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题

合集下载

山大版四年级传统文化复习题第一单元

山大版四年级传统文化复习题第一单元

山大版四年级传统文化复习题第一单元一、填空题。

1.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_。

答案:丁香花2. 著名的中国节日春节是农历的第_________天。

答案:一3. 中秋节是在农历的_________月。

答案:八月4. 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是_________式。

答案:古代5.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_________术。

答案:印刷二、选择题。

1. 中国的四大发明指的是以下哪个的创造?A. 电器B. 交通工具C. 科学技术D. 文化遗产答案:D. 文化遗产2. 下列哪一件事情不是中国人春节时会做的?A. 守岁B. 贴春联C. 点燃鞭炮D. 穿上红色的衣服答案:A. 守岁3. 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喜欢把自己的诗、文作品写在哪种纸上?A. 玻璃B. 砖瓦C. 布料D. 纸张答案:D. 纸张4. 以下哪个京剧角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A. 蜡烛B. 皇帝C. 国家D. 地球答案:B. 皇帝5. 在中国农历的每个月都有一个特定的节日,这个节日叫做月_________。

A. 分B. 月C. 音D. 节答案:D. 节三、判断题。

1. 中国的国花是梅花。

答案:错误2. 中秋节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

答案:错误3. 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通常包含四合院。

答案:正确4. 布料是古代中国文化人最常用的纸质材料。

答案:错误5. 京剧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流传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

1. 请简单介绍一下指南针的作用和用途。

答案:指南针是一种用来确定方向的工具,它能够指示出地球上北极的方向。

在古代中国,指南针是航海家必备的工具,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判断船舶的航向,确保航行的安全。

2.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人们会和家人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并吃月饼、赏月、放孔明灯等。

这个节日是表达家庭团圆、热爱家庭的重要时间,也是人们传统情感的体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附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附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填空题(21分,每空1分)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5、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8、许多传染病是由()引起的。

用()、()、()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

10、物体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和()。

二、判断题(28分,每题2分)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1、未受精的蛋是一个细胞,受过精的蛋同样也是一个细胞。

()12、人类可以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

()13、细胞很小,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1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选择题(12分,每题2分)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乳酸细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2、细菌对人类()。

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3、“脓”就是死亡的()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B、细菌C、病毒5、霉有()种颜色。

成都市三十六中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

成都市三十六中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小兰迷上了《从计数到密码学》,她第一天读了总页数的 15,第二天读了余下的 14,那么( )。

A. 第一天读的页数多B. 第二天读的页数多C. 两天读的一样多D. 无法确定C 解析: C【解析】【解答】解:(1-15)×14=15 , 所以两天读的一样多。

故答案为:C 。

【分析】第二天读了几分之几=(1-第一天读了几分之几)×第二天读了余下的几分之几,然后与第一天读了几分之几作比较即可。

2.哪幅图表示 25× 34 的积?A. B. C.B解析: B【解析】【解答】解:A :表示35×34的积;B :表示25×34的积; C :表示12×35的积。

故答案为:B 。

【分析】先用浅色阴影表示整个图形的25 , 然后把浅色阴影部分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3份涂成重色,这样就能表示出25×34的积。

3.5千克的 17和1千克的 57相比较,结果是( )。

A. 5千克的 17重 B. 1千克的 57重 C. 一样重 D. 无法比较C解析: C【解析】【解答】解:5千克的17是57千克,1千克的57是57千克。

故答案为:C 。

【分析】求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量×几分之几。

4.3 吨的 58和5 吨的 38相比,( )。

A. 3 吨的 58重 B. 5 吨的 38重 C. 一样重C解析: C【解析】【解答】3×58=158(吨);5×38=158(吨)故答案为:C 。

【分析】求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5.甲、乙两袋面粉一样重,甲袋用去 56,乙袋用去 56千克,( )用去的多。

