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专家课件1

合集下载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ppt课件1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ppt课件1
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 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 《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十分荒谬和不 负责任的。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 ,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 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 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摘自《列宁选集》第三卷
人 教 版 必 修 2019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 15课 十 月 革命的 胜利与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实践
人 教 版 必 修 2019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 15课 十 月 革命的 胜利与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实践
(3)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 冬宫。
人 教 版 必 修 2019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 15课 十 月 革命的 胜利与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实践
人 教 版 必 修 2019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 15课 十 月 革命的 胜利与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实践 人 教 版 必 修 2019中 外历史 纲要下 第 15课 十 月 革命的 胜利与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实践
实现的 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理论 角度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 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 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
过程的 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 特殊性 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成功的 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较强,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 原因 领导和巩固的工农联盟,并能够根据形势及时调整策略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PPT课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PPT课件

1925年 8 730
44.24
思考: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哪项经济政策? 提示:新经济政策。
能力形成•合作探究
主题一 十月革命的进程及意义 【情境探究】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史料一 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 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 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
【正误会诊】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俄国在前线战
事的接连失利。( × )
提示: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革命前俄
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2.列宁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
3.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 × )
【史论阐释】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 客 尖锐的国家 观 (2)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 原 际环境 因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反动军队集中于前线,后方薄

主 观 原 因
(1)革命得到人民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3)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 (4)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 (5)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描述和阐释事物
关键信息
从关键信息“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 封建剥削形式”“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 德国的1/8”“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总结 背景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十月革命的意义 史料 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科学地评价社 会革命的历史意义?我们认为应该从对世界人民的意义、对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的意义、对苏联人民的意义、对中国人民的意义这四个 层次,进行整体把握。从坚持整体原则的角度来说,这四个层次缺 一不可。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 史料 列宁……是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入学不久,他 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在此期间,他读了大量的革命著作,加入马 克思主义小组,从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奋斗,创立了布尔什维 克党,领导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运动,并结合俄国实际写了大量的 马克思主义著作,构成了今天的列宁主义。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 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开辟了人 类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引领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原因、过程。 2.理解十月 革命的世界
的实践”,三个子目之间既存在 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又有着内在 的逻辑,分别讲述十月革命的指
历史意义。 导思想、十月革命的进程和十月
革命后苏俄(联)建设探索。
关键导览 1.一个主义:列宁主义 2.一个模式:苏联模式 3.两场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4.两大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5.四大变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直接过渡(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 沙皇专制→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 → 苏联模式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5.思考: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_(1_)_十__月__革__命__的__胜__利__是__俄__国__与__世__界__历__史__进__程__中__的__划__时__代__事__件__。_ _(2_)_十__月__革__命__建__立__了__人__类__历__史__上__第__一__个___无__产__阶__级__领__导__的__国__家__,__实__现__ _了__社__会__主__义__从__理__想__到__现__实__的__伟__大__飞__跃__,__开___辟__了__人__类__探__索__社__会__主__义__ _道__路__的__新_纪___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_)_十__月__革__命__沉__重__打__击__了__帝__国__主__义__对__世___界__的__统__治__,__极__大__地__鼓__舞__了__殖__ _民__地__半__殖__民__地__人__民__的__解__放__斗__争__,__改__变__了__2_0_世__纪__的__世__界__格__局__。_______

新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部编版历史课件1

新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部编版历史课件1
新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 会主义 实践》 部编版 历史课 件1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新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 会主义 实践》 部编版 历史课 件1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 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 勢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 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 俄陷入内战中目的:把有限的力量 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最重 要的措施:余粮收集制 重要意义 积极: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 了城市饥荒。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 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 会主义 实践》 部编版 历史课 件1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新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 会主义 实践》 部编版 历史课 件1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6.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背 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 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政策重心: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 系。 主要内容: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 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 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 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 本。 历史意义: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 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新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 会主义 实践》 部编版 历史课 件1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新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 会主义 实践》 部编版 历史课 件1课件 优秀课 件ppt课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2.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 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 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 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 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统编版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课件1

统编版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课件1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全俄罗斯皇帝是专制的、无限的君主。服从其最高权力,不仅是出于敬 畏,而且是出于良知,此乃上帝的旨意。
——摘自1892年《国际根本法》
1.背景
(2)政治背景: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 和监视……. 1861年获得解放之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 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 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人类文明史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大国崛起》
3.影响
世界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 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 争的局面,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 助了中国的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 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 就是结论。”
……
课堂小结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 实践
背景
过程 意义
经济背景: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政治背景: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理论基础:列宁主义的形成 直接原因: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新纪元;打击帝国主义统治;鼓舞民族解 放运动;改变世界格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2)人民生活水平较 低
(3)阻碍经济发展
思考:斯大林体制的教
训? 1.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

