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
天牛长什么样子-,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天牛长什么样子?,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天牛幼虫以及成虫的样子各不相同,幼虫的体型较粗肥呈长圆形,略扁,也有少数天牛的体型呈细长形,而成虫的体型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能自由转动并着生在额的突起部位上。
同时天牛的体长也与种类有关,比如大山锯天牛的体长一般可达110mm左右,而微小天牛的体长仅有0.5mm左右。
一、天牛长什么样子1、天牛幼虫的颜色为淡黄色或白色,体粗肥呈长圆形,略扁,少数天牛的体型为细长形,头部呈横阔形或长椭圆形。
2、天牛成虫的体型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其触角着生在额的突起部位上,触角能够自由转动,而且还能向后覆盖在虫体的背上,爪子通常呈单齿式,少数天牛的爪子呈附齿式。
3、不同种类的天牛,其体长也具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大山锯天牛的体长一般可达110mm左右,而微小天牛的体长仅0.5mm左右,不过大部分天牛属于大型或中型,体长一般在15-50mm之间。
二、天牛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1、天牛常会以幼虫或成虫的方式在树干内越冬,会危害松树、柏树、柳树、榆树等树木,也有一部分天牛会危害玉米、高粱、甘蔗等作物,在少数的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地方,也能看见天牛的身影。
2、天牛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幼虫会蛀食树干以及树枝,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使树势衰弱,让病菌有机可乘,在危害严重时,还易导致整株死亡,当木材被蛀食后,便失去了工艺价值,因此需要及时防治天牛。
3、一般可用樟脑丸灭杀天牛,可先将樟脑丸碾碎成粉末,随后将樟脑丸粉末塞进虫孔中,每孔的用量一般为1/5-1/4粒。
也可将樟脑丸融入酒精、汽油或者柴油中,随后用脱脂棉蘸后塞入虫穴中,以此来杀灭天牛。
4、可在天牛成虫出洞前,每隔1周就在主枝、主干、根颈部喷1次80%敌敌畏乳油,保证药液能沿着树干流向根部,通常防治天牛的效果可达80%。
天牛的生活习性

天牛的生活习性
天牛,又称为天牛科昆虫,是一类体型庞大、外形奇特的昆虫,其生活习性引
人注目。
天牛通常生活在树木上,以木质部分为食物,因此被认为是木材的害虫之一。
然而,天牛的生活习性远不止于此。
天牛的生活习性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繁殖方式上。
雄性天牛具有发达的触角,
能够释放出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吸引雌性天牛前来交配。
一旦找到合适的伴侣,天牛会在树木上进行交配,并将卵产在树木的表面或内部。
这种繁殖方式使得天牛在树木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对树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其次,天牛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上。
天牛通常选择在温暖
湿润的环境中生活,这种环境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而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天牛也会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生存条件。
这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得天牛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存下来。
最后,天牛的生活习性还体现在其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上。
天牛作为一种食木性
昆虫,与树木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
天牛通过食用树木的木质部分获取营养,同时也帮助树木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促进了树木的生长和健康。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天牛的生活习性体现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
及独特的繁殖方式。
