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9+语言运用题
【15套】2015年全国高考真题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 Word版可编辑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规....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参考版解析)

2015年高考部分试题解析(参考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宇,完成1〜3題、①艺术品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显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作品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存在,因此对作品接受具有艺术本体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创始人,德国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各个图像间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现实具有否定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含蓄与简洁,其有限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丰富意象.。
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接受不是被动,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2015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2015高考全国2卷语文(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蕙爭项;1. 木试卷分笫[卷(阅读题)和第H卷(表达逆》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r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祀答题卡上°写往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站束肩.将本试卷和答题卡-讲交冋•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干倉品安仝爭件的记典不趴但我也还是看刘,由于食品去■仝关系童大,烷厝君对此非常晝观4■作电了特别规冏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蛻来塘的軌圾农产為为主*所以对农产品杓版熟度十分关注.携G礼记汹记我”周代对食品史易的规逼有:“五等不时.是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足我国历史上敢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您品交易詹动非常頻緊,交葛品計十分丰富.为社纯有垂有嘗食黑浪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棚应的规定.汶朝《二年律令》规良:嚇食膻札脯肉崩亲、伤,病人缶亟尽執燼其余.……当瞪刪$ 及吏主者,皆坐歸肉胜,与盗同鯨" 即囱类因腐蟀等因素可能导躱申毒者’屋聲快笑驰否则将处罚雪事人爪和关官応唐朝催詹肄b规;C:宀稠肉有毒,曾蛭病人.冇余汩速焚之,违常枝九十*蒞故与人食并出卖,舒人病者,茂一年;以故敦牝盏’蛟.胛人自食致死若.从过光条人诧.,从«唐律》申可與看到,在鳶代,知肺肉有#环連焚而构成的刑爭佗罪4%隔种牯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哺向有毒Et,食器啲所有老总券立刻焚JL所剌冇再仗瓠仪罐后崽,酉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秦.则祝情节及后旻如以科殆.塞代,钛食申场空前緊荣.畫尢老衣《糸京妒华录》中,追述了北丘都戚开井將的城审凤幷且以此量笔聲商到炊仓业的骂盛,书中英炎到一百梦家龙编以及相关行仑. 商品市场的頰荣*不可避免地帝袁一兹问題.—姿商贩 F 愉市于人.敝悪之勃,饰为新奇;假伪之才氛饰为其突.如绢常之用胶棚、米麦之蜡澧池h询僉之進以水*药村之易以他址r疽妁不珪介孑韭車秉用鸡窸沙.超军咬气.卖盐秦以灰之类仗忸车取別润亠为了新强对食品扌討氐莎次充好等現痣殆蛊曙和昔理・宋代規定从北者必麵加入行会「而行会显豹对商器质堂贸廿.饰卑谓卷行着,凰官府科索嘉得此缶不以其嵋小丸.但合克厠渚,皆置为荷,虽匱卜亦有职.”(氐祁城配胜:n商人们依缰营姿型组成行僉,商铺,手工业和#他服务n行业的湘关人灵関轨加八杆会俎炽,井按甘业畳记在鞠,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沧押会甘生产经窘的商器嚴量进斤把昊.浙•罢的酋硕作为担像人’贯责评屯松价和监藉不眉行为.除了曲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魅承了疇唐律泠的规定,对有奉有害佥岳的铀售者子以严熱上述覇札对倉為必通的尖全管理及有关涣律舉据.可以翳我们很多忌耒,也可仪筠现今我囚食品质童談安全监管複式妁仔逼构建提決新的爲路剌酪律遶釋.(摘编自张炜达舟古代您品安全监管述略肿J.下列关丁原文第一、二两段内零的表迄不正A. 闹代统涓者严禁未成熟旳渠实和答物进入流適市场’或防止此类初级収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才面的问题,H. I二年律令〉与《唐律P秫规罡,凡握现闵肺肉宥毒丽致人生病的情况#酋品所有講衣当立刻焚毀剩余的肉食•c. cr年律卷〉中的规定注剰y主便官员资任的迴充.而t居律卜则更加强调对伪書生命的犯聲行为的追霓°D-电唐律I规定,明料脯肉有蹋而不立刻焚毀,井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我出會・而敷人隹病考*要判处徒刑一年亠2. 下列遥解和分析,不符合庫丈意思的一项是A. 宋就政府注意到食制摻假、U1次充好等各神頂量的题*进一步脚强了直品安全的监普和管理工作*氐總着城市民问匸商哑的第柴发虜+宋代统治者出F肘从业肴曲管的需密设立了暫会这一政府机构。
2015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答案】C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16.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3分)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
【答案】(3分)①不仅②而且③但是④只有⑤才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语境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恢复新课标卷的成语考法。语料出自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第四集《中国力量》与第一集《百年逐梦》,贴近“中国梦”。原文是“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立足今天、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尽心本职,也算是为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不再像一个半世纪前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一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万道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 语言表达和运用 常见题型二 语言得体题 浓妆淡抹总相宜

常见题型二语言得体题——浓妆淡抹总相宜感知高考脉动[考点要求] 语言表达得体1.(2009·某某、某某)下面一那么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为提高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某某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敝工程将于2009年6月10日20时到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用户的正常通话。
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
本公司客服: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
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某某青山分公司2009年6月7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宣布〞改为“通告〞,“敝〞改为“本〞,“提出〞改为“垂询〞,“贵用户〞改为“您〞,“不安〞改为“歉意〞。
解析宣布:传播消息,尤指通过报刊或其他群众宣传工具公开发布。
在这里“宣布〞不符合通告的用词习惯,应为“通告〞。
“敝〞作为谦词,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这里的“工程〞不是和自己有关,不能用“敝〞。
“提出〞一词过于生硬,应改为相应的敬辞。
“贵用户〞虽然是敬辞,但在这里不伦不类。
“不安〞一词用语过重。
2.(2013·大纲全国)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
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
因为贵刊今年第1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文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一位〞改为“一个〞,②“先生〞改为“医生〞或其他职业性称谓,③“也〞改为“还〞,④“因为〞改为“不过〞,⑤“况且〞改为“而且〞。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语言运用——图文转换试题解析