(统编版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优质教学PPT1

(统编版教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优质教学PPT1
——列宁
革命的背景条件
(1)物质基础:俄国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
发展。

(2)发展落后、矛盾尖锐:俄国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薄弱的环节”,社会矛盾尖锐。

性 (3)直接原因/催化剂:一战的爆发,使沙俄的落后于腐朽充 分暴露出来,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4)最成熟的主观条件:坚定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列宁主义的形成。
严 政府

苏维埃 ???
四月提纲指方向
1917年4月,列 宁回到彼得格勒,发 表《四月提纲》

提出“全部政 平
权归苏维埃”的口 转
号,提出了将革命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向社会主义革命
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七月流血抛幻想
1917年7月,俄 军在前线惨败,引 发国内50万工人士 兵示威游行。临时 政府出动军队血腥 镇压。
4.主要内容: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创造 性的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5.意义:
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革命前的俄国——革命的背景条件
❖ 一战期间,沙皇俄国的落后于腐朽充分暴
露出来,加深了人们的痛苦与不满。(催化剂)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
工人士兵 代表苏维

资产阶级 临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
要的两样东西——和平和土地,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
战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人民 不要战争!要面包!

内 形 势
资产阶 级临时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 续参加一战,但惨败

【统编版】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PPT教学课件1

【统编版】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PPT教学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 】十月 革命的 胜利与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实践 PPT教 学课件1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 】十月 革命的 胜利与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实践 PPT教 学课件1
1925年俄国的粮食和工业生产
112%
100% 50%
100%
20世纪初,全俄的工人阶级连同家属的总人数已达到2200 万人,占俄国人口的18%,其中产业工人的人数为300万……
以全国发生的罢工和骚动的次数计算,1879年——1884年, 共计145次,1885年——1889年共计221次,1890年——1894年 共232次,参加人数达16万。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徐蓝主编《世界 近现代史1500~2007》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
(1)背景 国内战争爆发,物资匮乏 (2)内容 余粮收集制等 (3)影响 为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 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 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是进入社会主义的 “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75%
13%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 】十月 革命的 胜利与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实践 PPT教 学课件1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
(1)背景 国内战争爆发,物资匮乏 (2)内容 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
(3)影响 为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史料探究】 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 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 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布尔什维克领导劳动人民,以疾 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陈迹。——[美]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材料二 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 “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 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解十月革 到苏联模式的演进,认识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
命的历史 的曲折性和渐进性。
意义。
唯物史观:客观评价苏联模式。
列宁主义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时空坐标
课时1
十月革命
知识点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迁移运用
(2023·龙岩高一阶段练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以后,《火星报》被孟
什维克控制,成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报纸。列宁认为必须把创办新的机
关报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首要任务,“没有它,我们就会走向不光彩,必
然的灭亡”。列宁提出这一主张旨在
√A.加强党内思想统一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探索革命过渡途径 D.改造社会民主工党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列宁对帝国主义特征的论述中,任选两个特征 进行阐释。并谈谈你对帝国主义论的认识。
提示 特征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 日趋激烈,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组织产生。资本家通过建立垄 断组织获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 也阻碍了竞争,导致停滞和腐败。 特征2:垄断组织出现的同时,银行资本也快速集中,并与工业资本走向 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控制国家的经济生活, 并进而影响国家的内政和外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1922年12月由俄罗斯、 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 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 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 等加入。苏联共由十五个加盟共 和国组成。
1.1900年12月24日,俄国某报纸第1期在德国菜比锡的一家印刷厂秘密出 版。报头左边是《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右边的题词是1825年俄国十ニ月党人答普希金的一句话:“行看星 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报头下面标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该报纸 创办的主要目的是( )。 A.宣传列宁主义 B揭露临时政府的专制统治 C.为建设共产主义政党做理论准备 D.指导第一国际 【解析】根据材料“1900年”“俄国”“星星之火”“俄国社会民主工 党”等信息,可以判断该报纸为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列宁主义诞生于 1903年,A项错误;临时政府成立于1917年ニ月革命后,B项错误;列宁创办 《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为建立政党做准备,故答案为C项;此时第一国际 已经解散,D项错【答案】C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 一位“钢铁般的人,”他是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 大林。
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这幅漫画形象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地发 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 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 苏联的发展。
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 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 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实施于1918 年到1921年,这个时期正是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时期,所以B项 正确。1917年十月革命时,革命的国家政权尚未建立,排除A项;C项 发生于材料时间之后,排除;D项发生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晚于材料时 间,排除。答案】B
4.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对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进行的重要探索:列宁的探索,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 济政策”;斯大林时期,建立了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 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 勢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 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 俄陷入内战中目的:把有限的力量 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最重 要的措施:余粮收集制 重要意义 积极: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 了城市饥荒。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 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 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 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 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 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俄国十月革命的发展过程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 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 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局 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 略;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十月 革命,占领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召 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 表大会,标志着苏维块政权在俄国 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 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921年12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 的申诉书中这样写道:“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 都被拿走了,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 另一部分被警察悄悄据为己有…转瞬之间一个能 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的小家庭就被毁灭 了。”
2.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 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 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解析】1921年之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引起了农民的不满,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在 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故C项正确【答案】C
重大意义: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 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建立了第一 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 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 道路的新时代;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 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 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 史的重要内容。
7.斯大林时期社会 主义建设探索的 背景:1922年12月 苏联成立;1924年 1月,列宁逝世.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 化 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成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 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 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苏 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 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 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当时资本 主义经济大危机形成鲜明的对照。
认识 积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 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 造了物质条件。
消极:苏联发展模式排斥市 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 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 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 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 影响了苏联的长期发展。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 国,他留下的却是一个拥有 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4.浊雾笼罩下的财富不夜城,不仅侵 蚀了星 星的亮 光,而 且泯灭 了心灵 的光芒 ,使我 们的眼 睛近视 、散光 且老花 ,失去 了辨别 真伪、 美丑、 善恶的 天然能 力,使 我们的 心迷茫 且苦闷 。生活 在城市 ,我们 几乎忘 了:夜 ,本该 是黑的 ,本该 是有星 星的, 本该是 安静的 ,本该 带着人 们心安 理得地 歇息的 。
说明什么问题?
1.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经济:19世纪末 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 日益尖锐。 阶级基础: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 代产业工人。 组织基础: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 告成立,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1900 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 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 和组织上的准备。 形成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 行二大,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 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 宁主义。

