与资源保护委 员会,负责组 织起草和审议环境与资源保护方 面的法律草案并提出报告,监督环境与资源保 护方面法律的执行,提出同环境与资源保护问 题有关的议案,开展与各国议会之间在环境与
环境保护融资
环境保护融资是指各有关投资主体为
了进行环境保护投资或其它环境保护活动 从社会各方得到资金支持的行为。
2.特点
主体与利益获得者的不一致性 环境保护投资的效益是环境质量改善。投 资者获得的回报可能很少,但是其产生的环境 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的外部效益)很大。这样 就形成了投资主体与利益获得者不一致,影响 投资者的积极性。在私人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不 能保证的条件下,他们对投资环境保护就没有 很大的兴趣。
其中利用外资 其它资金 环保贷款 环境保护补助资金 综合利用利润留成 预算内更新改造资金 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
来源:《中国环境年鉴,1993-2001》,国家环保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