A. 甲袋B. 乙袋C. 一样多D. 无法确定D 解析: D【解析】【解答】解:不知道两袋面粉的质量,无法计算甲袋用去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哪袋用去的多。

故答案为:D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复习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复习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基础复习附答案一、基础综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虬.枝qíu婆娑.suō涸.辙hé潜.滋暗长qiǎnB. 禀.赋bǐng短暂.zàn枝柯.kē揠.苗助长yàC. 猗.郁qí酣.然hān秀颀.qí惴.惴不安zhuìD. 槲.树jué隐瞒.mán淅.沥xī不屈不挠.náo2.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形容轻微的雨声。

)B.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指人先天具有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C.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形容茂盛的样子。

)D.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3.请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2)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3)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借物抒情的优美散文。

B.《囚绿记》是一篇以对绿的感情为线索的咏物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C.《草莓》的作者是俄国作家伊瓦什凯维奇。

D.象征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含蓄表现手法。

5.按原文填空。

它所有的丫枝,而且,也像,成为一束,绝不。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着西北风。

二、基础拓展6. 按照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调整下列各句,并简要说说这段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2)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3)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4)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管住自己”是极为十分重要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姓名:成绩一、积累与运用。

(共66分)1.看拼音,写词语。

(1×12分)xián qìfēn fù gāo bǐngyǎn jiǎn ài mù bái hè2.比一比,再组词。

(1×6分)哨播浸梢插侵3.选词填空。

(2×4分)精妙精巧①卧室的玻璃窗上点缀着的窗花。

②艺术家们绝伦的表演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欣赏观赏①我非常那些助人为乐的好心人。

②盆栽植物除了外,还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

4.根据意思写成语。

(3×4分)①指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

②指事情已经很好了,但还有需要修改和补足的地方。

| 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③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5.修改病句。

(2×3分)①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②我们都说昨天晚上是最愉快的一天。

③我一定改正不好的缺点。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11分)(1)《白鹭》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独特的美,作者描绘了三幅画面,分别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和之情。

(2)在《桂花雨》中,作者主要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故乡的“ ”和“”,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淡淡的之情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之情。

(3),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二、阅读理解。

(共19分)和氏璧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料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

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

厉王派人去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

卞和又去献玉。

可是大家(仍然果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

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 《光》复习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 《光》复习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光提升训练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做光会“拐弯”实验时,光源最佳的选择是()。

A.普通手电筒B.聚光手电筒C.日光灯2.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

A.相同B.左右相反C.上下相反3.在北半球,黄昏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在()。

A.东B.南C.西D.北4.我们排队时,如果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明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因为()。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5.下面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水中月亮B.雨后彩虹C.皮影戏中的手影D.海市蜃楼6.我们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时,验证的内容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曲线传播C.光的反射7.奇奇体验和参观完室内区,于是跟家人一起来到室外区。

奇奇看到农场果园区的树木排列得很整齐,一眼望过去,前面果树的树干会挡住了后面果树的树干,这主要是因为()。

A.光传播速度快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二、填空题8.把筷子插入水中,看到筷子弯折了,这种现象属于光的________。

9.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______传播的。

10.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______)千米,(______)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测量(______)距离的单位。

11.三日同辉是由于________现象而产生的。

1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______)制成的,是由用(______)面平面镜构成。

13.雨后的天空或瀑布的上空经常出现彩虹,彩虹的形成与光的(______)现象有关。

14.光不仅为我们提供光源,还能为我们提供________,从古时候的烽火台和灯塔到现在的交通灯,都是通过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