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9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是语文卷中容易出新的题目,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作为高考试题的“试验田”,年年都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近年来这个板块成为高考语文改革的风向标,因此,认真研究语言运用类试题可以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发展动向,为今后的教学确定总的思维方向。
纵观近几年的新课标Ⅱ卷语言运用题,可以发现语言运用题考查点日趋成熟稳定,成语、病句、篇章衔接和连贯题一直是命题的重点。
但稳定之中也不乏变化。
创新试题设计是实现考试内容改革的必要手段。
稳中有变、守正创新是高考试题追求的目标。
近几年图表、图文转换题为考查阅读和表达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程标准全国卷Ⅱ)语言运用———图文转换试题原题如下:17.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解读此题时,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看清图片的标题,准确把握图片的主题;2.捕捉图片信息要素,要弄清图画中人或物整合形成的特定情景,体察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及态度与价值观;3.透过现象挖掘图片所蕴含的道理或规律;4.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我们将图像与标题契合,把“联合”“力量”与图像中“鸽子”(象征和平)、组成鸽子的“多面旗子”(象征联合)和鸽子口中的植物橄榄枝联系起来去分析,可以得出构图要素:“联合我们的力量”展示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鸽子是由多国旗帜组合而成的。
这样构图的寓意:联合多国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
此外,还能在作答的过程中,感受到该图暗合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
该题指向明确:一是图形的构成;二是这样构图的寓意。
这道考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要求图文转换,又要求考生联想;既要准确把握图形的创意,又有字数限定。
跟以往的图文转换题相比,它一题多考,既考查了考生的形象思维,又考查了考生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既考查了考生的知识面,又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参考版解析)
2015年高考部分试题解析(参考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宇,完成1〜3題、①艺术品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显学.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作品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存在,因此对作品接受具有艺术本体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主体之一.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创始人,德国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各个图像间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现实具有否定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含蓄与简洁,其有限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丰富意象.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接受不是被动,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试读,不要希望所有接受者都持同样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理解都与艺术家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成功.⑤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思想感情、所反映生活,都只能是过去.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生活,体验古人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所以个体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行为具有通向实践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不是别,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生命.(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一项是()(3分)A、在过去,艺术品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接受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一门显学.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审美经验不断结晶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接受是艺术创作继续.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接受,艺术作品价值才从一种可能存在转化为现实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一部分.【答案】A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3分)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B、文本“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现实加以否定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接受不是被动,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理解.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否定”是文本具有要素,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并未说要“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体现,含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生活,体验古人思想感情.D、作为接受者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前提是粗通大意.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掌握能力.D项错误在于,对“阙”理解不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雜—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答案】(1)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关键词: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2)我不能够肃清凶恶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解析】试题分析:题中,第(1)句中“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凶逆”指凶恶叛逆;“令”是“让”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横脊,古代以梁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答案】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9、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悲愤情怀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写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准备过程.(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结局.【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注意重点字写法.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老汪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牛屋.老汪亲題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倚,自带千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措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札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注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商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老范:“如果是活着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去了命.”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野地里不干净,别歧着无常.”