了解天牛的生活习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也能够为生物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和尊重这些生物的存在,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天牛

天牛学名 Apripona germari (Hope) 鞘翅目,天牛科。
别名粒肩天牛、桑干黑天牛、桑牛等。
分布在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及东北。
寄主:主要危害桑,也危害苹果、梨、槟沙果、海棠、山檀、李、樱桃、柑桔、无花果、枇杷等。
危害特点: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隧道内无粪屑,隔一定距离向外蛀1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6—51mm,宽8—162Am,黑褐至黑色,密被青棕或棕黄色绒毛。
触角丝状,11节,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端半部黑褐色,基半部灰白色。
前胸背板前后横沟间有不规则的横皱或横脊,侧刺突粗壮。
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颗粒状突起,约占全翅长的1/4—1/3;翅端内、外角均呈刺状突出。
卵长椭圆形,长6—7mm,稍扁而弯,初乳白后变淡褐色。
幼虫体长60一80mm,圆筒形,乳白色。
头黄褐色,大部缩在前胸内。
服部13节,无足,第1节较大略呈方形,背板上密生黄褐色刚毛,后半部密生赤褐色颗粒状小点并有“小”字形凹纹;3—10节背、腹面有扁圆形步泡突,上密生赤褐色颗粒。
蛹长30—50mm,纺锤形,初淡黄后变黄褐色,翅芽达第3腹节,尾端轮生刚毛。
生活习性:北方2—3年l代,广东1年l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落叶时休眠越冬。
北方幼虫经过2或3个冬天,于6—7月间老熟,在隧道内两端填塞木屑筑蛹室化蛹。
蛹期15—25天。
羽化后于蛹室内停5—7天后,咬羽化孔钻出,7—8月间为成虫发生期。
成虫多晚间活动取食,以早晚较盛,约经10—15天开始产卵。
2—4年生枝上产卵较多,多选直径10—15mm的枝条的中部或基部,先将表皮咬成“U”形伤口,然后产卵于其中,每处产1粒卵,偶有4—5粒者。
每雌可产卵100—l50粒,产卵约40余天。
卵期10—15天,孵化后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向枝条上方蛀食约1cm,然后蛀入木质部内向下蛀食,稍大即蛀入髓部。
天牛的不同观察案例

天牛的不同观察案例天牛是一类昆虫,其身体通常呈长形,有硬壳覆盖,具有强壮的触角和口器,以及强大的飞行能力。
天牛在不同的观察案例中展现出了丰富的行为和生态特征。
以下是关于天牛不同观察案例的介绍,共计十个。
1. 天牛的触角特征:天牛的触角通常呈丝状或鞭状,可分为多个节段,每个节段上生有感受器官,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气味、温度等信息。
2. 天牛的飞行行为:天牛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能够迅速地在空中飞翔。
观察中发现,天牛在飞行时会频繁地改变飞行方向和高度,可能与其寻找食物、繁殖或逃避捕食者有关。
3. 天牛的取食行为:天牛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树叶、花蜜等植物物质。
观察中发现,天牛会用其强壮的口器啃咬植物的叶片或花蕾,以获取营养。
4. 天牛的营巢行为:天牛在树木的树皮下或腐木中筑巢。
观察中发现,天牛会用其强壮的口器咬开树皮或腐木,然后将巢穴挖掘至一定深度,作为自己的居所和繁殖场所。
5. 天牛的求偶行为:天牛的繁殖方式常常需要求偶行为。
观察中发现,天牛会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吸引异性,并用触角和前足进行交流和触碰,以达到配对的目的。
6. 天牛的幼虫觅食行为:天牛的幼虫通常以植物的根、茎、叶等为食。
观察中发现,天牛幼虫会通过啃食植物的方式获取营养,并在植物组织中挖掘巢穴,以躲避天敌。
7. 天牛的群体行为:观察中发现,天牛有时会形成群体,聚集在一起活动。
这种群体行为可能与食物资源的分布、繁殖需求或防御机制有关。
8. 天牛的色彩变化:天牛的体色通常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
观察中发现,不同种类的天牛可能具有不同的体色,这些体色可能与物种的识别、求偶、警示或伪装等功能相关。
9. 天牛的地理分布:观察中发现,天牛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的生境。
不同地区的天牛种类和数量也存在差异。
10. 天牛的生命周期:观察中发现,天牛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天牛具有不同的形态和习性,这些变化可能与其适应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