三、判断题15.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

(______)16.光的直射也叫反光。

(_____)17.平面镜子中的像都和镜外物体大小相等。

(_____)18.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基础复习填空题专项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基础复习填空题专项练习题
4、千万位的左边是( )位,右边是( )位。
5、307894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7在( )位上,表示7个( ),9在( )位上,表示9个( )。
6、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九位数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 ),它们相差( )。
7、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上是5,万位上是9,千位上是4,个位上是1,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8、5300906000读作( ),它是由5个( ),
3个( ),( )个十万和( )个千组成的。
9、 一万是( )个一百,100个( )是一亿。
10、最高位是千万位的数是( )位数,一个七位数的最高位是( )位。
11、一个数的亿位、万位和个位都是8,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12、 一个自然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20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基础复习填空题专项练习题
演讲人
1、10个十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10个( )是一百亿,( )是10个一百万。
2、数位顺序表中,每( )个数位为一级,个级有( )位、( )位、( )位和( )位;万级有( )位、( )位、( )位和( )位。
3、从个位起,第五位是( )位,第( )位是亿位。
18、一亿里面有( )个一千万,( )个一百万,( )个十万。
19、1个亿是( ),10个十亿是( ),10个一百亿是( )。
2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
21、万级的数位有( )、( )、( )、( ),亿级的数位有( )、( )、( )、( )。
22、43605408605是由( )个百亿,( )个十亿,( )个亿,( )个百万,( )个十万,( )个千,( )个百,( )个一组成的。

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单元复习第1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一、基础知识回顾1、这上面的“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7”表示_________________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个()是一级。

从右边起,第()位是十万位,第()位是亿位。

2、填空(1)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从个位起,第()位是十万位,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3)9506007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5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一个数含有三级,这个数至少是()位数。

(5)一亿里面有()个一千万,有()个一百万,有()个十万。

3、判断(1)万级包含的计数单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个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

()(4)一个数含有两级,它一定是个八位数。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位,它是一个十位数。

()4、一个七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十位上的数字是8,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20,这个七位数是多少?第2课时数的读、写1、数的读法(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重庆市28846170人。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球赤道周长是40075700米。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作家的微博开通后,点击量最高达到178600420次。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是地球,我的表面积约有510000000平方千米。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的写法(1)某藏书阁藏书二百零一万零四十二册。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十亿颗星星。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
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本课时作业设计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3份、7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为
(4)0.267中的7表示()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数位,清楚掌握所在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2.动脑想,认真填。
(1)10个0.1是(),10个0.01是(),10个0.001是()。
(2)17个0.1是(),17个0.01是(),107个0.01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0.43的计数单位是(),它是由()个0.1和()个0.01组成的。
(3)0.095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由9个十、7个0.1和8个0.01组成的数写作()。
【设计意图】能正确读写小数,明白小数部分不同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2.甲、乙两数的和是16.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是乙数,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读写小数,
补救措施
出现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本节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知识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个别学生小数的减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后需个别辅导。
第七课时:量体重




单元课标要求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
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
体的长度、质量等。
2、通过测量活动,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时作业设计
填空:
(1)3米5厘米=()米
(2)100元8角4分=()元
第五课时:练习一




单元课标要求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时作业设计
1.填空:
(1)与2.82相等的两个数是()和()
(2)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6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
作业反馈情况
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整体掌握不错,学生能很好地从小数转化成相应的分数,但有个别学生在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时有困难,尤其是转化成三位小数个别学生仍是大问题。
补救措施
个别现象个别辅导。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教学情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教学效果很好。
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涂一涂,议一议,
说一说等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小数比较大小
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会小数大小的比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时作业设计
1.填空。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计数单位是(),这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为小数点的移动这节内容作铺垫。
作业反馈情况
概念部分知识独立呈现时学生基本没问题,一旦出现在具体的题目中部分学生理解仍有问题。
补救措施
反复练习以求部分同学对概念知识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在不同形式变换的题型中熟练运用。




本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玩中长才干,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良好,个别生对复名数化单名数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复习题中的第一小题。今后需分散练习该类题目。
东街小学《小学作业有效性问题研究》四年级数学下册
习题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与加减】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




单元课标要求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课时:测量活动




单元课标要求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
第六课时:购物小票




单元课标要求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




本节课的教学将学生的动作思维和语言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个小组都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的轻松。
第四课时:比大小




单元课标要求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根据要
求按顺序排列几个小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经验之上培养
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情感投入后续的数学学习。
本课时作业设计
练一练:按顺序排列下面数的大小
作业反馈情况
第1题学生全体均无问题,说明掌握情况较好。可对于第2题中的107个0.01是()大部分学生均有问题,不易解决。
补救措施
共性问题集体讲解。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是小数的意义中的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和探究过程中理解每相邻的两个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的道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该知识点不太理解,更不会应用,今后教学中再循序渐进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