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老汪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不是学堂事,尽是些东邻西舍闲话,嘴像刮风似,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乳语,何劝之有?”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趔集市,买人几棵葱. 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庄嫁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栩看牲口,管家老季艰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老范:“为啥?”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僅才教,懂还教个啥?”老季:“不为老汪.”老范:“为啥?”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这话被喂牲口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最恰当两项是(5分)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他迂腐无能.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C、本文在人物关系参照之中塑造老汪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人就有不同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个性.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语言既契合老汪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万尴尬处境.E 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风俗画卷.【答案】C 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综合考查,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逐一分析得到答案.(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老汪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会高兴,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这正反映了主人孤独寂寞与可怜处境.这是他对自身际遇深刻体验,他孤独、寂寞,自认有才却无人理解,心中有思念人却不能去寻找,只能靠乱走来发泄,当他得知老范宽容地对待银瓶,深深地体会到老范对他理解和尊重,真正感受到了“不亦乐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理解,解答时要先理解题目中所给句子含义,然后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答案】性情气质相似:二人都是在当时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子苦人和弱者,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做着塾师工作却教不会学生,都一样孤芳自赏,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都一样善良、认真、诚实,有慈爱心.精神困境根源不同:老汪,表述能力差,有学问却讲不出;认真而不迂腐;有情感纠葛,有思念人却无法寻找.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他自命不凡,实则迂腐顽固、麻木、不觉醒.【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人物与课内人物比较,应先答出两个人物相同之处,再答出不同之处.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满江红》和文天祥《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爱国热忱.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坑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报道,有卓越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 200师师长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任战斗,抗击四倍于己曰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成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语文本试卷共7道答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忍不拔是中华名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进。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起直追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比喻排比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D.夸张对偶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葱葱,奇花灼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秒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而衔吐,桥上有亭。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烁烁shuò曲折qǚ山坳ào 石蹬chéngB. 烁烁shuò曲折qǖ山坳yòu 石蹬dèngC. 烁烁shuó曲折qǚ山坳yòu 石蹬chéngD. 烁烁shuó曲折qǖ山坳ào 石蹬dèng4.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 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2015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试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试题汇编及答案解析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语言运用1.(安徽)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分)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⑴ ,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⑵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答:⑴⑵2.(安徽)某城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交友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
请代他们拟定标语。
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3.(福建)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 写出浓浓春意,② 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 ,④ ,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 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4.(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愿意)(3分)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5.(福建)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5分)我们为什么要过生日?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上提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当然是为了庆祝自己又大了一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语言运用题汇编1.(安徽)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分)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⑴,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⑵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答:⑴⑵答案:⑴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⑵绘画是用笔墨写作2.(安徽)某城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交友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
请代他们拟定标语。
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示例二: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试题分析:语言一定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真正获得“交友”理想结果。
本题要求比较详细、全面,拟写的语句一定要符合这些要求。