天牛基本特征

天牛基本特征
天牛是一类昆虫,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外形:天牛的身体呈椭圆形,长约1-5厘米。
身体通常坚硬
且光滑,呈灰色或黑色。
2. 角质鞘:天牛的头部和胸部上装有坚硬的角质鞘,形状各异,有的像鹿角,有的像犄角。
3. 口器:天牛口器发达,可以咬碎木材或其他植物纤维。
4. 触角:天牛有一对长且弯曲的触角,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和寻找食物。
5. 跳跃能力:天牛的后腿非常发达,能够弯曲并储存能量,可以进行强大的跳跃。
6. 幼虫:天牛的幼虫体型较大,呈白色或浅黄色,呈弧形,有三对腿和强大的下颚。
幼虫以木材或其他植物为食,经过几个阶段的蜕皮成长。
天牛科包括众多物种,其具体特征可能会因不同物种而有所差异。
中国常见天牛

中国常见天牛我国常见的天牛有红缘天牛、桃红颈天牛、星天牛、桑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等品种。
1、红缘天牛: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北京、东北等地区,寄生植物为苹果树、茉莉、枸杞、沙枣等。
2、桃红颈天牛:别称红颈天牛,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区,体色为黑色,前胸背板呈红色。
一、红缘天牛1、该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北、山西、北京以及东北等地区,主要寄生植物为苹果树、茉莉、枸杞、葡萄、沙枣、锦鸡儿、文冠果、梅花、榆叶梅等。
2、幼虫会蛀食寄主植物,轻则导致植株生长势衰弱,部分枝干死亡,重则导致主干出现环剥皮现象。
二、桃红颈天牛1、该品种也叫红颈天牛、铁炮虫,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北京、东北等地区。
2、该品种的体色为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呈红色,背面有4个光滑疣突,具角状侧枝刺,鞘翅的翅面较光滑。
三、星天牛该品种是我国、韩国、日本特有的天牛,每只雌性星天牛交配1次便可产下200颗左右的虫卵,每颗卵都被分开藏在树皮内,幼虫孵化后便会咀嚼树干,进入内部,蛀食出一条通道用来结蛹。
四、桑天牛1、该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天津、北京等地方。
2、成虫会危害植物的嫩枝、树叶、树皮,幼虫会在枝干的皮下及木质部内向下蛀食,被蛀食的隧道中通常没有粪便,但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向外通气,并有大量粪屑被排出。
五、光肩星天牛1、该品种的体色一般为黑色,有光泽,体长为20-35毫米左右,触角有11个节,基部呈蓝黑色,每个覆翅有20个白斑。
2、该品种是林业害虫,通常会在杨树、柳树、悬铃木等树木上寄生,其幼虫会蛀食树干,导致我国每年都损失大量的木材。
六、云斑白条天牛1、该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云南、四川、陕西、山东、江苏、广东、广西、贵州、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台湾等省份。
2、该品种的主要危害对象为柳树、杨树、核桃树、榆树、桑树、悬铃木、白蜡树、泡桐树等林木,以及梨树、苹果树等果树。
天牛的特点和生活特征,天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天牛的特点和生活特征,天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天牛主要具有触角很长、有六条腿、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较小以及有花纹等特点,其力气大又擅长在空中飞行,因此才被称为天牛,其上腭强壮,有钻木的习性,钻入树木中后一般能生活2年以上,会对树木造成危害,小眼面细的天牛多在白天活动,而小眼面粗的天牛具有趋光性,多在晚上活动。
一、天牛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1、特点
天牛具有触角很长、有六条腿、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较小以及有花纹等特点。
2、生活特征
(1)天牛具有钻木的习性,上腭强壮,能钻入树内生活2年以上,从而破坏木材。
(2)天牛一般以幼虫或成虫的方式在树干内越冬,当成虫羽化后,部分会摄取花粉、嫩枝、嫩叶、树皮、树汁等植物上的营养,但一部分成虫不需要补充营养。
(3)天牛力大如牛,擅长在天空中飞行,又可发出类似锯木的声音,因此也被称作锯树郎,南方部分地区将其称为水牛,北方部分地区称它为春牛儿。
(4)成虫活动时间与复眼小眼面的粗细有关,通常小眼面粗的天牛,多在晚上活动,具有趋光性,而小眼面细的天牛,多在白天活动。