3.另一方面,城市是可怜的。它远离 了自然 ,侵害 了人心 ,异化 了人性 。我们 的不少 城市, 不仅没 能把物 质成果 转化成 让人们 快乐、 幸福的 动力, 反而把 人们变 成了追 逐名利 的工具 。至少 目前, 在很多 城市里 ,绿色 消失了 ,纯净 的水源 消失了 ,清新 的空气 消失了 ,安全 的食品 消失了 ,人与 自然的 和谐共 处成了 遥远的 神话, 人与人 的信任 成了黄 牙小儿 的天真 妄想。

5.如今的城里人,很少享受到夜的黑 与美。 其实, 我心里 也明白 ,城乡 各有其 美。所 以,久 居乡村 的人们 向往城 市的繁 华,久 居城市 的人们 向往田 园的恬 静。二 者的主 要区别 在于: 城市生 贪欲, 田园守 天心。 贪欲破 坏自然 ,让人 浮躁, 使人隔 阂,虽 富贵而 不能心 安;天 心带来 和谐, 让人心 静,使 人互信 ,顺应 环境总 能让人 快乐。

6.铜山湖远离城市,所以,能够本分 地、无 欲无求 地、自 然而然 地进行 着四季 轮回、 昼夜更 替,春 绿夏艳 秋静冬 安,白 天张扬 着活力 ,夜晚 安守着 宁静。 她,不 近人亦 不远人 ,不为 秋愁亦 不为春 喜,只 顺其自 然地存 在着, 任人亲 疏。

7.记得《易.系辞上》说过这样的话 :圣人 与天地 相似, 所以不 违背自 然规律 ;知道 周围万 物而以 其道成 就天下 ,所以 不会有 过失; 乐天知 命,没 有忧愁 ;安于 所居之 地,敦 厚而施 行仁德 ,所以 能爱。
6.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背 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 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政策重心: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 系。 主要内容: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 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 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 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 本。 历史意义: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 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谢谢!

1.一方面,城市是可爱的。它创造了 现代文 明,并 耀武扬 威地显 摆着现 代文明 的物质 成果, 引诱着 人们集 聚其中 。

2.在这里,不仅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络、美 轮美奂 的摩天 大楼、 令人咋 舌的财 富神话 、繁忙 紧张的 生活节 奏、层 出不穷 的竞争 机会、 丰富多 彩的文 娱生活 ,而且 生活于 其中的 人们能 够分享 财富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宴、 发展的 成果, 能够编 织梦想 、追求 理想, 能够开 阔眼界 、增长 见识, 能够施 展才华 、实现 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