3.(福建)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答案:①不仅②而且③但是④只有⑤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4.(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愿意)(3分)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分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考生可先确定一个标准句,然后将其他句子转换成与标准句一样的格式即可。
5.(福建)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5分)我们为什么要过生日?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上提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当然是为了庆祝自己又大了一岁。
”“我觉得应该是为了感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
”“我认为是与朋友分享自己生日的快乐。
”……对同学们过生日的缘由各不相同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20字左右)示例:同学们对“为什么要过生日”有多种回答是正常的现象。
因为每一位同学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生活观念不尽相同,因而过生日的缘由会产生差异。
庆祝自己长大,感谢母亲,与朋友分享快乐,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有多样的想法,这是可以理解的,应该肯定。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6.(广东)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
①,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
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
②,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
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③,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答案:①如果没有说明书②并且说明书的文字必须正确③可是关注产品说明书的却很少7.(湖北)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
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4分)构字部件:禾亻口日又月言构字词示例: +又→友→友善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示例一:(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建和谐中国示例二:(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分析:本题考查的文字组合以及由汉字产生的联想,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
只要注意在组字、组词时,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易于抒发感想的词就可以了。
8.(湖南)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
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比喻排比 B 对偶比喻C 排比夸张D 夸张对偶答案:A(比喻“一带清流”,排比,注意两个分号)9.(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魏晋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所做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辞海》”割圆术”条)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答案:屈原以方枘和圆凿不相合为喻,主张坚持原则和明辨是非;刘徽的“割圆”说明事物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转换。
可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谈两则材料给人的教益和启示,也可以从两则材料的对照谈观察视角乃至认识的多样性。
10.(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
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
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磬中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
(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答答案:⑴诗歌的语境神秘、自由和解放,正符合青春的向往,⑵诗歌的纯粹与青春的纯真、感性相吻合,⑶诗歌之美契合青春之美,诱惑青春之心。
11.(湖南)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其中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6分)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面对万民翘盼,。
答案:略,所补写的内容必须联系上下文提供的情境且衔接自然。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实际填入的应该是具体事件的展开,注意段首和断尾的句子。
12.(江苏)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A项采用拟人修辞,将“东风”人格化;C项亦采用拟人修辞,将“芍药”“蔷薇”人格化,说“芍药”“有情”、“含春泪”,说“蔷薇”“无力”、“卧晓枝”;D项也是采用拟人修辞,将“南风”人格化,说“南风”是自己的“旧相识”,说它“偷开门户”“翻书”。
B项是对仗工整的诗句,不含比拟修辞) 13.(江苏附加题)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
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
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
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
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
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
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
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来,还要求能长久熟读。
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
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
这样,当对这个词完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
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
因声求气,就是透过熟读来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节选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 ⑴“声”“气”分别指什么?“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5分)答案:⑴“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⑵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解析:选定答题区域,本题集中在第一段中。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答题区域的关键词,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由此可以概括为“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
⑵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4分)答案:“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
重要的句子多数是论者所持的观点,或是文章某一个部分的中心句,这些观点和要点是作者在相关篇章中反复展开论证的。
同时要注意对其“言外之意”的把握。
“凑合”指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
整个句意是为了表现各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
⑶结合全文,简析如何通过读书来学习写作。
(6分)答案:通过读书来学通前人下笔的精妙处;通过因声求气来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达情意和自然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通过熟读名篇来积累词句等的用法。
解析:本题要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
解答时要详尽地分析文中引用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从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的有:读书学习前人精妙,因声求气才能传情,更好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14.(山东)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