二、天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1、天牛的部分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主要生活在木材中,一般易对树、建筑物、房屋、家具、苹果、麦、玉米等造成危害,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
2、为预防天牛,平时可结合修剪整枝,及时剪除和处理有虫的枯枝,通常生长衰弱的树木容易遭受天牛的危害,所以需要加强林木管理,促使树势生长旺盛,降低危害。
3、松墨天牛喜欢危害即将枯死或已经死亡的树,可在其成虫每年飞出前,及时砍伐、彻底清理和处理林间的死树。
天牛的生活习性
天牛的生活习性
天牛,又称为天牛科昆虫,是一类生活在树木上的昆虫。
它们的生活习性十分有趣,让人不禁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生活。
首先,天牛是一种食木性昆虫,它们的幼虫在树木内部生活。
幼虫会在树木的内部钻洞,以木材为食物。
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树木的树皮和木质部分,因此在森林中可以经常见到它们的踪迹。
天牛的幼虫生活在树木内部,通过不断地啃食木材来生长,直到成熟为成虫。
其次,天牛的成虫在树木上飞行,寻找适合产卵的地方。
它们的飞行能力非常强,可以在森林中迅速飞行,寻找适合的树木。
成虫会在树木的表面产卵,为下一代的幼虫提供生存的条件。
这种独特的生活习性使得天牛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后,天牛的生活习性也受到了人类的影响。
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树木,天牛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树木被砍伐后,天牛的栖息地也随之消失。
这对于天牛的生存造成了威胁,也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总的来说,天牛的生活习性十分有趣,它们在森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天牛的生存环境,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
天牛的喜好做得事
天牛的喜好做得事
1、活动:天牛一般以幼虫或成虫的方式在树干内越冬。
成虫活动时间与复眼小眼面粗、细有关,一般小眼面粗的,多在晚上活动,有趋光性;小眼面细的,多在白天活动。
2、食性:天牛是植食性昆虫,成虫羽化后,部分会取食花粉、嫩枝、嫩叶、树皮、树汁、果实、菌类等补充营养,部分不需要补充营养。
一般说来,花天牛类常以花粉为食;沟胫天牛类常以嫩树皮、嫩枝和叶为食;其它亚科的成虫既有取食的,也有一部分可能并不取食。
3、产卵:天牛通常于每年的6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时间1个月左右。
它的产卵方式与口器形式有关,一般前口式的成虫产卵时将卵直接产入粗糙树皮或裂缝中;下口式的成虫先在树干上咬成刻槽,再将卵产在刻槽内。
4、钻木:天牛具有钻木的习性。
幼虫在树干内活动,蛀食隧道的形状和长短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幼虫老熟后即筑成较宽的蛹室,两端以纤维和木屑堵塞,并在其中化蛹。
天牛相关的故事
天牛相关的故事天牛,这种小小的昆虫,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虽然它们有时会给树木带来危害,但它们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存方式却令人惊叹。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天牛的故事。
故事标题:天牛小强的奋斗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有一片枝繁叶茂的柳树林。
这里生活着成千上万只天牛,它们以柳树的树皮为食,繁衍生息。
在这个天牛家族中,有一只名叫小强的天牛,它天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勇气和毅力。
小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天牛家庭,它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天牛,过着平凡的生活。
然而,小强却不安于现状,它渴望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了解柳树林的每一个角落。
于是,在小强长大后,它毅然离开了家,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一路上,小强遇到了许多困难。
它曾在柳树枝头被风吹得摇摇欲坠,也曾在寻找食物时误入蜘蛛的陷阱。
然而,这些困难都没有让小强退缩。
它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
有一天,小强来到了柳树林的边缘,那里有一片荒凉的土地,上面寸草不生。
小强深感好奇,为何这片土地会如此贫瘠?它决定探寻其中的奥秘。
经过一番调查,小强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原来,这片土地上的植物都被一种叫做“柳天牛”的害虫侵蚀了。
小强义愤填膺,它决定带领家族成员们对抗柳天牛,拯救这片土地。
经过一番筹备,小强带领着家族成员们开始了抗击柳天牛的行动。
它们在柳树上寻找柳天牛的幼虫,将它们消灭;同时,它们还努力保护那些尚未受害的植物,让它们免受侵害。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强和家族成员们终于战胜了柳天牛,拯救了那片荒凉的土地。
而小强也因为这次冒险,成为了家族中的英雄。
它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柳树林,激励着更多的天牛勇敢地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小小的天牛,也有大大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化学防治 可用毒签插入新鲜排粪孔,或用药剂注射,并用泥 封孔,可将幼虫毒死在蛀道内。 这些年来试用的农药主要有敌敌畏、磷胺、乐果、 杀虫眯、杀螟松、辛硫磷、螟磷畏、杀虫净、害扑威、 氧化乐果、氟乙酰胺等喷洒或涂刷树干。
生物防治
• 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是钻蛀性害虫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蜂, 主要用于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轻杨天牛、星天牛等 多种钻蛀性害虫。
桑天牛
• 体黑褐色,密生暗 黄色细绒毛;触角 鞭状;第1、2节黑 色,其余各节灰白 色,端部黑色;鞘 翅基部密生黑瘤突, 肩角有黑刺一个。
松墨天牛
• 体长15~28毫米, 橙黄色至赤褐色。 触角栗色,雄虫触 角比雌虫的长。小 盾片密被橙黄色绒 毛。每个鞘翅上有 5条纵纹,由方形 或长方形黑色及灰 白色绒毛斑点相间 组成。
• 成虫取食枝叶,有时也能引起或多或少的损害
• 松墨天牛成虫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媒介,对松树造 成严重破坏,对中国丰富的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防治措施
• 人工防治 用石灰水刷白树干可防止成虫产卵。在主干基部, 发现有黄色泡沫状流胶的产卵刻槽后,可用木锤砸击 卵槽,砸死其中的卵和初孵幼虫 幼虫危害期,用金属丝从新鲜排粪孔插入,刺杀蛀 道内幼虫。
天牛
组员:薛钊鸿、钟佳欣、 晏美娟、金京、梁迎辉
形态
防治
习性
天牛
危害
繁殖
星天牛
• 星天牛体翅黑色, 每鞘翅有多个白 点,前胸背板左 右各有一枚白点。 翅鞘散生许多白 点,基部有黑色 小颗粒
光肩星天牛
• 成虫:体长17~39 毫米,漆黑色,带紫 铜色光泽。前胸背板 有皱纹和刻点,两侧 各有一个棘状突起。 翅鞘上有十几个白色 斑纹,基部光滑,无 瘤状颗粒。
云斑天牛
• 体型较大,体黑色 或黑褐色,密被灰 白色绒毛。前胸背 板中央有一对近肾 形白色或桔黄色斑, 两侧中央各有一粗 大尖刺突。鞘翅上 有排成2-3纵行10多 个斑纹,斑纹的形 状和颜色变异很大, 色斑呈黄白色、杏 黄或桔红色混杂, 翅中部前有许多小 圆斑,或斑点扩大, 呈云片状。
红 腹 柄 天 牛
•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 该蜂主要在桑树多的地方出现,与桑天牛之间属于 寄生关系,即依靠桑天牛卵生存。此蜂在桑天牛的卵 中寄生,自然情况下寄生率高达50%
• 花绒寄甲 天牛的天敌,幼虫依靠发达的胸足迅速爬行寻找寄 主,立即在这些寄主的体节间或翅下开始咬食,并在 其内结茧化蛹。
THANKS
黄星天牛
虎 斑 长 毛 天 牛
麻竖毛天牛
习性和繁殖
• 雌虫在产前先用上颚咬破树皮, 然后用产卵管插入, 每孔产卵一粒,也有产多粒的。
• 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当卵孵化出幼虫后,初龄幼虫 即蛀入树干,最初在树皮下取食,待龄期增大后, 即钻入木质部为害。
• 9月下旬后,绝大部分幼虫转头向下,沿原虫道移至 注入孔,再开辟新虫道向根部蛀食,并越冬。
• 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或树根蛀道内越冬。
• 次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底 到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成虫取食嫩枝皮层补 充营养
危害
• 天牛对植物的危害以幼虫期为最烈。幼虫蛀害树干 基部和主根,严重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发育。
排粪孔
• 树木内部受了幼虫的蛀蚀钻坑,常常阻碍了它们的 正常生长,减低产量,削弱பைடு நூலகம்势,缩短寿命;在受 害严重时,更能导致树株的迅速枯萎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